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路堤计算机评标

湖北路堤计算机评标

一、湖北堤防评标使用计算机(论文文献综述)

庞日娟[1](2021)在《广西施工招标基准价确定研究 ——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招投标制度引入我国后,建设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其委托关系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施工招标项目的数量。招投标作为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程序对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定,使招标人能够择优选择中标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直是招投标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各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完善招投标的流程、规范招投标管理上展开了大量工作,并形成了《标准设备采购招标文件》《标准材料采购招标文件》《标准勘察招标文件》《标准设计招标文件》《标准监理招标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等标准文件。但通过对各标准招标文件及各省市的评标办法分析、以及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中标行为观察,发现现有的评标办法中基准价确定标准不一,进而影响了招投标择优选择目标的实现。鉴于评标过程中基准价对报价评审的重要性,为使评标方法更科学合理,本文以广西现行的基准价确定方法为例对基准价的合理确定展开研究。本课题从基准价的确定出发,侧重研究施工招标过程中基准价的确定方法。首先,从评标办法中设置基准价的情况出发,分析基准价对广西评标办法的影响;依据各省市的基准价确定方法研究目前基准价确定考虑的主要因素,发现广西现行基准价确定方法中的因素考虑不足;据此开展基准价确定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得到12个影响因素,并结合价值工程理论和隶属度分析对影响基准价确定的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得到5个影响基准价确定的重要因素;基于这5个影响因素,在广西基准价确定方法中加入控制价和投标人施工质量水平这两个因素对方法进行优化,并针对投标人施工质量水平因素设置调整系数K2。最后,为确定优化后基准价确定方法中的参数取值,运用Matlab软件模拟分析广西现行基准价确定方法中原有的参数取值,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控制价权重A和调整系数K2的取值进行研究。根据基准价确定方法的优化分析以及参数取值范围的研究,得到优化后的广西基准价确定方法,即:基准价=(控制价×A+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1-A))×调整系数K2×随机系数K;其中的参数取值:控制价权重A=0.4,调整系数K2取值为1.01。并结合广西H县LT镇初级中学综合楼工程施工招标项目,对比运用优化前后基准价确定方法进行评标得到的招标结果,验证得出优化后的广西施工招标基准价确定方法更合理。

陈建波[2](2017)在《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描绘了 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实现“十三五”时期的规划目标,就必须破解难题,深挖潜力,扬长避短,再创新优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认真回顾总结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实践之后,深切感到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果正是践行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成功范例。本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特别是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长江流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最新指示要求,借助于国内外服务科学、水利学、电力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论框架。文章沿着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时间脉络,从长江经济带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历史渊源出发,着眼于长江经济带在行政性分割格局下探索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相连,谋划在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主导下,深刻领悟总书记发展区域经济的强烈愿望,分析三峡工程兴建创造的巨大综合效益对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服务和贡献,阐述了宏伟工程在该区域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该地区区域融合发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进一步探索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的对策。论文分七个部分,由引言和六章组成。本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创新点:一是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回顾总结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与实践基础之上,对三峡工程防洪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进行了效应分析,提出三峡工程建设及其服务长江经济带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例和杰作。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和梯度转移理论及空间均衡理论,论证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统筹开发的全局意义和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移民社会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的服务作用。通过对区域经济中城市和城市群功能的比照解析,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内部分大中城市在三峡工程兴建前后自身进步、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和变革,论证了由于三峡工程经济效益对长江经济带上游电站的开发建设,在上游有产生副中心城市和一级城市群的基础和可能。三是在运用数理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三峡水电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通过阐明长江经济带资源比较优势和现实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依据大量数据进行了差异关联分析,构建了水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模式,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性测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部分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历史进程和空间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提升迅速,针对工程对上中下游各城市服务功能侧重的不同,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立体交通为纽带的城市体系,以组团式的核心区带动广大经济腹地的发展。四是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既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又要实现生态环境和谐的双重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长江经济带与三峡工程和谐、持续和绿色发展,在不断发展中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双轮驱动,在加强生态保护中推进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王刚[3](2015)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研究 ——基于分类管理到政府购买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政府财政危机、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以及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的推动下,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打破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垄断地位为目的的公共服务改革运动。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政府的角色从“自行生产服务者”调整定位为“服务的购买者”,把政府直接供给或举办内部机构的“一体化”供给方式变革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生产与提供“相分离”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方式和核心工具。