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恢复系论文_刘杰,李威涛,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质恢复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质,粳稻,杂种,优势,基因,亲和,水稻。

同质恢复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李威涛,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1](2016)在《HL-CMS同质异核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红莲型水稻中2个恢复基因与2个不育基因的互作关系,用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与恢复系‘9311’杂交,所得F1代再与保持系‘粤泰B’(‘YTB’)多次回交,最终构建了与不育系‘YTA’同质异核的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根据Rf5和Rf6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分子标记,并对‘L-Rf6’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对近等基因恢复系的不育基因orfh79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Rf6’中orfh79的表达量与‘YTA’比较明显下降。该近等基因恢复系的构建为阐述红莲型水稻多个恢复基因与多个不育基因的互作关系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17期)

陆作楣,张莉[2](2015)在《水稻同质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以后,国内一些科研育种单位就尝试应用常规稻育种方法,从杂交稻F1的后代F2群体中选择正常结实的优良单株,在F3及以后的各个世代里,继续鉴定选择,直到获得稳定不分离的新品系。由于这些新品系都继承了母本不育系的不育细胞质和父本细胞核中的恢复基因,本身育性正常,而且具有对雄性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因而被俗称为同质恢复系。但当时(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5年11期)

周乐良,伍祥,石帮志,张上都,陈文强[3](2012)在《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水稻恢复性选择效率,增强恢复系的配合力,促进地方稻种资源的耐冷基因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设计了同质恢渗粳+耐冷性的水稻恢复系选育路线,开创了将耐冷性、恢复性和籼粳亚种间杂交蕴藏的强大优势巧妙结合的水稻叁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育成了耐冷、强优势、稻瘟病抗性好的同质恢复系黔恢481、R467、Q431、Q568,用这些恢复系组配育成的威优481,金优431等7个高产、耐冷、稻瘟病抗性好的杂交稻组合,育出的耐冷杂交稻组合在贵州中高海拔秋风冷害频繁和稻瘟病重灾区发挥高产、稳产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陈志军,周雷,杨国才,李叁和,刘凯[4](2011)在《籼型同质恢复系的选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同质恢复系系统选育得到52个株系,经过测恢其中46份为恢复系;同时对52份株系的恢复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要获得恢复度好的恢复系不仅需要主效恢复基因,还需要微效恢复基因以及良好的配合力。建立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恢复系选育效率,还有利于在中国栽培稻中引进非洲栽培稻、爪哇稻等其他远缘稻种的血缘,建立区别于目前的应用叁系恢复系和两系恢复系的新的杂种优势群。(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8期)

吴洪恺,陆作楣,史开兵[5](2008)在《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杂交玉米二环系选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以4个不育系泗稻8号A、57A、67A、69A和3个恢复系LH422、C418、R89为材料,比较了单交(不育系/恢复系)、双交(不育系1/恢复系1∥不育系2/恢复系2)、叁交(不育系/恢复系1∥恢复系2)、对照(CK,恢复系1/恢复系2)4种组配方式选育恢复系的效率,分析了基础群体与育成的同质恢复系的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交方式选育同质恢复系的效率较高,容易育成优良恢复系;选用高产的单交组合作为同质恢复系选育的基础群体,容易育成配合力优良的同质恢复系;基础群体中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对育成的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交F1产量的贡献较大。(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08年06期)

李建红,洪德林[6](2005)在《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4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5个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及4个非同质恢复系通过NCⅡ设计共配36个组合,对杂种一代8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及亲本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除播抽历期、千粒重和单株有效穗3性状外,同质恢复系所配杂种的其他农艺性状与非同质恢复系所配杂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就单株产量而言,同质恢复系与非同质恢复系差异不显着,同质恢复系所配杂种的农艺性状更加协调。(2)从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看,与非同质恢复系相比,同质恢复系增加杂种F1的糙米率1.07%,粒宽0.08mm,差异极显着;提高杂种精米率0.83%和整精米率0.74%,降低杂种垩白米率0.46%和垩白度0.54%,但差异不显着;同质恢复系改善了杂种的糙米率和粒宽。(3)在农艺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16A和镇稻88A,恢复系是六千辛R、C418和湘晴;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16A和青空A,恢复系是6427R、武育粳3R和六盐189R;综合农艺和品质性状,4016A和镇稻88A是较优的不育系亲本,6427R、六盐189R和湘晴是较优的恢复系亲本。(4)农艺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773021、越光A/C418和镇稻88A/C418;品质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3726R、4016A/六千辛R和青空A/HP122;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武育粳3R、4016A/湘晴和镇稻88A/6427R。(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07期)

