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毒素论文_毛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虎纹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素,胰蛋白酶,活性,抑制,突变体,因子,肿瘤。

虎纹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毛海峰[1](2017)在《运动与虎纹毒素-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干预作用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脑缺血是指长时期的脑部血流灌注不充分,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老年性/早老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病理过程,最终可导致持久或进展性的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对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与Ca~(2+)信号转导异常导致胞浆Ca~(2+)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虎纹捕鸟蛛是分布于越南、缅甸以及我国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的珍稀蛛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虎纹蜘蛛毒素-I(HWTX-Ⅰ),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HWTX-Ⅰ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N型钙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而阻断神经传导,是一种新型的N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并已发现HWTX-Ⅰ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体育运动在预防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功能性康复治疗手段,在多种慢性疾病动物模型上,有明显抗组织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小鼠慢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有氧运动和HWTX-Ⅰ尾静脉注射进行单独及联合干预,通过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钙超载及神经修复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脑缺血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同时对脑组织与血液相关因子mRNA的差异表达进行对比,探讨两种不同组织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对脑组织mRNA等进行测序分析,为相关疾病的监测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HWTX-Ⅰ对慢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小鼠脑和血液Notch通道相关细胞因子Notch1、Jagged1、NICD及钠钙交换蛋白NCX1、突触素SYP、钙结合蛋白CaBP-D28k mRNA组织差异性表达水平、脑组织mRNA差异分析及其与慢性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小鼠慢性脑缺血模型,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HWTX-Ⅰ组(脑缺血后尾静脉注射HWTX-Ⅰ,H组)、有氧运动跑台组(TM组)、HWTX-Ⅰ结合跑台运动联合干预组(H+TM组)、有氧运动游泳组(SW组)、HWTX-Ⅰ结合游泳运动联合干预组(H+SW组)、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不结扎右颈总动脉,SO组)。分组3天后TM组、H+TM组、SW组、H+SW组进行有氧运动,每周6次,共5周,H组、H+TM、H+SW组组隔日尾静脉注射(0.05ug/g体重)一次HWTX-Ⅰ,30天共注射15次,于分组后即刻、运动第五周末进行Clark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后,小鼠禁食过夜,处死动物,眼球取血并分离出脑组织。采用Clark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小鼠局灶神经功能和一般神经功能情况;通过全脑外观解剖学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萎缩及缺血灶的外观情况;运用Nissl染色对各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NSE、S100B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otch1、Jagged1、NICD、NCX1、SYP、CaBP-D28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检测脑组织和血液中Notch1、Jagged1、NCX1、SYP、CaBP-D28k mRNA差异表达;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脑组织mRNA进行测序,筛选特异性地在运动过程中分泌差异较大的脑组织mRNA分子。结果:1)尼氏染色形态学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空泡明显、深染、大量核固缩、核坏死,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HWTX-Ⅰ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空泡不明显、部分细胞核及尼氏体清晰可见;跑台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较明显,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但优于模型对照组;HWTX-Ⅰ+跑台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较少,细胞核染色浅,神经元丢失少;游泳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较明显,但少于模型对照组,深染、少部分核固缩、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但好于模型对照组;HWTX-Ⅰ+游泳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依然较多,核固缩较明显,部分深染,但细胞核清晰,细胞质中尼氏体清晰且边集,染色深,神经元丢失少。2)模型对照组小鼠右侧大脑萎缩明显,两种方式的运动对小鼠脑部缺血侧血流的增加有正向作用,毒素与运动联合干预的效果更加明显;毒素与运动联合干预延缓了缺血黄斑的形成。3)各干预组的Clark神经功能评分均好于模型对照组。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跑台组、游泳组、HWTX-Ⅰ+游泳组血清NSE蛋白含量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WTX-Ⅰ+游泳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及Realtime-PCR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HWTX-Ⅰ组、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小鼠脑组织Notch1、Jagged1 mRNA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或P<0.01),Notch1、Jagged1、NICD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或P<0.01),但跑台组和游泳组的蛋白与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WTX-Ⅰ组比较,HWTX-Ⅰ+跑台组的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出现上调(P<0.01),HWTX-Ⅰ+游泳组的Jagged1和NICD蛋白表达出现上调(P<0.01),HWTX-Ⅰ+游泳组的Notch1、Jagged1 mRNA表达出现上调(P<0.05)。