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滤点论文_王欣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滤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车用,因素,措施,原因,生物,网状结构。

冷滤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荣[1](2019)在《柴油冷滤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滤点是检验柴油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对某炼油企业燃料油加氢装置塔底柴油冷滤点长期超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4期)

赵国平[2](2018)在《车用柴油冷滤点检测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滤点是衡量柴油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最为接近柴油实际的最低使用温度。冬季柴油不仅在供应上不够充分,在使用方面还受到温度的限制。柴油的冷滤点是保证柴油输送和过滤性的指标。低温下柴油的流动性能变差,柴油在冷滤点附近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柴油冷滤点的准确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8年06期)

田野,田鑫,吕承君[3](2018)在《降凝剂加剂量对组成不同的-35号车用柴油冷滤点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对添加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后的-35号车用柴油的冷滤点进行分析断判,通过降凝降滤效果,找出炼油化工生产低温性能柴油的最佳调配比,改善油品低温性能,为柴油调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郑春玲,刘忠华,梁菊[4](2017)在《柴油冷滤点测定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SH/T0248—2006《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标准,以冷滤点高于-20℃的0号车用柴油为试样分别对影响测定柴油冷滤点结果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实验和讨论。结果表明:冷浴温度越低,冷却速率越快,测得的冷滤点结果偏低,反之偏高,需控制在34℃±0.5℃;试样初始温度越低,冷滤点测定结果越高,反之越低,需控制在30℃±5℃。抽吸次数多到一定程度时,冷滤点测定结果会偏低,可先测出一大概值,第二次再待冷却至一定温度后抽吸。温度计距离试杯底部的距离越近,冷滤点测定结果越低,反之越高,需控制在0.5 mm±0.2 mm。因此,实验过程中各项条件的严控是准确测定冷滤点结果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石油库与加油站》期刊2017年05期)

马栋梁[5](2017)在《柴油冷滤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在低温方面性能重要的衡量指标便是柴油的冷滤点,而冷滤点便是柴油的使用的最低的温度标准,当柴油冷滤点受到原油结构影响之后,会出现阶段性的冷滤点偏高,对此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大数据对照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一些结论,当采取94%馏出温度时,会优化柴油加氢装置中的原料成分,另外对减压塔的塔顶油进行脱蜡处理也能很好的降低柴油的冷滤点,那么有了这些优化之后,柴油的合格出厂将不再是难题。(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袁梦鸿[6](2017)在《基于生物柴油冷滤点的燃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以其自身的可再生性和环保特性,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生物柴油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带来的压力,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很大帮助。但生物柴油在低温条件下,高熔点组分易结晶析出,流动性较差,影响了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生物柴油的冷滤点(CFPP)对生物柴油进行燃料设计,从而达到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的目的,为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积累一定的理论和实验支持。论文对实验室自制和市售的8种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基本上均符合国标要求。使用气质联用仪对生物柴油组分进行测定,研究表明,生物柴油主要化学组分是由C、H和O叁种元素组成的偶数碳链长碳链脂肪酸甲酯(FAME),主要包括饱和脂肪酸甲酯(SFAME,C14:0~C22:0)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UFAME,C16:1~C20:1、C18:2以及C18:3)。不同原料油制备的生物柴油的化学组成不同,其CFPP、运动黏度也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棕榈油生物柴油(PME)的CFPP最高,菜籽油生物柴油(RME)的CFPP最低;长碳链SFAME含量较高的生物柴油的运动黏度也较高,椰子油生物柴油(CCME)的SFAME含量与0号柴油(OPD)的正烷烃含量较接近,二者的运动黏度变化趋势也较接近,且运动黏度均低于其他7种生物柴油。CFPP越低,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越好。通过分析生物柴油化学组成与CFPP的关系发现:生物柴油的长碳链SFAME含量越高,CFPP越高;短链的SFAME含量越高,CFPP越低;UFAME含量越高,不饱和度越高,CFPP越低。论文以生物柴油结晶机理为理论依据,在CFPP的基础上对生物柴油进行燃料设计。采取的设计方法包括①组分调控燃料设计。将生物柴油分别与不同原料油生物柴油、OPD、-10号柴油(-10PD)、煤油、乙醇和丁醇调合;结晶分离生物柴油的高熔点组分SFAME;以及添加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结果表明,通过与不同燃料优化混合,以及结晶分离可降低生物柴油中SFAME的含量;加入带有极性基团添加剂使得生物柴油以大量小酯晶析出,不易生成影响低温流动性的大酯晶团。组分调控的燃料设计能有效地降低生物柴油的CFPP。②分子调控燃料设计,将制备生物柴油的甲醇分别换作乙醇和丁醇,经酯交换反应制得脂肪酸乙酯和脂肪酸丁酯,其CFPP均比同种原料油制得的FAME的CFPP低。分子调控优化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增长生物柴油组分酯基的碳链长度,使分子弯曲度增加,进而阻碍晶体的形成,降低生物柴油的CFPP。8种生物柴油中PME的CFPP最高为10℃,将棕榈油分别与乙醇、丁醇酯交换制得棕榈油脂肪酸乙酯(PEE)和棕摘油脂肪酸丁酯(PBE),CFPP分别为7℃和3℃,PME的CFPP得到了降低。(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4)

