孢子萌发论文_郭泓伯,徐雪莹,卜兆君,冯璐,吕熙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孢子萌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孢子,锈菌,紫外线,棉铃,黑穗病,苔藓植物,条锈病。

孢子萌发论文文献综述

郭泓伯,徐雪莹,卜兆君,冯璐,吕熙瑶[1](2019)在《火烧高温对泥炭藓孢子萌发力影响的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火对泥炭地优势植物泥炭藓(Sphagnum)孢子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泥炭土和3种泥炭藓的成熟孢子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火烧,以此设置不同温度水平(20、40、60或100℃,持续0.5、1、2、4或10 min),对泥炭藓孢子进行热激处理,经萌发实验后,研究火烧高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期间各层土温随深度而递减,表层泥炭可达300℃的极端高温,而1 cm深温度仅为70℃,体现出泥炭土良好的热缓冲性; 40℃的热激可使锈色泥炭藓(S. fuscum)与中位泥炭藓(S. magellanicum)孢子萌发率提高20%与50%; 60℃的热激使尖叶泥炭藓(S. capillifolium)孢子的萌发率提高1倍; 100℃热激对3种泥炭藓孢子萌发则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孢子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但土壤中的孢子凭借泥炭的良好热缓冲性,可以躲避火烧高温造成的致命伤害,适度的热激甚至能提高其萌发力,对其在火后的建植及种群的长存可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龚赛赛,魏佳欢,谭海川,黄艳宏,潘立[2](2019)在《食线虫性真菌F088分生孢子在不同渗透压下萌发率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萌发情况,将保存于4℃下2%的玉米粉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编号为F088的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到2%水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挑取分生孢子接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反复纯化直至得到F088的纯培养物。将得到的纯培养物接种到2%麸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 d后再转入粮食培养基中培养21 d。取培养好的粮食固体捣碎后用0.1%吐温80冲洗孢子后用超声波分离菌丝并离心洗掉残留在孢子表面的吐温,最后将得到的孢子均匀涂布到不同渗透压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 h后计数孢子萌发率。最终发现孢子萌发率与培养基的渗透压有关,渗透压高的条件下孢子的萌发率非常低。(本文来源于《甘肃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7期)

