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糊化论文_刘书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糊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挂面,特性,滚筒,理化,干燥机,干燥。

预糊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书航[1](2019)在《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挤压膨化法对玉米粉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对预糊化处理前后玉米粉及预糊化玉米粉-小麦粉配粉(0%、10%、20%、30%、40%、50%、60%、70%)的基本理化指标、成品挂面的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干挂面抗弯曲力、熟挂面的全质构分析TPA)的测定来研究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经预糊化处理后水分、粗脂(本文来源于《现代面粉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刘书航,陈洁,韩锐[2](2019)在《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挤压膨化法对玉米粉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对预糊化处理前后玉米粉及预糊化玉米粉-小麦粉配粉(0%、10%、20%、30%、40%、50%、60%、70%)的基本理化指标、成品挂面的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干挂面抗弯曲力、熟挂面的全质构分析TPA)的测定来研究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经预糊化处理后水分、粗脂肪、支链淀粉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水溶性、膨胀势显着增加(P <0.05);随着预糊化玉米粉添加量的增加,挂面的最佳蒸煮时间逐渐减少,而蒸煮损失逐渐增加,干挂面的抗弯曲力先增大后减小。当预糊化玉米粉添加量≤50%时,制成挂面的品质均较好;添加量为60%~70%时,挂面表面粗糙,条形弯曲且蒸煮损失较大。结合挂面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结果可知,预糊化玉米粉的添加量为40%时,挂面蒸煮时间最佳且抗弯曲力较大,具有良好的口感。傅立叶红外结果显示,预糊化处理可破坏玉米蛋白与淀粉的结合,有利于挂面成型。(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徐斌,孙伊琳,刘淑一,陈小沛,姜松[3](2019)在《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燕麦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蒸制、挤压膨化和滚筒干燥对燕麦进行预糊化处理,分析不同类型与添加量的预糊化燕麦粉对混合粉(燕麦粉总量为70%)糊化特性及挂面力学特性、蒸煮品质和煮后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糊化粉添加量升高,混合粉的室温粘度增大;混合粉的热粘度与蒸制燕麦粉(SOF)添加量成正相关,与挤压预糊化粉(EOF)和滚筒预糊化粉(DOF)添加量成负相关。SOF添加量为70%时,燕麦挂面品质最好;而EOF和DOF添加量为8.75%时,挂面品质最好。相比之下,前者的弹性模量、断裂应力、断裂位移、咀嚼性更大,黏附性、蒸煮损失率更小。综上,添加预糊化粉可以改善挂面品质,采用SOF制备的燕麦挂面品质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隋鑫,曹勇,许秀颖,郭宏伟,尚莲姿[4](2019)在《预糊化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预糊化淀粉是一种经物理方法改性的α-淀粉,具有冷水可溶性、高黏度、高膨胀性、成膜性、抗老化性等特点。文章介绍了预糊化淀粉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我国食品行业中预糊化淀粉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王宏伟,王新天,肖乃勇,张艳艳,张宁[5](2019)在《预糊化淀粉对糯米粉糊化、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预糊化淀粉以不同的比例(0%~8%)分别添至糯米粉中,通过测定预糊化淀粉-糯米粉复合体系的糊化、流变特性并分析其微观结构,旨在改善糯米粉的加工及品质特性。结果表明:预糊化淀粉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糯米粉复合体系的峰值黏度、回生值、稠度系数(K)、触变回复率及弹性模量(G’),降低其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其凝胶结构特性变化更明显,从而证实了预糊化淀粉的添加有利于糯米粉形成稳定高的强凝胶结构。此外,预糊化淀粉的添加能够增强预糊化淀粉-糯米粉复合体系颗粒表面结构的致密性,提高其相对结晶度,从而有利于糯米粉糊形成叁维网状凝胶结构,显着改善其凝胶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泊良,叶远坚[6](2018)在《生榨米粉预糊化米浆制备机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生榨米粉生产中费时费力、不安全、不易搞好卫生的磨米和配浆等工序设计了一款单螺杆米浆制备机,在单机中集成了初磨、补水、配浆、精磨等过程,投入浸泡的大米后能直接挤出预糊化米浆。结果显示,以浸泡自然发酵3d的湘丰早119早籼米为原料,转速为200r/min,补水量为80ml/min,减压段机筒温度控制在(70±1)℃,挤出米浆约30kg/h。使用该机生产的米浆制作的生榨米粉达到了传统工艺方法的口感和品质要求。该机调控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卫生。(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张可,修琳,赵城彬,郑明珠,许秀颖[7](2019)在《预糊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荞麦面制品的开发及在主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洗法提取荞麦淀粉,利用热烫和微波对其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荞麦淀粉颗粒形貌,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荞麦淀粉焓变(ΔH),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荞麦淀粉红外光谱图,通过流变仪测定剪切速率对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lkley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稠度系数K、流动特征指数n、屈服应力τ0。利用十八角度激光散射联用系统测定荞麦淀粉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得到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w/Mn及均方根旋转半径Rz。【结果】经过热烫和微波处理后,荞麦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凹坑,ΔH从10.870J/g降至9.388和8.896J/g,红外光谱中波数995与1 022cm-1峰强的比值从0.78上升至0.81和0.85。随剪切速率的增加,3种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均下降,剪切应力均增加,但预糊化处理荞麦淀粉的以上2个指标均低于未经处理的荞麦淀粉。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后,荞麦淀粉的τ0从0.744 4Pa分别升高至1.667 4和1.913 2Pa,K从28.058 7Pa·sn分别降至12.808 7和8.862 1Pa·sn,n从0.409 1分别降至0.388 9和0.376 2,Mw/Mn从1.279分别升至1.317和1.365,Rz从392.5nm分别降至365.8和335.4nm。预糊化处理使淀粉颗粒拥有更紧密的晶区结构,淀粉分子链断裂,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分散程度增强。【结论】2种预糊化处理均可以改变荞麦淀粉的理化特性,但以微波处理的影响更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华,王新天,宋佳宁,李银丽,张艳艳[8](2018)在《不同干燥方法对预糊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叁种方法对超声波辅助糊化的淀粉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预糊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比热风干燥白度、溶解度分别提高13.75%和10.87%,而透明度、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真空冷冻干燥比真空干燥白度、透明度分别提高了16.81%和25.43%,溶解度提高了3倍,而真空干燥的淀粉糊易老化且稳定性较差。叁种干燥方法处理的预糊化淀粉凝胶冻融稳定性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7期)

