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共聚酯论文_钟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晶共聚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晶,聚酯,原位,阻燃,联苯,聚合物,基材。

液晶共聚酯论文文献综述

钟晓慧[1](2017)在《生物基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石油,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油基资源日趋减少。寻找生物基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型”材料,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今已经工业化的生物基材料基本为脂肪族聚酯,但脂肪族聚酯多数存在着很多缺点,如脆性大,热稳定性差及力学性能差等,这使得脂肪族聚酯无法满足应用中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制约了生物基聚酯的发展。热致性液晶是主链上含有芳杂环的酯基聚合物,其独特的刚性分子链结构使得聚合物很容易沿某一方向有序排列,这种取向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致性液晶在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会呈现液晶态,在低粘度和低剪切力下分子链就能保持高取向度,因此热致性液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这些性能弥补了脂肪基聚酯的缺陷,扩大了材料的应用领域。但生物基液晶聚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所以开展对生物基液晶材料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选用了可以生物来源的液晶单体对羟基苯甲酸(HBA)、香草酸(VA)、对羟基苯丙酸(HPPA)。通过单体乙酰化和熔融聚合两步法来合成生物基液晶共聚酯,并研究了不同单体比例的共聚酯的化学结构、结晶性能、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针对熔融聚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反应后期熔体粘度较高,分子量低及聚合物容易分解等,提出采用固相聚合的解决方案,并讨论了不同固相聚合温度对共聚酯结晶性、液晶性,熔融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1)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单体和乙酰化单体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乙酰化hba、va、hppa纯度高,羟基已经完全转化为乙酰氧基。(2)利用熔融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二元共聚酯hba/v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核磁共振分析(13cnmr)、广角x衍射分析(waxd)、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熔融指数仪(mi)及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单体成功聚合为二元共聚酯,当hba含量大于30%时,偏光显微镜下共聚酯显示出不同的液晶织态结构,其中hba含量为70%的共聚酯则呈现明亮的彩色条纹状织构;hba/va共聚酯熔点分布在220~350℃,但va含量较高的共聚酯及va均聚物则无法熔融;随着va含量的增加,hba/va的分解温度逐渐降低;共聚酯在熔点以上10℃都有较好的熔融流动性;并对其拉伸性能进行测试。(3)利用两步法熔融聚合制备了一系列hba/va/hppa叁元共聚酯。对hba/va/hppa共聚酯的结构,结晶性,液晶性,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ftir和13cnmr证明单体已经成功聚合;通过waxd分析,发现共聚酯的结晶度随hpp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是由于hppa中脂肪族链段增加了共聚酯的柔顺性使共聚物更易结晶。共聚酯都具有液晶性,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了不同的液晶织态结构;共聚酯的熔点分布在230~260℃,初始分解温度分布范围为300~410℃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当加入的HPPA较少时,共聚酯的分解温度受VA邻位上甲氧基空间位阻的影响,当HPPA掺入的含量增加时,HPPA的脂肪族链段使得共聚酯的刚性降低柔性增大,分解温度呈现下降趋势。掺入量的HPPA为15%时,共聚酯的分解温度最的大,残碳量最高,力学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7 MPa、0.13 GPa、6.6%。(4)在熔融聚合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熔融聚合进反应后期,在此阶段分子量快速提高,反应体系的粘度急剧增加,搅拌困难。因此,在聚合反应的生产过程中常采用固相聚合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将HBA/VA/HPPA共聚酯分别在180℃,190℃,200℃下进行固相聚合,并对共聚酯的结晶性、液晶性、熔融流动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共聚酯的结晶度随固相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增高;经过固相聚合后,共聚酯的液晶织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明亮的彩色条纹状织态结构,而且这种液晶织构会随着固相温度的升高而越发完善。固相聚合使得共聚酯熔融指数降低,拉伸强度增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宗昊[2](2016)在《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致液晶共聚酯是一类能够在其相转变温度以上展现出液晶态的聚合物。由于热致液晶共聚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出色的加工性能,因此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工业界的广泛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性能,研究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通过纳米粒子对热致液晶共聚酯进行改性。通过纳米粒子改性,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会提高,这对扩展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调节催化剂得到一种性能较好的热致液晶共聚酯。然后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热致液晶共聚酯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热致液晶共聚酯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采用对羟基苯甲酸(HBA)和6-羟基-2-萘甲酸(HNA)为单体,分别以醋酸钙、醋酸镁和醋酸锌为催化剂,通过“两步法”熔融聚合工艺制备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通过研究发现,醋酸锌催化得到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高,力学性能优,同时具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因此,可以将醋酸锌催化得到的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基体,采用纳米粒子对其原位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基团,因此其能够良好的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而且氧化石墨烯在改性聚合物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性能,本文采用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采用原位熔融聚合的工艺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能有效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分解温度,与纯热致液晶共聚酯相比,含0.1wt%氧化石墨烯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快热分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提高了4.4和9.4oc。而且,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不超过0.1wt%时,复合材料都具有明显的向列型液晶纹理结构及良好的熔融流动性,这说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纤维是热致液晶共聚酯很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在本文中,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纤维表面sem图片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不超过0.1wt%时,纤维表面光滑。从纤维撕裂面和截面的sem图片中,能看到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明显的微纤结构,而且在纤维截面中没有发现氧化石墨烯团聚的现象。纤维二维x射线衍射(2d-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中晶区分子链的取向度逐渐降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氧化石墨烯的确可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1wt%时,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与纯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相比分别提高了29.6、60.0和107.4%。(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1-01)

