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路论文_杨曾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山北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山,北路,哈密,墓地,自然灾害,表现型,移民。

天山北路论文文献综述

杨曾欣[1](2018)在《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北路墓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处重要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存,出土铜器3000余件,为新疆哈密地区早期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本论文以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6件进行了合金成分、微量元素及铅同位素比值叁项分析实验,探讨了天山北路墓地青铜冶金的技术特点及矿料来源相关问题,补充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成分体系的一些缺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墓地出土铜器的特征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此外,本文还对天山北路墓地周边相关墓地及遗址出土铜器已发表的499组化学成分数据及44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认识它与周邻文化间的交流状况。通过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实验分析,结果如下:(1)合金成分研究表明,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材质类型丰富,以锡青铜为主,砷铜次之,同时存在纯铜和铜锡铅叁元合金。锡青铜为主的合金特点与哈密地区史前时期其他墓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与新疆其他各地区及四坝文化火烧沟墓地和酒泉干骨崖墓地一致;砷铜在新疆各地及四坝文化诸墓地的普遍使用,说明砷铜在这一地区冶金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微量成分研究表明,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可能有不同的矿料来源,但它与哈密地区各墓地及新疆其他地区出土铜器的铜器分组相似,说明新疆各地铜料供应体系总体较为稳定,但各地重点开发和利用的矿源可能有所不同,南湾墓地、黑沟梁墓地、拜契尔墓地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可能有部分新的矿料输入。四坝文化火烧沟墓地与天山北路墓地可能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矿料来源,东灰山墓地重点开发和利用的矿料可能与之不同。(3)铅同位素比值研究表明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矿料来源复杂多样,既有高放射性成因铅的矿料,也有普通铅的矿料,并且可能有不止一个普通铅矿源供应着天山北路墓地,此外,天山北路墓地部分器物的金属矿料可能来源于奴拉赛古铜矿。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与腐殖酸厂墓地、巴州察吾乎墓地、塔城及石河子地区出土的这几件铜器所使用的矿料来源可能相近或相同,但与南湾墓地、昌吉奇台碧流河、乌鲁木齐南山的这叁件铜器矿料来源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曾欣,刘成,周鹏程,朱思颖[2](2018)在《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病害调查和科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哈密地区天山北路墓地四座墓葬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病害调查,发现主要病害为点腐蚀、残缺、层状堆积、表面硬结物、孔洞、层状剥离以及瘤状物等。在此调查基础上,采集了部分青铜器残片样品进行了相关科技分析。实验内容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 Ray Fluorescence,XRF),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等,通过实验系统地分析了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及锈蚀产物。(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8年01期)

胡刚[3](2016)在《清代天山北路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时期新疆地区自然灾害频仍,天山北路地区一直以来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重心地带,尤其到了清代,天山北路地区在新疆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自然灾害的发生无疑会对核心区的建设形成一定的威胁,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研究以期减轻或规避灾害带来的威胁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复原历史时期的灾害,在收集并分析清代天山北路地区灾害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清代天山北路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的概况、特征与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及灾害应对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论文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时空范围的界定、相关研究现状评述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主要对清代天山北麓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进行研究,把天山北麓地区分为东、中、西叁个小区域,对每个小区域的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概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总结其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的特征,最终完成对清代天山北麓地区自然灾害时空特征的总论。第叁章主要对清代伊犁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进行研究。首先,本章对清代伊犁地区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自然灾害的频次特征和集中性特征。其次,对清代伊犁地区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区分布及频发灾害对所在地区的影响。最后,对清代伊犁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作出总结。第四章主要分天山北麓地区和伊犁地区两个部分对清代天山北路地区自然灾害的重大灾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清代天山北路地区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对之策。(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超建[4](2015)在《从清代新疆屯垦政策角度谈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清代新疆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多数只是从经济史或社会史的角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只注重了屯田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其正面影响多无涉及,得出屯田是造成土地沙漠化扩大的主要因素。事实上,这样的结论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为此,选取清代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农业地理的理论与方法,在小尺度的范围内,探求屯垦政策下所进行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互动性,以求对二者之间关系有个正确的定位。其主旨不是就清代屯田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的重新研究,而是从屯垦政策的角度,通过对清代移民人口、屯田规模、农业技术选择、土地权属及在屯田过程中所形成相关人文要素进行探讨,并由此所引起的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屯田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其积极的方面上,即戈壁变为绿洲,而不是所说的屯田引起沙漠化扩大,也就是说,其负面影响并不突出。这样就为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清代新疆地区环境变迁提供了理论及事实上的支持。从而得出,自然本身、战争等其它要素,应该是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5年02期)

