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学思想论文-常方舟

东学思想论文-常方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葆心,方志学,文章学,鄂东

东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常方舟[1](2017)在《鄂东学人王葆心生平概览与思想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湖北教育改革培养起一批地方学者,罗田王葆心即是其一。他先后求学于张之洞创办的黄州经古书院、两湖书院,深受晚清洋务派经世学风的影响,投身教育事业,并在方志学和文章学领域都卓有建树。其以近代湘乡派、湖湘派为主的师承渊源和师友圈子,也对他的教育思想和学术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坤[2](2015)在《朝鲜东学创教与思想体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学运动是朝鲜半岛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1860年4月5日,水云崔济愚经历"天主体验",创造形成东学宗教体系。东学的核心教旨为"侍天主",落实在教徒日常修持上为"诚""敬""信"叁字。"诚""敬""信"作为儒家重要德目,自先秦便一脉传承,构成儒家文化圈民众普遍认同的修身价值。东学之"诚敬信"思想,秉承儒学,但表现出宗教化、民主化和大众化倾向,这与当时西学东渐的大形势、朝鲜朝末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及创教者崔济愚的庶出地位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5年04期)

林起敬[3](2014)在《简析朝鲜东学思想之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后期,在朝鲜王朝不断走向腐朽没落之时,崔济愚于1860年创立了民间宗教团体——"东学",并提出"侍天主"思想。之后的其他思想都是以"侍天主"思想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的。东学思想中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思想性质非常符合当时广大朝鲜百姓的思想意愿,以至于传播速度既快又广。成为在民间盛行的主要思想之一。(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4年03期)

金桂兰[4](2012)在《苦境中形成的文化观——辜鸿铭东学西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辜鸿铭,中国近代史上的怪杰,在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突中,他谴责列强行径,为国家主权辩护;他挞伐西方文化,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倾力推荐,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辜鸿铭文化观的形成,除了受其早年的经历和西方浪漫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之外,还因为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比同时代人多了一份跨国性文化交流与比较的世界眼光。他的东学西渐对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产生了的巨大的影响,也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也为我们今天处理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很多启示。(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2年11期)

方浩范[5](2011)在《韩国“东学”思想的实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韩国实学是指18世纪前后约200年间的新的学风,是以茶山丁若镛(1762—1863)为集大成者的儒学思想。韩国实学的形成与发展,固然离不开中国实学的影响和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影响。然而,韩国的东学思想不仅批判接受中西思想,而且结合了韩国的本土思想文化,创立了不同于中国和西方的学问——"东学"。以"天主"为主体概念的东学思想产生于韩民族步入近代门槛时出现的,而且在韩国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如果说韩国实学是以批判性理学为前提的话,那么,韩国的"东学"则是韩国实学的"延续"或者"替代"产物。大部分韩国学者认为:东学有别于儒学,也有别于西学,认为东学是受到"儒士"和"西学"的排斥和迫害而反对儒学和西学创造的学问。也就是说,东学是区别于包括儒学与西学,以及之前的其他学问、学(本文来源于《实学研究第一辑》期刊2011-07-22)

陈超[6](2011)在《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兼论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播西方文明而来,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以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东学西渐"及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1年04期)

蔡萃[7](2010)在《东学影响下的梁启超新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一生不曾间断报刊活动,身处大变革的时代,拥有多重身份的梁启超一直以报人自居,并通过创办报刊向国人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思想理念以及为国家培育新民。并且,梁启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办报实践活动不停地累积并调整修改着自己的办报经验和办报方式,为后人的办报活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他不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开拓者。因此,研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必要且有意义的。近年来对梁启超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之一就是越来越关注日本学术传统对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曾流亡日本14年,这14年间他在日本饱览群书,企图借道日本以西学,然而,他在日本所读的西学之书都是经过日本学者选择、翻译并融入自身思想特点之后形成的带有东学印记的西学,同时,梁启超对许多日本大家的思想着作也进行了学习,由此,东学会对梁启超产生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日期间,梁启超先后创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份报刊。这两份报刊无论从销量上还是影响力上在中国报刊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此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也日趋成熟,与他在国内创办《时务报》时期相比,其新闻思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无论是办报的原则,还是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梁启超都提出了新的见解,从中,可以窥见到东学对其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正是在梁启超研究新动向的启发之下,通过对其在日期间生活及办报活动的梳理,总结梁启超来日之后的新闻思想,并通过与其在国内时期新闻思想的对比,分析其新闻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找出在这些变化当中,东学因素所起到的影响和发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0-06-30)

