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茎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虫,马铃薯,甘薯,活性,挥发油,毒力,基因组。
马铃薯茎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马居奎,孙厚俊,张成玲,杨冬静,谢逸萍[1](2019)在《基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的SSR信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遗传关系,获得稳定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子标记,使用MISA软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全基因组1 761个scaffolds进行搜索,共获得9 745个SSR位点,平均11.40 kb出现一个SSR。在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基元出现频率最高(83.06%),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0.62%);除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外出现次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T/AT(5.36%)。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SSR位点长度小于12 bp分布最为广泛,占总SSR的59.67%,长度大于30 bp的最少,共有114个,仅占1.17%。研究表明,利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数据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为进一步开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SSR标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郑庆伟[2](2018)在《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调查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查清腐烂茎线虫对马铃薯的危害情况,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线虫专家以及内蒙古、吉林、重庆、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植物检疫人员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情况调查。专家组一行实地调查(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3期)
王思敏,朱婕妮,张迪,康涛,李佳玲[3](2018)在《铺散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茎线虫是造成当归麻口病的主要原因。本试验研究了铺散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杀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了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贝曼漏斗法从当归中分离马铃薯茎线虫,以灰葡萄孢培养线虫;药液浸泡法测定挥发油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从铺散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8.44%,其主要成分为樟脑(13.20%)、桉叶油醇(13.16%)、百里香酚(10.96%)、β-水芹烯(9.66%)、伞柳酮(9.40%)、4-乙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2-戊烯(7.60%)和侧柏酮(6.18%)。铺散亚菊挥发油对马铃薯茎线虫的LC50为3.83 mg/mL,而阳性对照35%甲基异柳磷乳油的LC_(50)为0.14mg/mL。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当归茎线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能够为铺散亚菊挥发油防治马铃薯茎线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提高当归的质量和产量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2期)
马娟,王容燕,李秀花,高波,问海月[4](2018)在《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造成的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线虫向寄主根部移动及取食危害可能是受寄主释放的化感信息物质控制。为最终明确甘薯中对线虫具有高效引诱能力的物质,本研究利用水琼脂平板法测试了甘薯不同品种与不同组织对线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块和薯茎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诱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感线虫品种栗子香的薯块对线虫的引诱率要高于其他测试品种。随着薯块/薯茎在水琼脂平板上放置时间延长,其吸引线虫的效果增加,96 h后引诱率达到20%。同一品种甘薯茎的引诱能力显着高于薯块、薯叶。甘薯中所含对线虫具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对热稳定,80℃加热8 h后薯茎对线虫引诱率与新鲜茎相比无显着差异,为4.5%。甘薯茎经过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后,乙醇萃取物对线虫的引诱率为6.7%,显着高于其他萃取物。本文初步明确了甘薯中所含线虫趋化物的性质,为其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洪波,张锋,李英梅,刘晨,张淑莲[5](2017)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陕西省的适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Fhorne)是严重为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陕西省属于马铃薯种植大省,近年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周边省份都有分布,因此,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陕西省潜在适生区预测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两种生态位模型CLIMEX和MaxEnt,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陕西省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榆林市绝大部分属于高度适生区,延安市大部分属于中度适生区,而陕南的汉中市和安康市绝大部分属于低度适生区和非适生区。研究结果为线虫在各地区的风险分析和检疫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用于指导和制订检疫控制方案,避免或降低线虫在陕西省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刘刚[6](2016)在《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合作,采用药液浸渍法、沙柱法以及与荧光染料Cy3共孵育的方法,以丙溴磷、克百威和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的毒力以及对其运动扩散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活性,其LC50值为459.8mg/L,活性低于丙溴磷(159.9mg/L)、克百威(331.9mg/L)和阿维菌素(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8期)
张大帆,丁中,刘建喜,袁涛,彭德良[7](2016)在《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毒力及对其运动和摄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药液浸渍法、沙柱法以及与荧光染料Cy3共孵育的方法,以丙溴磷、克百威和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毒力以及对其运动扩散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活性,其LC_(50)值为459.8 mg/L,活性低于丙溴磷(159.9 mg/L)、克百威(331.9 mg/L)和阿维菌素(257.3 mg/L);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运动扩散的抑制作用IC_(50)值为3.1 mg/L,其活性低于阿维菌素(0.8 mg/L),但高于丙溴磷(8.3 mg/L)和克百威(16.1 mg/L)。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6和40 mg/L时,可刺激90%以上的线虫摄食;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360和300 mg/L时,可抑制全部线虫的摄食;溴氰菊酯与阿维菌素则对线虫的摄食无刺激作用;用10 mg/L的丙溴磷处理线虫2 h后再分别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处理,发现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20和200 mg/L时可抑制全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摄食。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在线虫防治领域的开发应用潜力较好。(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大帆[8](2016)在《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毒力及穿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靶标,分别采用药液浸渍法、沙柱法以及与荧光染料Cy3共孵育的方法,测定了四种药剂丙溴磷、克百威、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杀虫活性以及运动和摄食的影响。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用药液浸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丙溴磷、克百威两种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体壁的穿透性。