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基质论文_牛原青,孙好芬,陆继哲,徐爱玲,宋志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基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桡骨,干细胞,纳米,磷酸钙,自体,对虾。

骨基质论文文献综述

牛原青,孙好芬,陆继哲,徐爱玲,宋志文[1](2019)在《基于珊瑚骨基质的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珊瑚骨作为生物膜载体,利用海水素配制人工海水,构建盐度为15‰(海水)和5‰(淡水)的两个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通过添加硝化细菌菌剂和氮源,分别用8 d和13 d建立硝化功能。按照500尾/m~3密度投入虾苗后,海水系统和淡水系统分别运行97 d和83 d。在运行期间淡水和海水系统养殖水体氨氮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浓度分别为(0.015±0.008) mg/L和(0.014±0.008) mg/L;在海水系统运行前60 d,亚硝氮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在60~90 d,亚硝氮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在90 d后,海水系统亚硝氮浓度开始快速增加,最终达到3.43 mg/L;淡水系统在运行前40 d亚硝氮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40 d后开始小幅上升,运行至70 d后,亚硝氮浓度开始快速增加,最终达到0.52 mg/L。最终海水系统和淡水系统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51.5%和48.5%。(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2期)

马鹏飞,吴珺华,林淑贤[2](2019)在《负载skl2001的仿生骨基质材料可有效促进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面临着诸多不便,修复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组织工程学的运用为颌骨骨缺损修复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可注射性的水凝胶骨基质材料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缺损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由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组合而成的复合水凝胶可有效模仿骨基质成分。小分子化合物SKL2001是一种优异的促成骨因子,可有效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我们利用SKL2001分子与复合水凝胶共同构(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闫海,费燕梅[3](2019)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在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对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的价值。方法纳入18只成年雄性大白兔,切取双上肢桡骨干中段部分骨质,制备双侧上肢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将18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实验组1在骨缺损部位植入脱钙骨基质,实验组2在骨缺损部位植入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第8、12周时行X线、病理切片和解剖学检查,明确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骨缺损修复后,8、12周时对桡骨行X线检查,对照组骨缺损修复差; 8周时实验组1部分修复,12周时大部分修复,但仍有1只兔子存在小块骨缺损;8周时实验组2大部分修复,12周时全部修复,实验组2可见髓腔通畅。8、12周时,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2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显着高于实验组1(P <0. 05)。造模12周后,对照组骨缺损区多为纤维组织,实验组1有编织骨形成,但骨小梁紊乱;实验组2有板成骨形成,骨小梁排列紧密有序。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对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徐子林,李忠海[4](2019)在《脱钙骨基质在脊柱融合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融合是脊柱外科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在术中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材料需同时具备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成骨性叁大特性。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骨移植材料为同种异体骨,包括新鲜冰冻骨、冻干骨和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叁类,新鲜冰冻骨具有最高的机械稳定性,但存在免疫反应和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冻干骨在其制备过程中,水分的丢失和辐照的电离破坏了其力学性能;DBM是一种由胶原蛋白(主要为Ⅰ型、Ⅳ型)、非胶原蛋白、生长因子、少量磷酸钙和细胞碎片等组成的天然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及一定的骨传导性。目前,随着骨移植替代材料研究深入,DBM显示出了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在脊柱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王智巍,苑博,陈雄生,周盛源,贾连顺[5](2019)在《改良低温机械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纳米脱钙骨基质为一种无毒、组织相容性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炎症反应轻、成骨能力强的骨移植替代物,但其制备耗时较长,需多次间断取样行粒度分析,研磨效率低。目的:采用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分析纳米脱钙骨基质的结构特征及制备效率。方法: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通过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应用Cryo Mill全自动冷冻研磨仪先将脱钙骨基质初步研磨至微米级别颗粒,再通过E-Max高能水冷球磨仪进行纳米尺度研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测研磨效果及材料形貌。结果与结论:采用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的纳米脱钙骨基质底层致密,表面充满不规则纳米颗粒,颗粒直径20-50 nm,纳米颗粒相互团聚,表面密布纳米级别凹槽,纳米纤维结构间相互连接,内部形成大量相互连通的微米级别孔隙,其微观结构符合纳米生物材料范畴;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仅需25 min,提高了研磨效率;结果说明,二次低温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的研磨结果更确切、材料粒度分布均匀性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陈杰,李浩鹏,肖潮,粟娜,俞文娟[6](2019)在《IFN-γ预处理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IFN-γ预处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BM)修复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各12只,均制作单侧桡骨缺损模型。BMSCs体外培养扩增,用IFN-γ预处理,成骨诱导。采用BMSCs和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观察术后各时间点骨修复情况,并检测BMSCs的ALP活性。结果术后12周,A组出现少量骨痂,但未形成完整连续骨痂;B组部分松质骨被吸收,骨折断面处有少量新生骨,骨痂形成不佳,骨缺损不能修复,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填充;C组新生骨量少于D组,且没有达到全部骨性愈合;D组在骨缺损区域出现比较完整成熟的骨组织结构,骨小梁排列趋于有序,在骨与材料交界断端形成连续的骨桥。术后12周,C、D组抗弯曲能力明显高于A、B组,且D组高于C组(P<0.05)。成骨诱导组及IFN-γ预处理组的ALP活性均高于BMSCs组(P<0.05)。结论IFN-γ预处理同种异体BMSCs联合DBM修复兔桡骨缺损能显着促进骨形成,改善桡骨缺损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4期)

