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新统论文_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始新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球化学,同位素,渑池县,盆地,库车,历史博物馆,平湖。

始新统论文文献综述

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1](2019)在《西湖凹陷南部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和花港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始新统的勘探潜力也日益受到重视。始新统烃源岩的特征分析是烃源岩潜力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碳同位素分析对烃源岩进行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除饱和烃碳同位素均值小于-28‰外;芳烃、非烃、沥青质碳同位素值均值均大于-28‰,且平湖组比宝石组碳同位素值增长3‰以上。始新统平湖组和宝石组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分皆存在δ~(13)C_(饱和烃)<δ~(13)C_(非烃)<δ~(13)C_(沥青质)<δ~(13)C_(芳烃)和δ~(13)C_(饱和烃)<δ~(13)C_(非烃)<δ~(13)C_(芳烃)<δ~(13)C_(沥青质)特征,呈现"逆转"现象。西湖凹陷南部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影响,存在海相陆相混源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张清海[2](2019)在《古新统/始新统界线与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初,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简称P/E界线)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定义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简称PETM)期间碳同位素负漂的开始。然而,P/E界线在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简称SBZ)中的具体位置却一直争论不休。文中回顾了国内外学者近二十年来对P/E界线的研究成果,认为P/E界线应该位于SBZ5的内部,而非SBZ4和SBZ5的界线处。在P/E界线处,大有孔虫没有发生明显的组分上的变化。而在P/E界线后的5—12万年内,大有孔虫发生了一次绝灭。这个绝灭事件被称为大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简称LFEO)。大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不同于传统上认为的大有孔虫更替事件(简称LFT)。前者可能是由PETM后期强烈的陆地风化剥蚀引起海水富营养化后所造成的一次灾变事件,而后者代表了大有孔虫在长期稳定的浅海环境中形成的演化上的成功。通过回顾P/E界线的研究历史,笔者认为绝大部分地层剖面在P/E界线处的不连续性/不完整性是产生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洋,曹养同,刘成林[3](2019)在《库车盆地始新统灰岩——石膏岩序列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垩纪—古近纪特提斯海多期次海侵—海退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地质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晚白垩世海水自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莱依海峡入侵至盆地西南地区,古新世初期海侵范围扩大,开始延伸至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盆地,为库车盆地碳酸盐岩—蒸发岩序列的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地质学者的关注。前人研究表明始新世末期海水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周强,杜佳音,郑晓辉[4](2019)在《传奇还在续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和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承担的“河南省渑池县上河始新统哺乳动物化石详细调查及抢救性保护”项目近日完成了一期野外地质调查,目前正在进行化石修复。该项目是2018年度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本次工作是在以往古生物化石(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3-22)

赵帅,解习农,刘中戎,陆扬博,肖苏芸[5](2019)在《古地貌对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伦坡拉盆地作为西藏地区唯一发现含工业油流的新生代陆相盆地,研究其成因及演化对西藏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二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阐明了始新世牛堡组沉积时期伦坡拉盆地古地貌特征,揭示了古地貌对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牛堡组沉积时期,伦坡拉盆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3个:北部逆冲带,中央凹陷带以及南部冲断隆带。断陷盆地发育经历了湖盆形成、扩张和萎缩阶段,对应于牛堡组层序地层划分中的牛一段、牛二段及牛叁段。在恢复伦坡拉盆地古地貌的基础上,指出盆地存在断控坡折型和挠曲坡折型两种控制盆地沉积体系分布的地貌,分别位于盆地的南部和东部。在不同地貌的控制下,盆地北部发育冲积扇和湖底扇组合沉积体系,盆地东缘、东南缘以及南缘则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及扇叁角洲组合。盆地中部发育浅湖-半深湖沉积,周缘发育滨湖亚相。盆地内的许多微地貌也对盆地内砂体起到了阻挡与疏导的作用,从而控制了众多水道的规模。(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谢振龙,刘秀铭,毛学刚,乐志军,彭超[6](2019)在《南雄盆地始新统红层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南雄盆地始新统红层——古城村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磁性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古城村剖面上部和下部为红色,中部为青灰色,颜色及其深浅均随沉积层理/层次逐渐变化,说明颜色和沉积地层层理/层次为同期形成,为地层的原生色。磁学测量的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剩磁矫顽力(B_(cr))结果与红度(a~*)呈现良好的正对应关系,热磁曲线结果表明红层样品以赤铁矿为主,漫反射光谱(DRS)佐证了原生赤铁矿的存在且是唯一可以检测到的磁性矿物。赤铁矿指示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为高温少雨。剖面中部存在青灰色地层,该层样品的热磁测量没有检测到磁性矿物信号,只检测到顺磁性矿物信号。高温处理后的DRS测量也表明其存在顺磁性的黏土矿物。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显示其与标准石灰岩相比差异较大,而与中国典型黄土较为相似,可能说明青灰层并非石灰岩。剖面的上下层均为以原生赤铁矿为主的红层,代表高温强氧化环境。青灰层与上下红层之间为过渡渐变,地层较为连续且无不整合现象,化学元素分析也显示该层与上下红层、上地壳和黄土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该层更可能是风积物在气候转为湿润条件下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钙质淀积层。古城剖面反映了始新世时期干热氧化—湿润氧化还原—干热氧化的逐渐变化过程,对于准确理解南雄盆地此阶段古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9年02期)

