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絮凝剂论文_喻德忠,杨卓帆,杨蕾,刘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机,絮凝剂,硫酸铝,鼓风炉,马弗炉,粉煤灰,渣土。

无机絮凝剂论文文献综述

喻德忠,杨卓帆,杨蕾,刘东[1](2019)在《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对F~-的混凝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慢速滴碱法制备出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PTC)。采用FT-IR、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碱化度、pH、PTC投加量、温度、共存离子对PTC混凝处理水中F~-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3~4,碱化度为1.5,PTC投加量(以Ti计)为1 000 mg/L时,混凝处理效果最好,F~-去除率在95%以上。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处理后水中F~-含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喻德忠,辛婷婷,赵慧,刘东[2](2018)在《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系列的制备及其对腐殖酸的混凝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了慢速滴碱法制备出3种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PTC)、聚合氯化钛铁(PTFC)及聚合氯化钛硅(PTSC)。以腐殖酸(HA)模拟水体中的天然有机物,分别研究了3种新型钛系絮凝剂的混凝效果,同时探索了碱化度、pH值、投加量、温度、共存离子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碱化度为1. 5时3种絮凝剂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最好,其中复合型絮凝剂PTSC混凝效果最佳。PTFC和PTSC的投加量明显低于PTC;温度对混凝效果影响不大;常见离子对混凝效果影响较小,但Si O2-3、H2PO-4对混凝效果有一定抑制作用。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A的处理,混凝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8年12期)

廖国权,陈宏林,李皎[3](2018)在《高效无机絮凝剂在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能杨柳青热电厂现有4×300 MW机组于2016年6月全部完成超净排放改造,4台机组公用一套25 m~3/h处理能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为经典的叁联箱+澄清池处理工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加药品种多、污泥脱水设备故障频出、所产生污泥最终处置困难等难题。经研究,华能杨柳青热电厂对现有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引入高效无机絮凝剂处理工艺,仅加入一种药剂,实现了脱硫废水的达标排放,并且所产生污泥直接返回石膏脱水系统。使脱硫系统实现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2018年04期)

陈英[4](2017)在《分析无机絮凝剂混凝机理中的力化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混凝机理为基础,建立了无机絮凝剂的混凝物理模型。通过混凝物理模型与无机絮凝剂的双电层压缩机理相结合,研究无机絮凝剂和投加时的稀释比例不同产生的效果,指出无机絮凝剂的混凝机理中存在流体力化学效应。(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7年07期)

石文杰[5](2017)在《无机絮凝剂聚合硅酸铝铁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基切削润滑液是近几年新兴的润滑液,因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被广泛的使用,但大量的使用产生了许多的废弃液,如何处理这些废弃液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废弃液处理方面,絮凝剂一直是优先被采用的材料,但面对种类繁多的絮凝剂,如何选择合适的絮凝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项目针对水基润滑废弃液的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并对制备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期刊2017年10期)

隋智慧,关美艳,汝吉东,刘晶会,陈杰[6](2017)在《无机絮凝剂PSF与PBS对制革废水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硫铁矿烧渣、粉煤灰以及鼓风炉铁泥作原料制备了PSF及PBS两种无机絮凝剂,并将两种絮凝剂配合使用对制革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SF与PBS复配对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常温、p H7.5、PSF用量为70 mg/L、PBS用量为20 mg/L的最佳条件下,复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为S~(2-)、SS、COD_(Cr)、Cr~(3+)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3.9%、90.1%、85.8%、82.4%和94.6%。PSF与PBS复配使用具有絮凝沉降速度快、污泥体积小、处理废水费用低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皮革与化工》期刊2017年03期)

