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葬品论文_罗操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葬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墓,墓葬,巫山,赫章,特征,性别,位置。

随葬品论文文献综述

罗操[1](2019)在《禹州汉墓随葬品与汉代人的世俗生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禹州汉墓的形制大致有土洞墓、砖室墓、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四大类,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石器、铁器、铜器、铜钱、骨器、玉器七大类。禹州汉墓中出土的器物如陶灶、井、圈厕、熏炉、石磨、臼、砚台、铁犁铧、锛、铜钱、铜镜等随葬品背后是两汉时期活人日常生活用品的投影,共同承载着汉代人们的居家炊煮、饮水、养殖、净化空气、碾舂、书写、农耕、经济、信仰等等日常居家生活理念。(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2](2019)在《河南叁门峡发现西周虢国邦墓 出土随葬品上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礼器、车马器、兵器……一处虢国邦墓日前在河南叁门峡市义马市上石河村被发现,百座墓葬出土随葬品2000余件,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这一中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过往兴衰。"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纹饰等与叁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相似,结合出土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和史料记载,它可能是虢国东逃的贵族及家眷和护卫随从的邦族墓地。"叁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立超说。(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5期)

冯锴[3](2018)在《中国王国时期文明特征管窥——以随葬品为观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定随葬品特征一旦普遍、重复出现,就代表了某种文化,即指导该随葬品特征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处事方式和价值观。本文从器物本体、器物上的纹饰、器物上的文字叁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古代王国时期随葬品特征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王国时期的文明特征为:以礼与规矩为核心价值观,以中、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以汉字为书写和交流工具,以崇尚鬼神为社会风气,以血缘关系为家国关系的根基。这些文明特征在王国时期萌芽或形成,并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常州文博论丛》期刊2018年00期)

仪明洁,樊鑫[4](2018)在《非陶器随葬品的性别相关性与墓主性别再判定——以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墓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墓葬研究历来在中国考古学中备受关注,不同的墓葬形制、葬俗及随葬品的质量与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关系等。以往对于墓葬研究采取的方法是研究墓葬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如墓内或墓附近储存的人工制品、墓的形式或规模、墓地的位置或地点等),将这些情况与阶层或地位相联系~([1])。如今的研究逐渐由对墓葬资料进行具体描述向解释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方向发展,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墓葬资(本文来源于《边疆考古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丽仪[5](2018)在《从马王堆汉墓随葬品看汉初墓葬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王堆汉墓作为西汉早期已知的重要考古发现,其规模宏大,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是研究汉初社会珍贵的实物材料。本文主要运用性别考古的方法,以对比分析和文献综合法辅助,在肯定马王堆进行性别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再结合考古报告以及出土文物,从墓葬随葬品探讨其墓葬的性别差异所在。最后回溯时代文化以及性别角色,为研究汉初社会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11期)

李镇廷[6](2018)在《洛阳地区中小型汉墓随葬品的摆放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墓葬研究是汉代考古学研究的基础,随葬品是墓葬研究的重要材料。洛阳地区是两汉时期的核心地区,中小型汉墓数量众多,随葬品丰富,这也是随葬品摆放位置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文立足于目前公布的近2000座洛阳地区中小型汉墓发掘材料,在明确的时空范围内系统梳理符合随葬品摆放位置研究条件的墓葬即有墓葬平面图和随葬品且位置明确的234墓葬。将上述墓葬的随葬品分为陶器、金属器、钱币、其他器物四大类,墓葬分为竖穴土坑墓、纵长方形平顶墓、纵长方形两面坡式顶墓、纵长方形券顶墓、方前堂穹窿顶墓、前堂横列墓、纵长方形前堂横券墓八类。运用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四类随葬品在上述八类墓葬中的位置摆放情况及规律。再依据随葬品的功能分为生活用器、贮藏用器、贵重物品、车马器、祭奠用器、礼器、镇墓器、模型明器八大类,探讨器物组合的摆放位置规律和意义,并以此为依据将墓葬划分为“无随葬品摆放空间期”、“随葬品摆放空间出现期”、“随葬品摆放空间成熟期”、“随葬品摆放空间转变期”四期。结合分期研究成果,将两汉时期划分为七期,纵向上对比洛阳地区战国和魏晋墓葬与汉墓的随葬品摆放位置差异;横向上对比西安地区和鲁中南地区在两汉七期内随葬品摆放位置的异同,探讨其发展演变规律。通过随葬品摆放位置的变化,探讨汉代重孝、崇尚奢华的厚葬之风、升仙、永生的思想和事死如事生,强调死后生活的生死观念;探讨随葬品摆放位置与汉代民居建筑之间的关系;探讨汉代合葬风气的盛行对随葬品摆放位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权莎,邓晓[7](2018)在《巫山大溪遗址鱼类随葬品及其内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新石器时期巫山大溪遗址的墓葬发掘中,出现了少数以鱼殉葬的现象。该现象,除了表明渔猎经济在当时、当地的重要意义外,还折射出原始社会先民的精神世界。虽然以鱼殉葬只是一种巫术,但它的实施却反映了巫山大溪人的来世观念。(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8年02期)

