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南部论文_黄建军,牛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黄海南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重金属,阜宁,龙潭,湖盆,构造运动,声波。

南黄海南部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军,牛华伟[1](2019)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对冲挤压变形与拉张断陷迭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至今尚未获得油气重大突破的(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迭合盆地之一,受对冲挤压性质的印支运动影响,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区域已沉积的古生界及下中生界发生构造形变及抬升剥蚀,形成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不同走向的逆冲推覆断层及相应的挤压背斜构造。针对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与新生界构造迭加特征问题,运用地震剖面结构分析方法,将区域与局部地震剖面结构分析相结合,通过区域断裂特征解释确定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并结合不同层系地层变形特征,综合确定不同构造层系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挤压时期,南部坳陷位于南北对冲挤压弱变形带,主要发育相对完整的挤压背斜构造,在晚期拉张时期,南部坳陷在早期挤压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近东西走向的系列断陷。最终形成早期挤压构造与晚期拉张断裂构造迭合发育区带为研究区油气勘探突破有利区带的新认识。(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4期)

戚家振,黄建军,王迪,黄苏卫[2](2019)在《南黄海南部坳陷中新生界成藏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自开展油气勘探活动以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油气发现,整体研究程度偏低。为实现研究区成藏有利区带的预测,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二维地震测线解释,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资料、钻井资料等,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烃源岩的发育、构造圈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南五凹烃源岩最发育,南四凹及南七凹次之,且中新生界阜宁组为主力生烃层系,以生油为主。该研究对于南部坳陷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价,并预测了南五凹陷是最有利的生烃凹陷,邻近南五凹的有利构造圈闭易于成藏,优选出南部坳陷I类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对南部凹陷进一步的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2期)

蔡佳,吴克强,王鹏,崔敏,宋双[3](2016)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古近系阜宁组沉积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是该盆地最具勘探突破潜力的地区,有8凹4凸,结构复杂。其中古近系阜宁组为1套厚度超1 km的湖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4段,是最重要的烃源岩。综合应用测井、岩芯、地震剖面、古生物资料以及与苏北盆地进行对比,在南部坳陷阜宁组共识别出3种主要沉积体系:湖泊、叁角洲、碳酸盐台地。南部坳陷在阜宁组时期是中国东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湖盆,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时期是南部坳陷的2次湖泛期,其典型特征为中深湖相发育且满盆发育,不发育边缘相;阜叁段沉积时期是上述2次湖泛期之间的1次湖退期,典型特征是滨浅湖分布广泛。同时缓坡带发育大型叁角洲,是典型的陆相坳陷湖盆的沉积发育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彭修强,项立辉,郭娜,孙祝友,张鹏程[4](2015)在《南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2年夏季对南黄海南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及风险分析.结果表明:Cd、Pb的含量均符合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标准,Zn、Cu、Cr在绝大部分站位也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在个别站位处达到二类或叁类沉积物标准;除Cr、Cd、Mn外,其余各重金属与Al2O3、平均粒径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均以自然来源为主,并受到沉积物粒度的控制,遵循"元素的粒度控制律";Cr、Cd、Mn与Al2O3的相关系数较小,表明其可能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7种重金属元素辨识为2个主成分,PC1(Zn、Cu、Pb、Fe、Mn)为自然源因子,PC2(Cr、Cd)为工农业源因子;其中,Cr、Cd在PC1和PC2上均具有一定的正载荷,受自然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Zn、Cu、Cd、Pb整体均处于清洁级别,而Cr则处于轻微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Cr>Pb>Cd>Zn>Cu;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排序依次为Cd>Pb>Cu>Cr>Zn,Cr、Zn、Cu和Pb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Cd以低中等生态危害等级为主,局部出现较重生态危害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为低度.(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吴炳伟,江建虹,王先勇,张亚丽,刘东奇[5](2015)在《南黄海南部盆地南二凹陷构造格局及含油气前景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南部盆地南二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陆相凹陷。以往的研究认为该凹陷面积为1 053 km2,中—新生界陆相地层最厚5 500 m,生烃量仅0.91亿t,勘探潜力十分有限。为了弄清南二凹陷的规模、与相邻构造单元的接触关系、内部结构、充填序列等基本地质问题,以2012年该区域新实施的630 km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地震解释及综合石油地质条件评价。结果表明:南二凹陷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南断北超"断陷湖盆;凹陷面积大于1 700 km2,是南黄海南部盆地最大的凹陷;南二凹陷中—新生界陆相地层最厚7 500 m,古近系最大厚度5 000 m,初步估算古新统阜宁组资源量为2.9亿~3.6亿t,显示了良好的含油气前景;南二凹陷北部斜坡带发育鼻状构造带,其紧邻生烃洼陷,是海、陆相油气汇聚的主要指向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5年01期)