戚鹏[8](2010)在《论崔济愚的东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60年代,李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反映基层民众心声、拯救人民的宗教哲学思想就应运而生了。崔济愚目击李朝封建国家之危机,黎民百姓生活之苦难,抱着“救世救民”之愿望,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综合韩国的固有思想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外来思想,创立了东学,并发展成了成熟的宗教形式——天道教。天道教对后世的叁一运动和朝鲜人民争取独立,乃至促成南北统一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东学思想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宗教产生地的地理因素的比较,分析了韩国宗教的发生机制与它们的根本不同,并结合了檀君神话说明朝鲜民族有一种“选民”意识和“人至贵、人间至美的世界观”,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学思想的特点在于充分地肯定人的价值和建设地上天国的信念。并因而出现了辅国安民、救济苍生的思想和较激烈的活动形式——甲午农民战争。由于天道教首任教主崔济愚的“得道”是通过自身与上帝的体验交流,所以其具体的修行只能通过体悟而不是由某个救世主的带领。侍天主说的就是天人如一,这是给自古以来人们所想的天之通念所做的一种新的立论。崔济愚认为天道教不远而近在身前,自身通过侍奉天主,是可以实现人与神的交流的。侍天主于自身,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乃天”。当确定了人乃天的思想后,民本主义思想得到了升华。而为了发挥人的价值和建设地上天国,崔济愚就提出了“后天开辟思想”,即对“先天”的彻底否定和对理想“后天”的向往。后天开辟思想是崔济愚积极入世,用宗教来改变世界的一个政治要求,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迫切需要进行时代变革,解放生产力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0-05-22)

金惠承[9](2007)在《东学思想和甲午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韩国民族主义的民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学思想为朝鲜朝农民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主体提供了理念和组织,使民众认识到自身是统治的主体,使政治上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北大史学》期刊2007年00期)

陈超[10](2006)在《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为播西方文明而来,为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以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东学西渐”及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东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学运动是朝鲜半岛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1860年4月5日,水云崔济愚经历"天主体验",创造形成东学宗教体系。东学的核心教旨为"侍天主",落实在教徒日常修持上为"诚""敬""信"叁字。"诚""敬""信"作为儒家重要德目,自先秦便一脉传承,构成儒家文化圈民众普遍认同的修身价值。东学之"诚敬信"思想,秉承儒学,但表现出宗教化、民主化和大众化倾向,这与当时西学东渐的大形势、朝鲜朝末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及创教者崔济愚的庶出地位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常方舟.鄂东学人王葆心生平概览与思想考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

[2].王坤.朝鲜东学创教与思想体系考[J].世界宗教文化.2015

[3].林起敬.简析朝鲜东学思想之性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

[4].金桂兰.苦境中形成的文化观——辜鸿铭东学西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学术界.2012

[5].方浩范.韩国“东学”思想的实学性[C].实学研究第一辑.2011

[6].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兼论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J].东南学术.2011

[7].蔡萃.东学影响下的梁启超新闻思想[D].西北大学.2010

[8].戚鹏.论崔济愚的东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0

[9].金惠承.东学思想和甲午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韩国民族主义的民众化[J].北大史学.2007

[10].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J].学术研究.2006

标签:;  ;  ;  ;  

东学思想论文-常方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