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冲淤论文_郭海晋,邴建平,余明辉,汪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道冲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道,河床,模型,枢纽,系数,悬移质,清河。

河道冲淤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晋,邴建平,余明辉,汪飞[1](2019)在《汉江雅口枢纽坝下河道冲淤及水面线变化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改变了汉江中下游水沙条件,梯级水库建设亦将改变河道边界条件。以汉江中游雅口至碾盘山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梯级水库运行后的河床冲淤变化及其对水面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碾盘山枢纽未建时,雅口枢纽坝下河道呈整体冲刷态势,坝下河道水面线受河床冲刷下切而降低;碾盘山枢纽建成后,雅口枢纽坝下河道冲淤变化表现为近坝段微冲,其余河段淤积,总体呈淤积态势,河段水面线受河床淤积而抬升。研究成果可为枢纽工程、航道整治、防洪工程等设计和论证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1期)

杨云平,王建军,李晓星,徐俊锋,王义安[2](2019)在《韩江叁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河道冲淤规律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韩江叁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17年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量及强度、断面及深泓变化,基于河段区间泥沙输移平衡关系,结合河道采砂情况,确定了引起河道冲淤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韩江叁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深泓整体为下切趋势,2002~2017年期间叁河坝-高陂枢纽、高陂枢纽-东山枢纽及东山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河段平均下切分别为1.92 m、1.15 m和5.38 m;②2002~2008年期间韩江叁河坝-东山枢纽河段略有淤积,2008~2017年期间为冲刷趋势,其中叁河坝-高陂枢纽河段冲刷强度减小,高陂枢纽-东山枢纽河段冲刷强度增加;③2002~2017年期间东山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河段的河道均为冲刷趋势,且冲刷强度先减小后增大;④基于河段区间泥沙输移平衡理论,结合河道采砂量,研究认为河道采砂是引起叁河坝-归湖河段河床冲刷下切的主控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谢炎[3](2019)在《鹅头型分汊河道冲淤特性对水沙过程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江中下游鹅头型分汊河道是常见的一种分汊河型,在一定水沙条件变化下,主流容易摆动,洲槽冲淤变化剧烈,制约着防洪、航运、岸线利用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开展鹅头型分汊河道冲淤特性对水沙过程的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原型资料分析和概化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鹅头型分汊河道的河道水力特性和河道冲淤特性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长江中游水沙资料分析与概化模型定床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流量条件下鹅头型分汊河道水面横纵比降、断面平均流速沿程变化及分流比的变化规律。2.通过概化模型动床试验,研究揭示了减沙水流与实际水流条件下鹅头型分汊河道分流区、汊道段与汇流区河势变化、深泓线摆动、冲淤变化特性的演变规律。3.采用输沙率法计算了长江中游汉口至九江河段冲淤量,并结合流量、含沙量年内分布特性,提出了衡量水沙一致性的水沙搭配系数,并结合概化模型动床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郑钊[4](2019)在《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特性与冲淤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黄河下游难以治理的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河床淤积抬升,而治理措施的选择在于对水沙运动特性和河道冲淤规律的把握。为此,本文依据1960~2010年黄河下游实测水沙资料,将每年划分为汛期洪水期、汛期非洪水期以及非汛期3个时期,将黄河下游河道划分为小花、花高、高艾、艾利等4个河段,对黄河下游河道不同时期、不同河段的输沙特性和冲淤规律进行了精细化研究,揭示了不同河段输沙率与上段来水来沙的内在关联,建立了河道冲淤与水沙因子的关系,预测了未来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趋势,并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利用本文建立的分时期、分河段的输沙率和冲淤量与水沙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黄河上中游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用、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提供快速合理的预测技术,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时空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细化,能更好地揭示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和冲淤规律。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和冲淤规律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在过程上多数只关注汛期洪水期、或汛期、或全年,较少关注非汛期;在沿程上,多数将整个下游作为一个河段或分为河南和山东两个河段;而将水沙过程分为汛期洪水期、汛期非洪水期、非汛期,同时将河段分为游荡段、过渡段、弯曲段的研究成果更少。事实上,洪水和枯水的水沙输移规律明显不同,游荡型和弯曲型河道冲淤规律也差异明显,如果将水沙过程和河段笼统考虑,势必会隐藏不同时期和不同河段的水沙输移特性和河道冲淤规律的差异性。为此,本文将每年划分为汛期洪水期、汛期非洪水期、非汛期等3个时段,以反映不同水沙过程的水沙输移规律的差异;将黄河下游河道划分为小花、花高、高艾、艾利等4个河段,以更好地揭示不同河段(河型)在输水输沙和冲淤规律的差异。(2)揭示了不同时期黄河下游沿程输沙规律,建立了不同河段输沙率与来水来沙关系。利用1960~2010年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及利津等5个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和304场洪水资料,研究了汛期洪水期、汛期非洪水期、非汛期等3个时期的5个水文站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流量、含沙量以及输沙率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的关系均明显优于与流量、含沙量的关系。进一步对小浪底站水沙过程按来沙系数进行分级,结果发现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关系变得更好,多数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根据这样的相关关系,在已知小浪底站水沙条件时,可快速逐站递推花园口、高村、艾山以及利津4站各时期的输沙率,从而得到各河段的冲淤量。(3)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建立了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关系。研究了汛期洪水期、汛期非洪水期以及非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与小浪底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平均来沙系数的关系,拟合了冲淤量与各水沙因子的关系式,分别给出了这3个时期下游河道冲淤平衡的小浪底站水沙临界阈值:即汛期洪水期的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45.13kg/m3;汛期非洪水期水沙临界阈值为来沙量1.77亿t、或平均含沙量24.25kg/m3、或平均来沙系数0.024kg·s/m6;非汛期水沙临界阈值为来沙量1.82亿t、或平均含沙量12.6kg/m3、或平均来沙系数0.014kg·s/m6。(4)采用输沙率关系式复演了下游河道冲淤过程,与实测资料符合很好。根据本文建立的3个不同时期、4个河段的输沙率关系、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关系,复演计算了黄河下游河道1960~2010年冲淤过程,给出了历年汛期、非汛期以及全年冲淤及在4个河段的冲淤分布。结果表明:无论是累积冲淤量、冲淤过程,还是冲淤沿程分布,均与实测资料符合很好,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83以上,本文建立的计算黄河下游冲淤的方法具有很高精度。(5)预测了不同水沙情势下未来50年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过程。利用目前在研究黄河下游河道未来冲淤趋势中普遍采用的3个水沙系列:即年均来沙量为3亿t、6亿t和8亿t,分别采用本文建立的精细化水沙关系式和基于韩其为院士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建立的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 3个水沙情景方案未来50年下游河道累积冲淤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3个情景方案的冲淤过程高度一致(相关系数依次为0.92、0.98、0.99),冲淤量也非常接近,不仅起到了互相印证的作用,而且增加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预测成果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未来治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4-15)