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国也开始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市场化和社会化”,再到现在的“分类改革”,这些改革并没有解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本身存在的问题,与我国(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不相契合,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事业单位及其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分析30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历程,从放松管制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再到分类改革,中国的事业单位及其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遵循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的轨迹——从“一体化”到“相分离”的转变。而在这种相似轨迹的背后,政府购买服务也在中国公共服务领域迅猛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就是:以公共服务供给“一体化”到“相分离”为主线,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契合性”为内在逻辑,研究公共服务“相分离”供给这种形式的改革如何在中国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中得以实现,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基于此问题,本文以分类管理到政府购买服务为视角,将“从‘一体化’到‘相分离’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转变”作为研究的主轴,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契合性”为内在逻辑,运用文献分析、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现有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体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其基本关系特征,并分析这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存在的问题及其适应性。同时,通过案例研究当前分类改革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向“相分离”转变的影响,分析分类改革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契合性”,得出分类改革视角的“半契合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对政府购买服务作为现代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与我国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契合性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探索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手段、路径和策略,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生产与提供的“相分离”。最后在“相分离”的基础上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供给方式,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组合化”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要求是“相契合”的。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是生产与提供“一体化”(政事不分、管办合一、隶属依附),政府购买服务的生产与提供相分离和契约合作伙伴正好与其契合。第二,实现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公共服务的三个突破点。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地位建设,在借鉴国外公益机构法人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法人治理结构等改革来实现;探索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方式——开放合作购买,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内部竞争性购买,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施外部竞争性购买;重构事业单位与政府、其它公共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的竞争合作关系。第三,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组合化”公共服务体系。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现生产与提供职能“相分离”的同时,依据公共服务类型的不同形成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供给主体和外部竞争性购买、内部竞争性购买、定向委托购买等购买方式的不同组合,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组合化”供给。

王雁燕[4](2015)在《工程模糊集在招标文件评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现招投标工作的高质量快速地发展,是工程不断追求的目标。项目评标是工程招标投标的中心环节,评标方法直接决定着中标方的选取,因此评标方法的研究对于招标投标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综合评标方法,运用模糊识别模型对某堤防工程的投标单位进行评价研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构建评标指标体系、评标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模糊识别模型的实例应用。评标指标体系介绍了目前构建指标体系的常见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评标指标体系;指标权重部分采用二元比较法确定各评标指标的权重;评标模型部分,采用模糊识别模型对各个投标方进行划分,根据级别特征值选出理想中标方。

鲁爱军,王波,杨立俊[5](2013)在《汉江遥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在工程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江遥堤加固工程经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作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高标准投资建设。项目法人始终围绕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总体要求,规范管理,确保了质量、工期、投资目标的实现。结合堤防工程建设实践,介绍了建设管理的组织结构、招投标方式和合同管理方法等,并探索了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手段,便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徐潇宇[6](2013)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人类生产生活、工程改造等活动的增多,使得地质灾害的频度和危害有日趋加剧的趋势。三峡大坝的兴建导致其水位发生巨大变化,有可能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危及库区人民生命安全及航道安全。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围绕减少因蓄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几率,最大程度防止或减少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这一目标,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集中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并取得良好成效。本文采取比较分析、系统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构成元素进行梳理,并且分析了其运行机制与机理,指出下一阶段该系统的运行机制将会产生的变化。全文共八章,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第一章,着重介绍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并对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二章,剖析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所需的理论基础。明晰了灾害、减灾、灾害管理等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发育规律;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的理论架构,指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并分析其基本运行机制。第在章,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与美国、日本这两个国家的灾害管理机制进行对比,以期理清头绪,对中国目前灾害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作出剖析。与美国、日本的灾害管理机制相比,我国的灾害管理在体制上有待改进,与灾害相关的法律建设不完善,灾前的预防与备灾准备不够充分,早期兴建的防灾设施缺少维护,信息反馈的机制需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需常态化建设。