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革

浅谈信息时代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革

◆李飞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本文以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为例,结合作者多年的图书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分析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改革建议,为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管理问题改革

一、引言

信息网络的创新改革以及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已经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并且对知识的获取渠道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对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已经逐步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高校教育中,图书馆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学生学术交流、问题探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图书管理工作中逐步得到应用,图书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部分高职院校仍然认为图书馆的功能仅限于向师生提供书刊借阅,且在图书馆中置放一定数量的书刊就认为实现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重视程度低下,导致图书馆经费较为短缺,软硬件设施都不能得到补充与更新,导致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严重滞后。此外,重视程度不高是导致图书管理人员引进机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直接因素,大大降低了图书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2.图书管理队伍水平、结构不完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引进机制较不完善,女性比重较大且年龄偏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不利于图书馆新技术设备的引进与使用。图书馆是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生学习重要的资源宝库,而图书管理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更是缺少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高科技人才,这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高校对于图书馆表面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忽视,导致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于许多依靠专业知识的工作都无法胜任,工作积极性不高,忽视了许多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使图书馆工作开展困难。

3.缺乏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激励、奖惩机制。高职院校多重视教学实践工作,忽视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且多数图书管理人员待遇较低,无法享受专职教师所享受的待遇,导致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许多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随意性过大,工作中的失误一般不会担负很大责任,因此奖惩机制的缺乏也是图书馆建设工作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之一。

4.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由于重视图书馆藏书的数量目标,许多年代久远、时效性差、利用价值低的书刊仍然被购入;加之采购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所选书刊很难满足学生及教师的需求。学生学到的课堂知识毕竟有限,需要图书馆书刊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来提高自己,但信息资源的匮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限制。随着高校所设专业类别的增加,与图书馆藏书的覆盖面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部分新设专业甚至找不到相关的专业书刊。

5.信息化程度较低是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又一不足之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方式出现极大转变,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学生不再以单一翻阅书刊的方式来学习,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软硬件设施还不太完善,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6.图书期刊利用率不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数高校学生选择网络作为主要活动,进入图书馆的频率与时间大大缩水;图书管理人员对书刊的采购有着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有可能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降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图书馆使用率较低,过多依赖于手中教材,没有起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作用。

三、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对策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越来越大,图书管理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上文所述多方面待解决的问题,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1.加强学校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图书管理工作的完善,需要学校领导、图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领导要提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定期进行图书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大力支持与尊重图书管理工作。学生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利用图书馆资源,同时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改革的良好发展。

2.完善图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人才招聘时,应以招聘学历高且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为主,重点招聘计算机、信息收集与加工处理等专业的人才。要调整年龄结构,招聘年龄偏小、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人才,且注重男女比例的均衡,以适应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更新需求。

3.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长期以来的图书管理工作不受重视,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内部竞争,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如岗位责任制、业绩考核制、末位淘汰制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体制,彻底改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促进图书管理工作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4.改善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首先,要逐步淘汰那些时效性差、利用价值低的书刊,为资源更新提供空间。其次,在书刊选取上要进行合理规划。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书刊选取应充分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结合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际进行采购。对于其他类型的书刊选取可采取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方式,充分了解广大学生及教师的兴趣爱好,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提高书刊的利用率。

5.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改变传统的以排架为基础的图书排列方式,采用光盘等新的资源储存方式、多媒体导读系统、多媒体检索技术,建立多媒体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操作更加便捷、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同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改革也应保持同步发展,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字图书馆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未来的图书管理工作改革中,要充分结合时代特色,注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与帮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8),32。

[2]薛可对新时期做好图书期刊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分析[J].科技世界,2014,(7),196。

[3]睿华浅析图书管理工作创新[J].理论前沿,2013,(7),164。

[4]黄美英浅谈改善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2,(36),234。

[5]孟庆凤试论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及创新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4。

[6]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3),37-38。

标签:;  ;  ;  

浅谈信息时代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