胡兆麟,左志俊,倪寒秋[3](2013)在《PET/60PABA热致型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对羟基苯甲酸(PHB)的乙酰化产物对乙酰氧基苯甲酸(PABA)引入聚酯(PET)分子主链结构中,成功制备出共聚酯PET/60PABA,研究了聚合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共聚酯合成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超导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偏光显微镜(POM)和毛细管流变仪等手段对共聚酯的分子结构与液晶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酯PET/60PABA几乎为完全无规共聚,熔融状态下具有向列型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13年04期)

刘克梅[4](2013)在《PET/PHB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PET/PHB液晶共聚酯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突出的耐热性、线膨胀系数极低以及良好的熔融加工性等优异的性能,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传统的制备方法会生成PHB均聚链段甚至其均聚物,使得生成PET/PHB共聚物分子链较为困难。本研究分别探讨了以PABA和PET为原料,以及以PHB.PET和AC20为原料合成PET/PHB液晶共聚酯的两步法和一步法。研究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PET/PHB共聚酯时,PET/PHB共聚酯的粘度随PABA含量的增大先增高而后降低,当PABA摩尔含量为60%时,合成的PET/60PHB共聚酯特性粘度最高,为0.690dL/g。当PABA摩尔含量为50~70%时,PET/PHB共聚酯具有明显的液晶性;采用一步法合成PET/PHB共聚酯时,发现PHB含量、温度、真空度和催化剂量对合成的PET/PHB液晶共聚酯粘度和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当PHB摩尔含量约为60%,反应温度为290℃,真空度低于100Pa,加入催化剂摩尔含量为总物质量的0.037%时,可得到特性粘度最高为0.650dL/g的PET/60PHB液晶共聚酯。采用补加醋酸的方式能很好的抑制PABA的自聚,促使PABA与PET共聚反应的进行,当补加醋酸量为7mol/mol PHB时,可得到更高分子量的PET/60PHB液晶共聚酯,特性粘度为0.905dL/g。(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阮超,杨荣,钟海艺,陈力,王玉忠[5](2012)在《一种基于联苯二甲酸为介晶基元的含磷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联苯二甲酸二甲酯、二甘醇和9,10-二氢-9-氧杂-10磷酰杂菲-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DOPO-HQ-HE)为单体,通过无规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磷液晶共聚酯(PDEBP).用1H-NMR对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GA、DSC和POM对其热性能及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单体DOPO-HQ-HE的引入不会降低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含7.5 mol%DOPO-HQ-HE的共聚酯PDEBP7.5在700℃的氮气氛中的残余物(Wt7R00)可达31.9 wt%,并且具有很好的阻燃性.DOPO-HQ-HE含量的增加对共聚酯的结晶性有较大的破坏,5 mol%DOPO-HQ-HE的共聚酯PDEBP5的清亮点温度为154.2℃,焓变为4.64 J/g,而PDEBP7.5在POM测试中在升温及降温过程中均难观察到液晶相的双折射现象.(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阮超,陈力,王玉忠[6](2012)在《一种含磷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而多数TLCP应用领域均有较高的阻燃要求,因此人们对液晶高分子的阻燃化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关注到聚联苯二甲酸二甘醇酯(PDEB)的阻燃化改性,为了能赋予高分子材料稳定持久的阻燃性能,采用本质阻燃法对液晶聚酯进行阻燃化改性。因此本文以联苯二甲酸二甲酯、二甘醇和9,10-二氢-9-氧杂-10-磷酰杂菲-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DOPO-HQ-HE)为单体,通过无规共聚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磷液晶共聚酯(PDEBP)。用DSC,XRD,POM,TGA、LOI和MCC对其相行为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阻燃单体的加入对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和液晶行为有很大影响。TGA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单体DOPO-HQ-HE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LOI和MCC结果表明,阻燃单体的加入使得共聚酯的阻燃性能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2012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8-26)

