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破坏机理论文_方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震后破坏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震后,粘土,机理,孔隙,桥墩,土石,水压。

震后破坏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方韬[1](2017)在《核安全壳预应力施工力学性能及失水事故后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对核能这一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渐重视,核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经历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技术的发展,第叁代核电技术因其较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第叁代核电站中,部分类型的机组其核岛安全壳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外层安全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层安全壳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本文以某第叁代核电站安全壳为工程背景,基于ABAQUS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安全壳这一类大型复杂预应力罐体结构预应力施工力学性能和失水事故破坏机理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安全壳采用的预应力体系,采用多向叁维空间建模技术和分块建模方法,精确建立了包含270束复杂空间线型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安全壳精细化分析模型,再现了预应力筋现场施工方案下大型复杂预应力罐体结构的施工力学性能;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预应力施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揭示了不同预应力张拉方案对安全壳施工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新的预应力筋张拉方案,可使大型复杂预应力罐体结构张拉过程的力学性能指标得到优化。2、基于GB50010-2010规范、BS EN 1992-1-1:2004规范、A.H.尼尔逊公式,对安全壳预应力损失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系统地探讨了预应力损失和失效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3、对美国桑迪亚实验室进行的1:4预应力安全壳内压破坏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了大型复杂预应力罐体结构内压分析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安全壳不考虑温度作用的内压破坏分析,获得了安全壳这一类大型复杂预应力罐体结构在内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揭示了预应力安全壳的内压破坏机理,考虑了预应力筋应力、普通钢筋、钢衬里对结构内压破坏机理的影响。4、掌握了失水事故后安全壳温度场的变化,分析了工作温度40°C和失水事故工况下结构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系统进行了大型复杂预应力罐体结构失水事故的分析,获得了温度和内压耦合作用下结构的力学性能,揭示了结构在失水事故工况下的破坏机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司炳君,孙治国,杜修力,王东升,黄照南[2](2011)在《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弯剪破坏机理与震后快速修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弯剪破坏机理与震后快速修复技术,首先进行了6个圆形截面桥墩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件均发生严重弯剪破坏,然后利用高流动性早强混凝土和CFRP布对其进行快速修复并在1周内重新进行加载试验,将原桥墩与修复后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塑性铰区配箍满足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及美国Caltrans规范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最终仍有可能因塑性铰区抗剪强度不足发生弯剪破坏。由于初始损伤的存在,震后修复桥墩试件的初始刚度偏低、屈服位移偏大,但极限承载力较原试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延性与耗能能力达到或超过原试件,刚度可有效恢复至原桥墩试件水平,震后修复试件呈弯曲破坏形态,显示出修复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鞠花,陈刚,党发宁[3](2008)在《粘土心墙土石坝震后破坏机理的二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石坝震后破坏机理研究是土石坝抗震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恰甫其海粘土心墙土石坝为例,利用二维叁角形常应变动力固结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地震结束后粘土心墙土石坝坝体内部孔压场的时程变化规律及其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粘土心墙土石坝震后固结过程中,受边界排水影响而产生的坝体内部孔压重分布以及孔压升高区域在坝体内部的迁移是导致粘土心墙土石坝发生震后破坏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地震烈度区粘土心墙土石坝坝体断面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党发宁,鞠花[4](2002)在《粘土心墙土石坝震后破坏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土心墙土石坝的破坏通常发生在地震停止的一段时间之后,文章通过一具体实例,利用Biot静力固结理论的有限元解法对震后土石坝粘土心墙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震后土石坝粘土心墙中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的延续存在再分布现象,某些部位的孔压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现象,这些部位孔压的上升导致土体有效抗剪强度降低,当这种现象发生在土石坝的潜在滑移面附近时,则导致土石坝发生滑坡,造成坝体的破坏。(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2-09-01)

震后破坏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弯剪破坏机理与震后快速修复技术,首先进行了6个圆形截面桥墩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件均发生严重弯剪破坏,然后利用高流动性早强混凝土和CFRP布对其进行快速修复并在1周内重新进行加载试验,将原桥墩与修复后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塑性铰区配箍满足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及美国Caltrans规范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最终仍有可能因塑性铰区抗剪强度不足发生弯剪破坏。由于初始损伤的存在,震后修复桥墩试件的初始刚度偏低、屈服位移偏大,但极限承载力较原试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延性与耗能能力达到或超过原试件,刚度可有效恢复至原桥墩试件水平,震后修复试件呈弯曲破坏形态,显示出修复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震后破坏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方韬.核安全壳预应力施工力学性能及失水事故后破坏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2].司炳君,孙治国,杜修力,王东升,黄照南.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弯剪破坏机理与震后快速修复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

[3].鞠花,陈刚,党发宁.粘土心墙土石坝震后破坏机理的二维有限元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

[4].党发宁,鞠花.粘土心墙土石坝震后破坏的机理分析[C].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02

论文知识图

纵向钢筋过早切断造成的中部弯曲一剪...地震刚结束时的孔压等值线图(kPa)双树寺水库大坝坝顶裂缝雷达图像墩柱纵筋的焊接破坏(1971年SnaFenrna...地震结束后坝壳内水平方向不同节点孔...1保儿车站拱形结构横断面尺寸(单位:m...

标签:;  ;  ;  ;  ;  ;  ;  

震后破坏机理论文_方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