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意料之外的课

一节意料之外的课

张瑞红

摘要:适应新课改要求,摈弃传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一起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共赢

背景分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2节的内容,由于刚入校的高一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知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在传统课堂中,针对这一难点都是老师多讲,带着学生多做题以求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样做在短期内效果是不错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就忘记了。这也印证了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功利化,没有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去组织教学的弊端。所以,这次备课时,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笔者想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难点,课前笔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后,带着美好的期待走进教室。

教学片断:

1.讲授“二肽”形成过程

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二肽的形成过程,并模仿课本画出二肽形成原理图。

2.合作“三肽”形成过程

之后,笔者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三肽形成的原理图,要求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对画好的原理图用文字进行完整准确的表述。小组讨论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对学生所画原理图进行指导、评价,指出它们的不足,并选出较好的一组展示给大家。

3.探究相关计算问题

二肽三肽原理图完成后,笔者顺势提问:“请大家根据原理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去几分子水?形成几个肽键?

问题2: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去几分子水?形成几个肽键?

问题3: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去几分子水?形成几个肽键?

问题4:n条肽链呢?

问题提出后,大家经过短暂的思考,迅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展示,其中两组表现非常精彩,出乎笔者的意料:

组内选出代表,解释表格内容:“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这种循序渐进的思维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笔者及时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组二:做游戏形象记忆

由组内每个成员代表一个氨基酸,通过手拉手表演一条肽链的形成。其中每增加一个成员就对应多一个氨基酸(让学生判断脱水数和肽键数);然后他们又邀请了别组的学生表演另外几条肽链,随着肽链数的增加,学生自然想到了m条肽链的情形。

组二活动时,其他同学的兴致很高,都积极得参与进来。通过活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了其中的数量关系。

最后,笔者在小组活动展示的基础上,总结出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数和肽键数之间的关系: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课堂练习时,发现学生对这个规律确实融会贯通了。

教学反思:

反思一:关于“讲授还是自学”的反思

在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这一知识点处理上,笔者采取了自己示范二肽形成过程,学生合作完成三肽的方式。有人认为二肽形成过程很简单,无需教师讲解。但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刚入校的高一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知识,完全放手给学生势必给其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后面知识的展开。笔者采取先示范,后小组合作来突破和化解这一学习难度,是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一种尊重,毕竟学习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有效教学的真实起点,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此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

反思二:关于“在台前还是退幕后”的反思

在探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和肽链、肽键的相关计算问题时,笔者也预想了不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这样不会开动学生的脑子,是授之于鱼而不是授之于渔。这节课中,笔者通过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真正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而笔者只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即笔者搭台,让学生来唱戏,这样尽管笔者由传统课堂的主角退居次主角,但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应该“终身难忘”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备课理念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和参与者。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宽容的课堂气氛等。

反思三:是“深挖掘还是广播种”的反思

在这节课中,笔者没有想到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以表格的形式,运用归纳推理,得出了肽键个数。这用到了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如果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准备的话,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更到位的评价和加工点拨。

事实上,现代社会已经在呼唤学科融合的综合型人才,这样,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看来笔者以后不单单要在自己所教学科上深挖掘,也应该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

在这一节课中,根据新课改要求,笔者对课堂做了一些尝试和改变,效果出乎自己的意料。由此,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只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该摒弃。具体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和表达的机会,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046400)

标签:;  ;  ;  

一节意料之外的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