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的逍遥

返璞归真的逍遥

江苏城城亭湖区新兴中学倪晓霞

山水诗作,就其本质来说,是诗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于自然山水来表现思想和情感活动的产物。这种心境物化的情感,自然凝聚着诗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倾向。

欣赏李白的山水诗,首先感到的是诗人在远离了官场衙门后,返璞归真的那份逍遥。这是诗人在欲进不能情形下的心灵传真。在《夏日山中》他这样写道: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仲夏季节,当我们走进李太白所营造的诗歌氛围中,就会感受到《夏日山中》那扑面而来的阵阵清凉风。那个“脱巾挂石壁”的潇洒诗人,沉醉于忘情的《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得其乐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达到了极点。你看: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把要说的干言万语都包含了。因为纵情于无言的《夏日山中》,让人既能感受到自然山水的巨大魅力,又能充分享受心灵的林荫,这难言的妙处,真是欲说还休。其实,东方人向来就认为人与自然山水的融合为最高精神境界,我们东方美学的极境也就是人与自然的默契,这即是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

这首五绝,表现出的李白在自然山水中得意忘形、随心所欲的情态,不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种体现吗?李太白的这类诗歌,仿佛是滚滚红尘里奏响的一声声清绅空灵的笛声,我们完全能够透过这类诗歌的语言外壳,辐悟到他在极其真诚的心灵之下;渴望自己精神上飘逸逍遥的那一份平和淡泊、自然宁静。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然,企盼宁静,更有人把当今西方的裸泳鼓吹得如何神秘与文明。其实,在李白的这首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远离尘世的喧嚣,忘却心灵的苦恼,寻美于山水自然的投入与真诚。

“众人皆醉我独醒”“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大自然的干山万水中,李白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直接注入客观的自然山水之中.那山便有了灵性,那水便有了情感。这时,自然山水之灵与李白艺术之魂在静寂中完全统一了,流淌在他多彩的笔下.于是就有了《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火红热烈鲜艳奔放;流水,清澈明亮百折不挠。它们都是李白旷达逍遥性格特征的传神写照。花开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随着季节的更替,满树桃花总有凋谢的一天。一川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返。流水无声,逝者如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那随风凋零的桃花,那不舍昼夜的流水,一切都平平常常、自自然然。正是在这样的自然景观里,李白独具慧眼,发现了“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确,荣盛与消逝,是组成世界万物生命的两个轮子,它们都分别显示出不同的美,但其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恰好反映了李白酷爱自由、开朗天真的逍遥性格。大自然中的桃花流水,春荣而夏凋,东去不复返,这其实是自然双重性的一个方面,寄寓于桃花流水中,完全是李太白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他生命意识的一种延伸。“别有天地非人间”,可谓把李白的逍遥思想一笔写尽,描绘山中幽景,既抒发了对“人间”(即现芜)的不满,又礼赞了山水自然,表达了纵情L山水的逍遥思想。

《独坐敬亭山》《白云歌送刘十二归山》《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诗,都流露出了李白返璞归真的逍遥思想。

李白的山水诗,均是其倾情倾心之作。挥别荣利—,握手山水,境界宽朗,潇洒天然,加之飘然清丽的情调,清新俊逸的风格,潇洒自在的个性,使他的诗极富飘逸美。

展读这些山水诗,我们总能呼吸到——口口新鲜而又清凉的空气。

标签:;  ;  ;  

返璞归真的逍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