HWTX-Ⅰ组、跑台组、HWTX-Ⅰ+跑台组和HWTX-Ⅰ+游泳组突触素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出现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的突触素蛋白表达均出现上调,HWTX-Ⅰ组、跑台组脑组织突触素蛋白含量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差异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与HWTX-Ⅰ组的NCX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或P<0.01)。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的CaBP-D28k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与HWTX-Ⅰ组的CaBP-D28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6)小鼠血液中Notch1、Jagged1、Ncx1 mRNA的表达量均较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低(P﹤0.05),在两者中的表达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r>0.5)。7)通过高通量测序共得到18714个基因,游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共有650个,上调183个,下调467个,并按功能及与脑缺血和运动的关系分为通道相关因子类、信号传递相关因子类、代谢相关因子类、炎性相关因子类、应激相关因子类等五类。结论:1)有氧运动与HWTX-Ⅰ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HWTX-Ⅰ的神经保护机制可通过钙结合蛋白-D28k、突触素等及经典的Notch信号通路介导。有氧运动的神经保护机制可通过上调SYP表达来促进脑缺血后突触的发生与重塑。3)Notch1、Jagged1和Ncx1因子及650个差异基因有可能成为慢性脑缺血治疗的新靶点和/或标记物。(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罗玉娇,舒衡平,李滨,蒋立平[2](2016)在《虎纹捕鸟蛛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分子改造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HW11c40突变体,寻找合适的表达系统表达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虎纹捕鸟蛛毒素-XI),解决HWTX-XI来源问题和HW11c40改造后毒素难于获取的难题,为合适HW11c40突变体的筛选和治疗急性胰腺炎高效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突变HW11c40相关氨基酸残基,构建HW11c40突变体。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基因经PCR扩增后插入到pET-40b(+)载体,基因5'端插入肠激酶切割位点,再重组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原核周质表达,获得相应的融合蛋白并进行SDS-PAGE鉴定,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用肠激酶酶切,释放出的目的蛋白用Tricine-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柱分离目的蛋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后作质谱鉴定。对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表达时间、温度和IPTG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成功获得HW11c40的4个突变体,并正确构建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鉴定,重组质粒转化菌在无IPTG诱导的情况下成功表达所有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融合蛋白,经肠激酶酶切均获得对应的目的蛋白,其中HWTX-XI表达量为3.4mg/L。结论成功构建出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出相应的目的蛋白,开辟了基因工程表达HWTX-XI的新途径,同时解决了HW11c40改造后毒素获取难题,突破了整个系列研究的瓶颈,为突变体的筛选及治疗急性胰腺炎高效新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蒋立平,章洁,李先耀,唐雅琴[3](2016)在《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并进行纯化和质谱鉴定。方法通过随机测序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a)毒腺cDNA文库,获得编码多肽毒素HWTX-XVⅡa的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HWTX-XVⅡ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利用S78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系统进行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结果克隆得到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质谱鉴定,为分子质量单位为3.250 004ku的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结论获得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王一蓉,毛海峰,陈嘉勤[4](2014)在《虎纹捕鸟蛛毒素对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虎纹捕鸟蛛毒素经离子通道分析技术证明是一种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目的:观察新型钙通道拮抗剂虎纹捕鸟蛛毒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中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 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构建全脑缺血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大鼠模型,通过留置的PE10管注入虎纹捕鸟蛛毒素或生理盐水。应用电镜、RT-PCR实验技术检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和胞内线粒体形态变化及对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 8等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虎纹捕鸟蛛毒素能维持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线粒体基本形态且能不同程度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中促凋亡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 8 mRNA表达。提示天然活性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作为一种新型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能有效阻断胞外Ca2+的大量内流,使细胞内游离钙降低,减少由于细胞内钙超载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害,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缺血缺氧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4年36期)

