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测速论文_马时亮,倪晋平,杨延西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丸测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丸,多普勒,速度,测速,在线,测量,激光。

弹丸测速论文文献综述

马时亮,倪晋平,杨延西[1](2018)在《高射频连发测速弹丸信号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射频连发射击状态下连续冲击波和弹丸激波对连发弹丸过幕信号严重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发弹丸信号识别算法.通过对连发射击弹形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特征分析,结合信号时间宽度、幅值识别阈值以及预定弹丸速度和连发射频等参数,设计了疑似弹形信号识别算法、射频约定准则滤波算法、速度约定准则滤波算法以及过幕时间约定准则滤波算法.实弹射击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滤除连发射击的冲击波和激波干扰信号,快速识别出连发射击的弹丸信号.(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建城[2](2018)在《中间弹道弹丸测速信号处理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条件下,人们对武器发射系统的性能要求日益增高。弹丸的速度参数是评价武器、弹道、弹药特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弹丸速度参数的测量在武器发射系统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中间弹道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弹丸中间弹道速度参数的测量对于弹道学理论的发展和武器发射系统的研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法优化的伪Wigner-Ville分布算法对弹丸中间弹道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并通过瞬时频率估计的方式得到弹丸多普勒频率,利用前端拟合的方案解决了伪Wigner-Ville分布算法分析后信号前端频率的跳变问题。同时基于C#设计系统软件平台为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提供参数输入,完成信号的采集与信号时频分析处理,并绘制弹丸V-T曲线,实现了人机交互。在系统硬件方面上,本文选用PXI-3950数据处理板搭载PXI-9826数据信号采集板构建弹丸测速雷达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辅助电路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信号滤波放大模块、红外触发接收模块等电路,最后分别对模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和实际采集的弹丸中间弹道回波信号进行测试并分析,从而验证本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1-01)

江旭东,李锦明,秦丽,高根伟,何蕴泽[3](2016)在《一种双光幕弹丸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在代武器的研究中,需要对弹丸速度进行高精度测量,因此设计了一种软硬件结合的双光幕测速系统。整个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通过控制硬件电路实现对前端光幕传感器电流信号的调理及采集,之后将数据存储并通过网口上传到上位机。设计中对转换后的信号进行了软件调零,解决了传统硬件调零不稳定的问题,同时采用弹底触发的方式进行计时,提高了弹丸测速的准确性。与传统测速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等优点。通过多次测试与实验,该系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6年01期)

汪民,邬鹏程,金明亮[4](2016)在《弹丸测速系统在线计量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子弹速度测量技术的研究,分析现有弹丸测速系统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弹丸测速的工作原理,探索在线计量的方法,并通过建立校准系统及试验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弹丸测速系统计量提出新的方法途径。(本文来源于《警察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王智渊,李雪菁[5](2015)在《基于Linux与ARM920的弹丸测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弹丸速度测量及其数据采集对靶场实验非常重要。对弹丸速度进行可靠的采集和分析、处理是武器设计的基础。普通光电靶工作时,火光或者环境光会影响光电靶产生误触发信号或者不能捕捉弹丸过靶信号,影响测量准确度和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20T与Linux的嵌入式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较高速率的采样和实时采集性能,这个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大样本数据连续不丢点存储。(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5年11期)

谢彤,狄长安,王耀辉[6](2015)在《弹丸姿态对感应式线圈靶测速精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弹丸穿越线圈靶时的姿态是影响线圈靶测速精度的重要因素。就弹丸姿态变化对线圈靶测速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建模研究,建立了与弹丸姿态相关的线圈感应电动势特性的理论模型。结合具体的参数,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对高速运动的弹丸在入射线圈靶时的感应电动势随偏航角、俯仰角和偏移量的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经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靶距为1 m时,弹丸姿态所引起的线圈靶测速误差可达0.511%,其中偏航角为主要影响因素。建模结果可为传感器的合理使用和误差补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5年07期)

杨国欢,张晓明[7](2015)在《基于磁传感器的弹丸炮口测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外测法测量弹丸炮口初速的方法无法在光线不足等恶劣的天气环境情况下精确测量,并且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不便、无法为后续弹道制导提供初始参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内测法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磁阻传感器与线圈靶相结合方法来实时测量弹丸炮口初速。首先介绍了系统的测速原理,然后构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搭建了硬件电路和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炮口测速系统测量是可靠的,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2%。(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5年02期)

