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空间能力论文_黄晨,赵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空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视觉,能力,障碍,认知,表征,功能障碍。

视觉空间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黄晨,赵婧[1](2018)在《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阅读起始于基础视觉加工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阅读障碍者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视觉空间注意是指个体对视觉刺激的空间位置的注意,可通过线索提示、视觉搜索和视觉注意广度等视觉任务来考察。大量国内外研究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视觉空间注意任务下表现出行为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异常。其中的神经机制问题不仅反映在与视觉空间注意有关的顶叶区域激活异常,还存在于脑区间功能连接异常(如顶叶区域与字形加工区的功能连接)。未来研究还需利用横断和追踪研究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空间注意能力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以及探究语言特性对阅读障碍者视觉空间注意缺陷的可能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刘斐[2](2016)在《透视学“相对参界”思维与视觉空间建构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透视学是解析空间存在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本文从透视学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开始,结合其理论思想、作图方法、实践运用等方面,探讨透视学视觉逻辑思维对设计类学生空间解析与建构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6年01期)

王路路[3](2015)在《视觉空间表征对聋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促进了有关知觉、表象、表征等研究的发展,其中视觉表象表征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视觉表象包含视觉和空间两个成分,个体的视觉表象能力在哪个成分上更占优势决定了他在空间表征策略上的倾向性,而不同的空间表征策略会造成不同的数学能力。本研究以初中聋生为被试,从知觉和表象两个角度考察了聋生的视觉-空间表征特点。实验一通过相关分析,考察了空间表征策略、空间视觉化能力和聋生数学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二运用启动实验,以图片性材料为启动刺激,采用3(组别:图式组、图像组、混合组)×2(材料类型:图式型、图像型)×3(掩蔽时间:700ms、500ms、100ms)×2(启动刺激材料与目标刺激材料关系:一致、不一致)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不同类型的启动刺激和不同长度的掩蔽时间对不同表征类型的聋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实验叁以文字性材料为启动刺激,采用3(组别:图式组、图像组、混合组)×2(材料类型:图式型、图像型)×3(掩蔽时间:700ms、500ms、100ms)×2(启动刺激材料与目标刺激材料关系:一致、不一致)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对知觉信息进行视觉表象,考察在此状态下,不同类型的启动刺激和不同长度的掩蔽时间对不同表征类型的聋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空间表征方式和空间视觉化能力对聋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显着影响。图式表征与高空间视觉化能力对聋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促进作用;图像表征与低空间视觉化能力对聋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阻碍作用。聋生的数学能力和空间表征策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变量上,并且和健听生有相似的发展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聋生数学能力不断提高,图像表征策略逐渐向图式表征策略转化,并日益具有灵活性,说明教育因素对策略发展作用较大。性别和年龄对聋生的空间视觉化能力有显着影响,说明成长因素对空间能力的影响较大,策略与能力发展不平衡。(2)在图片性材料启动下,材料类型为图式型时,图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正确率最高,速度最快,混合表征型聋生次之,图像表征型聋生最差;材料类型为图像型时,图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能力仍然最好,但混合表征型聋生与图像表征型聋生之间的解题能力没有显着差异,混合表征型学生最容易受到刺激材料类型的影响。图式表征型聋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材料类型的影响,当启动材料为图式型、启动刺激材料与目标刺激材料一致且掩蔽时间为500ms时,该组的解题能力最好,速度最快:图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正确率不受启动材料类型的影响,但图像型材料时的解题速度较慢,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该组聋生解题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启动材料为图像型且掩蔽时间等于700ms时以及启动材料为图式型且掩蔽时间等于500ms时;混合表征型聋生的解题正确率在启动材料为图式型且掩蔽时间等于500ms时最高,启动材料为图像型,掩蔽时间等于500ms时解题速度最慢。