车志刚[7](2019)在《脱钙脱细胞皮质骨基质修复颅骨缺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骨折,疾病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骨缺损仍然是待解决的医学上重要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骨科疾病频发引发的骨缺损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骨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是骨缺损尺寸超过自愈的临界值时则很难愈合。此时临床上大多会采用植入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治疗方法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因此,临床工作中对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主要有3类: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和人工骨。但是其中一部分修复材料用于治疗骨缺损疾病又受到一定的局限,研制并选择出合适的且有效的解决骨缺损植入材料问题刻不容缓。有文献报道显示,现在已经研制出很多满足不同骨植入材料要求的产品,但是只有仅有少部分产品成功的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骨缺损疾病。现在研究的部分生物材料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开发新的有应用潜能的骨生物材料,而无需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或细胞。拓展对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为临床应用开发新的具有骨诱导性的生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本实验制作的脱钙脱细胞皮质骨基质的成骨效果,观察制备材料的结构特性,细胞毒性。探讨本实验制作的材料对细胞毒性及实验动物的促进成骨作用,为临床应用异种异体的脱钙脱细胞皮质骨骨基质修复非承重骨提供理论实验依据。脱钙脱细胞骨来源丰富,制备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研究方法(1)材料制备:取新鲜兔骨,去除骨髓及其附着的软组织,经10%EDTA脱钙。制作成脱钙骨(DBM),然后经过液氮冷冻10min,室温放置10min,重复3次。浓度为0.5%(v/v)的Triton X-100处理24h,然后换浓度为0.5%(w/v)SDS处理24h。去除清洗液后换PBS清洗兔骨充分清洗10遍以上。此过程均在37℃恒温摇床(300rmp/min)上进行。兔皮质骨经过上述处理制备好脱钙脱细胞骨基质(DCDBM)。(2)材料特性:经过处理的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DNA含量测定、HE切片染色考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脱细胞效果评估。(3)体外细胞实验:用出生2-3天SD乳鼠提取BMSCs,并培养到第3代以1X10~4个/孔种到96孔板。将制备的材料用75%酒精浸泡消毒。消毒后经无菌PBS浸泡24h期间换液3-4次。将消毒后的材料分为两组:脱钙组、脱钙脱细胞组用完全培养基浸泡24h。将BMSCs培养基吸除,换入两组浸泡液用于测试其细胞毒性。分别于1、2、3、5d用CCK8测试细胞活性。(4)体内动物实验:用SD大鼠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共24只,每组8只,分为3组,8周和12周两个时间点每组各处死4只。分别为:空白组、脱钙组、脱钙脱细胞组。到8周、12周取材。经Micro CT扫描评估检测骨缺损修复效果。研究结果(1)材料特性:制备出来的脱钙脱细胞骨基质材料颜色较脱钙骨颜色偏白,脱钙骨颜色偏黄。经扫描电镜观察经脱细胞处理后其表面的细胞团块被完全清除;矿物质被移除后经脱细胞处理后其胶原纤维的结构达到了完好的保留,显露出了较大的孔隙有利于细胞的迁移附着。DNA含量显着降低,HE切片显示细胞被完全清除。(2)细胞实验显示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浸泡液对BMSCs无毒性作用。(3)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显示脱钙骨与脱细胞骨均有成骨效应,颅骨缺损修复效果前者比后者好。研究结论兔皮质骨经过脱钙脱细胞处理后原有细胞得以清除、骨基质结构得以完好的保留且免疫原性降低。脱钙骨骨基质在大鼠体内具有一定的诱导骨形成能力,在经脱细胞处理后在体内能更好的诱导骨形成。为临床应用异种异体的脱钙脱细胞皮质骨骨基质修复非承重骨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魏晓丹[8](2019)在《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在鼻综合整形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在鼻综合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患者作用研究对象,实施对应的鼻综合整形术,手术主要采取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作为患者鼻中隔延长移植物和鼻小柱支撑物。结果 90例患者的手术疗效明显,患者对于术后整形后的形态表示满意。结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在鼻综合整形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在鼻综合整形术中可以代替自体肋软骨或者鼻中隔软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松,杨函,杨剑,张开权,康建平[9](2018)在《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的构建及理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及可降解性,可用于修复骨缺损,但单一的磷酸钙骨水泥脆性大,不具有骨诱导活性,生物活性差。目的: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分析其理化特性。方法:提取兔骨基质明胶,制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空白微球,将PLGA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对应制作的骨水泥分别设为空白组、5%组、10%组)、骨基质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考察3种复合骨水泥的微观结构、凝固时间、可注射性、抗溃散性、孔隙率及降解特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3种复合骨水泥浸提液共培养,14 d内检测细胞增殖率。将3种复合骨水泥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腰椎椎体骨缺损内,12周后采用Micro-CT分析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 <0.05),孔隙率增大(P <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 <0.05),可注射性变差,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与5%组比较,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 <0.05),孔隙率增大(P <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 <0.05),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2)与空白组复合骨水泥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 <0.05);(3)3种骨水泥材料植入12周后的Micro-CT显示,骨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5%组、10%组兔骨缺损部位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空白组(P <0.05);(4)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PLGA微球与骨基质明胶、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的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降解性能、可操作性、细胞相容性及骨诱导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34期)