刘宗灵,兰仙软,周赛,李茹,陈保善[3](2019)在《甘蔗芽蜡质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黑穗病是由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oamineum)侵染甘蔗芽造成的一种真菌病害。笔者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在黑穗病高抗品种中蔗1号、6号和9号芽上的萌发率显着低于高感品种ROC22。本研究探究甘蔗芽蜡质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中蔗1号、6号、9号和ROC22芽上的蜡质成分及含量。结果显示,甘蔗芽蜡质的主要成分为十九烷、软脂酸、硬脂酸、二十五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和二十八烷醛。4个甘蔗品种芽的蜡质总量无显着差别。其中中蔗1号、6号和9号的高级醇含量显着低于ROC22的高级醇含量。用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二十八烷醛和二十七烷标准品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萌发实验,发现经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和二十八烷醛处理的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萌发率高于对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甘蔗芽的蜡质成分可能参与诱导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萌发。(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陈文,孟岩,刘尧,赵杰,康振生[4](2019)在《自然条件下中国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产生和萌发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Westend.f.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流行年份致使小麦减产10%~20%,重发年份可达40%~60%,甚至绝收。小麦条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全型锈菌,其夏孢子、冬孢子发生在小麦上,萌发的冬孢子产生担孢子,侵染感病转主寄主小檗(Berberis)进行有性生殖过程,完成其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因此,有活力的冬孢子对有性生殖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已报道在中国自然条件下在感病小檗和小麦共生区域存在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过程,表明小麦收获后条锈菌冬孢子能存活到翌年春季为感病小檗提供初始菌源,然而缺乏冬孢子存活的直接证据。此外,条锈菌冬孢子除在小麦生长后期产生外,是否在小麦其他生长阶段产生并保持活力也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中国小麦条锈病的主要流行区四川、甘肃、陕西、云南、贵州等区域开展了条锈菌冬孢子的产生和萌发力调查与研究。两年的研究表明:在这些区域在秋季和冬季小麦生长期条锈菌均能产生冬孢子,在0.25 m~2范围冬孢子平均产生率为14.33%(各地介于0.93%~44.44%),冬孢子平均萌发率为6.80%(各地介于4.39%~12.06%)。在小檗抽嫩芽和新梢的2—7月条锈菌冬孢子平均萌发率为5.70%(介于2.07%~9.70%)。对室外条件下小麦秸秆草堆中叶片或叶鞘中残留的条锈菌冬孢子萌发力研究,两年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海拔省份青海从1—5月条锈菌冬孢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萌发率,1月的平均萌发率为22.24%(14.19%~19.73%),3月的为8.5%(5.78%~10.73%),4月的为3.73%(3.12%~4.33%),5月的为3.72%(1.41%~7.65%),6月的为15.01%(1.03%~15.13%)。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在小麦生长期各阶段均可产生条锈菌冬孢子且具有萌发力;麦秸垛为条锈菌冬孢子的越冬存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具有活力的条锈菌冬孢子与小檗生长的物候期重迭,通过风传播到感病小檗,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小檗,完成有性循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杨曦,苏翠,蒙真铖,陈鸿洁[5](2019)在《不同预处理对菜蕨孢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菜蕨孢子的收集时间、贮藏方式、贮藏时间、接种前预处理、消毒灭菌、接种装置等组织培养环节设置对比试验,筛选出有利于提高孢子萌发率的预处理方式。结果表明:菜蕨孢子最佳收集期为7—9月;将收集到的孢子装入离心管后置于4℃冰箱中贮藏,贮藏时间不超过1年的孢子都具有较高的活性;以4℃冰箱中贮藏3个月的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用无菌水浸泡4 h,再用0.1%升汞消毒7 min,清洗3遍后接种于袋装MS培养基中,菜蕨孢子萌发转化为原叶体的数量最多。(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李国良,李向阳[6](2019)在《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生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纹单胞锈菌(Uromyces striatus)是引起苜蓿锈病的病原菌。为了明确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的萌发生理条件,试验以苜蓿病株刮取的锈病越冬夏孢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浮载剂、温度、光照和pH值对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浮载剂是苜蓿叶片浸出液,萌发率为2.19%;夏孢子在5~25℃均可萌发,最容易萌发温度为15℃,萌发率可达7.69%;光照抑制夏孢子萌发;偏酸性环境可促进夏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莉玮,高雪笛,许丹尔,王书琴,杨卓筠[7](2019)在《超低温保存下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率的变化:以6种藓类植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验苔藓植物孢子超低温保存方法的适用性,该文对采自不同生境中的6种藓类孢子超低温保存前的干燥时间和低温预处理进行探索,并在最适处理条件下对其中5种藓类孢子进行不同时间梯度(1 d、15 d、30 d、90 d和180 d)的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过干燥和低温预处理后,6种藓类孢子的最高萌发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87.25%~96.21%);②与低温预处理相比,干燥处理在孢子超低温保存中更为关键.孢子在只进行干燥处理情况下其最高平均萌发率为74.97%~96.21%,而只对其进行低温预处理时的最高平均萌发率变化较大,从21.73%到90.94%;③5种藓类孢子在液氮保存1 d后的平均萌发率均最高(87.25%~96.21%),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所有藓类孢子的萌发率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73.69%~86.60%);④葫芦藓、丝瓜藓和长蒴藓孢子在保存30 d后萌发率分别为86.49%、86.60%和84.98%,卵蒴真藓和丛生真藓孢子在保存180 d后萌发率仍可达到73.69%和84.17%.研究表明,藓类孢子非常适合于超低温保存,而且可能代表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苔藓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展,孙彬凯,刘雪华,郇丽,王广策[8](2019)在《UV-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不同辐射强度的中波紫外线(UV-B)对潮间带海藻—孔石莼相对生长率、光合生理活性以及孢子萌发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UV-B抑制孔石莼的生长,随着辐射强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同时UV-B也会抑制孢子萌发,4 kJ/m~2的辐射强度即可达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UV-B辐射使孔石莼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Y_Ⅰ、Y_Ⅱ)值降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孔石莼光合生理活性显着降低。相对于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对于UV-B造成的环境胁迫更为敏感。本研究为UV-B可能影响其他潮间带生物或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焦瑞莲,任毓忠,李志强,董海涛,武刚[9](2018)在《棉铃红粉病鉴定及气候条件对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张鹏,王铁杆,刘颖,陈星星,吴越[10](2018)在《短波长紫外线(UV-C)对坛紫菜壳孢子萌发和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短波长紫外线(UV-C)对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壳孢子萌发与发育的影响,选用野生型坛紫菜品系(PH-DT)为实验材料,经缩光和高温促熟后,获得供试壳孢子,分别用不同辐照强度的UV-C对壳孢子进行辐照。结果显示,低剂量辐照(50J/m~2)对壳孢子的萌发和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辐照剂量100J/m~2以上则会抑制细胞分裂和发育,随着辐照计量的增加,存活率和萌发率都急剧下降,而诱变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当剂量的UV-C辐照(300 J/m~2)可作为后续坛紫菜壳孢子突变育种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叁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2-09)

