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动态规律论文_王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解动态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磷矿粉,规律,水污染,稻田,脉冲,土壤。

溶解动态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19)在《产糖化酶菌株黑曲霉在底物和溶解氧浓度波动下的胞内代谢物浓度动态响应规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化酶属于一种淀粉酶,拥有水解全部D-葡萄糖苷键的能力,工业生产的糖化酶具有热稳定性、pH稳定性、底物特异性等特性。淀粉酶的市场已发展成为工业酶的第二大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在黑曲霉产糖化酶发酵过程放大中始终无法达到实验室规模的产品得率。不均匀的混合是影响工艺放大的关键因素,微生物在波动环境中的动态响应可能是导致放大困难的关键原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Scale-down实验模拟了大规模发酵过程中的浓度梯度(底物和溶解氧梯度),研究了黑曲霉胞内代谢物动态响应规律和对产物得率的影响。首先采用稀释率为0.08 h-1的恒化培养,通过高、低浓度的过量葡萄糖浓缩液脉冲刺激,研究了黑曲霉胞内外代谢产物的动态响应。发现碳通量通过中心碳代谢(central carbon metabolism,CCM)的周转时间合计约250 s(其中PP途径50 s,EMP途径20 s,TCA循环189 s),并估算出CCM中各代谢物浓度的上限。同时在本研究的黑曲霉菌株中观察到其他菌种中发现的ATP悖论。随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脉冲装置进行周期性底物脉冲,模拟了大规模生产存在的底物梯度,使微生物反复经历“盛宴/饥饿”循环,发现大部分胞内响应与单次低浓度葡萄糖脉冲响应相同。但周期性底物脉冲后,菌体的生物量有6%的降低,而糖化酶的得率有12%的升高。在胞内氨基酸的测定中发现菌体合成前体氨基酸Glu与Lys的降低和糖化酶合成前体氨基酸Ala和Leu的升高,这可能是造成菌浓降低和产量升高的原因。溶氧是影响菌体生长代谢的另外一大重要因素,设计了溶氧波动装置来对大规模生产的溶解氧梯度进行模拟,溶氧周期性限制-脉冲实验结果表明,溶氧的限制对产物和副产物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糖化酶比生成速率提高了37%;对菌体生长也有较大影响,使得菌浓降低了72%。溶氧的限制导致EMP和PP途径中的胞内代谢物(除3PG外)呈下降趋势,其中Asp和ATP等代谢物同溶解氧有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刘玲,刘海卿,韩亮,李喜林,赵奎[2](2016)在《铬渣动态淋滤重金属铬溶解释放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铬渣中Cr(Ⅵ)和Cr(Ⅲ)溶解释放特征,以锦州和沈阳两地铬渣堆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淋滤试验,测定滤出液中Cr(Ⅵ)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变化,分析铬渣淋滤液中Cr(Ⅵ)和Cr(Ⅲ)溶解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锦州新铬渣和沈阳陈铬渣淋滤过程中,Cr(Ⅵ)和总铬浓度都经历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过程;相较锦州新铬渣,沈阳陈铬渣Cr(Ⅵ)和总铬浓度下降都较慢,且初始浓度也较低;相比Cr(Ⅵ)的溶出,两地铬渣Cr(Ⅲ)的溶出量均较少,Cr(Ⅲ)溶出占比呈波动性上升趋势;锦州新铬渣和沈阳陈铬渣的Cr(Ⅵ)和总铬溶出浓度随淋出液体积分别呈双指数曲线衰减关系和幂函数曲线衰减关系。试验成果将为防治铬渣对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6年05期)

雷涵韫[3](2004)在《叁种磷矿粉的结构组成、化学活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溶解动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3种活性各异的PR的溶解特性以及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设计了4个实验:2%柠檬酸提取试验,pH4.8的NH_4OAC的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动态试验,以及探讨PR在稻田土壤中的溶解动态的2个培养试验,并探讨了PR溶解过程对Elovich方程和Mitscherlich方程的拟合性。叁种PR的全磷含量大小顺序是KPR>GPR>WPR;枸溶性磷的含量大小顺序也是KPR>GPR>WPR。 在连续8次提取枸溶性P的过程中,KPR和GPR表现出很好的持续供P能力,而WPR只在前4次保持较高的P浓度水平,而后迅速快速下降。在低固液比酸性NH_4OAC溶液提取过程中,叁种PR磷的释放量大小顺序为GPR>KPR>WPR,而在高固液比时,叁种PR提取量大小顺序是KPR>GPR>WPR。提取量占各自枸溶性磷含量百分数大小顺序是GPR>KPR>WPR。 PR在稻田土壤溶解过程中,受温度和pH双重影响。在相同温度下,pH与PR释放量成反相关,pH越低,释放量越大。在相同pH下,温度与PR释放量成正相关,温度高,释放量大。土壤本身的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R磷释放量的大小。PR在极度缺磷的土壤(NK)处理的并不增加。在不缺磷的土壤(NPK)中的溶解能力反而比前者强。PR在土壤中的溶解率普遍不高,既使在最佳的状况下,也只有20%左右的PR溶解。溶解中的磷向植物有效磷的转化要因土壤而异。从培养试验来看,在稻田土壤中,WPR的活性最强,KPR次之,GPR较弱。Elovich方程和Mitsher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PR在土壤中的溶解动态过程,Elovich方程对于温度和pH影响因子的拟合性很高,相关性为显着和极显着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Mitsherlich方程和Elovich方程相比,对PR溶解动态数据的拟合性相对差一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6-01)

溶解动态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铬渣中Cr(Ⅵ)和Cr(Ⅲ)溶解释放特征,以锦州和沈阳两地铬渣堆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淋滤试验,测定滤出液中Cr(Ⅵ)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变化,分析铬渣淋滤液中Cr(Ⅵ)和Cr(Ⅲ)溶解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锦州新铬渣和沈阳陈铬渣淋滤过程中,Cr(Ⅵ)和总铬浓度都经历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过程;相较锦州新铬渣,沈阳陈铬渣Cr(Ⅵ)和总铬浓度下降都较慢,且初始浓度也较低;相比Cr(Ⅵ)的溶出,两地铬渣Cr(Ⅲ)的溶出量均较少,Cr(Ⅲ)溶出占比呈波动性上升趋势;锦州新铬渣和沈阳陈铬渣的Cr(Ⅵ)和总铬溶出浓度随淋出液体积分别呈双指数曲线衰减关系和幂函数曲线衰减关系。试验成果将为防治铬渣对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解动态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帅.产糖化酶菌株黑曲霉在底物和溶解氧浓度波动下的胞内代谢物浓度动态响应规律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2].刘玲,刘海卿,韩亮,李喜林,赵奎.铬渣动态淋滤重金属铬溶解释放规律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6

[3].雷涵韫.叁种磷矿粉的结构组成、化学活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溶解动态规律[D].浙江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图形缩放动态法(来源:自绘)不同林型土壤0-10cm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图形变形动态法(来源:自绘)聊古一井水离子与电导率2006年1月~2...增补盐湖卤水动态溶解驱动试验研究技...井口装置改造设计

标签:;  ;  ;  ;  ;  ;  ;  

溶解动态规律论文_王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