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脂肪氧合酶论文_吴桂玲,邢焰,罗德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脂肪氧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大豆,过氧化物,风味,玉米,抑制,硫酸铵。

大豆脂肪氧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吴桂玲,邢焰,罗德尉[1](2016)在《密蒙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抑制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密蒙花中黄酮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LOX的抑制作用,并与人工合成油脂抗氧化剂BHA和BHT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密蒙花中黄酮化合物和BHA及BHT对LOX都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2.88、2.51、1.93μg/m L。密蒙花中黄酮化合物对大豆脂氧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黄酮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率可达到96%。(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丁文武,丛林娜,孟丽,夏云空[2](2015)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大豆脂肪氧合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大豆中脂肪氧合酶进行分离萃取研究;通过综合考察酶分配系数、相比和回收率,探讨了(NH4)2SO4、PEG2000、Na Cl浓度以及p H对脂肪氧合酶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单一因素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H4)2SO415%(wt%)、PEG2000 13%(wt%)、Na Cl 1%(wt%)、p H5.8;正交实验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H4)2SO417%(wt%)、PEG2000 13%(wt%)、p H5.2,可获得酶的分配系数最高可达9.710,萃取率为87.6%。(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张婵,安晶晶,王成涛,文雁君[3](2014)在《大豆脂肪氧合酶强化香菇风味基料的风味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大豆脂肪氧合酶(LOX)强化香菇风味基料风味成分的影响因素。SDE装置抽提、GCMS分析鲜香菇的主要风味成分,并以此作为考察指标,研究LOX酶促过程的因素条件对香菇风味基料风味成分产生的影响,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鲜香菇中八碳化合物占挥发成分的44.13%、含硫化合物为21.53%、酯类化合物为7.60%。八碳化合物中1-辛烯-3-醇、1-辛醇、3-辛酮、2-辛烯-1-醇等对鲜香菇风味的贡献率为最大,1,2,3,5,6-五硫杂环庚烷等含硫化合物也是香菇的重要风味组成。酶促体系的pH、温度、搅拌速度、通氧速率等因素条件对风味成分产生有一定影响,试验确定酶促强化风味的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0.5%LOX粗酶液、质量分数0.4%葵花籽油水解液、pH 5.0、温度40℃、搅拌速度500 r/min、通氧速率50 mL/min、时间40min。添加葵花籽油水解液和LOX酶处理可明显提升香菇风味基料的风味成分组成。(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陈书婷,孔祥珍,华欲飞,张彩猛[4](2011)在《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从大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方法,研究表明经过缓冲液提取、差速离心、盐析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可以得到电泳纯级的大豆脂肪氧合酶。特性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最适pH为9,在较低温度下酶活能保持较高水平,用双倒数法求得大豆中脂肪氧合酶Km=80.6μmol/L,Vmax=54.2μmol/(L·min)。(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陈书婷,孔祥珍,华欲飞,张彩猛[5](2011)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亚麻酸氢过氧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亚麻酸生成亚麻酸氢过氧化物,在氢过氧化物裂解酶的作用下可生成具有青草自然风味的化合物。为了得到转化率高、纯度高的亚麻酸氢过氧化物,研究了反应温度、pH、亚麻酸浓度、加酶量、搅拌速度和氧气压力等对亚麻酸氢过氧化物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得出:当反应温度为4℃,pH为9.0,亚麻酸浓度为0.025 mol/L,加酶量为2.5 U/mL,搅拌速度为800 r/m in,氧气压力为0.2 MPa时,生成的亚麻酸氢过氧化物的转化率和纯度分别为82.93%和87.01%。(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1年04期)

顾丹,杨铭,夏咏梅[6](2009)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的反应。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量、温度、底物浓度对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得率的影响。较佳反应条件为:5℃下,当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4%,底物浓度100g/L,硼酸-硼砂缓冲液(pH9.0),反应1.5h后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得率为53.3%。(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09年04期)

