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

WTO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

一、WTO为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屠新泉,武赟杰[1](2021)在《入世20周年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文中指出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显着提升,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善国内营商环境。首先,本文结合WTO规则从开放和改革两方面梳理了中国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举措: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外商投资法的改革,透明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以及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然后,本文进一步指出中国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的成就,涵盖营商环境指标、外资企业预期、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研发创新等方面。最后,根据目前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尚存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和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夏元宵[2](2020)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下和国际贸易格局深刻的调整下,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深度整合国际市场、促进国际经济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推动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为目的,联动亚欧非沿线国家经济政策融合,共同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的利益共同体。我国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零起步到如今占比GDP60%的重大突破,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艰辛成长。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更应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全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等诸多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衰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府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支持不足、民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限等都是阻碍民营企业国际化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有代表性民营企业如:华为集团、传化集团、华立集团、雅戈尔集团等国际化发展模式,来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和趋势研究。从机遇与挑战并存视角,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实现的路径,一是国际化模式规避部分全球性常规问题,二是传统型国际化模式高效地推进我国对外政策落实,三是时代型模式能跳跃性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陈浩[3](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李国敏[4](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认为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畅[5](2019)在《基于“制度逻辑-注意力-回应”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亦在推动一国国民经济增长中起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确保了技术创新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投入、补贴等多种手段支持、引导企业切实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然而,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尽管政府提出了引导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制度要求、并予以大力支持,但确有部分国有企业没能够很好地响应政府的要求导向,在核心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上逊色于民营企业。对此,是何种因素影响了市场充分竞争产业内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创新水平?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企业差异化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其内在机理是什么?厘清这些问题,是阐释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在外部制度导向情境下,技术创新能力出现差异化发展的根本所在。本研究综合考量企业所嵌入的内外部情境,基于对企业行为实践的理解与已有研究的深入学习,根据“制度逻辑——企业注意力——企业回应——技术创新”这一逻辑关系开展研究。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即1)企业所嵌入的外部制度逻辑及其关系机制是什么?2)企业如何关注、并回应其所嵌入的复杂的、多元化的外部制度逻辑及其逻辑要求?3)基于注意力的企业回应模式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在整体框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理是什么?以从整体上探究企业的差异化技术创新机理。本研究以我国复杂消费产品产业中的汽车产业为例,通过描述性分析,首先阐述了企业所嵌入的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逻辑要求及动态演化,并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身份特征及其发展利益诉求分析了企业如何考量此双重制度逻辑的重要程度;其次,通过扎根分析,对比了不同企业如何关注外部制度逻辑及其形成机制;第三,通过双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如何冋应复杂的外部制度逻辑要求;最后,在分析企业对制度逻辑的回应行为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制度逻辑—注意力—企业回应”这一整体关系框架而阐述了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机理。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企业所嵌入的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在逻辑要求、作用力强度及相互关系中均呈现动态演化的特征。这一演化过程是二者相互博弈而不断形成新态势的过程,其博弈机制在于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准则。根据企业组织身份的不同,国有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利益诉求,形成了“以市场逻辑中主要的需求导向优先、政府驱动逻辑次之”的考量结果;民营企业则形成了“以市场逻辑优先、政府驱动逻辑为重要推动力”的考量结果。2)基于企业对外部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外部制度逻辑形成了差异化的关注模式。尽管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均关注了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逻辑要求,但以上汽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注意力选择结果是“市场逻辑优先、政府驱动逻辑跟随”,是企业在承担制度压力的约束条件下,以短期效益为首要目标,对政府驱动逻辑中自主化的要求导向采取象征性、跟随性的关注以维系制度支持。而民营企业的注意力选择结果则是“市场优先、政府驱动逻辑匹配”,是民营企业在即使无制度压力的条件下,围绕企业收益及利润这一首要注意力,密切关注政府驱动逻辑要求导向所能带来的各项发展机遇,并据此通过调整企业行为对政府驱动逻辑要求予以主动匹配,从而加速企业发展。由此,不同的关注目的及关注程度影响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技术创新能力。3)与不同企业对制度逻辑的选择性关注相对应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回应行为模式。其中,对于政府驱动逻辑的自主化发展导向,国有企业的回应行为是象征性的,而民营企业的回应行为是实质性的。对于市场逻辑相对分化的逻辑要求,国有企业的回应行为属于匹配/应对型,而民营企业的回应行为则为开拓型。