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损失论文_喻凯,宁纪维,田哲侃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层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层,盾构,损失,隧道,地表,泥水,模型。

地层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喻凯,宁纪维,田哲侃[1](2019)在《临近混凝土管桩基础建筑物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州地铁2号线盾构近距离侧穿管桩基础建筑物为工程依托,采用叁维有限元并结合现场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30cm盾尾间隙条件下双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建筑物倾斜及不同位置基桩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率达到1. 5%时,地表沉降>30mm控制值,而此时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均远小于控制标准,但基桩最大累计弯矩达到抗裂弯矩检验值的63. 5%,较施工前增大11. 8%。本次综合地表变形和基桩附加弯矩变化,建议地层损失率控制在1%。最后,推导了同步注浆量上下限计算方法,并基于现场同步注浆参数及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得出同步注浆浆液在全断面砂层、砂-淤泥质土互层、全断面淤泥质土中的扩散系数。(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陆亮[2](2019)在《土质隧道非均匀收敛变形下等效地层损失解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质隧道开挖引起洞周边土体非均匀收敛变形角度出发,提出了以隧道开挖引起周边土体非均匀收敛曲线与隧道最终衬砌断面曲线所围面积等效计算地层损失的非均匀模型,并利用上限定理及变分法推导了该模型下等效地层损失Vs的极限解析表达式;并总结归纳了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近似表达统一式。最后将本文方法预测地面沉降的结果与离心机隧道模型试验结果及实际隧道工程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1)从收敛塑性变形角度定义及由上限定理计算地层损失Vs具有一定的有效性;(2)能较好的拟合试验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了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上研究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陶力铭,陈中天,王宇皓,王凯,徐汪豪[3](2018)在《砂性地层中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所引起的地层损失会引发地表沉降,影响施工的安全和稳定。为研究砂性地层中地层损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文章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埋置在地层中液囊体积的减少来模拟地层损失。试验得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地层损失的情况下,地层损失率大小、砂层含水情况以及地下水位改变对地表横向沉降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层损失率的增加会引起地表沉降增大;地层损失在湿砂地层中引起的沉降小于干砂地层;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均会使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增大。(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郭建宁[4](2017)在《基于盾构地层损失理论的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性地层是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砂粒空隙大,粘结力小,地层反应灵敏,盾构在该地层中掘进极易破坏地层的原始稳定状态,土体扰动较大,产生较大地层损失。本文采取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层损失率大小、盾构埋深、地层损失的连续、地下水位变化对纵向及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兰州地铁工程实例,提出控制地表沉降的掘进参数优化措施,得出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总结了盾构掘进引起地层损失的原因,同时采用离散元PFC从细观层面分析了砂性地层盾构掘进引发地层损失在地层中的发展过程,并采用颗粒流方法分析了砂性地层地层损失率大小、连续性及隧道埋深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2)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叁维模型,通过改变材参的方法实现盾构掘进的动态模拟,计算中通过控制间隙参数g的大小来实现不同地层损失的模拟,分析得出了隧道埋深及地层损失率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3)结合自行研制的模型箱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液囊排水模拟地层损失,分别针对干砂和湿砂两种地层条件,得到了地层损失率大小、盾构埋深、地层损失的连续、地下水位变化对纵向及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4)依托兰州地铁一号线迎门滩~马滩下穿黄河盾构隧道工程,得出实际施工中盾构各项掘进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推力、扭矩与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支护压力、注浆压力等掘进参数与地表沉降的关系,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盾构掘进参数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Shema,Jean,de,Dieu[5](2017)在《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对静压桩端承力影响的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城市地区隧道与现有桩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采用了空洞理论和有限元理论进行了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圆孔扩张理论估算静压桩承载力的方法,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说明。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压桩的安装会对地层初始压力产生影响,且随着与桩端弹塑性界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桩端承载力的增加与土壤的粘聚力、摩擦角和密度有关。提出了一种利用简化空腔收缩理论估算隧道桩端损失量对桩端承载力影响的方法,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说明。对桩-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隧道与桩端的相对位置,隧道体积的损失可以造成桩端承载力的提高或减小。采用PLAXIS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隧道开挖对现有静压桩的土体运动和应力的影响,并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隧道会造成桩端压力和拉力的减小,这取决于桩基础相对于影响区的位置。对于位于影响范围内的桩基础,桩主要受拉力,这是由于桩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空腔理论和有限元分析都表明当有限元分析中Xp>12.5m或者空腔理论Xtp>11m时,拉应力会增加。随着隧道与桩的分离导致的压应力的发展规律也验证了这两种分析结果。压缩力通常要比极限承载力小。对地层深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qb,vl/qb的值也在增加。深度也会影响各向同性围岩的压力。可以采用一个关于围压的函数对地层摩擦角和膨胀角进行分析。对于工况3,这两种方法(空腔理论和有限元法)也都验证了隧道的大小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qb,vl/qb的数值随着隧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隧道的半径也会影响围岩扰动区的大小(随着隧道半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6)