同时,在分析中明晰地质灾害管理的所属层次及位置,为后文通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大规模防治,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夯实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最后的总结与讨论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指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运行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对三峡库区经济效益的分析,主要包括防治经济效益评估研究和防治经济效益结果;根据实际工程对三峡库区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有减少人员伤亡、政治综合效益、环境综合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大型的区域性的地质灾害治理的范本,而且它在地质灾害治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方面,对其它区域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及相关地质灾害的大型土建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系统,具备一个相对完整的输入子系统、运作子系统、输出子系统。第五章详细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输入子系统的构建与运作,其中三峡库区前期重点工程治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前期科学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决策组织与分工这三个要素围绕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核心,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共同承担着输入子系统的作用。第六章详细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运作子系统的构建与运作。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构成了运作子系统。第七章详细分析并总结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输出子系统的构建与运作。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以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重大科学研究共同构成了输出子系统。这些要素之间通过特定的方式组织联合在一起,发挥着作用。输出子系统中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子系统及重大科学研究这两个组成要素,对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运行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在地质灾害防治运行系统中承担着数据反馈的功能,是输出端的主要出口,其输出信息具有响应速度和准确度两个维度,这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时效响应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的效果。重大科学研究活动,其研究的目的是优化地质灾害防治防治系统。在大规模应急治理工作完成后,工作重心就会从治理已知滑坡隐患向防治新生滑坡灾害与持续治理遗留隐患而转变。第八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对该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整体描述,进一步明确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管理科学的系统论等理论与方法,探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的机理,构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系统运行机制的输入、运转和输出三个子系统;二是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这一典型案例取得的成效和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地质灾害管理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地质灾害大规模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启示;同时,分析下一阶段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侧重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由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处于阶段性完成时期,对其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及梳理本身就是一项创新工作,有很多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殷宏骏[7](2010)在《XX石化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文中指出XX石化建设项目的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项目越来越多。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在石化建设项目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石化建设项目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当前XX石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XX石化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回顾了国内外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XX石化建设项目的特点及石化工程建设中产生的腐败、烂尾楼、拖欠民工工资、钓鱼工程、投资严重失控的现象,指出了目前XX石化建设项目造价确定与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用系统论观念,从石化建设项目全过程即投资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来分析影响各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各阶段造价管理的控制要点。最后,本文结合XX石化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实例,从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立项、项目设计、招标到项目施工及项目结算全过程选取重点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项目造价控制可行性和必然性。使文章在实际操作中更有现实意义。

金晓萍[8](2007)在《不对称信息下工程建设监理选择和激励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于1988年引入工程建设监理制,十多年来,监理制对提高和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监理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建设监理制在计划经济下运行、监理招投标竞争机制尚未完善、监理单位诚信缺失现象严重等。由于监理是对建设过程提供监督管理等高技能服务的行业,因此工程建设监理招投标不能照搬施工招投标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监理招投标机制;另一方面,虽然业主与监理之间以法律形式签订了建设监理合同,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能排除监理先承诺他的行动而在实施时偏离这个行动的“合同后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探讨业主如何设计招标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减少监理合同签订前后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依据,以监理招投标阶段和监理合同履约阶段为研究范围,分别对建设监理的选择和激励两大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业主与监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探讨信息经济学博弈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工程建设监理选择和激励问题研究的可行性。2、分析监理招投标阶段的不对称信息,通过工程建设监理招投标机制博弈分析,探讨业主正确选择监理以防止“逆向选择”的相关措施。3、比较监理招标与施工招标异同,针对建设监理招投标标的的特殊性,建立监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监理评标决策优化模型。4、通过业主与监理之间选择性报酬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分析非对称信息下业主对单个监理人员激励报酬设计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从合同内部和代理人市场外部声誉两个方面对单个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设计分析。5、通过监理合同履约过程中“监理与承包商合谋”博弈分析,得出业主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个代理人的联合努力程度。本文从“绝对业绩比较”和“相对业绩比较”两个角度提出了业主对多个代理人激励合同的设计思路。6、将提出的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监理评标决策优化模型应用于“洞庭湖区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项目——桃源县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招投标”评标中,将评价结果与实际采用的综合评分法进行比较分析。7、对工程监理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需求作初步探讨。