然而,国有企业尚未形成“回应——能力”的良性循环,且跟随市场逻辑中对合资品牌产品的需求导向而发展,从而不利于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民营企业则已经形成了“回应——能力”的良性循环,同时在开拓型回应行为的影响下,有利于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机理是复杂的,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尤其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企业所嵌入的制度情境更为复杂,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选择性关注及回应行为模式,进而影响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刘志成[6](2014)在《贸易开放与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各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渐降低,民营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拉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同时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外部冲击而倒闭的现实说明中国民营企业繁荣发展的本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生存时间短,难以形成真正的民族品牌、出口模式上过于依赖低成本优势、缺少本国市场基础等。正是鉴于此,本文在中国民营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背景下,研究贸易开放对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行为、生存时间以及过度出口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制造业三位数行业数据建立了行业纯进入率指标,替代大多数已有文献使用的行业净进入率指标,检验了贸易开放及其它因素对中国民营企业进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降低了各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进入门槛,显着的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进入;行业利润率的系数虽然为正,但是并不显着,说明行业利润对民营企业进入的驱动作用并不明显;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和国有企业退出率对民营企业进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在转轨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的进入表现为替代进入的形式,而不是已有文献所认为的纠错进入方式,行业中存在的企业亏损和产能过剩是替代进入的结果,而不能以此得出行业存在“过度进入”的结论;此外,衡量产品差异性的广告密度对民营企业的进入有促进作用;研发密度没有有效的阻止民营企业的进入;以行业内国有企业份额衡量的制度性壁垒对民营企业的进入具有阻碍作用,说明当前民营企业的进入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制度性障碍。作为对比,本文也检验了外资企业进入的影响因素,发现外资企业的进入相比于民营企业更加具有市场性,行业利润对外资企业进入的驱动作用显着为正,制度性壁垒对外资企业进入的阻碍作用相对较低。第二,本文使用生存模型检验了贸易开放对中国民营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上,出口促进了民营企业的生存时间;更进一步,将民营出口企业分为初始出口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并通过它们与企业金融变量的交叉项来检验出口是否通过改善企业的金融质量促进企业的生存时间,结果发现:初始出口的企业,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沉没成本,在这一阶段出口并没有很好的提升企业金融质量,反而会增加企业退出的风险;而持续出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进而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存概率;此外,本文按照出口强度对民营出口企业进行分组后,发现:出口强度与民营企业退出风险之间呈正U型关系,此外,低出口强度的企业信号作用明显,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退出风险,而对外依赖度高的民营企业则达不到这一效果,同时无论哪种出口强度的民营企业,出口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生存时间。同时本文还发现:整体上,外资企业进入带来的水平效应增加了民营企业退出的风险,但是可以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存时间;对于高技术和低出口强度民营企业前后向关联效应要大于水平效应,因此外资企业进入整体上提高了这两类企业的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低技术和高出口强度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带来的水平效应要大于前后向关联效应,因此外资企业进入整体上增加了这两类企业的退出风险;前后向关联效应提高企业的生存时间是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并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而水平效应并没有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而增加企业生存时间,反而增加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提高了企业退出的风险。第三,本文将市场分割、市场规模和融资约束同时纳入到一个两国三地区开放模型中解释中国民营企业高速出口的原因,在市场分割存在的条件下,民营企业进入国内其它市场也需投入大量的进入成本,因此市场分割会限制民营企业的国内发展空间,贸易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国内进入成本大于国际市场的进入成本时,民营企业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发展指标,也会鼓励民营企业大量出口;同时在存在严重市场分割情况下,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在资金分配上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出口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出口繁荣。实证检验证明了数理模型推导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分割程度增加、市场规模变小、同时面临融资约束条件下,进行出口的民营企业通常缺乏本国市场基础,对外依赖度高,难以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规避风险,而外资企业并不受市场分割的影响。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的存在不利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熊丁[7](2006)在《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湖北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因中国入世而发生重大改变。加入WTO以后,我省市场逐步放开,在2006年12月11日“过渡期”结束后将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到那时,外国商品、资本、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将纷纷进入湖北市场,这既给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我省民营经济还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入世后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等三大贸易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我省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适当地保护我省幼稚产业,以便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贵富[8](2006)在《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我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创业战略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在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国际创业理论进行研究、对国际创业现状调查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并提出了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创业战略选择方法。随后,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出口型战略、契约型战略及投资型战略。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创业战略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定量研究,构建了民营企业国际创业风险测度模型。最后,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国内企业国际创业进行了案例研究。论文具有多点创新性,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杨忠海[9](2005)在《后WTO时代与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近年来,虽然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进,融资规模和融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分析和探索后WTO时代对民营经济融资规模的影响,构建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对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课题组[10](2005)在《加入WTO背景下烟台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入WTO ,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大背景下 ,正确把握加入WTO后民营经济发展环砍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研究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对推动烟台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WTO为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为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入世20周年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二、入世以来中国关于营商环境的改革开放举措