姚果,尚娇娇,兰建武,顾宜[7](2012)在《两种介晶基元对热致性液晶共聚酯酰亚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氨基苯酚癸二酸酯(DAED)与对-亚苯基-双苯偏叁酸酯二酐(BTAH)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共聚酯酰胺酸,通过叁乙胺缔合共聚酯酰胺酸的羧酸官能团抑制共聚物中的酯键和酰胺键的降解,然后热环化制备了四种半芳族共聚酯酰亚胺。四种共聚物的结晶度随着BTAH单元的含量从10%增加到40%,结晶度从18.8%减小到9.3%。由于BTAH与BPDA两种介晶基元间的协同效应,BTAH含量为10%,20%和40%的叁种共聚物形成了典型的丝状液晶织构,含量为30%的共聚物形成了反向壁液晶织构。随着BTAH含量从10%增加到40%,向列型液晶相的熔点从370℃降低到349℃。(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6期)

葛雪明[8](2012)在《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本文制备了介晶单体对乙酰氧基苯甲酸(p-AHB)、含磷阻燃单体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的二乙酸酯(DOPO-AHQ)、含氮阻燃单体以及四种不同的柔性单体。并且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了五种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TLCP),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法、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热台偏光显微镜法(POM)和乌氏粘度计法,表征了它们的分子结构、液晶织构、特性粘数及分子量。结果表明,五种TLCP的POM照片中均呈现出向列型液晶的典型织构,且它们的分子量均在20000左右。另外,本文还研究了阻燃元素对TLCP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可知,五种TLCP的垂直燃烧性能都达到V-0级,并且磷-氮协效阻燃TLCP比单一磷元素阻燃TLCP的氧指数高,TLCP-5最高为77;探讨了柔性间隔基对TLCP的Tm、Tg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LCP的Tm和Tg都随着柔性间隔基中亚甲基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LCP-5的降低幅度最大,Tm及Tg分别降低了122℃和118℃,而它们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仍较好,五种TLCP的最大热失重速率(Vdmax)均出现在450℃左右,700℃时的成炭率均高于33.00%,最高可达40.93%。其次,本文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的TLCP-5,分别将其与ABS和PP熔融共混,制备了ABS/TLCP-5和PP/TLCP-5两种原位复合材料,并分别研究了TLCP-5微纤对二者微观结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TLCP-5在ABS和PP中都原位形成了微纤结构;POM和WAXD测试表明,PN-TLCP诱导PP形成了部分p晶型。另外,添加TLCP-5后,对ABS和PP均起到了增强作用,其中ABS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4%和50%,而PP则都提高了29%。此外,TLCP-5微纤还提高了PP的韧性,PP/TLCP-5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增加了81%。同时,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流变测试结果表明,TLCP-5微纤明显改善了ABS和PP的加工流动性能。热失重分析可知,TLCP-5赋予了ABS/TLCP-5和PP/TLCP-5两种原位复合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本文选择了PP/TLCP-5原位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了增容剂PP-g-MAH对原位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POM和SEM实验结果表明,PP-g-MAH改善了PP与TLCP-5之间的相容性,使得p晶成核剂的粒径变小,分散更均匀;且PP-g-MAH增加了TLCP-5的成纤性,微纤的长径比增加了1倍左右。因此,加入PP-g-MAH后,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进一步增加了,冲击强度提高了4.7KJ/m2,拉伸强度增加了5.5MPa。另外,MFR、流变测试及热失重测试结果显示,PP-g-MAH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2-04-01)