孢子萌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萌发情况,将保存于4℃下2%的玉米粉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编号为F088的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到2%水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挑取分生孢子接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反复纯化直至得到F088的纯培养物。将得到的纯培养物接种到2%麸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 d后再转入粮食培养基中培养21 d。取培养好的粮食固体捣碎后用0.1%吐温80冲洗孢子后用超声波分离菌丝并离心洗掉残留在孢子表面的吐温,最后将得到的孢子均匀涂布到不同渗透压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 h后计数孢子萌发率。最终发现孢子萌发率与培养基的渗透压有关,渗透压高的条件下孢子的萌发率非常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孢子萌发论文参考文献

[1].郭泓伯,徐雪莹,卜兆君,冯璐,吕熙瑶.火烧高温对泥炭藓孢子萌发力影响的模拟实验[J].生态学杂志.2019

[2].龚赛赛,魏佳欢,谭海川,黄艳宏,潘立.食线虫性真菌F088分生孢子在不同渗透压下萌发率的探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9

[3].刘宗灵,兰仙软,周赛,李茹,陈保善.甘蔗芽蜡质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陈文,孟岩,刘尧,赵杰,康振生.自然条件下中国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产生和萌发力[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杨曦,苏翠,蒙真铖,陈鸿洁.不同预处理对菜蕨孢子萌发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

[6].李国良,李向阳.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生理初步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

[7].孙莉玮,高雪笛,许丹尔,王书琴,杨卓筠.超低温保存下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率的变化:以6种藓类植物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展,孙彬凯,刘雪华,郇丽,王广策.UV-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9

[9].焦瑞莲,任毓忠,李志强,董海涛,武刚.棉铃红粉病鉴定及气候条件对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8

[10].张鹏,王铁杆,刘颖,陈星星,吴越.短波长紫外线(UV-C)对坛紫菜壳孢子萌发和发育的影响[C].2018年(第十叁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论文知识图

超表达菌株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MoTOR...基因在孢子萌发、附着胞...共表达MoCYC1:RFP和H1:GFP的稻瘟病菌...雷帕霉素对附着胞发育阶段孢子细胞内...核盘菌完整生活史Fig.1.1Lifecycleof...稻瘟病菌MoTOR2和MoLST8基因的超表达...

标签:;  ;  ;  ;  ;  ;  ;  

孢子萌发论文_郭泓伯,徐雪莹,卜兆君,冯璐,吕熙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