刘超建[5](2013)在《异地互动:自然灾害驱动下的移民——以1761-1781年天山北路东部与河西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六年(1761~1781)天山北路东部和河西地区的移民政策与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对两地由于移民而形成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为认识在自然灾害下异地互动提供一个实证。1761~1781年,河西地区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干旱事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也出现了两次向天山北路东部移民的高潮。而巧合的是,同时期天山北路东段却是自然灾害的低发期。从两地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看,灾害发生正好处于错位,也就是说两地之间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不同步性,为政策性移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使从河西地区移民到天山北路东部出现高潮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3年04期)

魏东,赵永生,常喜恩,朱泓[6](2012)在《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颅骨的测量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地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文中公布了24例天山北路墓地古代人群77项颅骨测量性状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男、女两性的测量性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推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是该人群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共性的体质特征,但人群内部也存在些许差异,尤其是在男性个体数据之中。二是该人群是由分别具有东、西方体质特征的祖先人群混杂融合而成,是处于当时大人种分布过渡地带的过渡人群。(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魏东,邵会秋[7](2012)在《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古代居民人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北路墓地位于哈密市火车站南,雅满苏矿和哈密林场办事处院内。该墓地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工作始于1988年,至1997年结束,共发掘墓葬700余座。墓葬分布密集,迭压打破关系复杂。墓葬形制分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土坯墓两种,葬式为侧身屈肢,多单人葬。该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均手制,器形有(本文来源于《边疆考古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罗佳[8](2012)在《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人物纹双耳彩陶罐的艺术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密天山北路墓地是新疆东部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葬群。人物纹双耳彩陶罐是该墓地出土的唯一一件绘有人物形象的彩陶,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及文化内涵。人物纹双耳彩陶罐的器形和纹饰布局与河西走廊一带彩陶文化有必然联系,而纹饰所构成的生殖崇拜图像特征似乎与西方文化更为接近;将人物纹饰绘制于陶罐器耳与器腹贯连处的这种方式尚未见于其他史前文化中,应属该地区先民的创造。(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2年02期)

王玉婷[9](2011)在《天山北路社区创新工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哈密市新市区街道天山北路社区开始实行“一办理二掌握叁反馈四到场”工作机制,服务社区居民。 “一办理”指及时为居民办理各项事务,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要求社区干部在服务大厅内张贴干部形象牌,让居民能够了解社区干部负责的工作;“二掌握”(本文来源于《哈密日报(汉)》期刊2011-03-18)

宝玉,张淑琴[10](2011)在《天山北路社区在哈密市率先实施网格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10日,哈密市新市区天山北路社区在全市首先启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网格化管理仪式,今后200余名志愿者将佩戴红袖标在责任区内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宣传及监督义务。 天山北路社区针对辖区人居结构复杂、重点部位多等特点,结合社区特色和居民需(本文来源于《哈密日报(汉)》期刊2011-03-15)

天山北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哈密地区天山北路墓地四座墓葬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病害调查,发现主要病害为点腐蚀、残缺、层状堆积、表面硬结物、孔洞、层状剥离以及瘤状物等。在此调查基础上,采集了部分青铜器残片样品进行了相关科技分析。实验内容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 Ray Fluorescence,XRF),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等,通过实验系统地分析了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及锈蚀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山北路论文参考文献

[1].杨曾欣.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8

[2].杨曾欣,刘成,周鹏程,朱思颖.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病害调查和科学分析[J].西部考古.2018

[3].胡刚.清代天山北路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4].刘超建.从清代新疆屯垦政策角度谈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为中心[J].干旱区地理.2015

[5].刘超建.异地互动:自然灾害驱动下的移民——以1761-1781年天山北路东部与河西地区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

[6].魏东,赵永生,常喜恩,朱泓.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颅骨的测量性状[J].人类学学报.2012

[7].魏东,邵会秋.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古代居民人口学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2

[8].罗佳.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人物纹双耳彩陶罐的艺术内涵[J].艺术探索.2012

[9].王玉婷.天山北路社区创新工作机制[N].哈密日报(汉).2011

[10].宝玉,张淑琴.天山北路社区在哈密市率先实施网格化管理[N].哈密日报(汉).2011

论文知识图

天山北路墓地与四坝文化铜器比...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男性颅骨Figu...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女性颅骨Figu...哈密地区各墓地出土铜器合金类型及比...天山北路文化与南湾类型遗存...天山北路墓地已分析铜器合金类...

标签:;  ;  ;  ;  ;  ;  ;  

天山北路论文_杨曾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