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表形态学论文_黄姗,杨韩,苏春,常朝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表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学,腺毛,分类学,树种,表皮,形态,面积。

叶表形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姗,杨韩,苏春,常朝阳[1](2018)在《中国黄耆属糙叶组叶表皮毛状体微形态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产黄耆属糙叶组34种植物的叶表皮毛状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观察,以探讨中国黄耆属糙叶组物种表皮毛微观形态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为糙叶组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乳白花黄耆(A.galactites)仅在叶下表面被毛外,其余种类上下表皮均有毛,且毛的分布、形态、长度和臂比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叶表皮毛为伏贴或开展的中空管状毛,伏贴毛着生部位基部膨大,整体形态从中部向两端由粗逐渐变细,开展的毛大部分为细长的丝状或线状,光滑或具条纹状纹饰,上面分布有乳突。研究认为,叶表皮表面伏贴、短而平直、其上光滑具密集乳突、臂比值小、整体宽扁的毛是祖先特征;而叶表皮表面向上开展、长而密集、外形呈丝状或线形、其上具条纹状纹饰、乳突稀疏、臂比值大的毛是进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艳梅,陈奇伯,王邵军,孙应都,杨淏舟[2](2018)在《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叶表微形态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每树种5片叶,每叶片切取4个5 mm×5 mm组织块,2.5%戊二醛溶液固定,0.1 mol·L-1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乙醇脱水,正丁醇固定,E-1010型离子镀膜仪镀膜;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昆明10个绿化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顺序为:二球悬铃木>荷花玉兰>红花檵木>紫叶李>杜鹃>高盆樱桃>滇朴>球花石楠>香樟>冬青卫矛;单叶滞尘量大小顺序为:荷花玉兰>二球悬铃木>紫叶李>滇朴>球花石楠>高盆樱桃>红花檵木>杜鹃>香樟>冬青卫矛;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强的二球悬铃木、红花檵木和紫叶李叶表粗糙度高、沟壑数量多且起伏大;叶片气孔密度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保卫细胞面积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单叶滞尘量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叶片表皮毛数量与单叶滞尘量显着正相关。【结论】叶表粗糙度、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面积、表皮毛密度等微形态学指标是调控这10个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胡凤莲[3](2008)在《唇形科11种药用植物叶表及表皮毛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唇形科植物许多种类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对该科植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其分泌的挥发油成分上,而腺毛则是挥发油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场所,因此挥发油的产生与分泌和腺毛的分布、类型及其结构等有着直接的联系。但由于该科腺毛类型的多样性和形态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该科挥发油的性质、分泌量等方面的差异和多样性。同时腺毛也是唇形科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以往的对该科腺毛的研究只集中在少数种类中,尚缺少对该科植物腺毛比较形态学研究。为此本研究选取了唇形科常见的11种药用植物,利用扫描电镜和切片技术比较它们叶表皮及腺毛形态特征,并通过分析腺毛类型与挥发油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探讨通过腺毛发生和发育的调控来提高挥发油的品质和产量奠定基础。11种植物叶表面及腺毛异同点:1.叶表皮细胞表面均覆有一层厚度适中的角质层,但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条状纹理,纹理一般不跨越细胞界限。2.下表皮细胞小于上表皮细胞,叶表面都有气孔、腺毛和非腺毛;但下表面多于上表面;不同植物气孔密度不同。3.气孔圆形至椭圆形,副卫细胞表面的角质层常凸起呈苞片状或平覆,气孔周围均有条状纹理,且常以气孔为中心呈放射状。4.非腺毛分枝或不分枝;基部的条状角质纹理呈放射状或纵横交错;有的非腺毛表面有颗粒状突起;拐折或平直。5.腺毛有盾状和头状两种,腺毛的形态、大小和头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差别。6.单位面积上腺毛分布越密,处于分泌时期的腺毛越多,精油含量越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叶表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每树种5片叶,每叶片切取4个5 mm×5 mm组织块,2.5%戊二醛溶液固定,0.1 mol·L-1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乙醇脱水,正丁醇固定,E-1010型离子镀膜仪镀膜;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昆明10个绿化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顺序为:二球悬铃木>荷花玉兰>红花檵木>紫叶李>杜鹃>高盆樱桃>滇朴>球花石楠>香樟>冬青卫矛;单叶滞尘量大小顺序为:荷花玉兰>二球悬铃木>紫叶李>滇朴>球花石楠>高盆樱桃>红花檵木>杜鹃>香樟>冬青卫矛;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强的二球悬铃木、红花檵木和紫叶李叶表粗糙度高、沟壑数量多且起伏大;叶片气孔密度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保卫细胞面积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单叶滞尘量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叶片表皮毛数量与单叶滞尘量显着正相关。【结论】叶表粗糙度、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面积、表皮毛密度等微形态学指标是调控这10个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表形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姗,杨韩,苏春,常朝阳.中国黄耆属糙叶组叶表皮毛状体微形态学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8

[2].李艳梅,陈奇伯,王邵军,孙应都,杨淏舟.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叶表微形态学解释[J].林业科学.2018

[3].胡凤莲.唇形科11种药用植物叶表及表皮毛的比较形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形态学与功能学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3-1-9菌株H.6菌落形态Fig...3-1-5菌株H.3菌落形态Fig...3-1-7菌株H.4菌落形态1 不同低温处理对植物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形态学预测结果ROC曲线

标签:;  ;  ;  ;  ;  ;  ;  

叶表形态学论文_黄姗,杨韩,苏春,常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