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爬鮡属论文_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爬鮡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鱼类,物种,基因,核糖体,线粒体,肛门,腹鳍。

石爬鮡属论文文献综述

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1](2004)在《中国石爬鮡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爬鮡属鱼类的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采用形态判别和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分析了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的物种划分、地理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区别青石爬鮡和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期刊2004-09-01)

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2](2004)在《中国石爬鮡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爬属鱼类的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采用形态判别和线粒体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研究分析了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划分、地理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 :(1)区别青石爬和黄石爬的重要特征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是否大于至鳃孔下角的距离 ,腹鳍相对位置 ,头部相对大小与上颌须的须状延长部分等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 ,而是有较大的重迭 ,难以区分 ;(2 )从地埋分布看 ,金沙江不同支流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 ,但是没有发现青衣江的样本与其他支流的样本有截然的界限和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 ;(3) 5 4 8bp序列中 ,检测出 2个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的比例为 0 .36 5 % ;(4)青石爬和黄石爬间的遗传差异极小 ,平均遗传距离仅为 0 .0 75 % ;(5 )石爬属鱼类个体间也无明显差异 ,遗传距离为 0— 0 .381% ,平均为 0 .0 6 9%。因此石爬属鱼类划分为一个种更为客观 ,黄石爬为青石爬的同物异名(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郭宪光[3](2003)在《中国鮡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石爬鮡属物种有效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回顾了分子系统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分析流程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等,以及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特点与应用、鮡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进展,从而有助于理解本研究的方法、目的与意义。 鮡科(Sisoridae)隶属于硬骨鱼(Teleostei)、鲇形目(Siluriformes),由Regan于1911年建立。鮡科共有20属,50种以上,在我国有12属。有关此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还很贫乏,一些物种的分类还存在较大争议。 选择钝头鮠科(鱼央)属(Liobagrus)鱼类的金氏(鱼央)(L.kingi)和拟缘(鱼央)(L.marginatoides)作为外类群。通过PCR技术,扩增了长度为532bp的金氏(鱼央)和拟缘(鱼央)以及长度为534-542bp的11种鮡科鱼类(31个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比对得到550个位点的同源序列,其中简约性信息位点97个,约占全部位点的17.6%。分析了鮡科鱼类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茎区(stem regions)和环区(loop regions)的进化特点;计算了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重建了鮡科鱼类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环区平均变异位点较茎区多,有很强的A偏好性;(2)没有替代饱和现象;(3)分子系统树上魾属和纹胸鮡属构成姐妹群,石爬鮡属和鮡属构成姐妹群,鰋属和原鮡属构成姐妹群;(4)鰋属、原鮡属和褶鮡属的系统发育位置不定,鰋鮡鱼类并未形成一个单系类群;可能的原因是所得到的16S rRNA基因片段信息位点太少;(5)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可能是同一物种,中华鮡和前臀鮡可能是同一物种。 将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2首次用作遗传标记进行中国鮡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PCR技术,扩增了长度为154bp的金氏(鱼央)和拟缘(鱼央)以及长度为153~168bp的11种鮡科鱼类(17个样品)的rpS7基因内含子2序列。序列比对得到181个排列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6个,占全部位点的30.9%。分析了鮡科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2序列,计算了p-distance和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重建了鮡科鱼类分子系统树。由于替代饱和,系统发育分析时,没有选择外类群。随后,巨魾(Bagarius yarrelli)用作树根分析。结果表明:(1)鮡科鱼类rpS7基因内含子2序列具有丰富的信息位点,并且在亲缘关系不同的物种间存在显着的序列差异;(2)rpS7基因内含子2序列在rpS7基因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碱基插入和缺失现象,而且发生插入或缺失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鮡科鱼类中有替 郭宪光:中国姚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石爬跳属物种有效性的研究代饱和现象;(3)石爬姚属和姚属聚在一起,形成姐妹群;拟娘属和原姚属聚在一起,形成姐妹群;但措跳属、随属的位置不定;(4)在MP和*L分子系统树中,能跳鱼类形成一单系群:(5)青石爬跳和黄石爬跳可能是同一物种,中华跳和前臀就可能是同一物种。 石爬排属鱼类的青石爬排和黄石爬排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消楚。采用形态判别和线粒体165巾*A基因片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分析了青人爬影睛D黄石爬排的物种划分、地理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区别青人爬跳和责人爬跳的重要特征脱赔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是否大于至鳃孔下角的距离,脸鳍相对位置,头部相对人小与上颌须的须状延长部分等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有较大的重迭,难以区分:(2)从地理分布看,金沙江水系不同支流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K别,但是没有发现青衣江的样本与其他支流的样本有截然的界限和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3)548加序列中,检测出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 0.365%;(4)青石爬姚和黄人爬跳间的遗传差异极小,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刀75%:(5)石爬跳属鱼类个体间也无明显差异,遗传距离为0一0.381%,平均为0刀69%。因此,石爬跳属鱼类划分为一个种更为客观,黄石爬排为青石爬跳的同物异名。(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褚新洛[4](1981)在《鮡属和石爬鮡属的订正包括一新种的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Chimarrhichthys属系Sauvage于1874年建立,模式种是Chimarrhichthys davidi Sauvage,根据7个模式标本,采自“西藏东部的Yao-Tchy”。同年O’Shaughnessy指出这个属级名称已经被优先占用。于是,Regan于1907年首先建议改用Euchiloglanis。自此以后七十余年来,不同作者对包括Euchiloqlanis在内的鳗跳鱼类做过四次比较系统的整理,其中除Hora(1923)早期的工作把Euchiloglanis归入Glyptosternum外,其余作者包括Hora晚期的工作在内,都确认Euchiloglanis属的存在(Norman 1925,(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1981年01期)

石爬鮡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爬属鱼类的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采用形态判别和线粒体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研究分析了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划分、地理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 :(1)区别青石爬和黄石爬的重要特征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是否大于至鳃孔下角的距离 ,腹鳍相对位置 ,头部相对大小与上颌须的须状延长部分等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 ,而是有较大的重迭 ,难以区分 ;(2 )从地埋分布看 ,金沙江不同支流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 ,但是没有发现青衣江的样本与其他支流的样本有截然的界限和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 ;(3) 5 4 8bp序列中 ,检测出 2个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的比例为 0 .36 5 % ;(4)青石爬和黄石爬间的遗传差异极小 ,平均遗传距离仅为 0 .0 75 % ;(5 )石爬属鱼类个体间也无明显差异 ,遗传距离为 0— 0 .381% ,平均为 0 .0 6 9%。因此石爬属鱼类划分为一个种更为客观 ,黄石爬为青石爬的同物异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爬鮡属论文参考文献

[1].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中国石爬鮡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2004

[2].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中国石爬鮡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4

[3].郭宪光.中国鮡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石爬鮡属物种有效性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

[4].褚新洛.鮡属和石爬鮡属的订正包括一新种的描述[J].动物学研究.1981

论文知识图

中国石爬鮡属鱼类分布图石爬属鱼类第一、叁主成分散点图石爬属鱼类第二、叁主成分散点图不同地理种群的石爬属鱼类第一、叁主成...不同地理种群的石爬属鱼类第一、二主成...石爬属鱼类第一、二主成分散点图

标签:;  ;  ;  ;  ;  ;  ;  

石爬鮡属论文_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