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学论文_宋艳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羊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羊,春秋,经学,晚清,孔子,董仲舒,例言。

公羊学论文文献综述

宋艳萍[1](2019)在《公羊学对汉代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昏侯墓出土的木简中,有《春秋》简100余枚。它们与《公羊传》关系密切,同时杂入了《谷梁传》的内容,反映了西汉中期经学发展状况。公羊学是研究《公羊传》的学术思想体系,在汉代被称为齐学。其核心思想被何休总结为“叁科九旨”,具体析为张叁世、通叁统、异内外。此(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8)

陈其泰[2](2019)在《经学史上的独特景观 论晚清公羊学的理论创造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影响深远的"经学"不能笼统地看待,而应当历史地、辩证地建立起经学演进"叁阶段论"的观点,即:"传统经学时代"(清中叶以前)—"经学时代的终结"(晚清)—"以史治经、对经学进行客观研究的时代"(二十世纪初以后)。这不仅对于经学史研究,而且对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今文公羊学在东汉以后曾长期消沉,但因其具有政治性、变易性、解释性诸项精义,至清中叶以后国内外危机四伏之时,公羊学遂得以复兴,与时代潮流相激荡,展现出非凡的理论创造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力地回应时代的迫切课题,龚自珍唤醒国人认识专制统治"衰世"的到来、倡导实行改革,魏源呼吁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将公羊"叁世説"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维新变法的理论纲领,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真理的出色人物。晚清公羊学风靡海内,腾挪跌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程和学术的变迁。对此作专题探讨在哲理上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传统文化中有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内在基础、内在动力;晚清时期虽然危机深重,但又是中华民族克服难危局面、有识之士探索救亡道路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经学史上壮观的夕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辛智慧[3](2019)在《庄存与公羊学视域中的夷夏观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夷夏观念,晚明遗民对清政权多消极抵触,不与合作。而自清代中后期开始,士林则主动以天下为一家,放弃夷夏之防。庄存与是开启这一转折的关键人物,他在乾嘉复古考索的大气候下,借助对汉代公羊学"异内外"一义的探讨,将判分夷夏的标准确立为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为内核的"礼",从而将夷夏身份问题转换为君臣礼教问题,迎合了清代官方的夷夏主张,消弭了清初以来士林与官方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以全新的学术论说为弥合晚清百余年的民族矛盾提供了知识准备。(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其泰[4](2019)在《晚清公羊学双轨演进及其哲理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乾隆末年以后,重视义理阐释的今文公羊学说重新受到有识见的学者的重视,这不仅成为晚清公羊学复兴的起点,而且表明到了清中叶,重视义理阐释的学术路数已经受到学者的重视,蓄势待发。而清朝统治恰恰由盛转衰,这一重视变革、"以经议政"的今文经学的复兴,正与社会矛盾的展开相激荡,与时代潮流相合拍,因而登上学术舞台的中心,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继承庄存与学术路数者有刘逢禄、龚自珍、魏源,以及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等人,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术变革和社会革兴的时代大潮。不过,到乾隆中叶已达极盛的考证学不会骤歇,仍然保持其"惯性运动",因而有孔广森及其后的学者仍以文献考证的学术路数对待公羊学说,由此而形成了学术上双轨并进的独特景观。对于这一视角新颖、内容丰富的课题,我们需要进行探究和总结,深化对公羊学说史和清代学术的独特内涵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宝贵的哲理启示。而对中国本土历史阐释学的内涵和特色作深入的发掘,定将能为建构当代中国历史阐释学学科体系提供重要助力。(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田中千寿[5](2019)在《廖平《公羊》学试探——以《何氏公羊解诂叁十论》中出现的《王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研究廖平思想,大多有关所谓"六变"和今古文经学问题,而研究其《公羊》学的成果却不多。廖平《公羊》学着作有《何氏公羊解诂叁十论》《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等。《何氏公羊解诂叁十论》是廖平打算注释《公羊》时整理的大纲。本文针对《何氏公羊解诂叁十论》中涉及《王制》的部分进行分析,借此考察廖平《公羊》学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儒藏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孙玲玲[6](2019)在《从《公羊传》“以事解经”例看早期公羊学的特征——以《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春秋繁露》的对比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羊传》中共有57条"以事解经"的事例,与其他二传相比这些记事在对话细节上较为丰富,反映了《公羊传》偏重语类材料的史源特点,同时也说明其注重口说的师学特点。另外,还有一些记事仅见于《公羊传》与《春秋繁露》等公羊学着作,故可将其视为"公羊学记事系统"。而在公羊学记事系统内部,又有《公羊传》与《春秋繁露》记事之差异,这些差异表明《春秋繁露》确实保留了早期公羊师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所用春秋史料系统与《左传》系统有别、传义与传事并行、比事推义等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其泰[7](2019)在《晚清公羊学复兴的社会文化条件与演进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公羊学在传统儒学体系中独树一帜,而其历史命运腾挪跌宕,在西汉时期盛行于世,东汉以后曾消沉一千余年,到了清朝嘉道年间重新复兴,至戊戌维新时期再度风靡于世。围绕晚清公羊学复兴这一中心课题,深入地分析、总结以下各项:晚清社会环境何以与公羊学的学术宗旨相呼应、相激荡;公羊学复兴所经历的重振声势—改造发展—达到高潮叁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晚清公羊学名家有哪些理论精华;公羊学说为何能与西方政治思想相糅合,而被锻造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着力探讨以上问题,不仅能深入揭示出晚清社会进程和学术变迁的实质性内涵,而且能更好地展示出公羊学说这一传统学术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仰湘,杨潇沂[8](2019)在《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孙复的研究多集中于舍传求经的方面,忽略了继承叁传的方面。其实,孙复的《春秋》学与《公羊》关系密切。他认为孔子作六经为万世立法,且推崇董仲舒、批评刘歆。他的《春秋尊王发微》在方法上继承了《公羊》学重义略事、属辞比事、以例言经的思路;思想上继承了《公羊》尊王、恶盟、天人感应、讥世卿等思想,改造了《公羊》君臣之分与叁世说。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启发对宋代《春秋》学、历代《公羊》学书写的进一步思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刚[9](2019)在《“周室烕”与《公羊学》问题:南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中,"周室烕"作为"孔子作《春秋》"的基本动因被加以提出。作为《公羊》家遗说,它存于何休之前的《公羊传》官学文本之中,为"获麟绝笔"故事的一部分。它自战国以来进入《公羊传》文本,依托于后续的解释,既为《公羊》学拓展了理论空间,也使得解经之中出现了历史性的错位。由此,"周室烕"及与之相关的"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等,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它们的出现,溢出了春秋时代的历史边界,却反映着战国至汉初的思想动态及时代精神,并在文本上直接溯源于《诗经》,在《春秋》作"新王"及"受命"等问题上,发展出"叁统"等论断。(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苏小秋[10](2019)在《试论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以苏舆对《春秋繁露》的讨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改制"在汉代公羊学中的内涵非常明确,即孔子托《春秋》为后世立法,待后世行之。清末,康有为作《春秋董氏学》发挥董仲舒学说,以"孔子改制"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将"改制"解释为"立法",即创立制度法律。基于反对康有为变法的政治立场,苏舆作《春秋繁露义证》,将"改制"解释为"立义",即建立价值体系。康有为与苏舆对董子《春秋繁露》的解释各有引申发挥,但从学理而言,显然康有为对董子思想的阐释更贴近公羊学传统。通过康、苏二人的分歧,可以看出公羊学的"孔子改制"不仅是"立义",更是"立法"。(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1期)

