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变电可靠性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浅谈输变电可靠性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国网山西省长治供电公司山西省长治市046011)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新型能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电能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并且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生产工艺等过程中,电能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当下电能的质量有着相应的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相应的原因,主要是输变电环节出现了相应的问题造成的。所以,对输变电可靠性对电能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输变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影响

1电能质量的概述

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Voltagequality)、电流质量、供电质量(qualityofsupply)等相关术语和概念,包含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个方面: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包括供电企业对用户投诉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格等;用电质量(qualityofconsumption)包括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一般地说,电能质量的定义是: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随着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与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变配电过程中对电能也会造成冲击和破坏;而电能作为商品,人们会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其相关指标与改善措施作讨论和分析。

2输变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之间的关系

当对电能质量的认知和了解不断深入时,传统的输变电可靠性中所包含的相关内容与客户对于电力可靠供应的目的是不相符的。这种类型的负荷对于电能质量指标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当出现了相关的电能问题时,传统的供电中断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出现的,传统意义上的输变电可靠性指标恶化也是没有出现的,即使如此,这些电能质量问题出现时也可以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引发重大的用户损失或者是重大的电力事故,使其可靠性方面出现重大的问题,在此时,供电质量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电力可靠性指标,在此情况下,当对多种形式的电力可靠性问题进行相应的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对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举例来说,在20年前,重合闸功能被当作是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对于非永久性故障重合闸后能够持续地向用户提供电力供应,所有的用户对于短时间的电力中断问题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关注和重视。不过,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大量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等进行了充分的应用,一次成功的重合闸已经成为了一次电力中断事故,在一秒的时间中电子钟停止了走动、计算机重新启动等,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在对电能质量和输变电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阐述的时候,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其一,对于系统运行来说,传统的输变电可靠性是其终极的目标,但是,在当下的形式中,电力系统的终极目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为了合格的电能质量的电力供应,换种说法,就是电力质量问题就是电力可靠性问题,对传统的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相应的延伸和拓展。其二,在传统的电力可靠性中,对明显的电力中断时间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对于此种事件,其物理现实是非常清楚的,不过,电能质量之间通常是半个周波至几十毫秒的事情,对于事件系统来说,是没有办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感知,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说明,有可能是一次严重的中断,所以,需要从电能质量的角度进行此种电力可靠性事件进行相应的描述。其三,对于传统的输变电可靠性来说,其主要的目标是即使时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目标是不变的,也就是,对持续不断的电力进行有效的供应,不过,对于电能质量的指标的种类和特征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举例来说,对重合闸事件进行相应的阐述,用户对重合闸过程中的电能质量事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此过程中,了解了它是一个经历不到一秒的电力中断事件,在此时,计算机配置了UPS电源,可以顺利度过这个短暂的过程,从计算机的角度来说,不存在电能质量事件导致的电力供应可靠性问题。不过,当在全部的敏感设备中都安装了UPS的时候,当下所说的电压暂降现象就不再是电能质量事件了。其四,在电能质量问题中,还包含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问题。

3提高输变电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

可靠性管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管理工作量大,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管理网络。一般的供电局分为局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单位要有可靠性管理负责人,一般由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设立生产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可靠性管理人员。车间级和班组级可设立人员兼任可靠性管理工作。选择人员应是责任心强、有专业技术素质、熟悉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可靠性管理人员应当能够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可靠性管理工作

3.2加强设备检修计划管理

编制年度检修计划时,应根据可靠性管理目标和指标,对照状态检修评价结果和大修技改项目等,通过人员广泛参与,协调各种停电计划,来加强检修统筹管理,确保年度检修计划的科学。月度计划中,应通过认真编制和会审检修方案,加强对设备停电检修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预控。要严格执行先算后停,无计划不停,按月控制检修项目,确保计划的刚性执行。生产周例会中应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应充分考虑环境、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确保列入周计划的工作都能严格执行。周生产计划下达后,调度部门应主动给生产班组提供优质服务,紧盯计划的执行。基层单位、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调度下达的生产计划,确保按计划、按时间、按要求完成。

3.3充分认识事前组织的重要性生产

活动的事前组织、事前查勘、工作准备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可靠性管理事件进行分析,因为查勘没有到位,组织、准备工作不充分,未带齐所需的工器具或元器件,造成迟迟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临时去接,影响可靠性指标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充分认识生产活动事前组织的重要性,通过抓设备查勘、生产活动前的组织、准备工作,规范生产活动组织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发生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设备停电时间、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的事件。

3.4规范设备的消缺流程

发现设备缺陷后,不能随意对设备缺陷定性,更不能随意停电消缺。设备缺陷定性宜由缺陷发现人汇报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设备缺陷定性,确保缺陷定性准确,并由技术人员将“危急”和“严重”或较大的缺陷及时报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评估设备缺陷对安全的影响后,根据情况协调和组织处理。这样做一是减少了临检发生次数,二是避免了运行、检修、调度三者之间的配合矛盾,三是能利用更多资源,更加精确地进行管控。对于设备存在的缺陷,应积极推行带电作业消缺,能采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尽量采取带电作业消缺的方法,避免影响可靠性指标。不能用带电作业消缺的,应根据设备的轻重缓急,在生产周例会上进行安排布置。

结语

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与可靠性管理密不可分,可靠性指标是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强化可靠性管理是规范生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也是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靠性管理牵涉到运行与调度,运行与检修,一次与二次,二次与通讯及远动专业等各个方面。部门与部门、班组与班组配合的好坏都会影响到可靠性指标。可靠性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通过深入地分析可靠性管理中的每一次事件,理顺各种协调配合关系,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降低成本费用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也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晟.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关系分析[J].高压电器,2016(12):99-103.

[2]张东,董文娟,张渺,等.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输变电可靠性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6(9):252-254.

标签:;  ;  ;  

浅谈输变电可靠性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