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论文_李立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座式单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轨,轨道交通,轨道,管片,包络,静力,盾构。

跨座式单轨论文文献综述

李立恒[1](2019)在《长编组跨座式单轨列车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长编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外观与内饰特色、主要结构及试验验证情况。(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12期)

寇培培[2](2019)在《跨座式单轨桥梁结构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座式单轨作为新型轨道交通,因其经济、景观性好、噪声低、建设周期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项目,阐述了几种不同跨度轨道梁的特点及桥墩的简要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22期)

曾昭武,程少芳,白小兵,邱志成,刘明阳[3](2019)在《跨座式单轨交通道岔平台支架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岔是轨道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中,道岔普遍存在于正线和停车场,多采用整体梁型道岔,按结构特点分为换梁型和枢轴型两类。道岔平台作为道岔的支承平台需具有较大的刚度以控制变形,同时平台面积较大以满足设备的安装需要,在施工时对支架要求较高。(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文作强,石仕泽,黄浩[4](2019)在《重庆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维保设备管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线路已开通运营15年,其中车辆已达到半寿命修状态,各类车辆维保设备已经形成体系,并根据运营需求不断地优化升级。重庆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维保设备主要分为标准类设备与非标准类设备,各类设备的配置对应车辆维修的各级修程,不同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保养方式也有所不同。文章介绍并分析重庆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维保设备管理情况,并对设备故障的等级及处理方式进行明确划分,使车辆维保工作得以持续、可靠、有效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10期)

吴佳佳,罗仁[5](2019)在《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介绍其转向架的组成和导向方式,分析影响计算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因素。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地铁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结合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其转向架的结构特点,推导得到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公式,编制限界计算软件。(本文来源于《都市快轨交通》期刊2019年05期)

刘云飞,栗怀广,郑凯锋[6](2019)在《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桥静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上采用的钢混轨道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容许应力法计算在4种组合下的竖向和横向位移,分析静力及自振特性。结果表明,轨道梁在静活载作用下竖向位移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多种工况组合分析时,顶板最小纵向正应力为–171.42MPa,底板的最大纵向正应力为146.99 MPa,均出现在结构的跨中位置;横撑和下平纵联的横向正应力为115.63 MPa,剪应力范围为13.85~15.13 MPa,可以看出结构在各个荷载工况下应力水平较低,小于容许应力,轨道梁整体刚度大,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为此类桥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都市快轨交通》期刊2019年05期)

刘俐[7](2019)在《跨座式单轨线路特点和规划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单轨、轻型单轨和云轨的线路技术特点及其在轨道交通规划中的特色及其作用,对单轨技术在环境友好性、地形适应性、工程经济性、建设快捷性和运维便利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钢轮钢轨作了相应的比较。目前在我国轨道交通结构失衡、地下线比重严重偏大和轨道交通工程投资的财政包袱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单轨交通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隧道与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3期)

李贵明[8](2019)在《跨座式单轨分段绝缘器方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一种优良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投资小、环保、景观效果好、地形地貌适应能力强、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在我国重庆得以成功运用。其中,分段绝缘器作为电气分段处的关键设备,需要综合考虑耐磨性、耐候性以及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本文针对重庆跨座式单轨分段绝缘器的应用情况,结合其他供电模式分段绝缘器产品提出适用于跨坐式单轨分段绝缘器的方案,希望能为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及运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杨友彬[9](2019)在《跨座式单轨盾构隧道管片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座式单轨盾构隧道因管片设置轨道梁,导致管片受力特性较普通管片发生变化。文章基于相关条文、规范要求及相关工程地质特征,先拟定出管片结构基本设计参数,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多种工况下管片受力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管片厚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9期)

廖贞,杨冰,梁赛,肖守讷[10](2019)在《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横向风载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主要外部激扰源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考虑了轮胎的力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具有38个自由度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横向脉动风载及美国六级谱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外部激励输入,开展了在不同风速工况下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动态响应结果随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当风速达到20m/s时,车辆轮重减载率较高,建议车辆降速或暂停运营。在风速小于15m/s时,跨座式单轨车辆可正常安全运行。横向脉动风载作用下的车辆动态响应的最大值,相对于稳定风载大约会增加(5~12)%。(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跨座式单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座式单轨作为新型轨道交通,因其经济、景观性好、噪声低、建设周期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项目,阐述了几种不同跨度轨道梁的特点及桥墩的简要设计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座式单轨论文参考文献

[1].李立恒.长编组跨座式单轨列车简介[J].铁道车辆.2019

[2].寇培培.跨座式单轨桥梁结构形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

[3].曾昭武,程少芳,白小兵,邱志成,刘明阳.跨座式单轨交通道岔平台支架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

[4].文作强,石仕泽,黄浩.重庆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维保设备管理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5].吴佳佳,罗仁.跨座式单轨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J].都市快轨交通.2019

[6].刘云飞,栗怀广,郑凯锋.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桥静动力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9

[7].刘俐.跨座式单轨线路特点和规划特色[J].隧道与轨道交通.2019

[8].李贵明.跨座式单轨分段绝缘器方案设计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9].杨友彬.跨座式单轨盾构隧道管片厚度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10].廖贞,杨冰,梁赛,肖守讷.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论文知识图

跨座式单轨车转向架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跨座式单跨座式单轨车辆前两节车体有限...日本湘南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跨座式单轨车头车外流场网格布...跨座式单轨车辆头车车体的有限...

标签:;  ;  ;  ;  ;  ;  ;  

跨座式单轨论文_李立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