于晓琳[5](2019)在《不同的河道断面方案的河道冲淤变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山区型凉水河子河河道为例,在不同来水量的条件下设定了有坎断面与天然河道两种试验方案,运用物理模型试验法分析了河道冲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不同来水量条件下,有坎断面试验方案相对于天然河道具有更大的淤积程度和冲刷厚度,天然河道试验方案的冲淤变化幅度明显低于有坎断面方案,文章可为河道冲淤整治措施及河道治理方案的优选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罗红雨,曹双,方波[6](2019)在《叁峡工程蓄水以来九江-湖口河段河道冲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于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汛期按135.0m运行,枯季按139.0m水位运行;2006年汛后实施二期蓄水。为动态了解叁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叁峡水库科学调度的需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宏观环境的改变及河道地形的冲淤:叁峡工程蓄水前后大通水文站及九江水文站水、沙变化情况,并依据2016年10月九江至湖口河段固定断面观测资料,和2017年河道地形观测资料,分析2017年度九江至湖口河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叁峡工程蓄水以来,上游来水量略减、来沙量锐减,该段河道近期略有微淤,但总体处于冲刷态势,主要冲淤发生在河槽部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8期)

张防修,史玉品,毕桂真,王明[7](2019)在《黄河下游不同治理方案下河道冲淤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河下游宽河治理的现状方案和窄河治理的防护堤方案,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设计年均来沙分别为3亿、6亿t和8亿t的3组系列年水沙情景开展了计算。结果表明:年均来沙3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均表现为微冲,冲刷量分年、分滩槽、分河段都差别较小,第50 a末两种方案的最小平滩流量为4 019~4 067 m~3/s;年均来沙6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均表现为淤积,防护堤方案在全下游减淤15.78%,减淤主要发生在花园口—艾山河段,其中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分别减淤22.53%、23.45%,艾山—利津河段稍有增淤,第50 a末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为2 389~2 608 m~3/s;年均来沙8亿t情景下,两种方案黄河下游淤积量都较大,防护堤方案在全下游减淤16.78%,在铁谢—花园口、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河段分别减淤18.40%、20.83%、21.85%,艾利河段增淤4.99%,至第50 a末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为2 058~2 420 m~3/s,两种治理方案对西河口以下河长的延长值影响不是太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3期)

