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研究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研究

李春光[1]2007年在《二种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福州市郊对2种不同生境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了不同生境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动态规律并分析了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探讨了荔枝蒂蛀虫的自然消长种群动态以及其寄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发现龙眼园节肢动物有15目103科265种,其中昆虫13目87科198种,螨类2科2种,蜘蛛14科65种;在生态园中共查节肢动物392252只,包括了昆虫纲13目83科168种(类)391395只和蛛形纲2目16科60种(类)857只;而在化防园中共查节肢动物共计23070只,包括昆虫纲12目61科117种(类)22750只;蛛形纲2目12科28种(类)320只。从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各亚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看,生态园均明显高于化防园。运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测定物种优势度并进行等级划分。在生态园中,优势种为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psylla sinica和缨单蜕蚧Thysanofiorinia leei;丰盛种为龙眼叶瘿蚊、啮虫和叁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在化防园中,优势种为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psylla sinica、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丰盛种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群落结构的时间动态分析表明:生态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和个体丰盛度均高于化防园。受到不同生境和农药控制下龙眼颊角木虱的自然消长动态的影响,生态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低于化防园,而害虫亚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低于化防园。生态园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和寄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高于化防园;生态园中性昆虫亚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低于化防园。生态园和化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相似系数比较小,范围在0.5~0.6之间。寄生性天敌亚群落和中性昆虫亚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比较高,分别为0.8462和0.8125。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10月,生态园和化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各亚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动态均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降~升~降~升。一般来说,生态园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化防园。生态园和化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个体丰盛度具有很大差异。生态园节肢动物个体丰盛度远远高于化防园,并且在4月份生态园节肢动物群落具有很大的变化,个体丰富度骤升,达到最高点(165583只)。生态园和化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各亚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匀度指数时间动态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而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与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反。成熟期果部昆虫调查结果表明:果部昆虫群落总共有6目17科21种,其中生态园有6目16科20种,化防园有5目10科12种。生态园、化防园群落的个体丰盛度时间动态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8月至9月,个体丰富度度存在差异,主要由于8月31日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9月9日化防园果实昆虫群落个体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大大降低。不同生境果园荔枝蒂蛀虫的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基本一致,均呈增长趋势。而化防园荔枝蒂蛀虫的个体数量明显高于生态园。化防园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于荔枝蒂蛀虫的个体数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化防园的虫果数量大于在生态园中的虫果数量。从整个调查周期看,生态园、化防园荔枝蒂蛀虫的虫果率分别是6.95%和33.11%。因此,在化防园荔枝蒂蛀虫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通过对叶部荔枝蒂蛀虫的调查得知,从8月开始,田间蛹量急剧上升,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70只蛹)。12月份仍旧发现有荔枝蒂蛀虫蛹。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实验发现,硕肛绒茧蜂Apanteles grandiculus Wilkinson对荔枝蒂蛀虫有显着控制作用,其次为中华微刺盲蝽Camtylomma chinensis、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从5月份开始调查寄生天敌开始出现,6~9月寄生天敌的种群和数量均呈逐渐增长趋势,并在9月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峰。经查明,硕肛绒茧蜂具有很长的持效期,且一直维持相当高的寄生率,是荔枝蒂蛀虫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9~10月份小愈腹茧蜂、扁股小蜂对荔枝蒂蛀虫也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梁子宁[2]2003年在《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宁市龙眼园植食性昆虫、腐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及蜘蛛群落由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中植食性昆虫8目69科159种,嗜食为害的有66种,其中锥头叶蝉 Japananus sp. 和小叶蝉(学名待定)为新发现的龙眼害虫;腐生性昆虫4目9科9种(类);捕食性昆虫7目20科47种;寄生性昆虫1目9科11种(类);蜘蛛1目20科108种。龙眼园节肢动物以白蛾蜡蝉 Lawana imitata Melichar、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小叶蝉、锥头叶蝉,黄斑弓背蚁 Camponotus albosparsus Bimgham、多色金蝉蛛 Phintella versicolor(C.L.Koch)、咸丰球蛛Thridion xianfengensis Zhu et Song 和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 Zhu et Zhang. 以及啮虫科为主体。群落结构总体是:群落的物种数大小依次为:植食性昆虫>蜘蛛>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物种个体数量依次为:植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蜘蛛>腐食性昆虫。构成群落的物种层次间有一定相似性,但优势种及其数量结构层次间有的亚群落差异明显。不同时间的群落结构应用分层聚类法,植食性昆虫明显地分为冬春季、夏季、秋季叁个类型;蜘蛛明显地分为上半年一个大类型、下半年一个小类型。亚群落的多样性总体以蜘蛛最高,其次为植食性昆虫。蜘蛛亚群落数量较多,全年波动较平缓,抗于扰能力相对较强。忧势类群生态位分析表明:多维生态位宽度种群间差异较大,其中多色金蝉蛛最大,多维重迭值总体都较高,其中最大的害虫间为小时蝉与雄头叶蝉.;天敌与害虫间为二义宽胸蛛 Rhenehi删bolusa Song et chat 与红头长附萤叶甲 Mono帅咖 occ沂uvisGressitt et Kimoto;天敌间则为咸丰球蛛和灵川丽蛛。文中分析了两类龙眼园各亚群落的时、空格局,数量消长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揭示:龙眼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次生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种类丰富,占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种类数的49.70%,个体数67.49%的天敌是控制龙眼害虫的重要天敌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和]用。

