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疾病论文_蒋美勤,曾兆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周血管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疾病,外周血,动脉,腹部,血管,磷酸酶。

外周血管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蒋美勤,曾兆慧[1](2019)在《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60例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品管圈护理组采取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调查问卷测评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QOL评分、zung焦虑量表测评分;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护理组满意度调查问卷测评分、QOL评分、zung焦虑量表测评分、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和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2期)

段郁郁[2](2019)在《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在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本院确诊的外源性心脏病患者2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疗方式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人数为124人,准确率为92.54%,对照组诊断准确人数为103人,准确率为76.86%,整体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检测方式进行外源性心脏病检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一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存在的不足,并且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3期)

梁斌,黄美健[3](2019)在《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行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例COPD患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天后,通过荧光染色鉴定为内皮祖细胞(EPCs)。EPCs分成对照组和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个样本。对照组用不含胎牛血清的EGM-2培养基培养24 h后,加含20%胎牛血清的EGM-2培养液;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用不含胎牛血清的EGM-2培养液培养24 h后,再分别用5、10、15μmol/L姜黄素的条件培养液培养。各组培养24 h后检测EPCs增殖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再比较效果最好的姜黄素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培养0 h、12 h、24 h、48 h时EPCs增殖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结果培养24 h时,姜黄素中、高剂量组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姜黄素各剂量组血管生成能力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并且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也增强(P <0. 05或P <0. 01),故选择姜黄素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进行比较。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在12 h、24 h、48 h时细胞增殖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均升高(P <0. 05或P <0. 01)。结论姜黄素可促进COPD患者EPCs的增殖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且姜黄素剂量为15μmol/L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郑琦[4](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是其常见的合并症,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主要累及颈动脉、下肢动脉、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早期发现。故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期在临床工作中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慢阻肺并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375例,慢阻肺并接受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162例,慢阻肺并接受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640例,慢阻肺并接受CTPA检查患者114例。根据外周血管检查结果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分为慢阻肺非CAS组和慢阻肺CAS组、慢阻肺非PAD组和慢阻肺PAD组、慢阻肺非下肢DVT组和慢阻肺下肢DVT组、慢阻肺非PE组和慢阻肺PE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肺源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病史,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检验等资料,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慢阻肺并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375例,其中男性251例(66.93%),女性124例(33.07%)。慢阻肺CAS组患者324例(86.40%),其中男性217例(66.98%),女性107例(33.02%);慢阻肺非CAS组患者51例,其中男性34例(66.67%),女性17例(33.33%)。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显示慢阻肺CAS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显着高于慢阻肺非CAS组,其年龄、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沉水平高于慢阻肺非CAS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慢阻肺非CAS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高白细胞和高FIB是慢阻肺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2)慢阻肺并接受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162例,其中男性120例(74.07%),女性42例(25.93%)。慢阻肺PAD组患者126例(77.78%),其中男性97例(76.98%),女性29例(23.02%);慢阻肺非PAD组患者36例(22.22%),其中男性23例(63.89%),女性13例(36.11%)。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显示慢阻肺PAD组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显着高于慢阻肺非PAD组,其年龄、吸烟指数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慢阻肺非PAD组,PaO_2和SaO_2%低于慢阻肺非PA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吸烟指数是慢阻肺患者合并PAD的危险因素。(3)慢阻肺并接受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640例,其中男性359例(63.90%),女性231例(36.09%)。慢阻肺下肢DVT组患者80例(12.50%),其中男性50例(62.50%),女性30例(37.50%);慢阻肺非下肢DVT组患者560例(87.50%),其中男性359例(64.10%),女性201例(35.89%)。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显示慢阻肺下肢DVT患者吸烟指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水平高于慢阻肺非下肢DVT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吸烟指数、D-二聚体是慢阻肺患者合并DVT的危险因素。(4)慢阻肺并接受CTPA检查患者114例,其中男性61例(53.50%),女性43例(37.72%)。慢阻肺PE组患者45例(39.47%),其中男性27例(60.00%),女性18例(40.00%);慢阻肺非PE组患者69例(60.53%),其中男性34例(49.28%),女性35例(50.72%)。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显示慢阻肺PE组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比例显着高于慢阻肺非PE组,其D-二聚体、脑利钠肽(BNP)水平高于慢阻肺非P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VT及高D-二聚体水平是慢阻肺患者合并PE的危险因素。结论慢阻肺患者外周血管疾病高发,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吸烟指数、高白细胞、高FIB、高D-二聚体是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刘青,叶鹏,Hackam,DG,Vyas,MV[5](2019)在《应用血管保护疗法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南建议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研究者试图量化文献中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上述疗法的处方率。方法:研究者对2000年或之后发表的(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晓萌,宋晓燕,杜敏娟,李立丰[6](2018)在《临床路径教学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路径教学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参加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培训的60名医师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各30名。两组医师接受完全相同的外周血管疾病介入相关知识,研究组医师以临床路径模式展开教学,参考组医师以常规培训模式展开教学;对比两组医师的考核成绩以及对培训的认可度。结果接受临床路径教学的研究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得分为(47.8±1.3)分,实践技能得分为(42.4±7.3)分,均显着高于接受传统培训模式的参考组学员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学员对于培训模式在各方面的认可度均显着高于参考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医师展开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培训过程中,使用临床路径模式展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员兴趣、促进学员独立思考、信息获取能力,全面提升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8年28期)