廖业,夏嫱,朱伟,吴启仙[5](2013)在《虎纹捕鸟蛛毒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虎纹捕鸟蛛毒素对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为实验模型,以不同浓度的虎纹捕鸟蛛毒素对SW480细胞进行体外干预,通过MTT药物敏感实验检测其抑制率及计算IC50;镜下观察经Hoechst 33342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观测经AnnexinⅤ-FITC/PI双染的细胞状态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的相对活化倍数的变化。结果 MTT药物敏感实验显示,5~100 mg/ml虎纹捕鸟蛛粗毒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其48 h半抑制浓度(IC50)为43.68 mg/ml;显微镜下可见虎纹捕鸟蛛粗毒干预后的SW480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各异,并出现细胞碎片;流式细胞结果显示:10 mg/ml虎纹捕鸟蛛粗毒诱导的SW480细胞凋亡率最高,达(57.66±20.44)%;50 mg/ml虎纹捕鸟蛛粗毒干预后,SW480细胞坏死率最高,达(25.36±15.03)%;100 mg/ml虎纹捕鸟蛛粗毒干预后Caspase-3活化最明显。结论虎纹捕鸟蛛粗毒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3年11期)

邓梅春,罗旋,陈汉春,王军,梁宋平[6](2013)在《Thr28突变对虎纹捕鸟蛛毒素-Ⅳ钠通道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虎纹捕鸟蛛毒素-Ⅳ(HWTX-Ⅳ)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纯化到的一种新型多肽类神经毒素,能明显抑制表达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通道.为了更好地研究该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多肽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用谷氨酸(Glu)替代HWTX-Ⅳ第28位苏氨酸残基的突变体T28D-HWTX-Ⅳ,线性多肽合成产物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后进行谷胱甘肽氧化复性.复性产物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技术鉴定分子质量,通过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测定其电压门控钠通道药理学活性.当第28位Thr残基被Glu取代后,突变体T28D-HWTX-Ⅳ对表达于大鼠DRG细胞膜上的TTX-S钠通道的IC50值约为362 nmol/L,对TTX-S钠通道的抑制活性比天然HWTX-Ⅳ(IC50值=30 nmol/L)下降了约12倍,显示第28位的Thr残基是HWTX-Ⅳ与TTX-S型钠通道相互作用的关键活性残基.目前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HWTX-Ⅳ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罗玉娇[7](2012)在《虎纹捕鸟蛛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分子改造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虎纹捕鸟蛛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有毒蜘蛛。HWTX-XI(虎纹捕鸟蛛毒素-Ⅺ)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提取的一种Kunitz型多肽毒素,具有很强的胰蛋白酶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可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但它同时具有阻断钾离子通道的作用,在动物身上表现出较弱的神经毒性。其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和钾离子通道阻断活性的功能区域相互独立,非常有利于毒素改造。HW11c40是从虎纹捕鸟蛛毒腺中克隆到的一种新型基因,它所编码的Kunitz型多肽毒素和HWTX-XI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以及胰蛋白酶抑制关键活性残基K14,但其不具有钾离子通道抑制的关键活性残基R25。推测,HW11c40和HWTX-XI一样具有强大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而其钾离子通道阻断活性会更低。有希望通过对HW11c40进行基因改造,消除其钾离子通道阻断活性,研制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高效药物。然而从天然毒液中分离的蜘蛛毒素远远不能满足研究和开发的需要,蜘蛛毒素的获取一直是限制其研究的难题。目前,通过基因工程表达蜘蛛毒素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获取毒素的方法。研究目的1、探索出适合HWTX-XI表达的表达系统,解决HWTX-XI研究来源问题。2、对HW11c40进行分子改造,以期消除神经毒副作用,提高多肽稳定性,获得专一高效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找到适合HW11c40突变体表达的表达系统,为筛选出合适的突变体进而研制出高效的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其胰蛋白酶相关性药物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PCR克隆出HWTX-XI的片段重组到载体pET-40b(+)中,构建出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入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周质表达,获得HWTX-XI的融合蛋白,通过肠激酶酶切融合蛋白释放出HWTX-XI的目的蛋白、再经镍柱和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最终用质谱鉴定。并对表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2、通过PCR定点突变法对HW11c40进行分子改造后,分别转入载体pVT102U/a和pET40b(+)中,构建出其四个突变体[Y35C]、[Y35CD39N]、[RLY56(35) LEC]及[RLY56(10)(35) LETC]的重组载体,再分别通过酿酒酵母S78真核表达系统和大肠杆菌BL21(DE3)原核周质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接着进行分离纯化,最终用质谱鉴定。研究结果1、原核周质表达系统表达出了HWTX-XI融合蛋白,经肠激酶酶切成功释放出目的蛋白,再经质谱鉴定验证其表达成功,样品冻干后最高量达3.4mg/L。HWTX-XI最优表达条件是无IPTG诱导,30度,培养15-20小时。2、对HW11c40进行了成功的突变,并构建出相应的突变体重组载体。酿酒酵母S78真核表达系统只表达出HW11c40的一种突变体[Y35CD39N](HW11c40M2)。BL21(DE3)原核周质表达系统表达出了所有的突变体的融合蛋白,经肠激酶酶切后,Trince SDS PAGE鉴定证实都获得了对应的目的蛋白。其中[Y35C](KpnIHW11c40M1)又经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验证其获得表达。研究结论1、首次用该原核周质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出HWTX-XI,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出HWTX-XI表达的新途径。2、对HW11c40成功的进行了分子改造,并用原核周质表达系统表达出了以增强多肽稳定性,降低钾离子通道阻断活性,提高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为目的HW11c40的4种突变体多肽毒素,证实此原核周质表达是适合的表达系统。