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太行山猕猴髋臼性别二态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使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探讨42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髋臼的性别二态性。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雌雄个体的髋臼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利用髋臼可以正确判别92.3%的雌性和87.5%的雄性个体。髋臼的形态差异主要分布于月状面的后上部,即与髋臼切迹相对的月状面区域的宽度表现为雄性大于雌性,另外雄性髋臼大小的波动范围也比雌性更广。造成髋臼性别二态性的生物学原因可能与其功能有关,髋臼作为髋关节的组成部分,起着支撑身体和协同运动的功能,能够优化关节接触面的压力分布。推测雄性髋臼受到的体质量压力更大可能是雄性进化出比雌性更宽大的月状面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标本照片拍摄
  •   1.3 标志点与半标志点的获取
  •   1.4 几何形态测量分析
  • 2 结果
  •   2.1 主成分分析 (PCA) 结果
  •   2.2 判别分析结果
  •   2.3 回归分析结果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韩霄帆,王凤产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髋臼,性别二态性,几何形态测量法

    来源: 四川动物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8A180020),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72102310721)

    分类号: Q954

    页码: 279-283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523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c50e90b5b08987f1655907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