李建红[7](2004)在《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同质恢复系农艺及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在“回交转育,生态配组”育种策略指导下转育获得的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同质恢复系及生产上的一些非同质恢复系,通过两组NC Ⅱ遗传设计配制组合,对新选育的不育系和同质恢复系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一.利用6个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5个粳稻恢复系通过NC Ⅱ遗传设计共配30个组合,对新选育的不育系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10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艺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3004A、泗稻10号A和4108A,恢复系是9311和C418;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02A、泗稻10号A、4016A和武育粳3号A,恢复系是湘晴、C418和HP122;综合农艺和品质性状,3004A、泗稻10号A和4002A是较优的不育系亲本,湘晴、C418、HP122是较优的恢复系亲本。(2)表现突出的组合是4002h/南R187、4016A/南R187、3004A/湘晴、4108A/湘晴、4002A/9311、4108A/9311、4016A/C418、3004A/HP122、泗稻10号A/HP122和4016A/HP122。(3)除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外,其余1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穗长、每穗总粒数、垩白度和胶稠度外,其余13个性状上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 二.利用4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5个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及4个非同质恢复系通过NCΠ遗传设计共配36个组合,对杂种一代8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及新选育的同质恢复系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个农艺性状的高亲优势,变幅为5.56%-58.33%,抽穗期最低,单株产量最高;8个农艺性状的中亲优势变幅为27.78%-77.78%,除抽穗期为27.78%外,其余7个性状均大于55.00%;8个农艺性状的竞争优势变幅为8.33%-58.33%,穗长最小,单株产量最高。(2)除抽穗期、穗长和千粒重的高亲优势及千粒重的中亲优势外,同质恢其它农艺性状的高亲优势和中亲优势均低于非同质恢;除千粒重和单株有效穗的竞争优势,同质恢高于非同质恢;其余6农艺性状的竞争优势,同质恢低于非同质恢;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同质恢与非同质恢差异不显着。(3)从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上看,与非同质恢相比,同质恢提高杂种F_1的糙米率1.07%、精米率0.83%和整精米率0.74%,降低杂种的垩白米率0.46%和垩白度0.54%,同质恢所配杂种F_1的糊化温度(碱消值)提高了0.06级、胶稠度降低了0.08cm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0.68%。(4)在农艺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16A和镇稻88A,恢复系是六千辛R、C418和湘晴;李建红硕士论文: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同质恢复系农艺及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1“和青空A,恢复系是6427R、武育粳3号R和六盐189R;综合农艺和品质性状,401“和镇稻88A是较优的不育系亲本,6427R、六盐1 89R和湘晴是较优的恢复系亲本。(5)农艺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77302一1、越光A/C4zs和镇稻88A/C4zs:品质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3726R、40z6A/六千辛R和青空A/HPI 22R;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武育粳3号R、4016A/湘晴和镇稻88A/6427R。(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吴洪恺[8](2003)在《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亲本选育是杂交稻育种的重要内容。借鉴杂交玉米二环系选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的选育,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本研究分两个部分: 1 不同组配方式的同质恢复系选育效率研究 以不育系泗稻8号A、157A、767A和恢复系LH422、C418、IL189为材料,配制9个杂交种,从中选4个强优势组合157A/C418、157A/LH422、泗稻8号A/C418、767A/IL189作为单交群体;4个单交F_1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6个双交群体;3个恢复系与4个单交F_1配制8个叁交群体(不包括4个回交群体),这是同质恢复系选育的叁种组配方式,18个群体;3个恢复系之间配制3个单交种,这是目前恢复系选育中普遍采用的配组方式,作为CK群体,比较CK、单交、双交、叁交这四种组配方式的育种效率。从叁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第一,从不同组配方式育成的恢复系测交F1产量的平均值来比较,结果表明,以CK方式略好,其次为单交方式,但四种组配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显着;第二,所育成的恢复系,按其测交F1产量的高低,选留平均值以上的部分后,仍从不同组配方式育成的恢复系测交F1产量的平均值来比较,以单交方式较好,其次为CK方式,但四种组配方式之间的差异仍不显着;第叁,从不同组配方式育成的优良恢复系出现的频率来比较,其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单交、CK、双交、叁交。综合叁方面比较结果,再考虑到单交方式比较省事,因此,单交方式较好,这与玉米的二环系选育实践是一致的。 2 不同配组方式的同质恢复系选育中配合力选择方法研究 以泗稻号A、157A、767A、769A四个不育系和C418、LH422、IL189叁个恢复系为材料,配制12个杂交种,从中选用泗稻8号A/C418、157A/C418、157A/LH422、767A/IL189、769A/IL189五个单交群体;另加第二章的叁种组配方式的18个群体: (1)研究了单交F_1的产量与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交F1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交F_1的产量与其同质恢复系的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894,同质恢复系的产量与其测交F1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879,均达显着水平。因此,选用单交群体作为同质恢复系选育的基础群体,产量配合力选择可以利用产量性状的相关性选择,提高选择效率;选用高产的单交种作为同质恢复系选育的基础群体,容易育成本身产量水平高、测交F1产量也高的同质恢复系。 (2)研究了单交F_1亲本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包括GCA(A)、GCA(C))和组合的SCA与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交F1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交F1产量与单交群体中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887,均达显着水平;与不育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0.343,均未达显着水平。说明,基础群体中恢复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对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 吴洪他 硕士学位论文 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交FI产量的贡献较大; (3)分析双交、叁交群体,表明或群体中恢复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对同质恢复系的测交FI产量的贡鹏大;但产量配合力选择与产量性状选择的正相关性未达到显着水平,产量配合力选择不能利用产量性状的相关性选择,应选用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的恢复系作亲本,以提高配合力选择的预见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9](1998)在《水稻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株,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T137等。通过对当选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籼型同质恢复材料(系)与粳型广亲和系杂交,可以将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聚合于一体,从而选育出广杂和恢复系,为叁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1998年06期)