孙又欣[9](2007)在《依靠科学技术 提升抗灾能力——湖北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管的做法与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北是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防汛抗灾历来是湖北省天大的事。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湖北省持之以恒地治水兴鄂,除害兴利,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为战胜历年水旱灾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了提升科技含量,增强抗灾能力,湖北省从1993年组织建设防汛指挥自动化系统,特别是1997年以后,在国家防办、部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先后历经

何建新[10](2007)在《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项目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水利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后环节,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对投资效益的关注日益增强,投资主管部门需要审视政府的投资行为,以给公众一个交待。为了提高水利基建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探索开展公益性水利工程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进行了后评价,从方法和理论上对如何开展公益性水利工程后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简要评述了项目后评价的概念、特点,分析了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难于广泛开展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概况。(2)从项目决策、征地拆迁、勘察设计、资金以及物资落实五个方面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了综合后评价,指出该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过程严谨,决策科学。同时也指出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还需根据工程实际从政策层面予以统筹考虑。(3)从项目施工准备、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项目同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以及工程竣工决算等方面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了项目实施阶段可借鉴的先进的经验及应当进一步解决的问题。(4)从机构设置、运行管理以及管理经费三个方面对工程生产运行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管理运行体制适合,制度健全,手段先进,能够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增强自身实力。(5)根据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运行初期已实际发生数据和以此为基础的预测数据为依据,对投资和效益进行分析计算,进行国民经济后评价,得出了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等评价指标值。(6)运用综合对比分析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社会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项目促进了流域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效益显着。对项目可持续性进行评价,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湖北堤防评标使用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堤防评标使用计算机(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施工招标基准价确定研究 ——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招投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新颖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招投标理论
        2.1.1 工程招投标的性质
        2.1.2 工程招投标的基本原则
        2.1.3 建设工程招标类型
        2.1.4 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的程序
        2.1.5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方法
    2.2 价值工程理论
    2.3 隶属度分析法
    2.4 效用理论
    2.5 系统动力学
        2.5.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2.5.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施工招标现状分析
        3.1.1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数量逐年增加
        3.1.2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相关政策分析
    3.2 目前基准价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3.2.1 各省市评标方法不一致,基准价设置对广西的评标结果有直接影响
        3.2.2 各省市基准价确定方法依据各异
        3.2.3 广西基准价计算参数的选取不够合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准价确定方法的优化
    4.1 影响基准价的因素
        4.1.1 基准价确定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路径
        4.1.2 基准价确定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分析
        4.1.3 基准价确定影响因素的原始指标体系构建
        4.1.4 基准价确定影响因素指标的筛选
    4.2 基准价确定影响因素的取值分析
        4.2.1 基准价确定方法的优化分析
        4.2.2 所有有效报价平均值偏差率值K1对D值的影响
        4.2.3 随机系数K值对基准价Z的影响
        4.2.4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控制价权重A、调整系数K2的取值
    4.3 基准价确定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项目开标情况
    5.3 评标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0 研究问题的背景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创新点
        1.2.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区域经济理论
        2.1.2 创新理论
        2.1.3 灰色系统理论
        2.1.4 复杂科学与管理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长江经济带研究
        2.2.2 三峡工程研究
    2.3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概述
    3.1 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概况
        3.1.1 三峡工程基本概述
        3.1.2 长江经济带基本概述
    3.2 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关系
第4章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效用分析
    4.1 三峡工程建设前长江地区洪涝灾害情况
        4.1.1 洪涝灾害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影响
        4.1.2 三峡工程建设前洪灾防治情况
    4.2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基本情况
        4.2.1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建设情况
        4.2.2 三峡工程防洪作用情况
    4.3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4.4 三峡工程补水和引水新效益对长江经济带效用分析
第5章 三峡工程水电行业服务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
    5.1 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创新
        5.1.1 工程建设创新
        5.1.2 资金管理创新
    5.2 水电行业的科技和质量安全管理创新
        5.2.1 科技创新使三峡工程独占世界水电行业鳌头
        5.2.2 安全质量管理创新保证实现三峡工程精品杰作
        5.2.3 三峡工程引领重大装备自主创新
        5.2.4 三峡输变电工程科技创新超前提升我国电网建设水平
    5.3 长江经济带架起绿色发展之路
        5.3.1 三峡工程引发的“羊群效应”
        5.3.2 三峡水电引领水电开发史革命性变革
        5.3.3 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
