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场测量论文_陈立,张庆利,程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子场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全息,图像,测量,粒度,算法,速度。

粒子场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立,张庆利,程建平[1](2016)在《β-γ混合场测量中的粒子甄别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β-γ混合辐射场测量中需要甄别入射到探测器中的粒子类型,旨在为进一步开展β/γ甄别和测量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论文概述并分析了粒子甄别方法及其原理,指出迭层闪烁探测器是最适合用于现场β/γ甄别和测量的解决方案。从探测器结构设计与判定方法和脉冲形状甄别算法两个角度回顾了利用叠层闪烁探测器甄别β/γ粒子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徐明,王昊利[2](2013)在《基于低密度粒子图像迭加的Micro-PIV速度场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密度粒子图像的微流体粒子图像全场测速技术。经过背景噪声去除、阈值过滤、图像增强等图像预处理过程,获得了高质量的低密度荧光示踪粒子图像。对100对图像进行图像迭加处理,得到了满足互相关算法求解二维速度场的高密度迭加粒子图像。针对宽度为250μm,深60μm的长直微通道开展了覆盖全场不同流体层平面的二维速度测量,并利用多个流体平面的二维速度场实现了微通道内全场速度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图像迭加法去除了像径大但灰度低的背景粒子图像,采用互相关分析能够准确获得分层二维速度场,所构建的全场速度场正确反映了长直微通道内流流场特征。(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3年02期)

路程[3](2012)在《数字全息粒子场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全息是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的光学全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利用光电探测器件来记录全息图,在计算机中进行全息图的重建。相对于其它测量技术,数字全息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方式记录光路简单,并且可以快速的测量出粒子的叁维分布、尺寸以及流速。本文围绕数字全息用于粒子场测量展开,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概述了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及其相关应用。研究了粒子场数字全息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粒子场全息术的数学模型。在粒子场全息术中通常采用同轴全息的光路来记录,这种记录方式简单,而且在粒子场测量中,由于通常情况下粒子场测量中的粒子较小,这使得共轭像的影响可以忽略。最后分别研究了使用球面波和平面波记录的情况,并指出了球面波记录的缺点。研究了目前数字全息中常用的叁种再现算法,即: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卷积法以及角谱法。提出了叁种再现算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并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得到结论:快速傅里叶变换法不满足采样定理,卷积法在大于一定边界距离时适用,角谱法在任意距离均可以良好的计算衍射。研究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自动聚焦算法,分别为灰度值梯度法、图像信息熵函数法、频域评价函数法以及小波变换法,但是这些方法效率非常低下,本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频谱传递函数的自动聚焦算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有着良好的准确性,并且效率要远大于前几种方法。研究了整体的实验过程。以浮游生物作为样本,进行粒子场检测,重建叁维粒子场的同时重建了清晰的浮游生物图像,然后利用分辨率板来进行系统分辨率的分析,证明同轴数字全息的方式分辨率可达到8μm。研究结果证明,数字全息术在粒子场检测中有着准确、快速、非接触、可重建叁维信息等诸多优点。(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黄成杰,吴志军,李治龙,李理光[4](2010)在《粒子图像速度粒度同场测量基础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米氏散射理论(Mie scattering)出发,在粒子图像测速法硬件系统结构模型和电荷耦合器件光电转换一般特性基础上,推导出了真实球形粒子在数字相机上所成粒子像各像素点灰度总和的理论计算式。为验证该理论计算式的正确性,采用不同粒径的4种标准粒子进行实验,考察粒子像点灰度和随粒子曝光时间、照明用激光脉冲光强及真实粒子粒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粒子像点灰度和随曝光时间及激光光强的变化呈线性趋势,基本与理论推导结果相一致。相同实验条件下的不同粒径标准粒子所成像点灰度和比值均在粒子粒径平方比附近,符合理论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孟祥兆,俞炳丰[5](2008)在《间冷式冰箱冷冻室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BCD-190W型间冷式冰箱冷冻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实验的方法并应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系统对冰箱冷冻室内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相似理论为指导建立了间冷式冰箱冷冻室物理模型,采用块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了网格划分.选择风扇出口平面作为计算区域入口边界,应用RNGk-ε模型建立了冷冻室内空气流动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用SIMPLEC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顶层间室送风射流有利于阻隔环境传入的热量;中间层左右对称的送风口中心流速的差别约为28%,将造成间室内温度分布严重不均匀;底层送风口存在明显的射流短路现象.(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朱立祺,黄成杰,田志松,吴志军[6](2006)在《一种激光粒子图像速度粒度实时同场测量技术查询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发了一个新型的粒子图像速度粒度场仪(PIVS)查询系统,提出了一条新的PIVS配对前预处理思路。该查询系统以DPIV粒子图像为处理对象,结合图像处理技术,采用灰度频数统计法及灰度差分法分别获取速度和粒径信息,实现了速度粒度的同场测量,并利用模拟粒子图像对基于灰度差分法查询算法进行了图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查询算法能很好的处理各种模拟图像,并且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及良好的运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06年06期)