得到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四种杀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四种杀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均具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溴氰菊酯的LC5o值为459.8mg/L,活性低于丙溴磷(159.9 mg/L)、克百威(331.9 mg/L)和阿维菌素(257.3 mg/L)的杀虫活性;2.采用沙柱法测定四种杀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运动扩散的抑制中浓度结果表明:溴氰菊酯的IC50值为3.1mg/L,其抑制活性低于阿维菌素(0.8 mg/L),但高于丙溴磷(8.3 mg/L)和克百威(16.1 mg/L)。3.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丙溴磷和克百威浓度分别最低至0.6 mg/L和40 mg/L时,可刺激90%以上的线虫摄食,丙溴磷和克百威浓度分别最低为360mg/L和300 mg/L时,可抑制全部线虫的摄食;溴氰菊酯与阿维菌素对线虫的摄食无刺激作用;用10 mg/L的丙溴磷药液处理线虫后再分别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药液处理,发现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浓度分别最低至20 mg/L和200 mg/L时可抑制全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摄食。4.分别采用200、400 mg/L的丙溴磷和克百威药液浸渍法处理线虫2h,再选用不同的清洗方法清洗,用线虫裂解液配合液氮研磨后加入甲醇溶液进行提取,并通过高速离心和滤膜分离和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丙溴磷、克百威在线虫体内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用去离子水清洗5次,药液浸渍浓度为200mg/L时,残留在线虫体内的丙溴磷、克百威浓度分别为5.76、0.66mg/L;药液浸渍浓度为400mg/L时,丙溴磷、克百威的残留浓度分别为4.38、0.96 mg/L。分别用甲醇和去离子水清洗3次,药液浸渍浓度为200mg/L,线虫体内丙溴磷、克百威的残留量分别为2.76、0.022 mg/L、药液浸渍浓度为400mg/L,丙溴磷、克百威的残留量分别为3.36、0.040mg/L。(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徐鹏刚[9](2016)在《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马铃薯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马铃薯的生产。本研究对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的发生危害、种类鉴定、培养条件、侵染规律和抗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采集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着高于其它品种。2.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甘肃定西马铃薯上的4个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利用UPGMA法构建线虫群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线虫群体在形态学上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但群体DX27与群体DX11、DX16、DX19存在差异。利用通用引物TW81/AB28扩增rDNA-ITS序列获得了长度均为915 bp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群体DX27与其它3个群体相比,在ITS1区的96-255 bp片段内有25个位点的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群体DX27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C型群体聚为1支,群体DX11、DX16、DX19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群体聚为1支。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该病原线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其中群体DX27属于C型,群体DX11、DX16、DX19属于B型。3.选用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e)和茄链格孢(A.solani)等8个真菌菌株,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最佳室内培养条件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茄镰刀菌(F.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等3个菌种线虫的培养效果显着的高于其它3个属的菌种。其中,茄镰刀菌(F.solani)的培养效果最好,接种后45d线虫的最大繁殖量和最大繁殖倍数分别为112667条和113倍。温度梯度实验表明,灰葡萄孢(B.cinerrea)在20℃条件下的繁殖能力最强,其它菌种在25℃条件下的繁殖能力最高,其次为20℃和30℃,15℃下最低。4.利用土壤定量接种线虫的方法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马铃薯植株的进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可侵染马铃薯茎基部和地下部,但主要侵染母薯、匍匐茎和新生薯块。其中在马铃薯生长前期(75 d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主要侵染母薯;在马铃薯匍匐茎形成后(75-90 d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从母薯开始向匍匐茎蔓延,此时主要侵染母薯和匍匐茎;之后,随着马铃薯新生薯块的形成(90 d后),腐烂茎线虫从匍匐茎向新生薯块蔓延,并随着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为害逐渐加重。对不同时期接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侵染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侵染随接种时间的推迟逐渐减轻,接种越早,对马铃薯的危害越严重,其中种植后70天接种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马铃薯的最佳时期,此时为马铃薯匍匐茎和新生薯块的形成期,对马铃薯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5.通过室内人工接种薯块的方法对甘肃定西的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克星1号和陇薯6号表现为抗病,青薯9号、大西洋、新大坪、夏波蒂和荷兰15号均表现为感病。(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洋,何旭峰,刘建喜,丁中[10](2015)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Dd-Gpx)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植物寄生线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结构和功能,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Gpx基因,并成功克隆到p ET-41b载体上进行融合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c NDA全长950 bp,含有1个681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2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N端有明显信号肽,属于分泌蛋白。将其克隆到p ET-41b载体在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在60 k D处有一条明显的带。经质谱鉴定,此条带有7个肽段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GPX匹配。表明重组Dd-GPX蛋白表达成功。(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马铃薯茎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查清腐烂茎线虫对马铃薯的危害情况,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线虫专家以及内蒙古、吉林、重庆、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植物检疫人员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情况调查。专家组一行实地调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茎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马居奎,孙厚俊,张成玲,杨冬静,谢逸萍.基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的SSR信息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9
[2].郑庆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调查活动[J].农药市场信息.2018
[3].王思敏,朱婕妮,张迪,康涛,李佳玲.铺散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杀作用[J].植物保护.2018
[4].马娟,王容燕,李秀花,高波,问海月.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5].洪波,张锋,李英梅,刘晨,张淑莲.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陕西省的适生性分析[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6].刘刚.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活性[J].农药市场信息.2016
[7].张大帆,丁中,刘建喜,袁涛,彭德良.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毒力及对其运动和摄食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6
[8].张大帆.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毒力及穿透性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6
[9].徐鹏刚.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6
[10].刘洋,何旭峰,刘建喜,丁中.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Dd-Gpx)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