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10](1998)在《偏籼型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单株,成功地将恢复基因和广亲和基因聚合,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经与籼型叁系不育系诊汕97A、协青早A等配组,其组合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性强。汕优136、协优136等组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同质恢逐步增加恢复系粳性血缘的方法,为叁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1998年01期)

同质恢复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以后,国内一些科研育种单位就尝试应用常规稻育种方法,从杂交稻F1的后代F2群体中选择正常结实的优良单株,在F3及以后的各个世代里,继续鉴定选择,直到获得稳定不分离的新品系。由于这些新品系都继承了母本不育系的不育细胞质和父本细胞核中的恢复基因,本身育性正常,而且具有对雄性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因而被俗称为同质恢复系。但当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质恢复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杰,李威涛,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HL-CMS同质异核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的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6

[2].陆作楣,张莉.水稻同质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世界.2015

[3].周乐良,伍祥,石帮志,张上都,陈文强.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2

[4].陈志军,周雷,杨国才,李叁和,刘凯.籼型同质恢复系的选育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

[5].吴洪恺,陆作楣,史开兵.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J].杂交水稻.2008

[6].李建红,洪德林.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作物学报.2005

[7].李建红.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同质恢复系农艺及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8].吴洪恺.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

[9].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水稻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J].种子.1998

[10].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偏籼型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8

论文知识图

4种不同组配方式育成的恢复系的测交F...一2杂种4016灯湘晴与亲本植株比较优良不育系30(润人及保持系3004B的表...洛宁西南部矿产分布简图D2型CMS系杂种F1自交结实率比较水稻胚蛋白双向电泳

标签:;  ;  ;  ;  ;  ;  ;  

同质恢复系论文_刘杰,李威涛,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