张莉[3]2009年在《闽南番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福建省惠安番石榴园节肢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研究了套种植物对番石榴园节肢动物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石榴树冠层节肢动物有2纲、16目、100科、218种,其中害虫116种、天敌61种、中性昆虫41种;其害虫优势种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天敌优势种为细纹猫蛛Oxyopes macilentas L. Koch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树冠下的节肢动物有2纲、24目、91科、168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01种、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22种、腐生性昆虫15种、蜘蛛30种;其植食性昆虫优势种为中华蚱蜢Acrida cinerca Thunberg和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lsky),蜘蛛优势种为细纹猫蛛Oxyopes macilentas L. Koch,寄生性昆虫优势种为中华茧蜂Bracon chinensis Szepligeti。对套种和非套种两种番石榴园节肢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树冠节肢动物在套种区共采集到2纲、15目、65科、92种,在非套种区共采集到2纲、13目、64科、93种。害虫的个体数和均匀度指数套种区显着高于非套种区,害虫的其余指数套种区与非套种区无显着差异。树冠下的节肢动物在套种区共采集到2纲、13目、61科、108种,在非套种区共采集到2纲、15目、66科、133种。植食性昆虫、寄生性与捕食性昆虫、腐生性昆虫和蜘蛛的群落特征指数套种区与非套种区无显着差异。

梁子宁, 张永强[4]2008年在《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位》文中研究指明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21目127科334种组成,其种类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占47.60%和31.21%,捕食性昆虫占14.07%和25.49%,蜘蛛占32.34%和14.87%。多样性指数以蜘蛛最高,3个层次月均值均在2.0以上,其次为植食性昆虫。周年的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波动亚群落与层次间均有差异,总体是植食性昆虫的波动较明显,蜘蛛的波动较平稳。12个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一维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均是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rsicolor)最大,水平生态位是小叶蝉(Typhlocybinae)最大。一维的空间生态位重迭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小叶蝉与锥头叶蝉(Japananus spp.),天敌之间最大的是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与多色金蝉蛛,天敌与害虫间是蚂蚁类(Formicidae)与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时间生态位重迭值,害虫之间最大的为红头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luvis)与啮虫科(Psocidae);天敌之间为咸丰球蛛(Thridion xianfengensis)与二义宽胸蛛(Rhene biembolusa);天敌与害虫之间为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一维的水平生态位重迭值总体较小。多维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多色金蝉蛛、二义宽胸蛛、红头长跗萤叶甲、灵川丽蛛(Chrysso lingchuanensis)、咸丰球蛛、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啮虫科、草间钻头蛛、锥头叶蝉、小叶蝉、白蛾蜡蝉和蚂蚁类。多维生态位重迭值,在害虫之间最大的是锥头叶蝉与小叶蝉,天敌之间是咸丰球蛛与灵川丽蛛,天敌与害虫间是二义宽胸蛛与红头长跗萤叶甲。

叶世森, 赵士熙[5]2009年在《我国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从果园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取样及分析方法、组成结构及特征、影响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因素、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EPM)等方面对我国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果园生草、不同防治方法、不同生境、不同管理水平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依据。