黄迅轩[6](2015)在《浅埋隧道开挖的叁维地层损失模型与复变函数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隧道开挖产生的地层损失是引发地层变形的根源。既有基础附近的浅埋隧道开挖可能导致与自由地层隧道开挖不同的地层损失。隧道开挖地层损失的现有模型一般都是二维的,并且以自由地层为前提假设,没有既有结构基础荷载的影响。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的复变函数计算方法也不够完善。本文围绕浅埋隧道开挖的叁维地层损失及地层位移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归纳浅埋圆形截面隧道开挖的地层损失的横向二维模型与纵向分布函数模型,提出了隧道开挖的叁维地层损失模型。地层损失横向二维模型由均匀径向收缩uε、椭圆化变形uδ、竖向沉降uv叁者之和组成,通过实测或经验确定叁者大小。地层损失纵向分布函数可由叁个参量确定:隧道在开挖面处的边界位移、隧道开挖面前方的影响距离、隧道开挖面后方的影响距离。叁维地层损失模型通过结合横、纵向二维模型得到。(2)提出基础对地层作用力的简化模型;利用明德林位移解及积分,提出了一种预测基础附近浅埋圆形截面隧道开挖地层损失的叁维理论计算方法。以桩基为例表明,桩基附近隧道开挖的地层损失形态与自由地层有所不同,桩基荷载侧的地层损失增大,底端位于隧道侧上方或侧下方附近的桩基荷载的影响较小,底端位于隧道中部附近的桩基荷载的影响最显着,影响程度随桩基与隧道的横向距离、纵向距离的减少而增大,随桩基荷载的增大而增大。(3)推导隧道开挖的横向二维模型中竖向沉降效应复变函数的解析函数;利用复变函数计算基础附近浅埋隧道开挖对地层的影响;利用粘弹性理论的对应原理,结合复变函数方法计算隧道周边地层的蠕变。通过算例表明,自由地层中开挖隧道,当隧道埋深较小时复变函数方法较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偏大,但随着深度增加,从某一深度时开始,复变函数方法较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偏小。基础附近浅埋隧道开挖的隧道边界位移可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拟合函数,该拟合函数考虑了包括隧道边界位移的均匀径向收缩、椭圆化变形、竖向沉降叁种对称变形以及ur=u3cosθ与ur=u4sin2θ两种非对称变形。使用本文推导出的相应的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后,可利用复变函数方法计算周边地层的位移。通过考虑粘弹性的复变函数方法,可得到隧道周边地层随时间变化的位移,符合现实中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4-01)

吉小明,杨雪强,徐超[7](2014)在《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补偿注浆技术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补偿注浆是近几十年注浆领域发展起来的减轻城区隧道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损害的一种新技术。补偿注浆常采用裂隙(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和渗透注浆方式,但常规的渗透、劈裂、压密注浆加固地层与补偿注浆减轻因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的作用机理明显不同。文章在总结回顾与注浆补偿技术相关的地层移动,以及因隧道施工引起的建(构)筑物损害程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补偿注浆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1-23)

