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住宅大型地下车库跳仓法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住宅大型地下车库跳仓法施工技术

广东建安昌盛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跳仓法施工技术对提高结构整体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应用跳仓法进行施工,可以保证地下车库项目与主建筑同时完工,对于提高建筑项目施工效率、减少工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大型车库地下室结构的跳仓法施工工艺流程,提出了针对性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住宅建筑;大型车库;跳仓法;施工;关键要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涌现出众多先进,实用的施工技术,超长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但是其中之一,该方法能够在施工工期短的情况下,实现多段建设项目合理化分区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加工场地问题,在节约建筑项目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建设工期及质量,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1工程概况

某大型住宅工程,由11幢22~27层高层住宅组成,整体地下1层车库,建筑面积59570㎡,工程在住宅部分结构施工阶段,通过多次研究论证,最终创造了多栋高层整体地库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解决了加工场地问题,提高了效率,既保证了工期和质量又节约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1)基坑整体分区,多区同步施工。大面积整体基坑按主楼及地库分成两大类分区,主楼区按楼号再分区(一栋主楼为一个区)并根据工期要求分区同步流水施工;地库根据施工场地布置要求进行分区流水施工(配合施工场地迁移)。

(2)各分区独立进行基坑施工,实行分区降水、分区放坡开挖。

(3)先主楼区后地库区施工。主楼区根据围护结构施工进展,实行先中间后周边的施工顺序。中间区主楼分区同步施工,周边主楼分区根据围护结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地库区待主楼区结构完成±0.00时再进行顺序施工。

(4)塔吊根据主楼先中间后两边的施工顺序,有效实现了群塔作业。相邻塔吊大臂间形成自然高差,满足群塔施工塔吊施工高差要求。

(5)主楼结构最终封顶与地下车库结构最终封顶完成时间基本一致。

3.工艺原理

(1)高层主楼综合工期长,其施工进度为整体工程关键进度,故各主楼将划分为各独立基坑分区,先行降水开挖施工;主楼结构施工时,地库部分区域将作为施工道路、各加工场地及材料堆场所用。

(2)中间主楼距基坑围护结构较远,在围护结构未完工前便可实施降水及放坡开挖;基坑周边主楼需待围护结构施工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降水开挖。故采取主楼施工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

(3)根据施工主出入口位置,先施工离出入口远端区域,后施工在出入口附近区域,该工程其施工主出入口位置在东侧,故两边主楼施工时,采取先西侧后东侧的降水开挖顺序。

(4)地库区根据主楼周边车库完成情况,施工场地及道路变迁情况由西向东分区顺序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工艺流程

依托工程由11幢27层住宅楼、1幢地下2层地上3层的商业楼和1个地下车库组成,工程量及施工面积大。根据总体安排,先施工住宅楼区域工程,后施工生活配套用房区域工程(即先施工地下1层浅基坑,后施工地下2层深基坑)。

图1总体施工分区图

主10、主7、主4→主9、主3、主1→主6、主5、主8→主2、地1、主11→地3、地5、地4、地2。

住宅部分面积大,故根据后浇带位置,将地下结构划分若干个区域进行多分区流水作业,详见图1。根据主楼及地下车库分区位置及施工出入口分布情况,考虑到加工场地的最大利用率及临时施工道路的可循环性,制定施工顺序如下:

生活配套用房(即12#楼)基坑于住宅部分基础结构施工完毕,且基坑土方回填完后再进行施工。

4.2跳仓施工要求

根据施工分区施工进度,对多个分区同时进行施工。本工程采用三个劳务队,依次:主10、主7、主4→主9、主3、主1→主6、主5、主8→主2、地1、主11→地3、地5、地4、地2进行阶梯式挖土,在挖土的同时完成其间的临时道路(道路需卸土1.5m深左右),以满足后期结构施工队需要。对各基坑四周采取放坡开挖(靠围护结构垂直开挖),放坡面均需喷浆护坡。跳仓施工对各分区的施工节点时间要求相当严格,时间节点直接影响下一分区的施工。