    (一)贸易便利化
    (二)投资便利化
    (三)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
    (四)透明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
    (五)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中国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的成就
    (一)多项营商环境指标进步显着
    (二)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预期向好
    (三)市场准入极大放宽
    (四)知识产权执法改善
    (五)研发创新氛围浓厚
四、营商环境建设尚存问题
    (一)行政审批流程仍需精简
    (二)监管系统有待完善
    (三)民营企业发展仍有障碍
五、对中国未来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述
    2.1 “一带一路”战略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2.1.1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背景
        2.1.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特征
        2.1.3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2.2.1 更加自由化、国际化的贸易规则
        2.2.2 标准统一、自由便利的投资规则
        2.2.3 更加公平、高效、开放、安全的国际金融规则
        2.2.4 新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
    2.3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2.3.1 促进全球新经济增长带
        2.3.2 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
        2.3.3 创新区域新型合作模式
第三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及特征
    3.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3.1.1 改革开放之前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49-1978)
        3.1.2 改革开放早期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79-1991)
        3.1.3 改革开放中期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92-2011)
        3.1.4 “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3.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区域性特征
        3.2.1 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2.2 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2.3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2.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3.3 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因素
        3.3.1 企业家对国际商机的认识
        3.3.2 国际化初始期的资源要求
        3.3.3 国际化企业的竞争战略
        3.3.4 国际化的时间与企业绩效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4.1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机遇
        4.1.1 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4.1.2 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产业联动效应
        4.1.3 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提高自身争竞力
        4.1.4 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4.2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挑战
        4.2.1 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衰退
        4.2.2 境外投资保障支持条件不健全
        4.2.3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4.3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发展趋势
        4.3.1 国际化模式克服全球性问题
        4.3.2 传统型模式落实政策面保障
        4.3.3 时代型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对策分析
    5.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案例分析
        5.1.1 华为集团:技术创新铸就了新辉煌
        5.1.2 传化集团:外企合资的新范式
        5.1.3 华立集团:多元化投资的典范
        5.1.4 雅戈尔集团:中国的皮尔卡丹
        5.1.5 民营企业国际化典型案例启示
    5.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路径分析
        5.2.1 政府营造企业国际化的良好环境
        5.2.2 民营企业传统型国际化模式
        5.2.3 民营企业时代型国际化模式
    5.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分析
        5.3.1 适应国际环境变化
        5.3.2 推进国家政策落实
        5.3.3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4)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制度逻辑-注意力-回应”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2.1.1 政府支持与技术创新
        2.1.2 市场要素与技术创新
        2.1.3 组织认知与技术创新
    2.2 制度逻辑
        2.2.1 制度逻辑理论的发展
        2.2.2 制度逻辑的定义
        2.2.3 制度逻辑的基本特征
        2.2.4 多元制度逻辑间关系机制的研究
        2.2.5 制度逻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2.2.6 制度逻辑理论的适用性
    2.3 企业回应
        2.3.1 企业回应方式
        2.3.2 企业回应的影响因素
        2.3.3 企业回应及创新行为相关研究
        2.3.4 企业回应视角的适用性
    2.4 企业注意力
        2.4.1 注意力的基本构念
        2.4.2 注意力理论视角的基本假设
        2.4.3 注意力的过程性特征
        2.4.4 注意力的影响因素
        2.4.5 企业注意力与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4.6 注意力理论视角的适用性
    2.5 制度逻辑、企业注意力、企业回应构念间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构建
    3.2 外部制度逻辑研究范围界定
        3.2.1 数据收集
        3.2.2 制度逻辑要素分析
        3.2.3 制度逻辑分类整合及整体性特征
        3.2.4 制度逻辑研究范围界定
    3.3 研究对象选择
        3.3.1 选择性抽样原则
        3.3.2 典型性抽样原则
    3.4 本章小结
4 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识别及其关系机制
    4.1 汽车产业发展背景
    4.2 研究设计
        4.2.1 分析框架构建
        4.2.2 研究方法选择
        4.2.3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
    4.4 双重制度逻辑的逻辑要求演化
        4.4.1 政府驱动逻辑演化
        4.4.2 市场逻辑演化
    4.5 双重制度逻辑间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演化
        4.5.1 双重制度逻辑间动态关系模式
        4.5.2 双重制度逻辑的作用强度演化
        4.5.3 双重制度逻辑的演化机制
    4.6 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对外部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
        4.6.1 国有企业对双重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
        4.6.2 民营企业对双重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
    4.7 本章小结
5 企业对双重制度逻辑的注意力选择