公羊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影响深远的"经学"不能笼统地看待,而应当历史地、辩证地建立起经学演进"叁阶段论"的观点,即:"传统经学时代"(清中叶以前)—"经学时代的终结"(晚清)—"以史治经、对经学进行客观研究的时代"(二十世纪初以后)。这不仅对于经学史研究,而且对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今文公羊学在东汉以后曾长期消沉,但因其具有政治性、变易性、解释性诸项精义,至清中叶以后国内外危机四伏之时,公羊学遂得以复兴,与时代潮流相激荡,展现出非凡的理论创造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力地回应时代的迫切课题,龚自珍唤醒国人认识专制统治"衰世"的到来、倡导实行改革,魏源呼吁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将公羊"叁世説"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维新变法的理论纲领,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真理的出色人物。晚清公羊学风靡海内,腾挪跌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程和学术的变迁。对此作专题探讨在哲理上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传统文化中有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内在基础、内在动力;晚清时期虽然危机深重,但又是中华民族克服难危局面、有识之士探索救亡道路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经学史上壮观的夕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羊学论文参考文献

[1].宋艳萍.公羊学对汉代政治产生深刻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陈其泰.经学史上的独特景观论晚清公羊学的理论创造活力[J].中国文化.2019

[3].辛智慧.庄存与公羊学视域中的夷夏观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9

[4].陈其泰.晚清公羊学双轨演进及其哲理启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田中千寿.廖平《公羊》学试探——以《何氏公羊解诂叁十论》中出现的《王制》为中心[J].儒藏论坛.2019

[6].孙玲玲.从《公羊传》“以事解经”例看早期公羊学的特征——以《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春秋繁露》的对比为中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陈其泰.晚清公羊学复兴的社会文化条件与演进特点[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8].吴仰湘,杨潇沂.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王刚.“周室烕”与《公羊学》问题:南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发微[J].社会科学战线.2019

[10].苏小秋.试论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以苏舆对《春秋繁露》的讨论为中心[J].社会科学辑刊.2019

论文知识图

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图1 董仲舒(公元...清代思想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像郑玄-郑玄尊孔崇儒:史学以宣扬儒学为己任-司马光主编...郑玄-郑玄

标签:;  ;  ;  ;  ;  ;  ;  

公羊学论文_宋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