陈鹏飞,李泽仁,赵建林,叶雁[7](2005)在《同轴全息术用于粒子场测量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同轴全息术测量粒子场的过程,对两种不同的数值算法———直接傅里叶变换算法和卷积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卷积算法符合实际要求。分析了记录图像的空间频谱及其对图像采样频率的要求,得出了在记录波长、采样间隔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的最小记录距离。对于一幅512×512像素的数字图像,若像元尺寸为6.7μm,所用光波长为532 nm,则最小记录距离为43.2 mm。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记录的振幅和相位型静态粒子的数字全息图,均得到了满意的数值再现像。(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5年09期)

梅文辉,赵达尊[8](1993)在《多通道瞬态全息粒子场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多通道方法进行粒子场的全息拍摄,可以有效地减小相干噪音的干扰,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对粒子场的层析能力,对于粒子大小为100μm下的粒了场层析能力能达到1mm。前后粒子之中可以互不干扰,便于准确地测量粒子的大小、运动方向和速度等。文中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1993年02期)

刘志刚,叶梓丰,王家骅[9](1988)在《4F傅里叶变换系统粒子场测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发现在叁维粒子场全息测量中,经4F傅里叶变换,位于系统前焦平面前、后的粒子,在后焦平面的光场分布呈共轭关系.对记录景深和确定粒子空间位置不利.当4F系统采用放大形式,可提高粒子的衍射环可辨变和再现边缘的对比度.但放大倍数大于4,会使粒子记录和再现质量下降.(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1988年11期)

粒子场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密度粒子图像的微流体粒子图像全场测速技术。经过背景噪声去除、阈值过滤、图像增强等图像预处理过程,获得了高质量的低密度荧光示踪粒子图像。对100对图像进行图像迭加处理,得到了满足互相关算法求解二维速度场的高密度迭加粒子图像。针对宽度为250μm,深60μm的长直微通道开展了覆盖全场不同流体层平面的二维速度测量,并利用多个流体平面的二维速度场实现了微通道内全场速度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图像迭加法去除了像径大但灰度低的背景粒子图像,采用互相关分析能够准确获得分层二维速度场,所构建的全场速度场正确反映了长直微通道内流流场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子场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陈立,张庆利,程建平.β-γ混合场测量中的粒子甄别研究概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6

[2].徐明,王昊利.基于低密度粒子图像迭加的Micro-PIV速度场测量[J].实验流体力学.2013

[3].路程.数字全息粒子场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黄成杰,吴志军,李治龙,李理光.粒子图像速度粒度同场测量基础与实验验证[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5].孟祥兆,俞炳丰.间冷式冰箱冷冻室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和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

[6].朱立祺,黄成杰,田志松,吴志军.一种激光粒子图像速度粒度实时同场测量技术查询系统的开发[J].应用激光.2006

[7].陈鹏飞,李泽仁,赵建林,叶雁.同轴全息术用于粒子场测量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

[8].梅文辉,赵达尊.多通道瞬态全息粒子场测量[J].光学技术.1993

[9].刘志刚,叶梓丰,王家骅.4F傅里叶变换系统粒子场测量的探讨[J].光学学报.1988

论文知识图

基本原理光路系统散斑噪声处理偏心球粒子在高斯波照射下散射强度随...平面波照射数字同轴全息粒子场测量一2同轴数字全息术用于粒子场测量

标签:;  ;  ;  ;  ;  ;  ;  

粒子场测量论文_陈立,张庆利,程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