为后期活性研究,筛选出有意义的突变体,继而研制高效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胡卫军[8](2011)在《虎纹捕鸟蛛毒素-XV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及ZIC肽的二硫键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HWTX-ⅩⅤ)是从虎纹捕鸟蛛初毒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含量很少的毒素,MALDI-TOF质谱鉴定和Edman降解测序结果表明:HWTX-ⅩⅤ的分子量为3508.5 Da,含有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了叁对二硫键(Ⅰ-Ⅳ,Ⅱ-Ⅴ和Ⅲ-Ⅵ)。虽然通过上网搜寻发现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与我们实验室以前研究过的虎纹捕鸟蛛凝集素-Ⅰ(SHL-Ⅰ)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74%),但与虎纹捕鸟蛛凝集素-Ⅰ不同的是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没有细胞凝集活性,而毒性试验却表明虎纹捕鸟蛛毒素—ⅩⅤ具有虎纹捕鸟蛛凝集素-Ⅰ所没有的神经毒性。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空间结构,表明两个多肽的结构差异是导致上述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的重要因素。ZIC肽是深圳翰宇公司合成的一种芋螺毒素, ZIC肽分子量为2639.6 Da,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位置在第1,8,15,16,20和25位,其N端和C端都是半胱氨酸。本文采用TCEP部分还原结合Edman降解测序测定了ZIC肽的二硫键连接方式。通过对比实测分子量和理论计算分子量,可确定该多肽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了3对二硫键;ZIC肽在酸性条件下与TCEP反应分别形成1、2和3对二硫键被还原的多肽;将部分还原的多肽(1和2对二硫键被还原)与碘乙酰胺(IAA)反应,使还原的游离巯基烷基化;烷基化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通过Edman降解测序予以分析。最终确定ZIC肽的二硫键连接方式为Cys1-Cys16、Cys8-Cys20和Cys15-Cys25。(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王凡,王小娟,宁蔚文,刘中华[9](2011)在《虎纹捕鸟蛛毒素XI(HWTX-XI)突变体的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虎纹捕鸟蛛毒素-XI(HWTX-XI)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的含5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兼有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和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抑制活性。通过突变HWTX-XI上的钾离子通道抑制活性关键氨基酸残基设计了2个突变体(分别突变以下氨基酸残基:R5I,R10T,R25A和R5I,R25A),利用pVT102U/α表达载体在酿酒酵母S78中成功表达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质;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法、膜片钳技术和小鼠脑室注射分别比较叁者的胰蛋白酶和钾通道抑制活性以及动物毒性,结果显示:HWTX-XI突变体与HWTX-XI有相同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但其钾通道活性降低约30倍;小鼠脑室注射HWTX-XI的半致死剂量为247.3μg/kg体重,而突变体在剂量达到25 mg/kg时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获得了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保留,但钾通道抑制活性和动物毒性大大降低的突变体,为HWTX-XI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蒋令希[10](2010)在《重组海葵神经毒素Hk7a、Hk2a对虎纹蛙坐骨神经干电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虎纹蛙作为实验动物,研究Hk7a、Hk2a这两种作用较强的重组海葵神经毒素对电刺激坐骨神经引发的动作电位的影响,分析不同剂量的重组海葵毒素在不同作用时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化速率、传导速率及不应期等指标。结果发现:Hk7a毒素使动作电位峰值、上升相速率、下降相速率、回复相速率以及传导速率下降,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且影响不应期。Hk2a毒素作用基本相反,使动作电位峰值、上升相速率、下降相速率、回复相速率以及传导速率上升,延时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虎纹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HW11c40突变体,寻找合适的表达系统表达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虎纹捕鸟蛛毒素-XI),解决HWTX-XI来源问题和HW11c40改造后毒素难于获取的难题,为合适HW11c40突变体的筛选和治疗急性胰腺炎高效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突变HW11c40相关氨基酸残基,构建HW11c40突变体。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基因经PCR扩增后插入到pET-40b(+)载体,基因5'端插入肠激酶切割位点,再重组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原核周质表达,获得相应的融合蛋白并进行SDS-PAGE鉴定,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用肠激酶酶切,释放出的目的蛋白用Tricine-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柱分离目的蛋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后作质谱鉴定。对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表达时间、温度和IPTG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成功获得HW11c40的4个突变体,并正确构建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鉴定,重组质粒转化菌在无IPTG诱导的情况下成功表达所有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融合蛋白,经肠激酶酶切均获得对应的目的蛋白,其中HWTX-XI表达量为3.4mg/L。结论成功构建出HW11c40突变体和HWTX-XI的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出相应的目的蛋白,开辟了基因工程表达HWTX-XI的新途径,同时解决了HW11c40改造后毒素获取难题,突破了整个系列研究的瓶颈,为突变体的筛选及治疗急性胰腺炎高效新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虎纹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毛海峰.运动与虎纹毒素-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干预作用与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罗玉娇,舒衡平,李滨,蒋立平.虎纹捕鸟蛛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分子改造和表达[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