袭着纲,王鹏[6](2014)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南五凹叁垛组剥蚀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南五凹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4期构造运动,其中古近纪末期叁垛运动最为强烈,造成大范围的剥蚀。结合井资料,综合利用泥页岩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Ro差值法,从点上对叁垛组剥蚀量进行了恢复;然后依托二维地震剖面,利用地层趋势法对该期剥蚀量进行了区域成图。结果表明,该事件中南五凹最大剥蚀厚度在凹陷西部,一般为700~950 m;东部剥蚀厚度一般为300~500 m,整体剥蚀厚度小于新近系地层补偿厚度。叁垛组剥蚀量的研究对认识南五凹的成藏史及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王明健,张训华,王安国,王蛟[7](2014)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叁迭统沉积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中叁迭世以前为统一的海相盆地。目前陆上地区下叁迭统沉积相展布已经基本搞清,但是海区研究程度较低。结合陆上下扬子地块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的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开展了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叁迭统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叁迭统沉积体系呈NE向展布,由NW向SE水深逐渐变浅,依次发育台缘斜坡相、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局限台地相暗色泥岩和泥质灰岩发育,为有利的烃源岩。(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4年10期)

王振鸿,胡明毅,汤济广,薛丹,孙春燕[8](2014)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晚白垩世-第四纪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盆地差异成因机制的影响,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类型及构造演化有多种认识,并存在很大争议。通过重新划分构造单元和构造层,深入研究构造特征;将建湖隆起延伸入海,首次提出将南二凹陷划分为南二凹陷北和南二凹陷南两个凹陷;建立盆地构造格架,明确中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及性质,以张引作用为主与挤压隆升相间,构成多期构造旋回;揭示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确定阜宁组为烃源岩发育有利层位,南五凹陷为烃源岩分布最优区域,并认为南五凹陷可以存在二次生烃;进行油气成藏模式对比,从而优选南五凹陷为最优区块。(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4年03期)

王明健,张训华,王安国,肖国林,王蛟[9](2014)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二迭系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块的东部,中、古生界研究程度较低,迄今为止尚未系统开展过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研究,从而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本次研究结合陆上下扬子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的钻井、地震资料分析,开展了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大隆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海相碎屑岩沉积,沉积体系整体呈NE向展布;自NW向SE方向水体逐渐变深;研究区的东北部发育河流相,向SE方向过渡为叁角洲相、沼泽—澙湖相和前滨—临滨相,东南部为陆棚相;该套地层泥岩和煤层发育,属于良好烃源岩。(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4年07期)

王明健,张训华,肖国林,吴志强,王蛟[10](2014)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叁迭纪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在陆上苏北盆地发现多个中古生界气田,但在其东侧的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一直没有获得勘探突破。为了寻找后备油气基地,利用2Dmove软件对研究区内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分析,恢复了叁迭纪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叁迭系油气成藏条件,总结出了有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南部坳陷叁迭纪以来共经历了4期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区东部叁迭系烃源岩仅发生过一次生烃,而中西部可能存在二次生烃;古近纪Ed—Es阶段构造活动剧烈,是所有圈闭的最终定型期,同时也是早期所形成油气藏的强烈破坏时期;综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3种有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的叁迭系油气成藏规律主要受构造演化所控制,研究区东部和中西部发育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南黄海南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黄海盆地自开展油气勘探活动以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油气发现,整体研究程度偏低。为实现研究区成藏有利区带的预测,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二维地震测线解释,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资料、钻井资料等,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烃源岩的发育、构造圈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南五凹烃源岩最发育,南四凹及南七凹次之,且中新生界阜宁组为主力生烃层系,以生油为主。该研究对于南部坳陷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价,并预测了南五凹陷是最有利的生烃凹陷,邻近南五凹的有利构造圈闭易于成藏,优选出南部坳陷I类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对南部凹陷进一步的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黄海南部论文参考文献

[1].黄建军,牛华伟.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对冲挤压变形与拉张断陷迭加特征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9

[2].戚家振,黄建军,王迪,黄苏卫.南黄海南部坳陷中新生界成藏有利区带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9

[3].蔡佳,吴克强,王鹏,崔敏,宋双.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古近系阜宁组沉积相分析[J].地质学刊.2016

[4].彭修强,项立辉,郭娜,孙祝友,张鹏程.南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5

[5].吴炳伟,江建虹,王先勇,张亚丽,刘东奇.南黄海南部盆地南二凹陷构造格局及含油气前景新认识[J].中国海上油气.2015

[6].袭着纲,王鹏.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南五凹叁垛组剥蚀量研究[J].地质学刊.2014

[7].王明健,张训华,王安国,王蛟.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叁迭统沉积相[J].海洋地质前沿.2014

[8].王振鸿,胡明毅,汤济广,薛丹,孙春燕.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晚白垩世-第四纪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J].化工矿产地质.2014

[9].王明健,张训华,王安国,肖国林,王蛟.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二迭系龙潭组—大隆组沉积相[J].海洋地质前沿.2014

[10].王明健,张训华,肖国林,吴志强,王蛟.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叁迭纪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南黄海南部BP27测线地震解释剖...南黄海南部叁迭系下统青龙组等厚...南黄海南部二迭系上统大隆—龙潭...南黄海南部T8反射层构造图南黄海南部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南黄海南部盆地前第叁系古地质...

标签:;  ;  ;  ;  ;  ;  ;  

南黄海南部论文_黄建军,牛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