    5.4 水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5.4.1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5.4.2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灰色关联度计算
        5.4.3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灰关联分析
第6章 三峡工程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
    6.1 城市与区域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6.1.1 城市与区域的内涵
        6.1.2 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6.2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与城市群
        6.2.1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6.2.2 城市群概念
    6.3 长江经济带部分主要城市发展研析
        6.3.1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概况
        6.3.2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部分主要中心城市简析
    6.4 区域要素流动与三峡移民
        6.4.1 生产要素流动理论要义
        6.4.2 三峡工程移民概况与经济发展
    6.5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性测度分析
        6.5.1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指标选取
        6.5.2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新发展理念综述
    7.2 破解发展瓶颈
        7.2.1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存有差距
        7.2.2 长江经济带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
    7.3 论文研究局限性
        7.3.1 创新成本和风险研究解析欠充分
        7.3.2 水电的“羊群负效应”研析短缺
        7.3.3 三峡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探究不深
    7.4 未来展望
        7.4.1 三峡集团必将成国际级清洁能源的航母
        7.4.2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将成为创新绿色协调发展的典范
        7.4.3 三峡工程必将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服务新贡献
参考文献
在职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3)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研究 ——基于分类管理到政府购买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事业单位改革研究
        (二) 政府购买服务研究
        (三) 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四) 文献评述
    三、研究框架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视角
        (三) 研究问题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论文创新
第二章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转变
    一、公共服务供给“一体化”到“相分离”的发展演变
        (一) 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的形成
        (二) 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的批判
        (三) 公共服务“相分离”供给的确立
    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体化”逻辑: 政府直接供给
        (一) 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
        (二) 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的表现形式:政府直接供给
        (三) 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政府直接提供的逻辑
        (四) 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利弊分析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分离”转向: 政府购买服务
        (一) 公共服务“相分离”供给
        (二) 公共服务“相分离”供给的表现形式: 政府购买服务
        (三) 公共服务供给“相分离”——政府购买服务转向的动力
        (四) 公共服务“相分离”供给——政府购买服务的影响因素
    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逻辑转向
        (一)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轨迹: 从“一体化”到“相分离”
        (二)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内在逻辑: 从“不契合”到“相契合”
        (三)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 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
第三章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
    一、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的形成
        (一) 革命根据地时期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
        (二) 前苏联社会事业体制的影响
        (三) 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
    二、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的逻辑
        (一)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 政事不分
        (二)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 管办合一
        (三) 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存在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一)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二)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悖
第四章 分类视角下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
    一、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主体的分类改革
        (一) 事业单位主体分类
        (二) 分类基础上的事业单位主体剥离
        (三) 分类剥离后的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
    二、分类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相分离”改革: 无锡和深圳的实践
        (一) 无锡市组建行业举办机构“管办分离”改革
        (二) 深圳市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三) 两种分类视角下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比较
    三、“契合性”分析: 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转变的影响
        (一) 契合之处: 公共服务供给的生产与提供职能初步分离
        (二) 契合之处: 公共服务供给的隶属依附关系被打破
        (三) 不契合之处: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未正真确立
        (四) 不契合之处: 直接拨款的服务供给(付费)方式未发生转变
第五章 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
    一、政府购买服务及其与事业单位改革“契合性”分析
        (一) 政府购买服务运行程序
        (二) 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相契合”
    二、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公共服务: 三个个案比较分析
        (一) 北京市海淀区组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委托性购买
        (二) 上海市定向购买与竞争购买相结合
        (三) 湖北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的竞争性购买
        (四) 三种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比较
    三、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实现路径
        (一) 确立事业单位独立的法人地位