焦乐,杨涛[7](2018)在《机械性减容装置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机械性减容装置用于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以来,逐渐形成了以经皮抽吸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aspiration thrombectomy,PA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及经皮斑块旋切术为主,药物溶栓、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等为辅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机械性减容装置为一系列可抽吸、切碎、溶解及去除血栓与斑块的自动机械装置,能快速清(本文来源于《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波,谢锐,张承圣[8](2018)在《RCAN1在外周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又称蛋白磷酸酶2B(PP2B),是一种钙调素(Calmodulin,CaM)依赖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其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直接受细胞内Ca~(2+)浓度的调节。活化的CN通过对下游NFAT、tau、CREB、BAD等底物去磷酸化作用~[1],参与心肌肥大、细胞凋亡、突触的可塑性以及记忆功能等多种信号活动的调节。钙调神经磷(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邓丽贞,李平[9](2018)在《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外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49例)选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式,研究组(49例)选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方式;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49例外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效果显着,联合检查可弥补单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的不足,使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并使漏诊、误诊发生率下降,值得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白娟[10](2018)在《老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护理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外周血管疾病治疗的老年患者中抽取90例患者进行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0人采用临床护理方法,对照组50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周血管疾病采用介入治疗并应用临床护理方法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06期)

外周血管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在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本院确诊的外源性心脏病患者2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疗方式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人数为124人,准确率为92.54%,对照组诊断准确人数为103人,准确率为76.86%,整体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检测方式进行外源性心脏病检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一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存在的不足,并且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周血管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蒋美勤,曾兆慧.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溶栓管道并发症发生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段郁郁.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

[3].梁斌,黄美健.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

[4].郑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9

[5].刘青,叶鹏,Hackam,DG,Vyas,MV.应用血管保护疗法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6].李晓萌,宋晓燕,杜敏娟,李立丰.临床路径教学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

[7].焦乐,杨涛.机械性减容装置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8].李波,谢锐,张承圣.RCAN1在外周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8

[9].邓丽贞,李平.外源性心脏疾病检测中超声心动图联合腹部、外周血管超声的应用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10].白娟.老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人人健康.2018

论文知识图

猪胰岛素分子结构示意图不同年龄分组间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不同SBP分组间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不同HbA1c分组间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不同SUA分组间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草酸萘呋胺

标签:;  ;  ;  ;  ;  ;  ;  

外周血管疾病论文_蒋美勤,曾兆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