顾丹[7](2009)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油脂》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过氧化油脂是非常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可用来制备环氧化合物,羟基化合物,酮类及多官能团物质;还可使其裂解形成醛、醛酸和二元酸。脂肪氧合酶能专一催化含有cis,cis-1,4戊二烯结构的直链脂肪酸、脂肪酸酯及其醇生成对应的氢过氧化物。本文研究了脂肪氧合酶精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脱脂豆粉分别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及氢过氧化大豆油的反应,并优化了亚硫酸钠还原氢过氧化大豆油制备羟基大豆油的工艺条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脂肪氧合酶精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的反应,在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5 oC、溶剂乙醇浓度4%(v/v体系)、玉米胚芽油浓度100 g/L、硼酸-硼砂缓冲液(pH 9.0)、氧气流量15 mL/min、脂肪氧合酶(酶活为3.05×105 U/mL酶液)45%(v/v体系)、反应1.5 h。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得率达53.8%。2、直接用脱脂豆粉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在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80目脱脂豆粉、15 oC、玉米胚芽油浓度100 g/L、脱脂豆粉浓度200 g/L、pH9.0、乙醇浓度6%(v/v体系)、BHT浓度0.13 g/L、体系内缓冲液含量83%(v/v体系)、反应3 h。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得率达72.1%。3、直接用脱脂豆粉催化合成氢过氧化大豆油,在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80目脱脂豆粉、15 oC、大豆油浓度150 g/L、豆粉浓度200 g/L、pH9.0、乙醇浓度6%(v/v体系)、BHT浓度0.14 g/L、体系内缓冲液含量83%(v/v体系)、反应3 h。氢过氧化大豆油得率达75.1%。重复使用脱脂豆粉叁次所得产物得率分别为75.1%、70.9%及39.1%。4、用亚硫酸钠还原氢过氧化大豆油制备羟基大豆油。在实验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15 oC、以88.2%(v/v体系)的乙醇为溶剂、n(Na2SO3): n(-OOH)=1.2:1、反应1.5 h。氢过氧化大豆油的转化率达95.8%。(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7-01)

王韧,周星,徐广超,陈正行[8](2008)在《超高压失活大豆脂肪氧合酶数学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豆浆中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使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压力与温度对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Hawley提出的热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的热动力学数学模型和以Eyring方程为起点建立的经验数学模型都能够成功的用来模拟豆浆中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过程.相比之下,热动力学模型要比经验数学模型更加精确.(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王辉,周培根[9](2008)在《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纯化及其特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得到2种脂肪氧合酶(LOX):LOX-1,LOX-2。对这两种同工酶的部分特性进行研究。其中LOX-1的反应最适pH为7.0,在pH9.0时无活性。而LOX-2最适pH为9.0,在pH7.0时也表现出较强活性。最适温度均为25℃。两种同工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LOX-1和LOX-2在40℃活性稳定,加热温度高于50℃时,活性急剧下降。在亚油酸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LOX-1和LOX-2的Km值分别为8.2、12.2mmol/L。并对Ca2+、Na+、Cu2+、和Fe3+等不同的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王韧[10](2008)在《超高压对大豆脂肪氧合酶、营养抑制因子和蛋白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步入产业化。但是,和其他的新技术一样,超高压技术的产业化突破必须通过建立一个评价其对食品安全、质量方面影响的科学基础来实现,这样的定量评价无论是对满足立法安全需要还是对满足目前消费者的食品质量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合理的氨基酸组成,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全营养食品。大豆蛋白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理化及功能特性(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泡性等),所以被作为一种具有加工功能性的食品添加用中间原料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但大豆中含有多种酶类和一些抗营养因子,传统的热处理技术虽然能有效杀死致病微生物和钝化酶类,但是同样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化学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新型超高压加工技术处理豆浆及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初步探讨超高压处理对豆浆品质、大豆脂肪氧合酶失活、营养抑制因子失活、大豆分离蛋白理化及功能性质的影响,为超高压加工技术在大豆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大豆蛋白的改性以及食品安全提供理论参考。以豆浆和脂肪氧合酶粗提液为对象,研究了大豆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是不可逆的并且符合一阶反应动力学规律;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脂肪氧合酶的失活速率常数k随着超高压处理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增加压力可以加快脂肪氧合酶失活;在某一恒定的压力下,脂肪氧合酶的失活速率常数在10-20℃出现最小值,表明Arrhenius方程不能适用于整个温度区间;在中温区域(20℃≤T≤60℃),温度对脂肪氧合酶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而脂肪氧合酶失活速率常数对压力的敏感性大约在30℃最大。豆浆体系中脂肪氧合酶的失活速率常数要比粗酶提取液中小,但是从动力学角度来看,体系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到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的反应级数以及失活速率常数的温度敏感性和压力敏感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压力与温度对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以Eyring方程为起点建立的经验数学模型还是以Hawley提出的热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的热动力学数学模型,都能够成功地模拟两个体系中压力与温度对大豆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但热动力学模型要比经验数学模型更加精确。以豆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优化了大豆营养抑制因子的超高压失活条件。同样的超高压处理条件下,尿素酶发生失活的温度(室温)低于胰蛋白酶抑制剂(≥40℃),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和时间延长有利于营养抑制因子的失活。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优化显示,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对尿素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超高压失活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压力、时间、温度;理想的大豆营养抑制因子的超高压失活条件为压力750MPa、温度60℃、时间5min。两种不同pH缓冲溶液体系中超高压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理化及功能性质的研究发现,pH3.0的Gly-HCl缓冲溶液中超高压处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的程度显着大于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游离巯基含量和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压力处理很可能导致了蛋白质结构的展开、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以及新的二硫键的形成。超高压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体积排阻高效液相、动态光散射技术和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在pH3.0的Gly-HCl缓冲溶液中超高压处理使大豆分离蛋白(包括不溶部分)发生结构重组,形成可溶性大分子聚集体;在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超高压处理可能造成了可溶性大分子聚集体的解聚。这些现象说明,由于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大豆分离蛋白的存在形式不同,可能造成了其在超高压处理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结构变化。超高压处理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这种改善作用在pH3.0Gly-HCl缓冲溶液中得到显着体现,这是因为超高压处理不但显着提高了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而且还使其表面疏水性得到显着的提高。超高压能够诱导一定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形成凝胶。与处理时间以及温度相比,压力的变化对凝胶质构性质的影响最大。凝胶的硬度随着压力的增加、温度的升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2%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在20℃、700MPa条件下处理15min后所形成的凝胶,其硬度已经超过了常压下85℃热处理20min后形成的热凝胶的硬度值。未处理、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豆浆的理化、风味、色泽和流变等性质比较表明,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不影响豆浆的pH值和电导率;热处理提高了豆浆的表观粘度,这是豆浆中蛋白质的热聚集效应造成的;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对豆浆色泽影响较小;超高压处理降低豆浆中已生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效果甚微,打浆前的超高压处理可有效降低豆腥味;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不影响豆浆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减小豆浆的流态特性指数,流变特性趋向假塑性流体;热处理后豆浆样品的稠度系数显着提高,说明热处理显着增加豆浆的表观粘度。总之,热处理对豆浆样品流变特性的影响远大于超高压处理,这可能是由于热处理导致豆浆中蛋白质展开、变性和聚集的程度远大于超高压处理。(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8-09-01)

