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

王锐曾雁云郑丽凤曹洪浩管洪刘艳超李楠欧宁钱宝堂缪英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186-02

【摘要】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无创检查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63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多因素分析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与ABI、PWV及IMT等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之间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与ABI、PWV及IMT差异有显著性;高龄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多因素回归分析ABI、PWV及IMT与冠心病显著相关;冠脉造影组中,三支及左主干病变与正常组或单支任一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ABI、PWV及IMT均可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可以联合运用ABI、PWV及IMT共同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防治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applicationandresearchdevelopmentofthenon-invasiveexaminationmethodofankle-brachialindex(ABI),Pulsewavevelocity(PWV)andCarotidintimalmedialthickness(IMT)on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CAD).MethodsABI,PWVandIMTof633patientswithCADandwithoutCADwereexaminedandcontrastiveanalyzed.ResultsThepatientswithCADandwithoutCAD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inABI,PWVandIMT.SenilitywasanindependentriskfactorforCAD.Multivariate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thesignificantlycorrelatedriskfactorsofCADwereABI,PWVandIMT.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leftmainandthree-vesseldiseasegroupandnormalgrouporanysinglevesseldiseasegroupinthepatientsexaminedbycoronaryangiography.ConclusionABI,PWVandIMTallcanreflectthepathologicchangesdegreeofcoronary,andcanbeunitedtopredict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cardiovasculardisease.

【Keywords】Coronaryarterydisease(CAD)Ankle-brachialindex(ABI)Pulsewavevelocity(PWV)Carotidintimalmedialthickness(IMT)Prophylaxisandtreatment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其病理基础是全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全身多处血管床。通常外周动脉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并存,是身体其他部位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本研究是利用检测外周血管疾病的指标:踝臂指数(ABI)及脉搏波传速度(PWV)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9年3月-10月在昆医附属六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进行ABI、PWV的测定,共入选患者633例,其中男性398例,女性235例,633例中147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633例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测定IMT及斑块情况。

1.2方法

1.2.1踝臂指数(AB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PWV)二者测量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由专人负责。测前患者静息10min,测试仪根据身高自动测量上臂至脚踝间的传播距离“L”和脉搏波传导时间“T”,根据脉搏波传导速度(PWV)=L/T计算两侧肱-踝动脉PWV,同时记录脉搏波形,同步测量四肢血压,计算踝臂指数(ABI,单侧ABI为该侧踝动脉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最后取左、右两侧ABI的低值进行分析。

1.2.2颈动脉超声检查本课题采用philipsIE33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检查,患者于静息状态下取头部后仰位,于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等部位沿血管长轴进行测量,以内膜中层≥0.9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标准,以动脉内膜局限性突出管腔和厚度为≥1.5为斑块形成。

1.2.3冠脉造影在GEINOVA2000数字X光机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将冠脉分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4个节段来分析冠脉病变情况,直径≥50%为有意义的冠脉病变。

1.2.4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冠心病;④高血压;⑤高脂血;⑥II型糖尿病;⑦肥胖。

1.3统计学处理对所选病例完成资料的录入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建立数据库,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采用X2检验,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2结果

2.1254例冠心病患者与379例非冠心病患者两组间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ABI、PWV及IMT、颈动脉斑块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入选所有病例以年龄分组,不论有无冠心病,随年龄增长,ABI值降低,呈负相关,而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70岁以上者呈现明显值的差异,说明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患病率增高,高龄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3以冠心病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ABI、PWV、IMT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可见年龄、高血压、高血脂、ABI、PWV及IMT与冠心病显著相关,糖尿病变量可能与病例数太少或糖尿病引起的变量变化被其他因素所替代有关。

2.4以冠脉造影为依据,在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及左主干组两两比较,ABI、PWV、IMT正常组、单支及双支病变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组与正常组或单支任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2.5以ABI<1.0为因变量,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颈部IMT为主要影响因素。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局部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往往和其他部位粥样硬化同时合并出现,国外资料证实冠心病中15-40%患者ABI异常,而ABI降低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金标准,因而有症状的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全身血管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标志,目前已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因此可以用ABI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预后。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多支冠脉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组与正常组或单支任一组相比,ABI差异有显著性。说明ABI低于0.9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与胡大一等研究一致,同时也表明ABI<0.9能较特异地预测冠状动脉三支和左主干病变。Hooi等进行的为期7年的大样本随访研究发现,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ABI≤0.95对致死性心梗、心源性死亡的危险性有很强的预测价值。因此低ABI值可用于高危患者的预后评估,是冠心病高危因素。国内吴琛等发现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病史是ABI异常的预测因子,而高血脂、高血压与ABI异常无关。本课题入选的254例冠心病患者中,38例出现ABI异常,占近15%,与国内外研究相比偏低,可能因为:①在部分心肌梗塞患者中未做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程度不能提供相关血管病变的客观依据。②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硬化较多发于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外周动脉发生率相对偏低。③冠脉狭窄<50%的病人其ABI值并不明显降低。④ABI检测存在敏感性低的特点,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也就是说,ABI最低值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冠心病者ABI值可以表现为正常。因此积极利用ABI筛选高危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PWV能准确反映大动脉硬化程度,在大动脉弹性减退,僵硬度增加的动脉,其PWV必然加快,表明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生、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关,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强预测因子。本研究显示,PWV>1400cm/s的患者中三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提高。

颈动脉IMT异常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信号,对冠心病患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初筛检查手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间接反映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预测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男性、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IMT增厚,说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使冠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或消退,延缓颈动脉IMT增厚的进展。

4结论

总之,作为综合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PWV与ABI是相互独立的指标,PWV评估动脉硬化,ABI评估动脉狭窄,动脉硬化是动脉病变的早期表现,联合应用ABI、PWV及IMT等多指标共同来评估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克服了单独使用时对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异性或敏感性低的不足,且检测具有无创性、简捷、可重复性强,有助于在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进行危险分层,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戒烟、运动以及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是延缓动脉衰老的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可延缓动脉衰老进程,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新认识国外医学[J].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1):69-70.

[2]李佳月,赵玉生.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5):712-714.

标签:;  ;  ;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