颜开,刘成林,王九一,王春连,徐海明[7](2018)在《江陵凹陷南缘盐井-申津渡凹地始新统硫同位素特征及古气候和物质来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江陵凹陷南缘盐井-申津渡凹地的早始新世新沟嘴组发育一套钙芒硝-石盐的蒸发岩系地层。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显示,含盐系地层的主要盐类矿物包括石盐、钙芒硝、硬石膏,形成于常年性的盐湖环境中。钙芒硝为原生-准同生的盐类矿物。根据盐类矿物的类型和沉积特征以及典型暖相盐类矿物(原生钙芒硝)的广泛发育,推断出盐井-申津渡凹地在新沟嘴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为暖型。钙芒硝δ~(34)S组成为25‰~33‰,高于同时期海水硫同位素(17‰~19‰),可能经受过细菌改造。除此之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时,盐井-申津渡凹地的硫酸盐物质也有可能来源于西部较老时期的含硫酸盐地层。(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董道涛,邱隆伟,马永达,杨勇强,邹毓[8](2018)在《多断湖盆构造控砂与沉积充填过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始新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控砂一直为断陷盆地分析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综合井-震、岩心和镜下鉴定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始新统沙四上亚段—沙叁段(SQ1—SQ3)为例,探讨构造主导下的控砂机制和沉积充填过程,取得认识如下:1)Ⅰ级构造转换带奠定盆地宏观构造-沉积格局,多阶构造坡折迭合湖平面升降控制叁级层序内部体系域之间的砂体加积与沉积体系旋回性变化,Ⅱ级构造坡折和次级断层控制体系域内局部输砂系统和砂体展布,陡坡带往往不利于碎屑物质注入湖盆;2)SQ1—SQ2存在孤北和孤南两个独立输砂系统,SQ3两个输砂系统合二为一,SQ1主要发育进退积不明显的、小而多的扇叁角洲,SQ2开始发育叁角洲、(半)深湖和滑塌砂体,SQ3主要发育大型叁角洲,(半)深湖区广泛发育滑塌砂体;3)构造活动通过构造转换带、坡折带、次级断层和陡坡带等主导多断湖盆控砂机制和沉积充填过程,气候仅可强化或弱化前者的控制作用,但不会改变盆地充填过程。(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薛敏,刘招君,孙平昌,王涛,张坤[9](2018)在《抚顺、桦甸、龙口含矿区始新统高品质油页岩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石样品观察、光片鉴定以及含油率、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及地球化学等测定分析方法,从工业品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岩石学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抚顺、桦甸、龙口含矿区古近系始新统高品质油页岩进行研究,进而揭示叁个地区油页岩的特征和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抚顺、桦甸、龙口叁个地区高品质油页岩的含油率和发热量数值依次增高,灰分和全硫数值依次降低,含油率分别为13.38%、18.24%、34.53%,发热量分别为8.69MJ/kg、12.85 MJ/kg、23.34 MJ/kg;根据微量元素Sr/Ba、Sr/Cu的比值得出,抚顺、龙口地区油页岩沉积于温湿气候下的淡水环境,桦甸地区油页岩沉积于干热气候下的半咸水环境;稀土元素的Ceanom值反映了油页岩沉积时水体介质的还原性,可以说明这叁个地区油页岩段沉积时期水体为还原环境;研究区油页岩有机碳(TOC)含量丰富,分别为21.15%、32.35%、62.3%;抚顺、桦甸、龙口地区油页岩的有机质均处于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最大热解峰值分别为444℃、441.5℃、436.5℃,有机质类型分别为Ⅰ型、Ⅱ1型、Ⅱ1型,有机质的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型,含有大量的藻类体,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湖泊生物,并含有少量的陆源高等植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孙高远,王建刚,胡修棉,Marcelle,K,BOUDAGHER-FADAL[10](2018)在《西藏札达地区上白垩统-下始新统达机翁组:对冈底斯弧前盆地演化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冈底斯弧前区域地层沉积记录,对新特提斯洋消亡和印度-亚洲碰撞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西藏南部札达地区的达机翁组,北邻冈底斯岩浆弧,南靠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砾岩、岩屑砂岩、泥页岩和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认为达机翁组形成于扇叁角洲相环境。火山灰锆石U-Pb定年、碎屑锆石最年轻年龄以及底栖有孔虫化石组合共同约束达机翁组的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始新世早期(即ca.73~49Ma)。物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达机翁组物源类似于区域上分布的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直接以北侧冈底斯岩浆弧为主要物质源区。通过与区域弧前沉积对比,为冈底斯弧前盆地海相地层时代提供制约,结果显示新特提斯洋在亚洲大陆南缘的弧前海退存在东西方向上的穿时性,即海水自东向西逐渐退出,并最终在~49Ma退出冈底斯-拉达克弧前区域。(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始新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初,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简称P/E界线)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定义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简称PETM)期间碳同位素负漂的开始。然而,P/E界线在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简称SBZ)中的具体位置却一直争论不休。文中回顾了国内外学者近二十年来对P/E界线的研究成果,认为P/E界线应该位于SBZ5的内部,而非SBZ4和SBZ5的界线处。在P/E界线处,大有孔虫没有发生明显的组分上的变化。而在P/E界线后的5—12万年内,大有孔虫发生了一次绝灭。这个绝灭事件被称为大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简称LFEO)。大有孔虫的绝灭和新生不同于传统上认为的大有孔虫更替事件(简称LFT)。前者可能是由PETM后期强烈的陆地风化剥蚀引起海水富营养化后所造成的一次灾变事件,而后者代表了大有孔虫在长期稳定的浅海环境中形成的演化上的成功。通过回顾P/E界线的研究历史,笔者认为绝大部分地层剖面在P/E界线处的不连续性/不完整性是产生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始新统论文参考文献