任敏,张艳兵,祖静[8](2014)在《基于反射式光纤传感的弹丸测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弹丸测速方法在强电磁干扰下测试灵敏度低、测量装置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射式光纤传感的弹丸测速方法。该方法采用光纤作为触发信号传输介质,可以稳定地工作在强电磁环境下,采用FPGA作为主控单元,实现了弹丸飞行速度的智能测量与实时显示。多次测量试验表明:基于反射式光纤传感的弹丸测速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秀明[9](2014)在《用于弹丸速度测量的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兵器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工程测试技术在武器性能参数的评估与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火炮研制过程中,对其出膛速度的精确测量,不但能为弹道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而且还能对武器的毁伤效果给出准确的评估。现有的测速方式(如区间测速、雷达测速系统等)中存在平均误差、远距离失对准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高精准武器日益发展的需求。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具有高精度、动态响应快、测量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以及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已成为速度测量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论文分析了已有弹丸速度测量方式中的不足,考虑将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应用于弹丸测速系统中,并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运动固体表面的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进行了研究,进而阐明了多普勒系统用于弹丸速度测量的可行性。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基本原理及多普勒频移的检测方式。比较并分析了四种常见多普勒测量光路的主要特点,选择了双光束差动模式作为基本光路;利用光波的(夫琅禾费)衍射理论,分析了固体散射表面在运动过程中多普勒信号产生及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固体表面上散射光斑大小与信号对比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条纹模型、随机散射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对运动固体表面的多普勒信号进行了模拟,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探测体内粒子数量与信号对比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表明数值计算与衍射分析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扩展光束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和点列式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解决了差动系统中因弹体偏移导致的探测失效问题;分析并设计了信号预处理硬件电路。设计了FIR型动态频带滤波器,提高了输出多普勒信号的信噪比;对已有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将自相关函数谱用于频谱细化和频谱校正算法中,既解决了进行FFT分析时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又提高了校正算法的可靠度;对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不同测量情况提出了减小和控制误差的相应措施。进行了扩展光束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量转盘切向速度的实验,并将测量结果与转盘基准速度相比较,扩展系统平均测量精度优于1.4%;分别搭建了一维和二维点列式激光多普勒测速装置并进行了速度测量实验,将测量结果与基准速度进行比较,点列式测速系统的平均测量精度分别为1.52%和0.98%;针对二维点列式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进行了弹丸速度的模拟测量实验;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激光多普勒系统用于弹丸速度测量是潜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王占选,赵冬娥,刘吉,张斌,章晓眉[10](2014)在《基于激光测速技术的空气炮弹丸速度测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气炮弹丸速度测试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对射式激光测速系统。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组成光学系统对弹丸过靶信息进行识别,设计光电转换电路和滞回比较器对过靶信号放大整形,选用STC89C52单片机代替采集卡和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对直径30 mm、长度150 mm弹丸的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误差小等优点,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弹丸测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战争条件下,人们对武器发射系统的性能要求日益增高。弹丸的速度参数是评价武器、弹道、弹药特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弹丸速度参数的测量在武器发射系统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中间弹道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弹丸中间弹道速度参数的测量对于弹道学理论的发展和武器发射系统的研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法优化的伪Wigner-Ville分布算法对弹丸中间弹道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并通过瞬时频率估计的方式得到弹丸多普勒频率,利用前端拟合的方案解决了伪Wigner-Ville分布算法分析后信号前端频率的跳变问题。同时基于C#设计系统软件平台为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提供参数输入,完成信号的采集与信号时频分析处理,并绘制弹丸V-T曲线,实现了人机交互。在系统硬件方面上,本文选用PXI-3950数据处理板搭载PXI-9826数据信号采集板构建弹丸测速雷达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辅助电路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信号滤波放大模块、红外触发接收模块等电路,最后分别对模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和实际采集的弹丸中间弹道回波信号进行测试并分析,从而验证本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丸测速论文参考文献

[1].马时亮,倪晋平,杨延西.高射频连发测速弹丸信号识别算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8

[2].张建城.中间弹道弹丸测速信号处理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8

[3].江旭东,李锦明,秦丽,高根伟,何蕴泽.一种双光幕弹丸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器件.2016

[4].汪民,邬鹏程,金明亮.弹丸测速系统在线计量技术的研究[J].警察技术.2016

[5].王智渊,李雪菁.基于Linux与ARM920的弹丸测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6].谢彤,狄长安,王耀辉.弹丸姿态对感应式线圈靶测速精度影响[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

[7].杨国欢,张晓明.基于磁传感器的弹丸炮口测速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

[8].任敏,张艳兵,祖静.基于反射式光纤传感的弹丸测速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4

[9].李秀明.用于弹丸速度测量的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0].王占选,赵冬娥,刘吉,张斌,章晓眉.基于激光测速技术的空气炮弹丸速度测试系统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4.4弹丸测速系统框图构建完...总线弹丸测速模块的软面板弹丸测速系统校准原理图类型寄存器(3)状态寄存器:由于VXI#~叁七炮弹丸的测速结构5.9弹丸测速信号前端拟合后的V...

标签:;  ;  ;  ;  ;  ;  ;  

弹丸测速论文_马时亮,倪晋平,杨延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