张防修,史玉品,王明,韩巧兰[8](2019)在《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河下游现状宽河治理和防护堤窄河治理两种模式,构建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根据黄河含沙量高、水沙搭配多样、地形边界复杂等特点,甄选适用于模型构建的水流挟沙力、挟沙力级配、泥沙恢复饱和系数、动床阻力、床沙级配等计算公式。根据计算长系列年水沙条件,提出了计算出口边界的动态修正方法。采用黄河下游1976—2010年实测水沙、级配及断面法冲淤量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能够反映整个系列洪水在黄河下游的冲淤变化规律,计算精度满足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3期)

冯宗,孙赞盈,彭红,尚红霞,白乐[9](2019)在《来沙系数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沙系数以S/Q表示,因为相同的流量流速可能不同,而流速是影响输沙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来沙系数缺乏最基本的物理意义,是一个纯粹的经验指标;不少人认为黄河下游的临界来沙系数在0.012左右,没有考虑滩槽冲淤性质的差别和上下河段河型的不同;就黄河泥沙而言,含沙量越大,泥沙浓度在垂线上越均匀,越容易输送;黄河下游窄深河槽洪水期具有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在实测资料范围内不存在临界来沙系数;不受来沙系数的限制,利用洪水集中排沙是解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最现实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3期)

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林芬芬[10](2019)在《长江中游河道床面冲淤及河岸崩退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段持续冲刷,局部河段崩岸现象较为突出,尤其在荆江河段.崩岸不仅影响局部河段河势的稳定,同时还影响两岸防洪及航运安全.本研究通过耦合一维水沙动力学模块、潜水位变化模块以及二元结构河岸稳定性分析模块,建立了模拟坝下游冲积河道床面冲淤及河岸崩退的一维耦合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年份长江中游荆江段的河床变形过程,对模型进行较为详细地率定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研究河段内的水沙输移过程,并能模拟出主要崩岸发生区域及崩岸宽度;崩岸主要受近岸水流冲刷作用控制,但河岸土体内潜水位变化对上荆江河段崩岸的影响也较为显着;在下荆江河段,超过50%的河岸在洪峰期发生绕轴崩塌现象.此外,还分析了河段出口水位及河岸土体特性参数变化对崩岸计算结果的影响,这些参数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出口断面水位由于洞庭湖入汇而上升时,河段水面纵比降及平均流速减小,导致研究河段内崩岸宽度会有所降低;土体起动切应力的减小对河岸崩塌的影响最为显着,尤其在下荆江河段.(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河道冲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韩江叁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17年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量及强度、断面及深泓变化,基于河段区间泥沙输移平衡关系,结合河道采砂情况,确定了引起河道冲淤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韩江叁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深泓整体为下切趋势,2002~2017年期间叁河坝-高陂枢纽、高陂枢纽-东山枢纽及东山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河段平均下切分别为1.92 m、1.15 m和5.38 m;②2002~2008年期间韩江叁河坝-东山枢纽河段略有淤积,2008~2017年期间为冲刷趋势,其中叁河坝-高陂枢纽河段冲刷强度减小,高陂枢纽-东山枢纽河段冲刷强度增加;③2002~2017年期间东山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河段的河道均为冲刷趋势,且冲刷强度先减小后增大;④基于河段区间泥沙输移平衡理论,结合河道采砂量,研究认为河道采砂是引起叁河坝-归湖河段河床冲刷下切的主控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道冲淤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海晋,邴建平,余明辉,汪飞.汉江雅口枢纽坝下河道冲淤及水面线变化数值模拟[J].人民长江.2019

[2].杨云平,王建军,李晓星,徐俊锋,王义安.韩江叁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河道冲淤规律及成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谢炎.鹅头型分汊河道冲淤特性对水沙过程的响应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9

[4].郑钊.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特性与冲淤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5].于晓琳.不同的河道断面方案的河道冲淤变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6].罗红雨,曹双,方波.叁峡工程蓄水以来九江-湖口河段河道冲淤分析[J].科技风.2019

[7].张防修,史玉品,毕桂真,王明.黄河下游不同治理方案下河道冲淤规律研究[J].人民黄河.2019

[8].张防修,史玉品,王明,韩巧兰.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人民黄河.2019

[9].冯宗,孙赞盈,彭红,尚红霞,白乐.来沙系数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研究[J].人民黄河.2019

[10].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林芬芬.长江中游河道床面冲淤及河岸崩退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12 相对增淤量与原河道冲淤状况的...13 相对增淤量与原河道冲淤状况的...叁峡水库蓄水运用前不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叁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冲淤分析水域2004~2009年河道冲淤图黄河下游汛期河道冲淤与来水来沙...

标签:;  ;  ;  ;  ;  ;  ;  

河道冲淤论文_郭海晋,邴建平,余明辉,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