袁胜文[8](2018)在《宋元墓葬中的供祀——以壁饰和随葬品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元墓葬装饰以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最具代表性。墓室中以壁面装饰的夫妇对坐图为核心,以备茶荐酒、瓶花等图像为辅,结合随葬的供桌、供器等构成了一个墓内供祀场景。这种供祀现象从北宋中期开始逐渐明显,在元代中晚期基本程式化,是传统祖先崇拜和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体现,反映了墓葬营建者尽孝道的同时,期望得到先祖庇佑的文化心理。(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夏保国,仇敏华,杨林洁,曾小芳[9](2018)在《赫章可乐乙类墓主人身份试析——以随葬品摆放位置为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可乐,经过多次发掘,乙类墓中出现的特殊葬式"套头葬"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及研究,但在随葬品摆放位置的相关问题上还未有相关论述。以随葬品摆放位置为切入点,在与同地发掘的汉式墓对比研究后发现,乙类墓中铜(铁)容器多位于死者头部,加上与兵器共出状况来判断,该类墓葬的墓主人身份应有别于仅出土兵器的墓主人身份,而属于有一定军阶者或指挥者墓葬;铁质农具多放置于死者上半身,基本不与兵器伴出,说明当时已有明确的兵农分工。(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音[10](2017)在《北朝晚期两类随葬品性质试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墓葬中,有一些会重复出现在墓室特定位置上的随葬品,仅凭器型而对其性质及功用加以判断,并不足够。本文选取了经常出现在北朝晚期墓葬中的两类随葬品——灯和瓷器,通过结合其材质和摆放位置,并联系当时的历史社会大背景,对这两类随葬品在墓葬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得了一定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7年03期)

随葬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礼器、车马器、兵器……一处虢国邦墓日前在河南叁门峡市义马市上石河村被发现,百座墓葬出土随葬品2000余件,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这一中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过往兴衰。"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纹饰等与叁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相似,结合出土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和史料记载,它可能是虢国东逃的贵族及家眷和护卫随从的邦族墓地。"叁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立超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葬品论文参考文献

[1].罗操.禹州汉墓随葬品与汉代人的世俗生活观[J].地方文化研究.2019

[2]..河南叁门峡发现西周虢国邦墓出土随葬品上千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3].冯锴.中国王国时期文明特征管窥——以随葬品为观察对象[J].常州文博论丛.2018

[4].仪明洁,樊鑫.非陶器随葬品的性别相关性与墓主性别再判定——以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墓葬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8

[5].李丽仪.从马王堆汉墓随葬品看汉初墓葬的性别差异[J].美术文献.2018

[6].李镇廷.洛阳地区中小型汉墓随葬品的摆放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18

[7].权莎,邓晓.巫山大溪遗址鱼类随葬品及其内涵探析[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8

[8].袁胜文.宋元墓葬中的供祀——以壁饰和随葬品为中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夏保国,仇敏华,杨林洁,曾小芳.赫章可乐乙类墓主人身份试析——以随葬品摆放位置为切入[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王音.北朝晚期两类随葬品性质试探[J].西部考古.2017

论文知识图

石寨山第一、二、叁次发掘墓葬分布示...巴泽雷克M2第一层冰层表面的随巴泽雷克M2墓室内部地板上的随第一具骨架的随葬品1-1...第二具骨架的随葬品1-5...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画钟①漆...

标签:;  ;  ;  ;  ;  ;  ;  

随葬品论文_罗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