(3)在文字性材料启动下,图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正确率不受材料类型的影响,都是叁组里最高的,但解题速度在图式型材料启动下较快。掩蔽时间等于500ms时的正确率最高,这与实验二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据此推测,图式表征型学生可能并没有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他们更善于进行文字性信息加工。混合表征型聋生在图式型材料启动下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都高于图像表征型聋生,而图像型材料启动下正确率低于图像表征型聋生,解题速度也与后者相当。掩蔽时间等于500ms时,该组被试的解题能力最高,与实验二研究结论类似,表明混合表征型学生可能在这一掩蔽时间内对启动刺激进行了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加工:在以文字描述的图像型材料启动下,图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速度与另外两组被试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而在图片性文字材料启动下,图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速度显着低于图式表征聋生,这表明文字性刺激材料可能有抑制图像表征型学生头脑中图形表象形成的作用,从而缩短了与图式组学生在解题速度上的差异。掩蔽时间为100ms时,图像表征型聋生的解题速度最快。总之,本研究主要运用E-prime启动实验,分别以图片性材料和文字性材料为启动刺激,探讨初中聋生在直接图像知觉和将知觉信息转化为图形表象这两种状态下,启动材料类型、掩蔽时间以及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是否一致叁个变量对不同表征类型的聋生解决几何应用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叁个变量对叁种表征类型的聋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启动材料类型尤其对混合表征型学生影响最大;掩蔽时间和一致性对叁组被试的影响既与启动材料的类型有关,也与材料性质有关;综合实验二、叁的结果发现,图式型学生倾向于优先加工文字类信息,图像型学生倾向于优先加工图片类信息,二者可能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机制。(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郭佳妮[4](2015)在《书法练习对大学生视觉空间能力的影响及对心理旋转的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来自于高尚仁教授的观点,书法活动可能提高大脑的意识状态,从而引起所谓的“优化脑激活效应”。这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认知加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空间认知的能力。但这种观点仅仅还停留在理论得推断阶段,并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试验研究加以验证。而心理旋转,作为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成份之一,常常作为指标测量空间认知能力。本研究试图对长期(叁年以上)的书法练习是否对空间认知能力有促进作用进行验证,并进一步使用心理旋转做指标,探究短期的书法负荷对空间认知能力是否有影响。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有叁年书法经验的大学生与没有书法经验的大学相比,空间认知能力是否有显着差异。并进一步探究空间认知能力是否与学习书法的年限有关。该研究引用了 H.Gordon在1986年编制的测验,认知分化成套测试(cognitive literality battery,CLB)中的独立部分—视觉空间能力测验作为测量工具。考察不同被试的空间认知能力。研究二是行为实验,包括了探究书法负荷、算术负荷及放松训练对平面图形心理旋转能力的启动效应及书法负荷、算术负荷及放松训练对叁维立体图形心理旋转能力的启动效应两个分实验。主要探究的问题为①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的大学生与完全没有书法经验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是否有差异;②学习书法年限的不同是否对心理旋转能力有影响;③书法负荷与算术负荷及放松训练相比,是否对大学生平面图形的心理旋转有着显着的启动效应以;④书法负荷与算术负荷及放松训练相比,是否对大学生叁维立体图形的心理旋转有着显着的启动效应。研究结果如下:①在CLB测量中,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的大学生总分显着高于没有书法经验的大学生。②学习书法年限不同的大学生在CLB测量中,分数没有显着差异。③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的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叁维立体图形的心理旋转能力均显着高于没有书法经验的大学生。④学习书法年限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旋转能力上没有显着差异。⑤书法负荷对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大学生和没有任何书法经验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均存在显着的启动效应,且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大学生的启动效应更加显着。放松训练对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大学生和没有任何书法经验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均没有影响,算术负荷显着降低了有叁年以上书法经验大学生和没有任何书法经验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8)

