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从控制系统论文_李华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从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从,机器人,控制系统,在线,反馈,蓝牙,转炉。

主从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芳[1](2019)在《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噪声污染在线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主从控制系统噪声监测效果较差,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噪声污染,导致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时常出现异常数据。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噪声污染在线监测方法,首先分析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机构,设计合理的FPGA控制器,其构成包括PWM模块、编码器采集模块、电位器A/D模块、限位开关和脚踏开关采集模块、Ethernet POWERLINK通讯等,随后根据小波变换原理,对特征频率进行区分,最后将区分出来的特征频率进行异常噪声信号检测,完成噪声污染在线监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包天本,张甫频,杨运强[2](2019)在《基于Arduino开发的叁自由度主从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duino电子平台设计,融合蓝牙通信技术,以42步进电机作为原动机,采用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检测角度。系统分上位机和下位机,采用人机交互工作模式,用户操纵上位机进行示教动作,通过离线编程给下位机下达运动指令,使下位机"复制"上位机的动作,完成与上位机运动轨迹相同的动作。(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徐伟,程凡华,周志钢[3](2019)在《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主从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微电源特性多样及其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跟随运行方式的改变而不同,分析了基于下垂(Droop)控制、恒压频比(V/f)和功率恒定(PQ)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对比分析了基于Droop+PQ控制和V/f+PQ控制的并网逆变器主从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V/f+PQ主从控制的微电网并网/孤岛运行模式下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仿真建模,结果表明所提的基于V/f+PQ主从控制策略在微电网并网/孤岛运行模式下具有较好的功率跟踪性能、系统电压和频率稳定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龚文,许俊军,杨决宽[4](2019)在《力反馈数据手套系统及主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可穿戴力反馈数据手套(主手)结构复杂、操作负担重、反馈力波动明显的问题,设计了带有扇形外骨架的力反馈数据手套。采用变阻抗力-位置型双通道控制结构,在力反馈模式下从手采用力平衡控制。经过实验对比,新的力反馈数据手套和控制结构既保证了数据手套和人手运动一致性,又能满足数据手套对人手提供稳定力反馈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白国利[5](2019)在《主从控制在新中棒飞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台电机驱动的飞剪控制系统中,电机轴之间转速同步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通过主从控制可以实现飞剪两台电机的同步运行。本文主要从主从控制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对新中棒飞剪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介绍。(本文来源于《南钢科技与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赵学深,彭克,张新慧,陈羽,徐丙垠[6](2019)在《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主从控制模式下的稳定性与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是配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可有效提升城市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可靠性与运行效率。主要研究了主从控制模式下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动态导纳的小扰动稳定分析模型,研究了直流负荷、直流线路参数和多端互联等影响因素变化时系统出现的不稳定现象,提出了基于带通滤波的前馈补偿定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并对补偿前、后的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时域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阻尼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2期)

周青子[7](2018)在《变频器主从控制在转炉倾动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一种转炉倾动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西门子6SE70变频器的主从控制功能实现电机速度和力矩的控制,实现4台电机的同步运行,基于系统的高精度及快速响应能力,最终保证4台电机速度相同,输出力矩相同,实现转炉倾动的各个生产功能。通过Profibus网络下发指令,通过SIMOLINK环网在变频器之间实现快速通讯。(本文来源于《梅山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史刚,朱世磊,张自启,李钊,刘淼[8](2018)在《股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设计复位力量大、操作精度高、数字化主从控制的股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降低医务人员手术强度和辐射风险、提高复位精度和稳定性。方法分析骨折治疗的方法及流程,设计骨折复位机器人的工作流程,以嵌入式微控制器LPC1788为核心,选用微控制器的串行通信引脚接收复位指令,分析处理完成后通过微控制器的PWM引脚输出控制信号,信号经差分变换后传输给从机械臂的伺服驱动系统,精确控制操作杆执行复位指令,引入反馈监测和童锁功能,增强了系统可靠性。结果在软硬件联合调试过程中,控制系统在正常操作和模拟各种异常或错误操作的情况下,全程无任何错误输出。结论股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主从控制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能有效滤除各种错误,输出准确、操作性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8年07期)

