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吴静,孙卫华,张晓梅,胡小磊,邵俊峰

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吴静,孙卫华,张晓梅,胡小磊,邵俊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2型,视黄醇结合蛋白4,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吴静,孙卫华,张晓梅,胡小磊,邵俊峰[1](2019)在《视黄醇结合蛋白4、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研究对象125例,其中IMT正常组54例,IMT增厚组71例。检测各组的血清RBP4、CR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肌酐、尿酸等,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IMT增厚组患者血清RBP4、CRP、肌酐、尿素水平显着高于IMT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厚度与RBP4、病程、年龄、收缩压、胱抑素C、尿素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IMT增厚与CRP、RBP4、年龄、收缩压呈正相关;血清RBP4水平与尿酸、IMT、TG、病程、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CRP)水平与SOD呈负相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在T2DM患者中RBP4、CRP水平的升高是IMT厚度增加的危险因素,两者与T2DM人群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张智民,高峰,史昌乾,贺晓[2](2019)在《腹膜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将82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根据股动脉壁最大内膜厚度不同分组,观察CAPD患者组间FGF-23与IMT的关系。结果 CAPD患者中股动脉IMT增厚的检出率为45. 12%,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血磷、糖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FGF-23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患者IMT值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的血磷、i PTH、FGF-23与患者股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P <0. 05)。结论 FGF-23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血管钙化等事件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是CAPD患者血管钙化的早期重要预警指标。(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孟宪涛,郭占军[3](2019)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内科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1.0mm(正常组)和IMT≥1.0 mm(增厚组),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清sdLDL-C和Hcy水平,并与颈总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sdLDL-C和Hcy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且增厚组sdLDL-C、Hcy与颈总动脉IMT呈显着正相关(rsdLDL-C=0.838,P<0.001;rHcy=0.801,P<0.01)。结论 sdLDL-C和Hcy水平对颈总动脉IMT的评价具有价值。(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刘睿,李文春,贺细菊,姚淞元,田宗滢[4](2019)在《一氧化氮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0例脑梗死患者,按CIMT将患者分为叁组,CIMT<0.9 mm组26例,0.9 mm≤CIMT≤1.2 mm组80例,CIMT>1.2 mm组24例,同时检测叁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和NO等指标。结果:叁组患者NO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MT的增加,NO水平逐渐下降。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IMT严重程度与NO水平呈弱负相关。结论:外周血NO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妮妮,刘娜,王汝菲,李新东,杨光磊[5](2019)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稳定性CHD患者281例,均规范治疗2 w后采集8 ml空腹静脉血,取4 ml分离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另外4 ml分离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CIMT,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与AR的关联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281例患者中有31例(11.03%)发生AR,52例(18.51%)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其余198例(70.46%)为阿司匹林敏感(AS)。AR组ADP-PAG、AA-PAG、TC、LDL-C、FPG、CIMT均显着高于AS组(均P<0.05),ASR组ADP-PAG、TC、FPG、CIMT均显着高于AS组(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LDL-C、FPG、PLT、CIMT均为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ROC曲线分析显示CIMT有较好的关于AR的预测价值。结论 CIMT是影响AR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要及时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预防AR。(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刘霞[6](2019)在《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郸城县中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个月,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促进脑部血流微循环,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利于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且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康,吴春花[7](2019)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均降低,BI、SIA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SI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和斑块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杨明峰,张珠凤,俞歌,张斌,蒋黎纯[8](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身体成分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RA患者9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分析其与包括身体脂肪含量在内的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IMT正常36例,增厚57例。两组年龄、病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及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颈动脉IMT与年龄、病程、HOMA-IR、TC、CRP、既往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HOMA-IR、TC、CRP及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均是影响RA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RA患者的年龄、病程、HOMA-IR、TC、CRP及身体脂肪含量均是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谢心,吴坚[9](2019)在《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总疗效、临床主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探讨益气养阴法在2型糖尿病AS患者中改善中医症状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AS的进展寻找有效的研究方向,以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3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八周后观察中医临床证候总疗效、临床主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糖尿病AS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临床主症及颈动脉内膜的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临床证候、临床主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方面也有改善,但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在改善糖尿病AS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咽干口燥及倦怠乏力等中医证候主症及颈动脉内膜的厚度方面有明显改善作用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冯国英,曾纪斌,陈玉甜[10](2019)在《玉液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患者β细胞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玉液汤加减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其对β细胞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用玉液汤加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西药组治疗后比治疗前为(16.52±1.56)分、(32.42±2.12)分(P<0.05);中西结合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1.21±1.15)分、(31.93±1.92)分(P<0.05)。两组治疗后前者大于后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FIN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中西结合组下降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HOMA-β水平均提升,中西结合组增加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积分分别是(1.15±0.11)分及(1.02±0.09)分,中西医结合组减少的趋势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将82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根据股动脉壁最大内膜厚度不同分组,观察CAPD患者组间FGF-23与IMT的关系。结果 CAPD患者中股动脉IMT增厚的检出率为45. 12%,IMT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血磷、糖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FGF-23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患者IMT值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的血磷、i PTH、FGF-23与患者股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P <0. 05)。结论 FGF-23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血管钙化等事件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是CAPD患者血管钙化的早期重要预警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吴静,孙卫华,张晓梅,胡小磊,邵俊峰.视黄醇结合蛋白4、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J].淮海医药.2019

[2].张智民,高峰,史昌乾,贺晓.腹膜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J].武警医学.2019

[3].孟宪涛,郭占军.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4].刘睿,李文春,贺细菊,姚淞元,田宗滢.一氧化氮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

[5].王妮妮,刘娜,王汝菲,李新东,杨光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6].刘霞.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

[7].刘康,吴春花.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8].杨明峰,张珠凤,俞歌,张斌,蒋黎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9

[9].谢心,吴坚.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

[10].冯国英,曾纪斌,陈玉甜.玉液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患者β细胞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标签:;  ;  ;  ;  ;  

动脉内中膜厚度论文-吴静,孙卫华,张晓梅,胡小磊,邵俊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