        (二) 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 开放合作购买
        (三) 主体间关系重构: 重建事业单位与政府、其他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
第六章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组合化”公共服务体系
    一、“组合化”供给的逻辑导向: 从“一体化”到“相分离”
        (一) “组合化”的前提: 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分离”
        (二) 公共服务“组合化”供给的逻辑
    二、“相分离”后公共服务“组合化”供给的组合要素
        (一) 公共服务类型划分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三、政府购买服务主导的公共服务“组合化”供给体系
        (一) 内部竞争供给组合
        (二) 混合供给组合
        (三) 外部(平等)竞争供给组合
        (四) 公共服务“组合化”供给体系
    四、构建公共服务“组合化”供给的多元监管体制
        (一) 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环境
        (二) 创新政府监管体制
        (三) 健全第三方监管
        (四) 强化社会监管
        (五) 建构多元监管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4)工程模糊集在招标文件评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招标投标发展历史及现状
        1.2.1 国内发展历史及现状
        1.2.2 国内评标方法
        1.2.3 国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1.2.4 国外评标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招标、投标与定标
    2.1 工程招标投标概述
        2.1.1 工程项目招标的概念
        2.1.2 工程项目投标的概念
        2.1.3 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原则
        2.1.4 标底与报价
        2.1.5 开标、评标与定标
    2.2 工程评标
        2.2.1 评标理论研究综述
        2.2.2 评标原则
        2.2.3 评标过程
        2.2.4 评分的标准
    2.3 招投标的风险
        2.3.1 招投标风险类别
        2.3.2 招投标风险的特点
        2.3.3 招投标风险分析与评估
        2.3.4 招投标风险应对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3.1 指标体系建立
        3.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2 指标权重
        3.2.1 指标权重确定原则
        3.2.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3 二元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糊识别模型原理与模型构建
    4.1 模糊识别模型原理
    4.2 评标标准体系
        4.2.1 影响评标指标的统计
        4.2.2 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糊识别模型在评标中的应用
    5.1 工程概述
    5.2 二元比较法确定权重
    5.3 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汉江遥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机构
    1.1 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组织结构
    1.2 社会化专业管理机构的引入
2 工程招标的方式与方法
    2.1 工程招标方式
    2.2 工程招标原则
    2.3 严格程序、依法招标
3 合同管理
    3.1 合同基本情况
    3.2 合同执行情况
        3.2.1 工程质量控制
        3.2.2 工程进度控制
        3.2.3 工程投资控制
    3.3 合同计量、支付与结算
4 堤防工程建设管理方法探索
    4.1 实行工程建设“四制”是科学管理项目的根本
    4.2 加强沟通协调是创造良好建设环境的保障
    4.3 信息管理是项目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5 结语

(6)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灾害管理的相关术语界定
        2.1.1 灾害的定义与构成
        2.1.2 减灾
        2.1.3 灾害管理的定义
    §2.2 系统运行机制的相关理论
        2.2.1 系统的相关理论
        2.2.2 运行机制的相关理论
    §2.3 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的要素构建及其系统分析
第三章 中外灾害管理机制比较
    §3.1 中国灾害防治的历史简述
        3.1.1 古代灾害防治简述
        3.1.2 近现代灾害防治简述
    §3.2 国外灾害防治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3.2.1 美国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3.2.2 日本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3.3 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的比较
第四章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剖析
    §4.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
        4.1.1 地质灾害的特性
        4.1.2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发育规律
    §4.2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效益
        4.2.1 防治经济效益评估研究
        4.2.2 防治经济效益评估结果
    §4.3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效益
        4.3.1 减少人员伤亡
        4.3.2 政治综合效益
        4.3.3 环境综合效益
        4.3.4 加强了库区和全国地质灾害防范的社会意识
        4.3.5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3.6 提高了我国崩滑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能力
    §4.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4.2 问题成因
        4.4.3 构建系统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第五章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输入子系统构建
    §5.1 库区前期重点工程治理运行机制
        5.1.1 库区前期重点治理工程运行机制分析
        5.1.2 库区前期重点治理工程内容简述
    §5.2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前期科学研究机制
        5.2.1 库区前期科学研究运行机制分析
        5.2.2 库区前期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项目
        5.2.3 库区前期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
    §5.3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决策和组织的机制
        5.3.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决策运行机制分析
        5.3.2 决策程序
        5.3.3 组织与分工的运行机制
    §5.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机制
        5.4.1 规划的运行机制分析
        5.4.2 规划的编制审批与评估机制
        5.4.3 规范范围
        5.4.4 规划重点保护对象和防治对象
        5.4.5 规划防治措施分类及划分标准
        5.4.6 规划的主要防治任务
第六章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运作子系统构建
    §6.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运行机制
        6.1.1 工程治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6.1.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划分标准
        6.1.3 工程治理规划任务及保护对象
        6.1.4 工程治理项目业主单位的组建机制
        6.1.5 工程治理项目的勘查与设计机制
        6.1.6 工程治理项目的施工、监理和施工期监测机制
        6.1.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情况
        6.1.8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机制
    §6.2 搬迁避让工程运行机制
        6.2.1 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措施的特点及划分标准
        6.2.2 搬迁避让规划任务
        6.2.3 搬迁避让补助资金实施机制
        6.2.4 搬迁避让安置机制
        6.2.5 搬迁避让组织实施及风险管理的典型实例