    5.1 研究设计
        5.1.1 案例选择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收集
        5.1.3 研究方法选择
    5.2 上汽与吉利的注意力视角
    5.3 上汽与吉利的注意力配置过程对比分析
    5.4 注意力配置的形成机制
    5.5 企业的注意力选择
        5.5.1 国有企业的注意力选择
        5.5.2 民营企业的注意力选择
    5.6 企业的注意力选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企业的回应行为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6.1 研究设计
        6.1.1 案例选择
        6.1.2 数据来源与数据收集
        6.1.3 研究方法选择
    6.2 企业对政府驱动逻辑的回应行为分析
        6.2.1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对比
        6.2.2 一汽与吉利回应特征对比
        6.2.3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的形成机制
    6.3 企业对市场逻辑的回应行为分析
        6.3.1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对比
        6.3.2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的特征
        6.3.3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的形成机制
    6.4 企业回应模式及其与注意力选择的对应关系
        6.4.1 政府驱动逻辑与企业回应模式
        6.4.2 市场逻辑与企业回应模式
        6.4.3 注意力选择与企业回应模式的对应关系
    6.5 企业回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理阐述
        6.5.1 国有企业
        6.5.2 民营企业
        6.5.3 整体机理整合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管理启示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制度逻辑研究范围界定分析案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贸易开放与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点
        1.3.2 本文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企业进入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企业生存相关文献综述
        2.2.1 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
        2.2.2 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存在市场分割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入世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3.1.1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民营企业
        3.1.2 1978年-1989年中国民营经济产生阶段
        3.1.3 1989年-1992年民营企业发展的短暂停滞阶段
        3.1.4 1993年-2000年民营企业的稳步壮大阶段
    第二节 入世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3.2.1 加入WTO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3.2.2 中国政府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变化
        3.2.3 民营企业发展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节 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民营企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模式难以持续
        3.3.2 市场分割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3.3.3 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贸易开放对民营企业进入的影响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4.1.1 计量模型的构建
        4.1.2 变量说明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说明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五章 贸易开放对民营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指标说明和数据统计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5.3.1 整体样本的计量回归
        5.3.2 出口对民营企业生存时间影响的计量回归
        5.3.3 外资企业进入对民营企业生存时间影响的计量回归
第六章 民营企业过度出口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指标说明与数据统计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1.2 湖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1.3 入世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1.1.4 “十一五”规划制定并开始实施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方法论分析
        2.1.1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湖北民营经济与入世大环境的关系
        2.1.2 从权变理论角度分析政府、企业组织与入世大环境的关系
    2.2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利弊分析
        2.2.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2.2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2.3 WTO 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WTO 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2.3.1 中国加入WTO 与经济全球化
        2.3.2 加入WTO 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民营经济竞争力不强
        3.1.1 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偏小
        3.1.2 企业主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缺少应有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3.1.3 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3.1.4 产品结构不合理
    3.2 市场准入限制多,政策待遇不平等
        3.2.1 行业准入限制多
        3.2.2 政策待遇不公平
        3.2.3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3.3 体制不顺,服务体系远未建立
        3.3.1 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3.2 帮扶措施不到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3.4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3.5 观念和认识滞后
第四章 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4.1 入世给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4.1.1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开创良好市场环境
        4.1.2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4.1.3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开创良好政策环境
        4.1.4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机遇
        4.1.5 入世有利于促进湖北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4.2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入世的挑战
        4.2.1 从货物贸易领域来看
        4.2.2 从服务贸易领域来看
        4.2.3 从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领域来看
第五章 湖北省民营经济应对入世的对策
    5.1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市场经济环境
        5.1.1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5.1.2 完善政府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1.3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5.1.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2 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
