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板论文_唐天旭,段晓礁,周志政,吴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校正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学,无光,施密特,板料,理论,个体化,光谱仪。

校正板论文文献综述

唐天旭,段晓礁,周志政,吴琦[1](2019)在《基于散射校正板的锥束微纳CT系统的散射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中,由于不易放置后准直器,未经校正的散射信号会导致测量信号偏离真实值,降低图像的对比度和信噪比,甚至产生伪影。利用散射校正板(BSA)可以有效估计射线穿过工件后的散射信号分布。将BSA散射校正方法应用于锥束微纳CT系统,通过在X射线源与工件之间放置校正板的方式获取散射分布。首先介绍了基于BSA散射校正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具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然后使用自主研制的锥束微纳CT系统对几种工件进行扫描成像,最后从DR投影、重建切片、叁维重建图像等多个角度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SA的散射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减少锥束微纳CT系统的散射伪影,改善图像质量,验证了BSA方法应用于锥束微纳CT系统的可行性。考虑微纳CT射线源能量低、焦点漂移影响大等因素,可在散射校正的基础上增加硬化校正和焦点漂移校正,进一步对图像进行修正。(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岩,付璐,陈平,刘希芸,刘伟伟[2](2019)在《用于光谱仪消像差的施密特校正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施密特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光谱仪消像差的施密特校正板,得到了该校正板的面形方程和面形图。利用ZEMAX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加入施密特校正板前后光谱仪系统的成像特性。结果表明:波长为350,550,700nm时,原始光谱仪像面点斑的均方根(RMS)半径分别为515.843,563.074,885.820μm,而带有施密特校正板光谱仪像面点斑的RMS半径分别为287.441,252.774,511.816μm。施密特校正板使点斑尺寸在波长为350,550,700nm时,分别缩小了44.28%、55.11%、42.23%。所提出的施密特校正板设计方法为改善光谱仪的分辨率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建邦,李磊,卜海兵,韩玉,席晓琦[3](2016)在《改进的基于校正板全扫描锥束CT散射校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阴影和条状伪影极大地限制了锥束CT的应用,这些伪影主要是由于锥束投影中过多的散射信息导致的,会降低图像的对比度和均匀性。目前已提出的散射校正方法可分为不测量和基于测量的方法。不测量的方法需要物体成分先验信息或假设来估计散射信息,或在散射光子被探测器接收之前通过物理方法减少其含量,例如反散射光栅、空气缝分析模型等。基于测量的校正方法主要是在物体和光源之间插入一个校正板,利用校正板投影估计散射信息。两种方法都能减少图像中的散射伪影,但是不测量的校正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对于不均匀物体难以估计,散射校正不足等。而基于测量的校正方法可在不需要物体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获得更加准确的散射估计。但该方法会造成初级信号的丢失,为了弥补该问题,通常采用多次扫描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多次移动校正板。2012年,牛田野等人利用全扫描的数据冗余性,构造了一组左右交替铅条的校正板,通过一次扫描,采用叁样条插值法估计散射分布,并使用修正的FDK算法重建出物体图像。但是由于传统FDK算法处理数据截断投影时的局限性,为了避免过大的截断误差,该方法放置的左右交替铅条并没有覆盖校正板中间部分,只满足其文中提出叁个校正板基本要求的两个,造成中间部分散射信息估计误差较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数据重排,对重建算法进行优化,降低截断伪影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铅条长度,更加准确地估计锥束投影中间部分的散射分布,提高散射校正效果。在450kV锥束CT系统上通过头模样品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具有基于测量的散射校正方法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其增加扫描次数,或者多次移动校正板的缺点,有效的提高了重建图像的对比度,降低重建误差。(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0)

孙金霞,孙强,方伟[4](2012)在《利用后置式固定校正板进行共形光学系统像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形整流罩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但非球面的外形引入了随观察视场不断变化的非轴对称像差,通常采用固定校正板和动态校正机构来补偿各观察视场中整流罩引入的大像差和动态像差。为避免动态校正机构对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将固定校正板置于实际成像系统后或实际成像系统中的大像差和动态像差的补偿校正方案。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将折衍混合固定校正板后置的折反式共形光学系统模拟结构能够获得动态范围仅为0.12个波长的点斑设计结果,且系统避免了动态像差补偿机构的使用,有利于稳定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任文宇[5](2012)在《准分子激光治疗仪PMMA校正板清晰但手术效果欠佳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决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术前PMMA校正板清晰但术后效果欠佳的问题。方法:2009年至2011年爱尔眼科医院共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2742例,由OPD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722例(1443只眼),传统手术2020例(4041只眼),其间术中曾出现一次PMMA校正板清晰但手术效果欠佳的情况,查找原因并给予解决。结果:维修后仪器恢复正常,患者术后效果明显。结论:理论结合实际,维修结合临床,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2年02期)