夏英,张丹,吕枭枭,马文文,葛雪明[9](2011)在《新型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使液晶共聚酯的主链上含有介晶单元,侧基上含有阻燃元素磷。利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合成的共聚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乌氏黏度计对共聚酯的特性黏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共聚酯进行液晶结构分析及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失重分析(TG)等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具有热致液晶性,其液晶织构为向列型,结晶性较高,结晶结构规整;所合成的共聚酯的清亮点高于其分解温度,说明合成的共聚酯有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这对共聚酯的成型加工非常有利;利用含磷酚类物质DOPO-QO合成的液晶共聚酯,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失重5%时温度达220℃,热分解残余量可达32.5%。(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杨荣,陈力,黄恒圳,张文强,王玉忠[10](2011)在《基于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增强阻燃聚碳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酯交换缩聚将4,4-二羟基二苯醚(DDE)作为扭结基元引入全芳环热致液晶共聚酯制备得到与聚碳酸酯(PC)加工温度相匹配的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PHDDT)。继而,作者将PHDDT与PC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不同配比的PC/PHDDT(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液晶共聚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致液晶共聚酯是一类能够在其相转变温度以上展现出液晶态的聚合物。由于热致液晶共聚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出色的加工性能,因此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工业界的广泛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性能,研究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通过纳米粒子对热致液晶共聚酯进行改性。通过纳米粒子改性,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会提高,这对扩展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调节催化剂得到一种性能较好的热致液晶共聚酯。然后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热致液晶共聚酯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热致液晶共聚酯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采用对羟基苯甲酸(HBA)和6-羟基-2-萘甲酸(HNA)为单体,分别以醋酸钙、醋酸镁和醋酸锌为催化剂,通过“两步法”熔融聚合工艺制备了热致液晶共聚酯。通过研究发现,醋酸锌催化得到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高,力学性能优,同时具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因此,可以将醋酸锌催化得到的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基体,采用纳米粒子对其原位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基团,因此其能够良好的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而且氧化石墨烯在改性聚合物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性能,本文采用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采用原位熔融聚合的工艺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能有效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热分解温度,与纯热致液晶共聚酯相比,含0.1wt%氧化石墨烯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快热分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提高了4.4和9.4oc。而且,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不超过0.1wt%时,复合材料都具有明显的向列型液晶纹理结构及良好的熔融流动性,这说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纤维是热致液晶共聚酯很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在本文中,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纤维表面sem图片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不超过0.1wt%时,纤维表面光滑。从纤维撕裂面和截面的sem图片中,能看到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明显的微纤结构,而且在纤维截面中没有发现氧化石墨烯团聚的现象。纤维二维x射线衍射(2d-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中晶区分子链的取向度逐渐降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氧化石墨烯的确可以提高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1wt%时,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与纯热致液晶共聚酯纤维相比分别提高了29.6、60.0和107.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晶共聚酯论文参考文献

[1].钟晓慧.生物基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

[2].李宗昊.热致液晶共聚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

[3].胡兆麟,左志俊,倪寒秋.PET/60PABA热致型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3

[4].刘克梅.PET/PHB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3

[5].阮超,杨荣,钟海艺,陈力,王玉忠.一种基于联苯二甲酸为介晶基元的含磷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2

[6].阮超,陈力,王玉忠.一种含磷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C].2012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2012

[7].姚果,尚娇娇,兰建武,顾宜.两种介晶基元对热致性液晶共聚酯酰亚胺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

[8].葛雪明.低熔点阻燃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2

[9].夏英,张丹,吕枭枭,马文文,葛雪明.新型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

[10].杨荣,陈力,黄恒圳,张文强,王玉忠.基于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原位增强阻燃聚碳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论文知识图

不同温度下固态聚合的液晶共聚酯...液晶共聚酯熔点和比浓对数粘度与...液晶共聚酯的织态结构1LCP纤维微观结构2.1纺丝温度内表...液晶共聚酯酰胺在剪切力...热致液晶共聚酯在外加力场下的...

标签:;  ;  ;  ;  ;  ;  ;  

液晶共聚酯论文_钟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