[1].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西湖凹陷南部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非常规油气.2019

[2].张清海.古新统/始新统界线与特提斯大有孔虫生物带[J].古生物学报.2019

[3].徐洋,曹养同,刘成林.库车盆地始新统灰岩——石膏岩序列沉积环境分析[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周强,杜佳音,郑晓辉.传奇还在续写……[N].中国矿业报.2019

[5].赵帅,解习农,刘中戎,陆扬博,肖苏芸.古地貌对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9

[6].谢振龙,刘秀铭,毛学刚,乐志军,彭超.南雄盆地始新统红层沉积环境分析[J].热带地理.2019

[7].颜开,刘成林,王九一,王春连,徐海明.江陵凹陷南缘盐井-申津渡凹地始新统硫同位素特征及古气候和物质来源探讨[J].地质学报.2018

[8].董道涛,邱隆伟,马永达,杨勇强,邹毓.多断湖盆构造控砂与沉积充填过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始新统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

[9].薛敏,刘招君,孙平昌,王涛,张坤.抚顺、桦甸、龙口含矿区始新统高品质油页岩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炭地质.2018

[10].孙高远,王建刚,胡修棉,Marcelle,K,BOUDAGHER-FADAL.西藏札达地区上白垩统-下始新统达机翁组:对冈底斯弧前盆地演化的制约[J].岩石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年西吉县第叁系地下水流场分布图牛堡组实测剖面图(1:25万区域地质调...地区山前冲断-褶皱构造带特征(...

标签:;  ;  ;  ;  ;  ;  ;  

始新统论文_万延周,陈春峰,陈文侠,徐东浩,张伯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