        5.2.1 理顺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5.2.2 鼓励和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5.2.3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
    5.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3.1 提高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3.2 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5.3.3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建设
        5.3.4 做好知识产权投诉、调处工作
        5.3.5 加强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工作
    5.4 在 WTO 规则范围内保护省内幼稚产业
        5.4.1 在幼稚产业领域适当引入竞争
        5.4.2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研发工作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8)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 研究起源及进展
        2.1.1 创业研究起源及进展
        2.1.2 民营企业研究起源及进展
    2.2 国际创业研究现状及评述
        2.2.1 国外国际创业研究评述
        2.2.2 国内国际创业研究进展
    2.3 民营企业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2.4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现状及评述
    2.5 民营企业跨国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及评述
    2.6 研究现状总结
        2.6.1 研究现状评价
        2.6.2 本文的研究范畴
    2.7 小结
第三章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理论研究
    3.1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相关概念界定
        3.1.1 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
        3.1.2 国际创业的概念界定
    3.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动因分析
    3.3 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创业战略的基本模式
    3.4 企业国际创业的相关理论分析
        3.4.1 国际贸易理论
        3.4.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3.4.3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3.4.4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进展
    3.5 企业国际创业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启示
    3.6 小结
第四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现状研究
    4.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4.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现状分析
    4.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主要问题分析
        4.3.1 基于宏观层面的国际创业主要问题研究
        4.3.2 基于微观层面的国际创业主要问题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方法研究
    5.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战略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5.1.1 关键外部因素分析
        5.1.2 关键内部因素分析
    5.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环境分析与评估方法
        5.2.1 经营环境等级评分法
        5.2.2 国别冷热比较法
        5.2.3 机会威胁分析法
        5.2.4 投资障碍分析法
        5.2.5 动态分析法
    5.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方法的一般性评价标准
        5.3.1 有效性标准
        5.3.2 适用性标准
        5.3.3 可行性标准
        5.3.4 可接受性标准
    5.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方法研究
        5.4.1 企业经营战略选择概述
        5.4.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研究
        5.4.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方法研究
    5.5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战略管理研究
        5.5.1 国际创业战略管理模型研究
        5.5.2 国际创业战略控制研究
    5.6 小结
第六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出口型战略研究
    6.1 民营企业实施出口战略的不同阶段
        6.1.1 间接出口阶段
        6.1.2 直接出口阶段
    6.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战略
    6.3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的品牌战略
    6.4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的营销战略
        6.4.1 民营企业要迅速转变市场观念
        6.4.2 采取适合自身状况的国际营销策略
    6.5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出口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6.5.1 出口型战略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6.5.2 全力提高出口业绩措施
    6.6 出口型国际创业案例研究
    6.7 小结
第七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契约型战略研究
    7.1 民营企业跨国授权经营战略及其意义
        7.1.1 授权经营概述
        7.1.2 对外特许授权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意义
        7.1.3 民营企业对外特许授权所面临的问题
    7.2 民营企业授权经营的战略选择
        7.2.1 决定民营企业对外授权的关键因素
        7.2.2 民营企业对外授权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7.3 民营企业对外授权协议及管理
        7.3.1 法律制度
        7.3.2 消费者
        7.3.3 受权人的选择
        7.3.4 商务谈判
        7.3.5 授权协议
    7.4 小结
第八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投资型战略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FDI 概况
        8.1.1 我国企业FDI 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8.1.2 我国民营企业FDI 现状分析
    8.2 我国民营企业FDI 的产业选择
        8.2.1 我国民营企业FDI 产业选择依据
        8.2.2 我国民营企业FDI 产业选择战略
    8.3 FDI 方式选择战略
        8.3.1 投资进入方式比较
        8.3.2 我国民营企业FDI 的主要方式和经验
    8.4 FDI 区位选择战略
        8.4.1 我国FDI 区位选择的演化历程
        8.4.2 我国FDI 区位选择的分布现状
        8.4.3 FDI 区域选择研究方法
        8.4.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投资型战略区位选择的建议
    8.5 投资型国际创业案例研究
    8.6 小结
第九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9.1 创业风险相关知识概述
        9.1.1 创业风险定义与特征
        9.1.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风险类型
        9.1.3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风险识别
    9.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风险测度模型与识别流程
        9.2.1 AHP 基础上的国际创业风险矩阵和权重设计
        9.2.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经济效益风险模拟
        9.2.3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风险的模糊匡算及模拟结果
    9.3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9.3.1 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9.3.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的风险防范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实证分析