4.3跳仓施工安排

工程根据拟定的施工顺序,依次进行基坑挖土。基坑挖土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主楼基坑挖土阶段;二阶段是车库基坑挖土阶段。两个挖土阶段有一定的时间间歇,主要是二阶段基坑挖土前,一阶段的周边车库顶板完成(加工场移至完成的顶板上),且外围临时道路形成通车。

5.施工过程采取的各项措施

5.1质量控制

(1)本工法为基坑及结构施工时的一种分区施工工艺,其质量控制要点与普通基坑及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一致。

(2)采用本工法,将考虑大基坑内各独立小基坑的边坡围护形式。依托工程因土质较差,开挖时放坡区域必须喷浆护坡,保证边坡稳定。同时因边坡暴露时间较长,故喷浆护坡质量要重点控制。

(3)分区施工后结构施工缝形成较多,故施工缝留设质量也为控制重点(主要为支模质量、表面凿毛处理,后续接浆等)

(4)沉降观测需严格按设计要求频率进行监测,待主楼沉降数据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在后续车库结构施工时,取消该处车库与主楼连接处的后浇带。

5.2安全措施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定时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是基坑施工阶段,各主楼独立基坑临边防护。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需编制主楼与地库的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等。

(2)本工法执行时,现场临水临电由于场地搬移,均须二次布设,故需做好提前策划。临电搬迁时,需专业电气安全工程师进行全面检查。

(3)本工法存在群塔作业情况,故需编制专项群塔安全施工方案,同时按规定设置防碰撞装置。

(4)场内行车道路必须规划合理,因群体工程量大,场内重型车辆较多,必须指定严格的场内车辆行驶制度及线路,场内车辆限速5km/s并禁止鸣笛。

(5)车库施工阶段,立体交叉作业面较多,需制定专项立体交叉作业及高空防坠安全施工方案。

(6)基坑暴露面积大,故需设置良好的系统性排水体系,保证在雨季消除基坑严重积水现象,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6.效益分析

6.1技术施工效益分析

项目通过合理的分区分段跳仓施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以下问题:

(1)施工机械压力。工期如此紧张,若6万多㎡的基坑同时开挖,势必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的挖机、运输车辆和管理人员,这样一来给土方施工造成较大的施工压力。

(2)施工场地及文明施工压力。此施工工艺,合理地提供了各分区的临时施工道路和加工场地的要求,也达到了文明施工的要求。

(3)劳动力压力。使每个劳务公司的劳务队成递增式增加及递减式撤场,解决了劳动力急剧增加或闲置状况,给劳务公司提供了劳动力保障的宽松(便利)环境。

(4)工期压力。此工艺保证了多劳务公司多劳务队多分区同时平行施工,实现主楼与地库平行施工,因而大大缩短了结构施工工期,比甲方要求的工期提前了20日。

(5)周转料周转。此工艺使每个劳务公司的地下部分周转料得到充分周转使用,使周转料周转使用最大化。

6.2经济效益分析

本工程按照此工艺施工,采取多分区平行流水施工,在劳动力配备组织、周转料使用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均给项目上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项施工工艺在此施工阶段给项目节省造价及增加费用详见表1所示。

6.3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住宅房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楼盘将采用多栋高层整体地库结构,而对于此类大面积基坑整体施工,在甲方工期要求紧和施工场地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该施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施工任务,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今后同类条件下工程推广(借鉴)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7结语

通过本工程采用跳仓法施工技术,其优势明显,比常用的预留后浇带施工法显著有效,地下室裂缝少、施工速度快,特别是对后期主体施工影响小;同时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经济效益分析表表1

参考文献:

[1]刘宗堡.探讨“跳仓法”工艺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

[2]兰顺发.“跳仓法”施工工艺在某地下结构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4(02).

标签:;  ;  ;  

高层建筑住宅大型地下车库跳仓法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