范晓壮[5](2015)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空间能力是指运用视觉认知对视觉环境、物体特性、状态、空间位置等进行感知,通过想象、推理等空间技能进行心理操作的能力。对数学、科技、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具有很大的预估作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被认为在视觉空间能力上存在某些优势,他们比较擅长处理有关形状、大小、颜色以及空间方位等方面的信息,据此,开发出了一些干预策略及方法。但是,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优势还缺乏充足的实证研究的论证。本研究旨在通过系列的认知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优势存在的真实性、视觉空间能力不同维度的表现、视觉空间能力的视觉加工特点。为探索开发新的辅助沟通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教育干预绩效的可行性,为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标准认知能力测查和小场景认知活动测查两个方面,采用四个实验来对自闭症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叁大主因子:空间知觉、心理旋转、空间视觉化)以及视觉空间活动——拼图来进行对比性研究。实验组选用30名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对照组为30名与之语言、智商相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研究结果表明(1)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在完成空间知觉、空间视觉化等认知任务时比典型发展儿童完成的更加准确,从而进一步验证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在检测、匹配、重现简单的视觉元素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确存在一定的优势;(2)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完成心理旋转任务的作业水平与典型发展儿童基本一致,但两组均未表现出伴随旋转角度改变所产生的反应时线性变化的特点;(3)在完成拼图任务过程中,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倾向于采用图形加工的固定策略而不受边界线索提示的影响;(4)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在视觉空间任务中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其在认知功能的特异性,而且还体现了与典型发展儿童认知加工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杜坤,王庆雄,梁小红,吴萌菁,彭洁萍[6](2014)在《儿童视觉空间识记特征与数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数学能力儿童的视觉空间识记特征,探讨其关联性,为改善儿童数学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用本顿视觉测试A、C、D法对42例数学能力好的儿童和40例数学能力差的儿童进行测试及对比研究。结果数学能力高分组的儿童视觉保持测验得分明显高于数学能力低分组的儿童(P<0.05),数学能力不同的儿童其视觉空间识记特征与数学能力各因子具有特定的关系。两组儿童的数学能力均与视觉记忆相关(P<0.05),而数学能力低的儿童亦受视觉重构能力的影响(P<0.05)。儿童的视觉空间识记特征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儿童的视觉空间加工能力中的视觉记忆和视觉结构能力对数学学习能力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张玉媛[7](2013)在《外部表征形式与视觉空间能力对空间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部场景的表征形式影响着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记忆。运用变化探测范式对影响细节判断、位置判断和路径判断叁种空间记忆任务的因素进行研究。采用2×2×2×2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外部表征形式(图片、文字)、任务难度(简单、复杂)、视觉空间能力(高、低)和性别(男、女),其中外部表征形式和任务难度为被试内变量,视觉空间能力和性别为被试问变量。因变量为完成叁种任务的成绩和耗费时间。被试为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的硕士生。正式实验中共有72人(男34,女38)。结果显示:(1)在细节判断中,外部表征形式主效应显着,图片材料呈现下的成绩、耗费时间低于文字材料呈现下的成绩、耗费时间;任务难度主效应显着,简单场景的成绩高于复杂场景的成绩,简单场景的耗费时间少于复杂场景的耗费时间。(2)在位置判断中,外部表征形式主效应显着,图片材料呈现下的成绩高于文字材料呈现下的成绩,图片材料呈现下的耗费时间少于文字材料呈现。在对成绩的分析中发现,任务难度、性别主效应显着。在对耗费时间的分析中发现,外部表征形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着、外部表征形式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显着、视觉空间能力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着。(3)在路径判断的成绩分析中,外部表征形式主效应显着,图片材料呈现下的成绩高于文字材料呈现下的成绩。外部表征形式、视觉空间能力和性别叁者的交互作用显着,任务难度、视觉空间能力和性别叁者的交互作用显着,外部表征形式、任务难度和性别叁者的交互作用显着。研究结论:(1)外部表征形式影响不同空间记忆任务的完成。文字材料利于细节记忆,图片材料利于位置和路径记忆。(2)任务难度影响细节判断和位置判断任务的完成。简单场景中细节判断任务的成绩较好,复杂场景中位置判断任务的成绩较好。(3)上述变量对空间记忆任务的影响与被试的视觉空间能力、性别等机体因素存在相互制约关系,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0)