    10.1 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10.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现状
    10.3 以出口模式进行国际创业的民营企业状况
    10.4 以投资模式进行国际创业的民营企业状况
    10.5 民营企业对国家有关国际创业政策的理解
    10.6 小结
第十一章 国内企业国际创业案例研究-奇瑞创业历程研究
    11.1 引言
    11.2 奇瑞创业历程
    11.3 奇瑞创业过程分析——基于TIMMIONS 创业过程模型
    11.4 奇瑞汽车国际创业过程分析
    11.5 结论
    11.6 小结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12.1 研究结论及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实施对策
        12.1.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12.1.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实施对策
    1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相关课题
附录2 民营企业国际创业调查表
附录3 蒙特卡罗模拟VISUAL BASIC 主程序代码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加入WTO背景下烟台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营经济在烟台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一) 民营经济的巨大作用是其战略定位的现实依据
        1.民营经济是拉动烟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烟台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2.民营经济是开拓就业主渠道、保持烟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民营经济是提高居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4.民营经济是繁荣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要的重要力量
    (二)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是其战略定位的客观基础
        1.烟台人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富有创造性, 是发展民营经济的文化底蕴
        2.较发达的经济实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及乡镇企业的深化改革, 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空间
    (三) 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是其战略定位的理论支持
二、加入WTO后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
    (一) 加入WTO,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 从宏观方面来看:
        (2) 从微观方面来看:
    (二) 加入WTO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1.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1) 社会环境趋优。
        (2) 政策环境有利。
        (3) 发展空间巨大。
        (4) 外部环境良好。
        (5) 市场环境变数加大。
        2.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三) 辩证认识充分把握积极应对
        1.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
        2.抓住机遇, 完善自身
        3.发挥比较优势, 加快发展步伐
        (1) 审时度势, 确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2) 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优势突出。
        (3)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四) 增创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1.注重发挥后发优势
        2.增创民营经济新的发展优势
四、加入WTO后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烟台民营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二) 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 烟台民营经济发展应坚持原则
        1.坚持开放原则
        2.坚持规模化发展原则
        3.坚持聚集化原则
        4.坚持推进创新原则
        5.坚持结构调整原则
    (四) 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
        1.扶植骨干, 发挥示范作用
        2.培育特色, 发展企业群体
        3.抓改制改组, 膨胀经济规模
        4.抓技术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力
        5.加强园区建设, 发挥聚集效应
        6.搞好市场培育与建设, 推动产业与市场互动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 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8.整合资源优势, 推动做大做强
    (五) 烟台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
        1.实施结构调整战略,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2.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提高竞争力
        3.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4.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实施开放推动战略, 推动国际化经营
        6.实施园区拉动战略, 推动区域特色化
        7.实施膨胀提升战略, 壮大规模、提高实力
五、烟台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1.提高认识, 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2.提高认识, 实现思想观念根本性转变
        3.冲破思想障碍, 树立三种思想观念
        4.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二) 坚持多管齐下,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量扩张
        1.放宽市场准入, 拓展发展空间
        2.培植经济主体, 实现主体多元化
        3.优化政策环境, 催生一批
        4.扩大招商引资, 引进一批
        5.膨胀骨干规模, 带动一批
        6.深化产权改革, 衍生一批
    (三) 坚持改革与创新, 提高民营经济的档次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2.推进改革, 不断创新, 提高竞争力
        3.加强园区建设, 推动经济聚集化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上档次、上水平奠定基础
    (四) 坚持对外开放, 推动民营经济的国际化
        1.“引进来”, 大力招商引资
        2.“走出去”, 走国际化经营
    (五) 转变职能, 优化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转变职能, 强化服务
        2.发挥职能, 改善环境

四、WTO为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入世20周年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J]. 屠新泉,武赟杰. 行政管理改革, 2021(07)
  •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D]. 夏元宵.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5]基于“制度逻辑-注意力-回应”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 刘畅.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6]贸易开放与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研究[D]. 刘志成. 南开大学, 2014(09)
  • [7]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D]. 熊丁. 武汉科技大学, 2006(12)
  • [8]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研究[D]. 高贵富. 吉林大学, 2006(10)
  • [9]后WTO时代与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J]. 杨忠海. 生产力研究, 2005(07)
  • [10]加入WTO背景下烟台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课题组.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标签:;  ;  ;  ;  ;  

WTO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