龚文[9](2018)在《力反馈仿人机械手主从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机器人发展中,受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限制,面对复杂、未知环境时,机器人存在很难完全自主地执行精细、复杂任务的问题。遥操作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它是通过人对机器人进行实时操控,即人首先评估远端工作状况,进而做出决策以控制机器人按照指令执行任务,这样提高了机器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力觉临场感是为帮助操作者在遥操作中准确评估工作端情况的关键技术。本文以力反馈仿人主从手为平台,为提高主从机械手的可操控性能,进行力觉临场感和主从机械手控制相结合的研究。本文首先设计了配套的力反馈主从机械手,采用欠驱动方式,减轻了人的操作负担。设计了主从手指尖结构,有利于优化主手跟随运动方法。设计主从控制电气系统,根据主从手控制特点,采用并联叁指控制子系统,使对应手指的子系统具有完整的主从控制功能并可独立运行。子系统本身由传感器、电控单元、电机组合模块集成。以上设计有利于硬件的组装、系统调试和改进工作。基于遥操作主从四通道理论,分析了多种双通道控制结构在主从系统中的力反馈性能,确定了以力—位置型控制结构为本文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根据系统特点,将控制模式分为跟随模式和力反馈模式,设计了主动式主手跟随人手运动方案,解决了传统主手回复运动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自适应PD的力控制器,该控制器可自主调整PD参数,满足跟随模式下的位置跟踪和力反馈模式下的力跟踪效果。从手在跟随模式下采用基于PD的位置控制,而在力反馈模式下采用自调整变阻抗结构,提高对不同刚度物体抓握的柔顺性和适应性。最后,建立单指和多指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证明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6)

吴锡洲[10](2018)在《基于力协调的空间机械臂主从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机械臂相对于一般的机械臂有以下几个特点:空间机械臂工作在动基座上;由于其工作在太空环境中,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自主性运动,因此需要很高的可靠性,特定情况下需要大时延条件下的遥操作控制;另外,空间机械臂由于机电时延等对运动控制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力协调控制,提高其动态性能,减小时延;由于星载计算机计算能力较弱,因此对动力学解算的计算量有限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空间机械臂动力学建模、机械臂力协调控制以及空间机械臂主从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建立6自由度解耦空间机械臂的以轴不变量(轴矢量及自然坐标)表示的迭代式正逆运动学模型及“Ju-Kane”法的正逆动力学模型,为机械臂多轴协调力位控制提供条件,使用C++编写仿真软件实现空间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其次,本文采用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对空间机械臂进行多轴协调控制,提高空间机械臂的动态性能,减小机电时延,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然后,本文设计双边自适应控制器,通过在主从两端分别进行自适应控制,最终达到主从两端同步运动的目的,减小时延对系统稳定性和透明的影响。最后,编写控制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空间机械臂主从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主从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Arduino电子平台设计,融合蓝牙通信技术,以42步进电机作为原动机,采用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检测角度。系统分上位机和下位机,采用人机交互工作模式,用户操纵上位机进行示教动作,通过离线编程给下位机下达运动指令,使下位机"复制"上位机的动作,完成与上位机运动轨迹相同的动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从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芳.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噪声污染在线监测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2].包天本,张甫频,杨运强.基于Arduino开发的叁自由度主从控制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3].徐伟,程凡华,周志钢.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主从控制策略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9

[4].龚文,许俊军,杨决宽.力反馈数据手套系统及主从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5].白国利.主从控制在新中棒飞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南钢科技与管理.2019

[6].赵学深,彭克,张新慧,陈羽,徐丙垠.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主从控制模式下的稳定性与优化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7].周青子.变频器主从控制在转炉倾动系统中的应用[J].梅山科技.2018

[8].史刚,朱世磊,张自启,李钊,刘淼.股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8

[9].龚文.力反馈仿人机械手主从控制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吴锡洲.基于力协调的空间机械臂主从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主从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标签:;  ;  ;  ;  ;  ;  ;  

主从控制系统论文_李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