何军[7](2015)在《加剂柴油冷滤点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对柴油的需求十分紧迫。然而,柴油不仅在供应上不够充分,在使用方面还受到温度的限制(低温下柴油的流动性变差,柴油在冷滤点附近就无法正常使用),从而使柴油的供求矛盾更为明显。为改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炼油厂往往加入不同比例的柴油降凝剂。柴油降凝剂又称柴油(本文来源于《石油技师》期刊2015年00期)

开比努尔·艾尔肯[8](2016)在《生物柴油冷滤点与其化学组成的定量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生物柴油的冷滤点与其化学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麻风树油生物柴油、煎炸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等八种生物柴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对其与冷滤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而研究表明,生物柴油冷滤点的高低与其脂肪酸甲脂组成有关。随着饱和脂肪酸甲脂含量的升高,冷滤点也将呈现出线性升高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20期)

毕彦坤[9](2016)在《冷滤点标准物质研制及油品低温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物质作为计量体系中量值传递物质,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实验室计量认证到考核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油品低温性能通常可分为低温流动性和低温使用性两类,一般可用冷滤点、倾点和浊点表示。本论文选取矿物油配置四个不同冷滤点值的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均匀性考察,F检验合格后,随后进行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分为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短期稳定性考察在标准物质经特定的温度(高温60℃、低温-15℃)处理后考察冷滤点变化,长期稳定性为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考察其长时间特性值的稳定性,经T检验合格,对冷滤点标准物质选用多家实验室合作定值方法,经Cochran和Dixon检验后剔除可疑定值结果,确定最终标准值,评估其不确定度,即最终冷滤点标准物质定值结果为:标准值士不确定度。倾点、浊点标准物质经实验室上届同学进行均匀性、稳定性考察合格后,进行定值。即最终倾点、浊点标准物质定值结果为:标准值士不确定度。最终完成了四种冷滤点标准物质、叁种倾点标准物质和两种浊点标准物质的研制。通过烷烃与BW2080-3混合,调整其互配比例,发现了最低冷滤点现象。定量配置不同烷烃模拟矿物油和柴油体系,测试其冷滤点、倾点和浊点等低温特性量值,探究矿物油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对低温性能影响,同时总结出叁种点值间差值关系,对于充分了解油品低温性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6)

陆蓉[10](2015)在《提高-35号车用柴油冷滤点测定分析准确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5号车用柴油冷滤点项目测定中发现,加入较大比例降凝剂的-35号车用柴油,会导致冷滤点吸滤的次数偏多、结果差异较大。阐释了降凝剂的工作原理,以具体实例描述了冷滤点测定研究的过程,讨论了如何通过有效考察、优化测试条件规范操作手法,从而为准确测定-35号车用柴油的冷滤点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5年15期)

冷滤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滤点是衡量柴油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最为接近柴油实际的最低使用温度。冬季柴油不仅在供应上不够充分,在使用方面还受到温度的限制。柴油的冷滤点是保证柴油输送和过滤性的指标。低温下柴油的流动性能变差,柴油在冷滤点附近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柴油冷滤点的准确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滤点论文参考文献

[1].王欣荣.柴油冷滤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措施[J].化工管理.2019

[2].赵国平.车用柴油冷滤点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知识.2018

[3].田野,田鑫,吕承君.降凝剂加剂量对组成不同的-35号车用柴油冷滤点的影响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

[4].郑春玲,刘忠华,梁菊.柴油冷滤点测定的影响因素[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7

[5].马栋梁.柴油冷滤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17

[6].袁梦鸿.基于生物柴油冷滤点的燃料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7

[7].何军.加剂柴油冷滤点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技师.2015

[8].开比努尔·艾尔肯.生物柴油冷滤点与其化学组成的定量关系分析[J].化工管理.2016

[9].毕彦坤.冷滤点标准物质研制及油品低温性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10].陆蓉.提高-35号车用柴油冷滤点测定分析准确度[J].科技与创新.2015

论文知识图

风速仪车载数据记录仪选取散热器空气入口、...空气入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动力舱内温度冷却液散热器入口温度

标签:;  ;  ;  ;  ;  ;  ;  

冷滤点论文_王欣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