[3].蒋立平,章洁,李先耀,唐雅琴.虎纹捕鸟蛛毒素-XVⅡa的基因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

[4].王一蓉,毛海峰,陈嘉勤.虎纹捕鸟蛛毒素对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5].廖业,夏嫱,朱伟,吴启仙.虎纹捕鸟蛛毒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13

[6].邓梅春,罗旋,陈汉春,王军,梁宋平.Thr28突变对虎纹捕鸟蛛毒素-Ⅳ钠通道活性的影响[J].生命科学研究.2013

[7].罗玉娇.虎纹捕鸟蛛Kunitz型毒素基因的分子改造和表达[D].中南大学.2012

[8].胡卫军.虎纹捕鸟蛛毒素-XV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及ZIC肽的二硫键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11

[9].王凡,王小娟,宁蔚文,刘中华.虎纹捕鸟蛛毒素XI(HWTX-XI)突变体的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1

[10].蒋令希.重组海葵神经毒素Hk7a、Hk2a对虎纹蛙坐骨神经干电活动的影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0

论文知识图

一6(B)虎纹毒素一工(HWTx一I)中肤...与海南毒素相似的虎纹毒素序列...一7虎纹毒素扛表达样品SDS一AGE分...虎纹毒素I-XXV超家族成员的多...两种蜘蛛的毒素的进化分析虎纹毒素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

标签:;  ;  ;  ;  ;  ;  ;  

虎纹毒素论文_毛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