张晔,崔亮,王崇,张清泉,刘艳阳[9](2018)在《滚筒干燥机在淀粉预糊化中的自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PLC和工业以太网PROFINET通讯技术,实现滚筒干燥机在淀粉预糊化中的自动化控制。该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实用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广西明阳木薯淀粉预糊化"项目中进行了实施,并获得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8年04期)

冯琳,张桂萍,梁着棋,李权书[10](2018)在《预糊化淀粉用于钻井液降滤失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挤压膨化法和滚筒干燥法制备预糊化淀粉,分析反应温度、水分含量等因素对产品糊化、流变、降滤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预糊化淀粉表观粘度≤18cp,滚筒干燥法和挤压膨化法预糊化淀粉的降滤失值分别为5.6ml和7.8ml,符合API SPEC13A标准的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玉米预糊化淀粉因降滤失值过高而不适用于降滤失剂;挤压膨化法与滚筒干燥法相比,制得产品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预糊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挤压膨化法对玉米粉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对预糊化处理前后玉米粉及预糊化玉米粉-小麦粉配粉(0%、10%、20%、30%、40%、50%、60%、70%)的基本理化指标、成品挂面的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干挂面抗弯曲力、熟挂面的全质构分析TPA)的测定来研究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经预糊化处理后水分、粗脂肪、支链淀粉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水溶性、膨胀势显着增加(P <0.05);随着预糊化玉米粉添加量的增加,挂面的最佳蒸煮时间逐渐减少,而蒸煮损失逐渐增加,干挂面的抗弯曲力先增大后减小。当预糊化玉米粉添加量≤50%时,制成挂面的品质均较好;添加量为60%~70%时,挂面表面粗糙,条形弯曲且蒸煮损失较大。结合挂面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结果可知,预糊化玉米粉的添加量为40%时,挂面蒸煮时间最佳且抗弯曲力较大,具有良好的口感。傅立叶红外结果显示,预糊化处理可破坏玉米蛋白与淀粉的结合,有利于挂面成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糊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书航.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研究[J].现代面粉工业.2019

[2].刘书航,陈洁,韩锐.预糊化玉米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徐斌,孙伊琳,刘淑一,陈小沛,姜松.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4].张隋鑫,曹勇,许秀颖,郭宏伟,尚莲姿.预糊化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食品科技.2019

[5].王宏伟,王新天,肖乃勇,张艳艳,张宁.预糊化淀粉对糯米粉糊化、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9

[6].吴泊良,叶远坚.生榨米粉预糊化米浆制备机的设计[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8

[7].张可,修琳,赵城彬,郑明珠,许秀颖.预糊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华,王新天,宋佳宁,李银丽,张艳艳.不同干燥方法对预糊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8

[9].张晔,崔亮,王崇,张清泉,刘艳阳.滚筒干燥机在淀粉预糊化中的自控系统设计[J].农业机械.2018

[10].冯琳,张桂萍,梁着棋,李权书.预糊化淀粉用于钻井液降滤失剂的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支链淀粉分子结构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淀粉的...预糊化变性淀粉的粘度曲线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淀粉的...预糊化变性淀粉对麻糬面包弹性的...滚筒法制糯米预糊化淀粉SEM图(...

标签:;  ;  ;  ;  ;  ;  ;  

预糊化论文_刘书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