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大学新生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马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为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校采用UPI量表和scl-90量表对2011级和2012级7241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根据大学新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

国内外大量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更日趋严重[1]。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群体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进一步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更为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起,对每届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本文以2011级和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测试为例,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2011级3582名新生和2012级3659名新生,共7241名学生。

工具:本次测试使用了“大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2009版”测试软件,采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简称“UPI”)和90项自觉症状(简称“SCL-90”)两个量表。“UPI”量表反映了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含有比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具有较高的真实性[2]。国内学者常用此量表评价大、中学生等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3]。两量表同时使用,在测试上能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基本上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通过集体施测的方式,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在电子机房分场次按统一要求完成测试。

学生测试完成后,通过软件的预警分析和统计报表功能,对所有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有心理问题或可能有问题的学生。

统计预警名单,按数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EXCEL进行分类整理。

二、调查结果

总得来说,本校2011、201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稍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表明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正常状态。

本校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虽然处于全国范围内的正常状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测试中,2011级有170人(占总数的5%)、2012级有207人(占总数的6%)同时满足“UPI”和“SCL-90”量表的三个阳性条件,属于预警信息提示亟待重点关注的学生;2011级有268人(占总数的7%)、2012级有303人(占总数的8%)同时满足预警报表的1号和2号条件,为需要关注学生;2011级有394人(占总数的11%)、2012级有423人(占总数的11.6%)属于UPI量表测试的第1类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处于疑似阳性状态。特别是在UPI量表测试中,2011级有44人(占样本比例1.21%)、2012级有68人(占样本比例1.87%)在第25题“想轻生”做了选择,为需要重点鉴别、关注的学生。[注:预警报表的条件为: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中的第1类结果;2.“SCL—90”量表各因子的平均分≥2分;3.“SCL—90”量表总分≥160分。]

从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来看,主要存在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偏执、敌对、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等方面。

从院系和专业差异方面来看,比例基本差异不大;在性别差异方面,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差异不显著,可以说男、女生表现出几近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女生显著地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倾向更加明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2011级新生,各项预警报表人数比例均为走高趋势。

三、讨论

2011级、2012级新生都是90后群体,其产生心理疾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生本人的原因。分析如下: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往“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一切”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时。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从一进校门就被告知考上大学并不等于能够就业,所以从入校起就已开始准备各种资格考证等,思想压力较大。其次,大学期间的各种评优、奖励措施都与综合考评有关,而综合考评涉及到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无形中刚开始就给那些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第三,目前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和本科高校毕业生在待遇、职称评定与晋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最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虽然能得到学校的各种补助,但在接受困难补助的同时也会给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带来隐形的自卑感。

2.家庭因素

目前在校学生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在成长过程中,祖父母的疼爱、父母的娇宠使得他们普遍缺少磨砺,缺乏意志力,在与人相处时容易出现孤僻、不合群、偏执、以自我为中心和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与自理能力都较差等问题,再加上突然离开家到外地住宿求学,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继而导致心理的困扰。

3.学生本人因素

(1)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考是不满意的,与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相比感觉差人一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带着迫不得已的心态来上学的。再加上到了大学后,教学方式与中学大大不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基本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等,这些都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来积极适应这些变化。有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弱,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有些学生产生烦躁情绪;也有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继而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有些学生是文科转理科,学科差距大,学习热情低,主动性差,以致产生厌学、烦恼等心理问题,学习信心每况愈下,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2)许多新生在进大学前,把大学想象得过于完美,当实际的状况与想象的情景不相符时,产生了现实与理想的严重冲突,导致心理产生落差。

(3)入学后,大学新生的第一个迷惘点是能否适应客观环境。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有的同学不适应集体生活,人际关系搞得也不好;有的同学水土不服,生活不能自理,孤独感便油然而生;有的同学面对眼花缭乱的大学生活,一时无法好好把握,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同学经济上无法把握自己,花钱前松后紧,特别对于感情问题,不少同学把握不住方向,导致思想松懈,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造成无聊与空虚感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源由。

四、对策建议

1.加大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中摸索前进,由原来的重智力因素、知识传授转为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领导和老师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意识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从心理上源起的,若不重视从心理角度进行辅导,即使很多教育工作做了,大多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学院应该从领导、管理部门到教师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管理、教学等工作中,真正当成大事来抓。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无言的导师,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心理中心和各院(系)要经常以讲座、心理文化沙龙、心理影片展播、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广场咨询和心理健康月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承受挫折、迎接挑战的勇气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信乐观、诚实宽容的优良品质。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相关单位应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宣传系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采取多种灵活的途径全方位地进行宣传教育。如利用板报、宣传橱窗、广播、心理报、心理专题讲座和网络服务平台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教育,及时把握我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以增强其适应能力,使其身心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做好新生建档工作

学校应该开展“日日个体咨询”和“常常团体辅导”的心理工作。要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知道来找、愿意咨询且咨询有效,让广大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完善积极的心理品质。

5.完善班级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使其能自觉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观察并及时报告同学中存在的心理异常现象,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及时转介,做到防微杜渐、居安思危。这将为建立和完善班级、院(系)、学校三级网络的心理预防和危机干预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

6.完善课程建设,发挥课堂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要在思想认识、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l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57。

[2]仲稳山李露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251-256。

[3]石丘玲孙长生侯丽宏等不同年级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2),212-213。

[4]林奇凯陈征吴立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6。

[5]王爱红大学生心理与健康[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

标签:;  ;  ;  

大学新生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