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论文_卫峥,邢向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遗传性,本质,光牙,牙根,恒牙,不良,义齿。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论文文献综述

卫峥,邢向辉[1](2019)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固定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II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因牙齿呈半透明乳光色得名。患者牙本质发育不全,釉质与牙本质机械嵌合力薄弱,使得患者全口牙冠釉质剥脱,牙齿耐磨性差,表现为全口牙重度磨耗,牙髓腔闭锁。本文将介绍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患儿38(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徐海[2](2018)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摘要]患者范某,男,14岁。主诉:下前牙自发性胀痛数天。现病史:数天前,下前牙出现自发性胀痛,现求治。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检查:全口牙齿呈现琥珀色,41冠折未脱落,切端磨损明显。31 32切端磨损明显,叩(+),x-ray:31 32根尖粗大有吸收,根尖大面积暗影,根管上段影像不清,全景片示:全口牙齿髓腔闭锁,根管影像不清,磨牙牙冠呈球形,41 21己行根管治疗。经追问有家族史。诊断:遗传性乳光牙本质,31 32慢性根尖周炎。建议:31、32试行显微根管治疗+根尖手术。治疗:31 32橡皮障隔湿下,开髓,显微(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6)

李宁[3](2017)在《2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致病基因调查及修复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遗传特征,患病时的临床表现以及造成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后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先证者查证法调查在浙江温州地区发现的两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发育不全家系,追溯其全部可查家族成员,此病外观症状典型,家族史可靠,根据其亲属描述的特征,收集详细的家族史,然后进行口腔以及全身检查,2014-06完成家族史的调查。根据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以及牙列缺失情(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胡赛,潘海松,程康杰,傅柏平[4](2016)在《CAD引导的桩道和针道的预备——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桩核冠和针辅助固位冠修复一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根管闭锁牙齿桩道/针道预备的方法。方法:对根管完全闭锁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CBCT的拍摄,CBCT数据导入杭州六维齿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的六维齿科牙种植设计软件v2.0,在该软件上,上下前牙设计用0.9 mm直径的麻花钻预备根管桩道至根尖上3 mm,上下前磨牙设计用0.5 mm直径的麻花钻预备针道,位于残根颊舌中央连线上,距颊舌两侧边缘及根面约1.5~2 mm内,深度约2 mm,针道之间相互平行。上下磨牙设计也用0.5mm直径的麻花钻预备针道,位于残根的4个轴角处,距残根边缘及根面约1.5~2mm内,深度约2 mm,针道之间相互平行。根据麻花钻的长度,设计导板的高度,从而控制桩道和针道的深度。在导板引导下,进行前牙根管桩道和后牙针道的预备。采用辅助针进行硅橡胶印模,常规超硬石膏灌模,常规制作前牙桩核和烤瓷联冠(13-12;11-21;22-23;43;42;-32;33),后牙针辅助固位烤瓷单冠修复。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结果:临床上在CAD导板引导下可以准确实现在根管闭锁的牙齿进行桩道/针道的预备,有效避免侧穿的发生。结论:CAD引导的桩道/针道的预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9)

王宁,钱冬冬,聂蓉蓉,张缨,李芷[5](2016)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方法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技术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制作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对南京发现的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调查家族史,比对该病的遗传特征。对患者通过3个月暂时性修复体的试戴与咬合调整建立最适下颌位,在此位置进行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修复后定期随访5年,可摘局部义齿主要从安全性、强度、适合性叁方面进行评价。固定义齿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患者家族中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连续叁代出现,子代患病率50%,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该患者进行固定-可摘联合修复后主观感觉咀嚼功能提高、舒适性良好、面型改善、恢复美观、无颞下颌关节不适。修复体检查结果显示固定部分边缘密合,牙龈颜色形态自然,无牙龈炎,修复体色泽自然逼真,未出现破裂、崩瓷、脱落、基牙冠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技术治疗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6年10期)

徐山山,于彦君,刘麒麟,胡荣荣,孙宏晨[6](2016)在《遗传性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1例——附临床调查及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Ⅰ,DD-Ⅰ)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报告1例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进一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恒牙萌替变化,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为此病的进一步研究补充资料。(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徐山山[7](2016)在《一例遗传性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病例的临床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Ⅰ,DD-Ⅰ)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临床牙冠形态、大小和色泽正常,牙齿松动度大,易出现迟萌和早脱现象。X线下显示牙根短小,乳牙髓腔闭锁,恒牙可见平行于釉牙骨质界的新月形髓腔,非龋性牙可见根尖周透射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髓腔和根管完全消失,牙本质小管排列紊乱,充满大量的球形钙化物,形成典型的水流绕圆石结构,可见骨样牙本质。由于该病具有牙根短,牙动度大的特点,以往报道多采取保守对症治疗的态度,通过正畸治疗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的报道非常少。本文报告1例临床工作中发现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进一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恒牙萌替变化,针对出现的相关口腔问题及时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为此病的进一步研究补充资料。(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王静,王建鸿,朱洪水[8](2014)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系谱调查及固定修复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hereditary opalescent dentin)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较少见,一般发病率为1/6 000~1/8 000[1],男女患病率均等,乳恒牙均可受累。本文将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系谱调查及修复治疗过程进行报道,并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上下前牙区烤瓷冠脱落,影响美观及咀嚼硬食于2011年6月21日至南昌大学(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乐,林云红,余林[9](2014)在《双胞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1例及家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胞胎姐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临床表现及探讨修复治疗。方法征询调查1例双胞胎姐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患病情况。结果追溯双胞胎姐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4代家系,共20人,男8人,女12人,其家系中共有7人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结论双胞胎姐妹同时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者未见报道,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14年02期)

柴志红[10](2014)在《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的家系调查及义齿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调查发现共有9人患病。对本例患者采用修复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恢复垂直距离获得满意美观效果及功能。(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例摘要]患者范某,男,14岁。主诉:下前牙自发性胀痛数天。现病史:数天前,下前牙出现自发性胀痛,现求治。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检查:全口牙齿呈现琥珀色,41冠折未脱落,切端磨损明显。31 32切端磨损明显,叩(+),x-ray:31 32根尖粗大有吸收,根尖大面积暗影,根管上段影像不清,全景片示:全口牙齿髓腔闭锁,根管影像不清,磨牙牙冠呈球形,41 21己行根管治疗。经追问有家族史。诊断:遗传性乳光牙本质,31 32慢性根尖周炎。建议:31、32试行显微根管治疗+根尖手术。治疗:31 32橡皮障隔湿下,开髓,显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论文参考文献

[1].卫峥,邢向辉.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固定修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2019

[2].徐海.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报告[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3].李宁.2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致病基因调查及修复方法探讨[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4].胡赛,潘海松,程康杰,傅柏平.CAD引导的桩道和针道的预备——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桩核冠和针辅助固位冠修复一例报道[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大会论文集.2016

[5].王宁,钱冬冬,聂蓉蓉,张缨,李芷.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方法与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2016

[6].徐山山,于彦君,刘麒麟,胡荣荣,孙宏晨.遗传性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1例——附临床调查及病理学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6

[7].徐山山.一例遗传性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病例的临床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8].王静,王建鸿,朱洪水.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系谱调查及固定修复1例[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9].张乐,林云红,余林.双胞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1例及家系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4

[10].柴志红.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的家系调查及义齿修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先证者(:V2...1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图谱1 正常恒牙牙本质和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年后随访曲面断层照2 牙本质纳米压痕的应力-位移曲线患者Ⅳ7的牙齿图

标签:;  ;  ;  ;  ;  ;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论文_卫峥,邢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