        6.2.6 搬迁避让完成概况
        6.2.7 搬迁避让运行机制综述
第七章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输出子系统构建
    §7.1 监测预警工程运行机制
        7.1.1 监测预警预报运行机制分析
        7.1.2 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规划及审批机制
        7.1.3 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及审批机制
        7.1.4 监测预警工程的建设与竣工验收机制
        7.1.5 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已建成的监测预警工程综述
        7.1.6 监测预警机制运行实效
    §7.2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重大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
        7.2.1 重大科学研究运行机制分析
        7.2.2 科研问题确定机制
        7.2.3 科研专项设计及审批机制
        7.2.4 科研实施机制
        7.2.5 二期科研的竣工验收机制
        7.2.6 二期科研成果浅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1.1 主要结论
        8.1.2 创新点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7)XX石化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1.1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1.1.2 造价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
        1.1.3 造价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1.4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综述
        1.3.1 国外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综述
        1.3.2 国内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综述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 项目造价管理简介
    2.1 项目造价基本内容
    2.2 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发展历程
        2.2.1 古典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阶段
        2.2.2 传统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阶段
        2.2.3 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阶段
    2.3 国外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主要流派的管理方法及其评价
        2.3.1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方法及其评价
        2.3.2 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及其评价
        2.3.3 发达国家项目造价管理的特点
    2.4 我国目前造价管理现状及趋势
        2.4.1 现阶段我国造价管理的现状
        2.4.2 日益发展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2.4.3 现阶段我国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3 XX石化项目的特点及现行造价管理的弊端
    3.1 XX石化项目的特点
    3.2 目前XX石化现行造价管理的弊端
        3.2.1 定额体系无法适应石化项目的要求
        3.2.2 造价管理混乱与割裂
        3.2.3 重视实施阶段,忽视前期控制
        3.2.4 多为静态管理,缺乏动态管理
4 XX石化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研究
    4.1 全过程造价管理阶段的划分和目标设定
        4.1.1 全过程造价管理阶段的划分
        4.1.2 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目标的设定
    4.2 XX石化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4.2.1 石化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4.2.2 石化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主要内容
        4.2.3 石化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环节
    4.3 XX石化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4.3.1 XX石化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4.3.2 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4.4 XX石化项目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
        4.4.1 XX石化项目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4.4.2 石化项目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
    4.5 XX石化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4.5.1 XX石化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4.5.2 石化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
        4.5.3 XX石化检修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4.6 XX石化项目结算阶段造价管理
        4.6.1 XX石化项目结算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4.6.2 石化项目造价工程审核应对措施
5 XX石化川气东送管道项目案例研究
    5.1 石化项目案例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概况
        5.1.1 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5.1.2 项目决策阶段
        5.1.3 投资估算与经济分析
    5.2 项目设计阶段
        5.2.1 工艺方案的确定
        5.2.2 供管方案分析
    5.3 项目招投标阶段
        5.3.1 投标报价的评审
        5.3.2 技术评审
    5.4 项目施工阶段
        5.4.1 进度与费用控制
        5.4.2 变更及索赔
    5.5 项目结算阶段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不对称信息下工程建设监理选择和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工程建设监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1.2 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工程建设监理中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
        1.2.2 国外“信息不对称”激励理论研究综述
        1.2.3 国内工程建设监理研究综述
        1.2.4 国内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本文创新
第二章 不对称信息下工程建设监理委托—代理问题
    2.1 信息不对称相关理论简介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模型
        2.1.2 “团队生产”与监督理论
        2.1.3 博弈论简介
    2.2 不对称信息下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两对委托——代理关系
        2.2.1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2.2.2 业主与监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2.3 业主与监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3.1 客观原因
        2.3.2 主观原因——个人机会主义倾向
    2.4 业主与监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2.4.1 成因分析
        2.4.2 解决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理招投标阶段逆向选择问题研究
    3.1 监理招投标阶段逆向选择问题
        3.1.1 监理招投标中的信息不对称
        3.1.2 监理招投标阶段的逆向选择问题
    3.2 工程项目建设监理招投标机制博弈分析
        3.2.1 招投标的特征——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2.2 建设监理招投标博弈模型
        3.2.3 招投标阶段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思路
    3.3 建设工程监理招标的特殊性与评价指标的建立
        3.3.1 监理招标的特殊性分析
        3.3.2 监理招标评标方法简介
        3.3.3 建设监理招标评价指标的确定