牛旭锋,杜田明,樊瑜波[10](2018)在《流体剪切力对骨基质仿生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组织由功能细胞和矿化的骨基质构成。流体剪切力被认为是骨组织细胞及骨基质受到的最主要力学刺激方式。因此,研究流体剪切力作用下骨基质的矿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首先制备无定型磷酸钙前体,采用锥板黏度计在磷酸钙的结晶过程中提供4个不同大小(0.5、1.0、1.5、2.0 Pa)的均一稳定的流体剪切力。对于胶原自组装结构和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矿化研究,采用锥板黏度计提供同样的流体剪切力。通过原子发射光谱,猩红染色,扫面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低剪切力(≤1.0 Pa)会对磷酸钙在陈化阶段晶体伸长与从无(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骨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面临着诸多不便,修复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组织工程学的运用为颌骨骨缺损修复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可注射性的水凝胶骨基质材料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缺损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由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组合而成的复合水凝胶可有效模仿骨基质成分。小分子化合物SKL2001是一种优异的促成骨因子,可有效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我们利用SKL2001分子与复合水凝胶共同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基质论文参考文献

[1].牛原青,孙好芬,陆继哲,徐爱玲,宋志文.基于珊瑚骨基质的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效果[J].河北渔业.2019

[2].马鹏飞,吴珺华,林淑贤.负载skl2001的仿生骨基质材料可有效促进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闫海,费燕梅.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在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4].徐子林,李忠海.脱钙骨基质在脊柱融合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5].王智巍,苑博,陈雄生,周盛源,贾连顺.改良低温机械物理研磨法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陈杰,李浩鹏,肖潮,粟娜,俞文娟.IFN-γ预处理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车志刚.脱钙脱细胞皮质骨基质修复颅骨缺损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8].魏晓丹.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在鼻综合整形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9].王松,杨函,杨剑,张开权,康建平.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的构建及理化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10].牛旭锋,杜田明,樊瑜波.流体剪切力对骨基质仿生矿化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论文知识图

衰老对小鼠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的XPS图谱术后30天CT扫描灌注成像结果修复不同时间CT平扫A、B分别示术后2...茜素红染色显示NAD+,NMN及NAM对MC3...突变/对照小鼠下颌骨p-Erk1/2免疫...

标签:;  ;  ;  ;  ;  ;  ;  

骨基质论文_牛原青,孙好芬,陆继哲,徐爱玲,宋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