薛晓辉,宿钟鸣,孙志杰[8](2013)在《基于地层损失理论的盾构隧道沉降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的预测及控制一直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托南京市地铁3号线明发广场站~绕城北区间隧道的工程实例,运用地层损失理论及现场监测等手段进行了盾构隧道沉降分析,并对其沉降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层损失是导致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地层损失理论中的Peck公式适用于黏土层和砂岩层中盾构隧道沉降预测,其精确度满足工程要求。盾构隧道沉降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在整个盾构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产生的沉降机理、规律各不相同。通过注浆加固、严格控制盾构机姿态、管片组装质量可减小地应力损失,减小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所得结论对于类似工程有极大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32期)

景路,袁聚云,袁勇[9](2013)在《顶管工程中的地层损失参数和土体变形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地层损失参数和土体变形计算方法不能反映顶管施工的动态过程,重新定义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参数,使之可以反映超挖、欠挖等不同工况。基于Mindlin解,改进间隙参数g,从而可以考虑管壁与土的摩擦力。基于开挖面周围土体的扰动分区,修正Loganathan土体变形公式,并将改进的间隙参数g代入修正公式,计算顶进距离不同时的土体变形,获得顶管推进过程中地表测点的动态变化。算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期刊2013-10-18)

江强,程海峰,陈君平[10](2013)在《大直径泥水盾构地层损失参数GAP的修正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特点及横向沉降槽理论未考虑切口压力欠压率及注浆压力超压率造成的地层损失,提出了GAP参数的修正公式;依托江苏江阴澄江西路过江隧道工程,研究分析了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对软土地层的扰动影响,将其运用于修正的Peck公式及基于Sagseta理论的解析解,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考虑到施工质量、切口压力欠压率及注浆压力超压率等因素造成的等效地层损失,因此得到的计算沉降值更大,与实测数据更为符合,且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地层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土质隧道开挖引起洞周边土体非均匀收敛变形角度出发,提出了以隧道开挖引起周边土体非均匀收敛曲线与隧道最终衬砌断面曲线所围面积等效计算地层损失的非均匀模型,并利用上限定理及变分法推导了该模型下等效地层损失Vs的极限解析表达式;并总结归纳了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近似表达统一式。最后将本文方法预测地面沉降的结果与离心机隧道模型试验结果及实际隧道工程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1)从收敛塑性变形角度定义及由上限定理计算地层损失Vs具有一定的有效性;(2)能较好的拟合试验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了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上研究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层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喻凯,宁纪维,田哲侃.临近混凝土管桩基础建筑物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控制[J].施工技术.2019

[2].陆亮.土质隧道非均匀收敛变形下等效地层损失解析计算[J].甘肃科技.2019

[3].陶力铭,陈中天,王宇皓,王凯,徐汪豪.砂性地层中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模型试验[J].现代隧道技术.2018

[4].郭建宁.基于盾构地层损失理论的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5].Shema,Jean,de,Dieu.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对静压桩端承力影响的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7

[6].黄迅轩.浅埋隧道开挖的叁维地层损失模型与复变函数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吉小明,杨雪强,徐超.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补偿注浆技术现状与展望[C].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2014

[8].薛晓辉,宿钟鸣,孙志杰.基于地层损失理论的盾构隧道沉降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9].景路,袁聚云,袁勇.顶管工程中的地层损失参数和土体变形计算[C].《岩土力学》vol.34增刊12013.2013

[10].江强,程海峰,陈君平.大直径泥水盾构地层损失参数GAP的修正与应用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3

论文知识图

损失气计算示例图地基弹簧模型基于地层损失概念的盾构沉降研...不同地层损失量下的横向水平地...桩基顶沉降与地层损失比关系图桥桩轴力与地层损失比关系图

标签:;  ;  ;  ;  ;  ;  ;  

地层损失论文_喻凯,宁纪维,田哲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