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十九世纪中期一个西南城市的饮食生活:以道光《贵阳府志》为中心

论文摘要

十九世纪中期,正是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而地处西南的贵阳,人们很难感知到全国局势所发生的变化。在贵阳人的饮食生活中,仍然延续千百年来形成的食物结构,以山地作物为主。玉米、马铃薯、红薯等美洲作物的广泛传播与种植,也在型塑着贵阳人的饮食结构。贵州之米、鸡枞、刺梨、酒、茶等特色食品,开始得到时人的认可。贵阳为汉苗杂居之地,各民族饮食习俗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在一些地方,饮食超越了日常生活所需的范畴,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而贵阳饮食最大的特色,则为一个"苦"字,有少盐之苦,亦有因地理气候、出产不多、时局不靖、官吏催逼、转运不便、积贮不多、赈济不力等原因而导致的乏食之苦。

论文目录

  • 一、带有典型山地农业特征的食物结构
  •   (一) 主食
  •   (二) 蔬菜
  •   (三) 调味品
  •   (四) 果物
  •   (五) 肉食
  • 二、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
  • 三、贵阳饮食特色之成因
  • 四、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郭旭,刘珊珊

    关键词: 食物结构,饮食文化,饮食生活,贵阳,贵阳府志

    来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服务业

    单位: 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分类号: TS971

    DOI: 10.16856/j.cnki.52-1141/c.2019.03.011

    页码: 59-63+84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47K

    下载量: 67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66.cn/article/1274e4b767f75324e440fc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