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文坚[1]2003年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相应地发生改变。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本文着力于探索高中政治课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介绍了问题和问题意识的基本概况后,着重分析了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利条件和积极意义。第二部分指出了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大缺陷是问题意识的淡薄,并深入剖析了造成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具体原因。第叁部分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全面考察研究,认为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有必要、也有可能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来增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观点。第四部分详细介绍在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和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具体步骤和指导策略,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洪文峰[2]2005年在《从政治科研究性学习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转变,这种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的自主学习的理念,突显了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被忽视和低估,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现象严重。本文着力于在高中政治学科背景下,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和抓手,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论述了在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着重指出我国目前高中政治学科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 第叁部分从研究性学习的内在涵义、高中思想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积极意义和学科优势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载体和抓手; 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朱月红[3]2013年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应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教程中加入了大量哲学部分的教学素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必须能够针对特定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相应知识点有良好的掌握。本文将从叁个方面分别谈谈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段玉蓉[4]2002年在《在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如何才能真正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顺利进入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一课堂?这几乎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试图通过在政治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论文从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的现实出发,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在对我校部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素养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高中政治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这些尝试性工作不仅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初步转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研究将为高中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王锐[5]2012年在《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新兴的课程。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然后将结论运用于实践,这与与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各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因素和新手段,为人类架起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广阔平台。因此,在政治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形式为载体,整合网络技术与资源,可以创造出一种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全新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进行系统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一、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简述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动态,阐明研究的意义,分解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第二、认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提出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并对其特点加以简要分析。第叁、分析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第四、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索,阐述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步骤和策略;并从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两个方面,提出“诱导探究型”和“专题研究型”两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并以实践案例加以佐证。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又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起政治学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刘永兰[6]2007年在《高中政治学科开放式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中学课程改革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延续了多年的传统教育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面临着改革和挑战。现今高中政治课正陷入教学困境。本课题依据开放式教学理念,借鉴和参照国内外现代教育教学新思想,从教学实践出发,摸索新方法;课题也进而探索现实中,政治课改新方法难以深入进行的实际根源,并分析了相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感觉政治科枯燥,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模式单一,是中学学科中最不喜欢科目之一。学习它的目的大多是为应付考试,因而兴趣不大。同时希望它的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访谈法,主要采用实验法,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实践。尝试进行两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探索:一种是进行有特色的研究型学习,以《兰州特色:牛肉拉面》为例;另一种是师生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讲课。实践研究表明:①开放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开放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②造成现今高中政治课不能很好地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原因有:考试制度;教材内容的设置;教师的观念;教师课堂设计的能力。针对上述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用心创新教学;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知识结构;调整心态,及时转化角色和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丰富的社会阅历,增强思想政治课自身的价值性;反思型教学。为使政治课走出困境,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笔者所在的兰炼一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马雪生[7]2012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在高中政治学科中,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和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介绍了具体步骤、指导策略和对教师的要求,旨在促进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陈哲恒[8]2002年在《高中政治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独具特色的新课程,不仅以相对独立的实体形态存在着,而且以非实体形态存在于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本着在学科教学中拓展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着力于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全文由叁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主要内容是对两年多来各地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一是从研究性学习的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入手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进行解读,明确指出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活动、一门课程和一种研究,进而提出了普通高中的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形式即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是对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进行归纳,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八个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所独具的优势。首先,文章从现代教育实践观的客观要求、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高中政治课发挥其德育功能、高中政治课教学应对高考综合化改革需要等四个角度论述了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其次,文章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形式等叁个方面论述了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所独具的优势。 第叁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组织实施。首先,文章提出了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叁种基本类型即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跨学科类研究性学习,并对叁种类型的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要求进行了阐述。其次,文章就如何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指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在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基础知识、科研方法、思维方法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具体的指导。再次,文章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特征,明确提出对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并阐明了评价五个基本内容。 第四部分,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文章提出了并阐明了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遵循五个原则和要注意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曹志平[9]2010年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文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将决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刚刚离去的钱老留下的“钱学森之问”,道出了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现行教育教学体制积弊甚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研究性学习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也是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各级各类学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并且从高中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一种学习方式,必须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向具体学科渗透,才能发挥其功能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高中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课,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的必修课程。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来,探讨其运用,无论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还是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化,都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韩睿[10]2017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探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重要的教学思路,在新的世纪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实施研究性学习,不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它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多方面发展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提供实践经验。踏入新千年以来,将研究性学习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更是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和新尝试。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将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结合,为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参与观察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研究性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概述。从学习方式、课程类型、教学策略叁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从内容、过程、成果、评价上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叁部分分别从教师、学生以及外界环境方面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等都能直接阻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第四部分主要针对上一部分得出的问题在教师队伍、学生潜力、社会支持叁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合理运用提出更加完善的策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今天,它必将成为课程与教学运行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 高文坚.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从政治科研究性学习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 洪文峰.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3].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朱月红. 快乐阅读. 2013

[4]. 在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D]. 段玉蓉.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5]. 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D]. 王锐.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6]. 高中政治学科开放式教学探索[D]. 刘永兰.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7].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马雪生. 考试周刊. 2012

[8]. 高中政治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 陈哲恒.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9].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 曹志平.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10].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探究[D]. 韩睿. 聊城大学. 2017

标签:;  ;  ;  ;  ;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