大豆脂肪氧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大豆中脂肪氧合酶进行分离萃取研究;通过综合考察酶分配系数、相比和回收率,探讨了(NH4)2SO4、PEG2000、Na Cl浓度以及p H对脂肪氧合酶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单一因素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H4)2SO415%(wt%)、PEG2000 13%(wt%)、Na Cl 1%(wt%)、p H5.8;正交实验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H4)2SO417%(wt%)、PEG2000 13%(wt%)、p H5.2,可获得酶的分配系数最高可达9.710,萃取率为87.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脂肪氧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吴桂玲,邢焰,罗德尉.密蒙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抑制性作用[J].食品科技.2016

[2].丁文武,丛林娜,孟丽,夏云空.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大豆脂肪氧合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3].张婵,安晶晶,王成涛,文雁君.大豆脂肪氧合酶强化香菇风味基料的风味成分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

[4].陈书婷,孔祥珍,华欲飞,张彩猛.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

[5].陈书婷,孔祥珍,华欲飞,张彩猛.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亚麻酸氢过氧化物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1

[6].顾丹,杨铭,夏咏梅.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玉米胚芽油[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9

[7].顾丹.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合成氢过氧化油脂[D].江南大学.2009

[8].王韧,周星,徐广超,陈正行.超高压失活大豆脂肪氧合酶数学模型的建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王辉,周培根.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纯化及其特性研究(英文)[J].食品科学.2008

[10].王韧.超高压对大豆脂肪氧合酶、营养抑制因子和蛋白性质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大豆脂肪氧合酶(X`1)和温度(X...大豆脂肪氧合酶(LOX-1)的活性中...大豆脂肪氧合酶(X`1)和时间(X...大豆脂肪氧合酶(LOX-1)的活性...4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米氏常数测定6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最适温度

标签:;  ;  ;  ;  ;  ;  ;  

大豆脂肪氧合酶论文_吴桂玲,邢焰,罗德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