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山西省吕梁市实验中学033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分析高考考纲考点,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做知识性和规律性的总结,课后应多写教学后记和反思。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地理课堂是教育学生、传授知识最重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对于文科学生相对较难的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少数同学厌学,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缺乏兴趣,效果较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注意想办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以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下面我就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学生要能够产生学习这科的兴趣,要有学习这一科的想法和欲望。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是存在排斥心理的话,那么课堂效果就无从谈起。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学好地理。结合我校学生地理基础较差这一特点,我注重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愿意学习你这一科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怀着满腔热情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倍感老师的亲切和温暖;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信赖感,使教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甚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倾诉对象。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关心他、为他好的一个好老师,他如果不认真学习你这一科的话他就会在面对你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这样他就会努力地去学习你所教授的这一科。
2.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由于地理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与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不是教师独自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求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整堂课都在不停地讲,而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要看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最好老师讲了之后还给学生留一些自我消化和向老师请教或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每堂课上完后都觉得有收获、有意思,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三、分析高考考纲考点,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
教师应多分析每年高考的常考点和必考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做到重点突出,不重要甚至是不考的就可以不讲或少讲。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把握重点,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在考试的时候如果学生发现考试的题目基本都是老师讲过的重点,考试成绩很理想,那么他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很佩服的感情,同时自己也树立起了学习地理的信心。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做知识性和规律性的总结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多做一些知识的归纳,以及答题的规范性、知识的规律性的总结和指导,并且要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觉得地理也不是自己想得那么难,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其实也还比较简单,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地理的信心。比如我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把高中大部分的关于区位因素的问题总结在一起,包括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港口区位选择的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等等。我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在一起,既方便学生集中记忆,同时在学生答题的时候遇到这些问题至少知道从什么地方去分析、去作答,对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就有了不小的帮助。
五、教师课后应多总结并做好教学后记和反思
课后教师应思考: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