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屈服位移论文_陶长发,何若全,孙国华,冯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间屈服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位移,框架,盖板,角钢,纵向,节点,混凝土。

层间屈服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陶长发,何若全,孙国华,冯进[1](2015)在《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结构层间屈服位移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是量化结构位移延性系数的重要参数,也是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4个系列共计12个足尺钢框架子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滞回性能分析,基于FEMA 273建议的方法确定了钢框架子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层高对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层间屈服位移角影响较小,而结构跨数、跨度、钢梁截面对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的层间屈服位移角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5年01期)

袁健,邓瑞基,贺国京[2](2013)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层间屈服位移角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了国内外181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抗震性能试验数据,由于各试验因素取值存在差异或缺失,无法直接采用传统的拟合回归方法得到层间屈服位移角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将次要因素偏差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过滤处理方法,并利用编制的程序对每个区间的数据点进行过滤,从而使各区间剩余数据点的次要因素均值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根据过滤后剩余的数据点,分别探讨了轴压比、纵向配筋率及剪跨比对框架柱层间屈服位移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框架柱的层间屈服位移角随轴压比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随纵向配筋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而受剪跨比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3年04期)

层间屈服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收集了国内外181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抗震性能试验数据,由于各试验因素取值存在差异或缺失,无法直接采用传统的拟合回归方法得到层间屈服位移角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将次要因素偏差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过滤处理方法,并利用编制的程序对每个区间的数据点进行过滤,从而使各区间剩余数据点的次要因素均值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根据过滤后剩余的数据点,分别探讨了轴压比、纵向配筋率及剪跨比对框架柱层间屈服位移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框架柱的层间屈服位移角随轴压比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随纵向配筋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而受剪跨比的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间屈服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陶长发,何若全,孙国华,冯进.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结构层间屈服位移角的研究[J].钢结构.2015

[2].袁健,邓瑞基,贺国京.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层间屈服位移角的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

论文知识图

2 RC 框架试验层间屈服位移角与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屈服位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屈服位移...和图5.9可见,在给定的层间屈服位种计算工况的滞回曲线试件P-Δ骨架曲线

标签:;  ;  ;  ;  ;  ;  ;  

层间屈服位移论文_陶长发,何若全,孙国华,冯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