何婧,李淑华,陈海波[8](2012)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9例PD患者及29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空间翻转测试检查,检查图片包括人体左手、右手、左足、右足以及被黑框挡住左灯或右灯的轿车车头图片,所有图片均有6个角度,要求受试者进行左右判断,以正确率作为比较两组成绩的指标。结果在对客体(车)进行翻转测试时,PD组成绩(89.7%±9.3%)与对照组成绩(91.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3,P=0.426),在对自体(手)进行翻转时,PD组成绩(82.5%±11.5%)明显差于对照组(91.5%±6.6%)(t=3.681,P=0.001);以左侧肢体起病者在对自体(手)进行翻转时的成绩(80.7%±16.4%)与对照组(91.5%±6.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17,P=0.109),以右侧肢体起病者对自体(手)进行翻转时的成绩(83.5%±9.6%)明显差于对照组(91.5%±6.6%)(t=-2.979,P=0.007);PD患者的空间翻转能力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早期PD患者存在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并且这种损害存在分离现象,即对自体的空间翻转能力受损,对客体的空间翻转能力相对保留;以右侧肢体起病者更易出现自体的空间翻转能力损害;PD患者的空间翻转能力与总体认知状况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黄芳芳[9](2011)在《谈美术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将视觉空间智能及音乐智能运用于听说课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是借助一定的线条、形状和色彩,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表现手段,创造形象和图景。它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抽象思维,更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结合美术专业学生特点,将视觉空间智能及音乐智能运用于英语听说教学中,同时注重文化输入及有效性输入,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何婧[10](2011)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的损害情况。研究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29例,正常对照者2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匹配。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总体评价其认知功能和精神心理状态,所有受试者均不存在痴呆(MoCA≥26分),亦不处于焦虑、抑郁状态(HAMA≤14分,HAMD-17项≤16分)。PD患病组29名患者平均病程(4.3±3.5)年;对其进行UPDRS第Ⅱ、Ⅲ部分的评分以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UPDRS第Ⅱ部分评分平均(13.2±4.5)分,第Ⅲ部分评分平均(24.1±8.4)分;以Hoehn-Yahr分级判断疾病分期;以LED计算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平均(466.4±410.5)mg/d。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空间翻转能力测试。我们借鉴了国外研究者比较成熟的测试方法,通过自制软件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共有叁个测试——车、手和足的空间翻转测试,要求受试者尽可能准确、快速地对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刺激物(即车、手或足的真实图像)进行左右判断(左车灯或右车灯,左手或右手,左足或右足),并通过相应的两个按键来作答,计算机自动记录每次作答的正误。每个测试包括48张图像,叁个测试的顺序以及每个测试中图像的出现顺序均为随机。对所采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检验P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非处理因素的均衡性,对连续性变量,如年龄等进行t检验,对分类变量,如性别进行χ2检验;两组受试者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的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空间翻转能力测试成绩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GLM-Repeated Measures)进行分析,在物体的空间翻转能力测试中,存在一个组间因素:“组别”(PD患者组、正常对照组),两个组内因素:“刺激物类型”(车、手、足)、“刺激物角度”(0°、60°、120°、180°、240°、300。),进一步的分析根据需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的方法,必要时采用最小显着差(LSD)-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PD患者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H-Y分级、UPDRSⅡ、Ⅲ评分)、抗帕金森病药物使用情况与空间翻转能力测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所有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与空间翻转能力测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PD组的反应正确率(85.0%±1.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0.6%±1.4%)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7.727,t=0.007);车的测试中PD组成绩(89.7%±9.3%)与对照组(91.5%±7.2%)相似,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803,p=0.426);手的测试中PD组成绩(82.5%±11.5%)亦明显差于对照组(91.5%±6.6%),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足的测试中PD组成绩(82.8%±13.5%)差于对照组(88.9%±9.8%),两者差别倾向于具有统计学意义(t=-I.978,p=0.053);对于所有受试者而言,MoCA评分与空间翻转能力呈正相关,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焦虑、抑郁状态、病程、疾病严重程度(Hoehn-Yahr分级、UPDRSⅡ、III评分)、抗帕金森病药物使用情况与空间翻转测试成绩均未见相关。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空间翻转能力障碍;其空间翻转能力受损存在分离现象,对自体翻转能力受损,对客体翻转能力相对保留;右侧起病的PD患者更易出现自体的空间翻转能力损害;受试者的空间翻转能力障碍与总体认知情况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5-06)

视觉空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透视学是解析空间存在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本文从透视学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开始,结合其理论思想、作图方法、实践运用等方面,探讨透视学视觉逻辑思维对设计类学生空间解析与建构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空间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晨,赵婧.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J].心理科学进展.2018

[2].刘斐.透视学“相对参界”思维与视觉空间建构能力[J].装饰.2016

[3].王路路.视觉空间表征对聋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郭佳妮.书法练习对大学生视觉空间能力的影响及对心理旋转的启动效应[D].西南大学.2015

[5].范晓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杜坤,王庆雄,梁小红,吴萌菁,彭洁萍.儿童视觉空间识记特征与数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

[7].张玉媛.外部表征形式与视觉空间能力对空间记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

[8].何婧,李淑华,陈海波.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

[9].黄芳芳.谈美术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将视觉空间智能及音乐智能运用于听说课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10].何婧.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翻转能力受损[D].山东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在不同调制度下的CTF曲线被试C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干预变化不同组别小学生真假词汇刺激的视觉空...“心理旋转”实验图形示例3.4日本养老机构餐厅的色彩对比F...像表征严重阻碍非视觉化题目的解决

标签:;  ;  ;  ;  ;  ;  ;  

视觉空间能力论文_黄晨,赵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