    3.4 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监理评标决策优化模型
        3.4.1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标指标的权值
        3.4.2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选择监理单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理合同履约阶段激励问题研究
    4.1 监理合同履约阶段信息不对称分析
    4.2 业主对单个代理人的激励
        4.2.1 选择性报酬委托—代理模型
        4.2.2 报酬激励强度系数的敏感性分析
        4.2.3 单个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激励机制设计
    4.3 业主对多个代理人的激励
        4.3.1 代理人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
        4.3.2 监理与承包商的合谋作假的博弈分析
        4.3.3 基于多任务委托下的多代理人激励机制设计
    4.4 监理激励约束的外部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4.4.1 监理人员薪酬制度改革
        4.4.2 加快监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4.4.3 完善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洞庭湖区桃源县城市防洪工程监理招标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桃源县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施工监理综合评标分析
        5.2.1 综合评分细则
        5.2.2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
        5.2.3 综合评分法评标结果
    5.3 层次—灰色关联评标法在“桃源县城市防洪工程”施工监理招标中的应用分析
        5.3.1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5.3.2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最佳投标单位
        5.3.3 两种评标方法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10)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项目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后评价概述
        1.1.1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1.1.2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和原则
        1.1.3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分类
        1.1.4 国外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开展
        1.1.5 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
    1.2 怀洪新河工程项目概况
        1.2.1 怀洪新河的区域位置
        1.2.2 怀洪新河的地位与作用
        1.2.3 安徽省怀洪新河的建设标准和主要内容
        1.2.4 安徽省怀洪新河的实施过程
        1.2.5 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工作依据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评价
    2.1 项目决策的评价
        2.1.1 70年代至停缓建期间建设情况
        2.1.2 项目筹备决策的评估
    2.2 征地拆迁工作的评估
        2.2.1 征地拆迁工作方法与实施过程
        2.2.2 资金管理
        2.2.3 结论
    2.3 勘察设计工作的评价
        2.3.1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选择评价
        2.3.2 主要勘察设计方案及勘察设计质量评价
        2.3.3 项目重大设计变更评估
        2.3.4 勘察设计工作总体评价
        2.3.5 建议
    2.4 资金落实情况的评价
    2.5 物资落实情况的评价
    2.6 项目前期工作总体评价
第三章 项目实施阶段评价
    3.1 施工准备工作评价
        3.1.1 准备工作评价
        3.1.2 监理单位选择方式评价
        3.1.3 施工单位的选择方式评价
    3.2 施工现场的“四通一平”和大型临时设施准备、物资供应评价
        3.2.1 施工交通评价
        3.2.2 施工供电评价
        3.2.3 施工供水与排水评价
        3.2.4 其它建设评价
    3.3 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评价
        3.3.1 施工组织方式的评价
        3.3.2 项目成本目标控制评价
        3.3.3 项目工期目标评价
        3.3.4 项目质量情况的评价
    3.4 项目建设资金供应与使用情况评价
    3.5 项目同步建设的评价
        3.5.1 安徽省怀洪新河穿堤涵闸工程同步建设评价
        3.5.2 安徽省怀洪新河防汛道路工程同步建设评价
        3.5.3 安徽省怀洪新河影响处理工程同步建设评价
    3.6 项目竣工验收的评价
    3.7 工程竣工决算评价
    3.8 项目实施阶段总体评价
第四章 项目生产运行评价
    4.1 工程管理机构情况评价
    4.2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评价
        4.2.1 运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4.2.2 防洪、除涝运行管理评价
        4.2.3 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评价
    4.3 工程运行管理经费
    4.4 项目生产运行总体评价
第五章 经济评价
    5.1 概述
    5.2 评价依据
    5.3 国民经济评价
        5.3.1 主要参数
        5.3.2 工程投资和费用计算
        5.3.3 工程效益计算
        5.3.4 国民经济评价
        5.3.5 评价结论
    5.4 财务评价
第六章 社会影响及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6.1 评价内容
    6.2 评价方法
    6.3 基于 FUZZY-AHP 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2 评价指标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
        6.3.3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6.3.4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6.3.5 评价结果
    6.4 可持续性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评价结论
        7.1.1 项目前期工作及实施阶段评价
        7.1.2 生产运行评价
        7.1.3 经济评价
        7.1.4 社会影响及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7.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四、湖北堤防评标使用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施工招标基准价确定研究 ——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为例[D]. 庞日娟. 广西大学, 2021(01)
  • [2]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D]. 陈建波. 武汉大学, 2017(01)
  • [3]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研究 ——基于分类管理到政府购买为视角[D]. 王刚. 南京大学, 2015(01)
  • [4]工程模糊集在招标文件评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雁燕. 黑龙江大学, 2015(03)
  • [5]汉江遥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与探索[J]. 鲁爱军,王波,杨立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09)
  • [6]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 徐潇宇.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1)
  • [7]XX石化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 殷宏骏.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2)
  • [8]不对称信息下工程建设监理选择和激励问题研究[D]. 金晓萍.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1)
  • [9]依靠科学技术 提升抗灾能力——湖北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管的做法与体会[J]. 孙又欣. 中国防汛抗旱, 2007(01)
  • [10]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项目后评价[D]. 何建新. 河海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湖北路堤计算机评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