胡雪婷[7](2017)在《直接酸浸法提取煤系高岭土中活性成分制备无机絮凝剂及吸附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系高岭土是我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它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其利用率依然很低,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将取决于深加工技术的创新以及加工成本的降低。高温煅烧是煤系高岭土深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步骤,虽然它能够有效地活化煤系高岭土,但其主要缺点是成本高。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活化方法对提高煤系高岭土的利用率至为重要。本文首次采用直接酸浸法提取煤系高岭土中的活性成分制备了聚合硫酸铝絮凝剂、γ-Al_2O_3和磁性Fe_3O_4/改性煤系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合成材料对污水的絮凝性能以及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具体结果如下:以内蒙古煤系高岭土为原料,球磨后(简称KA),使用浓硫酸直接酸浸KA,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了提取Al的实验。结果表明,当酸浸温度为250℃,酸浸时间为1 h时,铝溶出率达到最高值(83.8%);利用硫酸铝不溶于无水乙醇的性质,制备了纯度较高的片状十八水硫酸铝,并以制备的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聚合硫酸铝和γ-Al_2O_3。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碱化剂为Ca(OH)_2时,制备的聚合硫酸铝絮凝剂稳定且絮凝效果较好,并优于市售聚合硫酸铝,且其浓度为10 mL/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达到90%;制备的γ-Al_2O_3具有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183.5 m2/g,对刚果红(CR)、弱酸性深蓝5R和直接耐酸大红的4BS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且对这叁种阴离子型染料的极限吸附量依次:2014.0、400.0和2480.0 mg/g。以提铝后的煤系高岭土为载体,以硝酸铁为铁源,采用热分解法合成了Fe_3O_4/KA-S纳米复合物。用XRD、N_2吸附-脱附、FT-IR、磁性测试(VSM)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还研究了合成材料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铁磁性,其比表面积为26.0 m~2/g,孔容为0.23 cm3/g。吸附测试结果显示,该纳米复合材料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其极限吸附量为30.8 mg/g。(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海良,王素稳,荣辉,宋伟俊,齐占国[8](2017)在《无机絮凝剂对渣土废泥浆脱水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铁盾构出来的大量渣土废泥浆污染环境,不便施工的现状,本文将渣土废泥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速率、浊度以及絮体大小等指标研究无机絮凝剂(氢氧化钙、氯化铁以及两者的复掺)对渣土废泥浆絮凝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含水率为99%的渣土废泥浆,单掺氢氧化钙、氯化铁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32%、1.70%;复掺时最佳掺量分别为0.18%、1.30%;(2)含水率为98%的渣土废泥浆,单掺氢氧化钙、氯化铁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36%、2.50%;复掺时最佳掺量分别为0.24%、1.50%;(3)含水率为97%的渣土废泥浆,单掺氢氧化钙、氯化铁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38%、4.30%;复掺时最佳掺量分别为0.23%、1.00%。(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03期)

蔡靖,卢勃如,王泽甲[9](2016)在《纳米叁氧化二铝与无机絮凝剂复配的絮凝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单一无机絮凝剂的污水处理效果,将纳米叁氧化二铝(nano-Al2O3)与聚合氯化铝(PAC)、叁氯化铁(Fe Cl3)进行了复配絮凝实验,并对复配絮凝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絮凝剂的COD去除率为88.3%,比PAC、Fe Cl3单独处理时分别提高了51.7%、64.7%,脱色率为88.5%,比PAC提高了65.4%,沉降时间比PAC减少了74.1%,污泥体积比PAC、Fe Cl3分别减少了30.2%、38.0%,出水p H值为6.8,处理优势较明显;但也存在氨氮去除率低等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6年08期)

闫碧莹,王贤纲,郭俊锁[10](2016)在《粉煤灰制备无机絮凝剂预处理过程马弗炉性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聚硅酸铝絮凝剂过程中,对粉煤灰进行预处理时所用马弗炉的各项性能指标,最终确定马弗炉在恒温200℃时,对应的加热电压为40V;恒温400℃和800℃时对应的加热电压分别为70V和210V。在这一过程中,马弗炉的降温速率为1.28℃/min,使得晶体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晶型转换,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无机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了慢速滴碱法制备出3种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PTC)、聚合氯化钛铁(PTFC)及聚合氯化钛硅(PTSC)。以腐殖酸(HA)模拟水体中的天然有机物,分别研究了3种新型钛系絮凝剂的混凝效果,同时探索了碱化度、pH值、投加量、温度、共存离子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碱化度为1. 5时3种絮凝剂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最好,其中复合型絮凝剂PTSC混凝效果最佳。PTFC和PTSC的投加量明显低于PTC;温度对混凝效果影响不大;常见离子对混凝效果影响较小,但Si O2-3、H2PO-4对混凝效果有一定抑制作用。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A的处理,混凝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絮凝剂论文参考文献

[1].喻德忠,杨卓帆,杨蕾,刘东.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对F~-的混凝效果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2].喻德忠,辛婷婷,赵慧,刘东.新型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钛系列的制备及其对腐殖酸的混凝效果[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

[3].廖国权,陈宏林,李皎.高效无机絮凝剂在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8

[4].陈英.分析无机絮凝剂混凝机理中的力化学因素[J].云南化工.2017

[5].石文杰.无机絮凝剂聚合硅酸铝铁的制备[J].中国石油石化.2017

[6].隋智慧,关美艳,汝吉东,刘晶会,陈杰.无机絮凝剂PSF与PBS对制革废水的处理[J].皮革与化工.2017

[7].胡雪婷.直接酸浸法提取煤系高岭土中活性成分制备无机絮凝剂及吸附剂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8].王海良,王素稳,荣辉,宋伟俊,齐占国.无机絮凝剂对渣土废泥浆脱水效果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

[9].蔡靖,卢勃如,王泽甲.纳米叁氧化二铝与无机絮凝剂复配的絮凝实验[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6

[10].闫碧莹,王贤纲,郭俊锁.粉煤灰制备无机絮凝剂预处理过程马弗炉性能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论文知识图

无机絮凝剂对电位的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电位的影响(2)#~无机絮凝剂AlCl3不同浓度对ζ电...无机絮凝剂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非离子应用于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CaCl2存在下有机絮凝剂对电位的影响

标签:;  ;  ;  ;  ;  ;  ;  

无机絮凝剂论文_喻德忠,杨卓帆,杨蕾,刘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