潘宝珠,程灏波,文永富,曹桂丽[6](2012)在《基于波像差函数建立大口径施密特校正板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密特光学系统由施密特校正板和球面反射镜组成,校正板设置在球面反射镜的球心处,系统的焦点不一定和反射镜的焦点重合。为了得到精确的校正板面形初始结构参数,基于波像差函数建立了带有离焦量的大口径施密特校正板的数学模型,同时校正了系统的叁级和五级球差。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对校正板口径为1000mm、主镜的曲率半径为2000mm、F数为1的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来验证校正板面形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此校正板的数学模型与优化后结果吻合得较好,校正板面形初始结构参数的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为大口径、大相对孔径的施密特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郝沛明,李可新,袁立银[7](2011)在《带有无光焦度校正板两镜系统的叁级像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光学系统校正像差的能力或者避免使用非球面,可在两镜系统中引入无光焦度校正板。该类系统中含有7个变数,有利于系统的像差校正,并且无色差。依据叁级像差理论、规一化法及近轴公式,对该类系统进行了像差校正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各种平衡叁级像差的校正条件。并通过一个实例,借助光学设计软件对此进行了验证。带有无光焦度校正板两镜系统的叁级像差校正理论分析,对该类光学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蔺亚琳[8](2010)在《校正板料弯曲回弹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对板料进行弯曲时,一般经过3个变形阶段。首先,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自由弯曲;其次,由于变形区内外层纤维进入塑性状态,逐渐向板料中性层扩展形成接触弯曲;最后,在校正力作用下进行校正弯曲。图1所示为各阶段外力F与弯曲行程S之间的变化关系。(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热加工)》期刊2010年01期)

肖光辉,郝沛明,李可新,周森林[9](2009)在《无光焦度校正板在主镜后的牛顿光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无光焦度校正板放在主反射镜后的无光焦度校正板-牛顿光学系统的设计.光栏放在主镜上,改变相对孔径A,选择校正板光焦度φ21、φ22和遮拦比α,进行光学系统的光线追迹,求解出光学系统的最佳选择,并给出各种设计曲线和设计结果,对光学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价.(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肖光辉,郝沛明[10](2008)在《一种带有无光焦度校正板的牛顿光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光焦度校正板自身无色差和像面弯曲,并具有弯曲PW和光焦度1φ1及1φ2等变数,为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以系统通光孔径Φ=300 mm,相对孔径A=1/2,光阑位置lp2/f=-0.75,主镜为球面反射镜为例,设计了一种带有无光焦度校正板且光阑在主反射镜前的牛顿光学系统。通过对光学系统进行光线计算、像差分析和优化,得到校正板透镜最佳光焦度1φ1=5,优化后的轴上点波前像差W=0.000 1λ。(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08年05期)

校正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施密特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光谱仪消像差的施密特校正板,得到了该校正板的面形方程和面形图。利用ZEMAX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加入施密特校正板前后光谱仪系统的成像特性。结果表明:波长为350,550,700nm时,原始光谱仪像面点斑的均方根(RMS)半径分别为515.843,563.074,885.820μm,而带有施密特校正板光谱仪像面点斑的RMS半径分别为287.441,252.774,511.816μm。施密特校正板使点斑尺寸在波长为350,550,700nm时,分别缩小了44.28%、55.11%、42.23%。所提出的施密特校正板设计方法为改善光谱仪的分辨率提供了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正板论文参考文献

[1].唐天旭,段晓礁,周志政,吴琦.基于散射校正板的锥束微纳CT系统的散射校正[J].光学学报.2019

[2].王岩,付璐,陈平,刘希芸,刘伟伟.用于光谱仪消像差的施密特校正板设计[J].光学学报.2019

[3].刘建邦,李磊,卜海兵,韩玉,席晓琦.改进的基于校正板全扫描锥束CT散射校正方法[C].2016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孙金霞,孙强,方伟.利用后置式固定校正板进行共形光学系统像差校正[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

[5].任文宇.准分子激光治疗仪PMMA校正板清晰但手术效果欠佳的处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2

[6].潘宝珠,程灏波,文永富,曹桂丽.基于波像差函数建立大口径施密特校正板方程[J].光学学报.2012

[7].郝沛明,李可新,袁立银.带有无光焦度校正板两镜系统的叁级像差校正[J].光学学报.2011

[8].蔺亚琳.校正板料弯曲回弹量分析[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0

[9].肖光辉,郝沛明,李可新,周森林.无光焦度校正板在主镜后的牛顿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9

[10].肖光辉,郝沛明.一种带有无光焦度校正板的牛顿光学系统的设计[J].应用光学.2008

论文知识图

轴向移动的校正板固定校正板柱面镜瞄准误差校正镜随视场移动位置曲线陶车

标签:;  ;  ;  ;  ;  ;  ;  

校正板论文_唐天旭,段晓礁,周志政,吴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