黄保宏[6]2008年在《梅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朝鲜球坚蚧与其寄主、天敌间的关系》文中提出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进展,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天敌利用以及害虫与植物互作关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运用生态学、统计学、分类学和化学分析测定等知识综合研究了梅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种群动态、主要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农用化学物质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害虫与植物互作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为梅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梅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系统调查,共发现节肢动物169种,分属4纲18目90科,按照营养取食关系,划分为4个亚群落,6个功能类群。植食类、瓢虫类、蜘蛛类、寄生类和中性昆虫的物种数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1.62%、25.80%、21.40%,7.59%和3.59%。植食类是主要害虫类群,瓢虫类和蜘蛛类均为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其中朝鲜球坚蚧和黑缘红瓢虫分别是梅园害虫和天敌优势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天敌自然控害效果比较明显。2.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分别研究了3-9月份朝鲜球坚蚧和黑缘红瓢虫的分布型及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朝鲜球坚蚧和黑缘红瓢虫在不同方位和冠层的枝条上以及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以上层和南向冠层的聚集度最高,下层和北向冠层最低,在上、中和下冠层均呈现前期明显的高聚块,后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提出了该蚧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模型。同时,运用地统计学研究了不同时期朝鲜球坚蚧若虫及黑缘红瓢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朝鲜球坚蚧若虫种群和黑缘红瓢虫幼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均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二者间具很强追随关系,说明黑缘红瓢虫是朝鲜球坚蚧的天敌优势种。3.对梅园瓢虫亚群落组成及相对丰盛度等研究表明,该亚群落有瓢虫68种,隶属15科48属,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等为优势种;影响瓢虫亚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前中期为均匀性,后期则为丰富度;优势瓢虫种群在各方位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4.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研究表明,中性昆虫占节肢动物总群落比例>10%,与天敌跟随趋势明显且略早于优势种害虫,弥补了天敌自然控害的不足;蚤蝇、水蝇和蚊科中性昆虫同天敌在时间生态位重迭值较大,可作为一个功能团共同起作用;天敌与中性昆虫种群的灰色关联度R(Y,X_j)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5.对杀虫剂和除草剂干扰下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分析表明,长期施用杀虫剂可明显增加植物性害虫种类及其优势度,显着降低群落多样性,减少了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天敌和中性昆虫功能集团的物种数,削弱了冠层天敌种类和数量上对害虫的制约潜能,诱发了叶部植食害虫的暴发:除草剂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各亚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集中性和物种丰富度影响较大,而对冠层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较小。6.首次采用土施法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推荐的滤纸接触法系统研究了5种稀土元素对梅园土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对地下害虫蛴螬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5种稀土元素对土栖动物群落主要群落参数影响较为显着;对蛴螬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大小均依次为La>Ce>Pr>Nd>Sm,但毒性响应不同。14 d时所有稀土对蛴螬生长均有刺激作用;28 d后Nd和Sm由刺激作用转为抑制作用,La和Ce刺激作用减弱,而Pr刺激作用增强。稀土能改变土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生态毒性。7.调查研究了梅园杂草群落结构组成及杂草群落对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结果表明:梅园杂草有28科97种,其种类较为丰富,且各时期杂草优势种突出;对群落相关生态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得出不同生长时期梅园杂草和昆虫群落的优势种,并认为杂草群落的变动对节肢动物群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8.对梅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和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较丰富,且各群落特征参数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以植食性的桃蚜和桃小食心虫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朝鲜球坚蚧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在捕食性天敌中黑缘红瓢虫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大,异色瓢虫、红点唇瓢虫及寄生蜂次之;黑缘红瓢虫与朝鲜球坚蚧的生态位重迭值在时空二维上均较大,且二者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均优于其它天敌,为天敌优势种群。9.对黑缘红瓢虫捕食功能作用研究表明,黑缘红瓢虫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关系用HollingⅡ和Hassell方程模拟程度较好,黑缘红瓢虫对朝鲜球坚蚧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和种内干扰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空间异质性趋于复杂而捕食作用率减弱。10.在室外对梅园主要节肢动物生物学特性和室内对黑缘红瓢虫人工饲料研究表明:黑缘红瓢虫1年1代,以成虫越冬,以高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控制作用最强;朝鲜球坚蚧1年l代,以2龄若虫越冬,主要以固定若虫和雌成虫危害;明确了以草鱼肉、鲜猪肝、夜蛾幼虫粉为主的人工饲料各配方基本满足了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营养需要,其存活率、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均较高,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各配方人工饲料饲育的成虫捕食能力随饲育时间延长而减弱,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下降。11.对8种寄主上朝鲜球坚蚧种群动态、寄主选择性及其与枝条物理结构、寄主和蚧体内化学物质间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寄主对朝鲜球坚蚧的适合度由高至低顺序均是桃、梅、李、杏、苹果、梨、樱和山楂,且分成桃、梅、李、杏最适宜寄主;苹果、梨、樱桃适宜寄主和山楂次适宜寄主叁类,均以6月份的寄主适合度最高,且以生长势好的寄主最高,中等的次之,弱的最差:朝鲜球坚蚧更趋向于最适宜寄主上刺吸取食和产卵,且若蚧存活率、卵的孵化率以及羽化率都较高,自然种群增长最快;朝鲜球坚蚧对寄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分别与寄主间的表皮毛密度、长度、皮层厚度、枝条直径和黄酮、单宁等之间均达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在-0.9413~-0.8816和-0.9624~-0.8943之间;同样,取食和产卵选择性分别与8种寄主间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水量、CarE、AChE、GSTs和蚧体可溶性蛋白质等之间均达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r范围分别为0.9025~0.9413和0.8937~0.9201;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一致。以取食表皮较为光滑、表皮毛稀疏、长度短、皮层薄,寄主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含水量多,黄酮和单宁少的桃、梅、李和杏等寄主的蚧体内CarE、AChE、GSTs和可溶性蛋白质活性较高,对寄主选择性较强,危害严重;取食苹果、梨和樱桃的次之;取食山楂的最低。12.运用功能法评价了杀虫剂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各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改变了模型各参数,但药剂处理后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着降低;杀虫剂造成的各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_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_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和速扑杀顺序减小,表明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均较小而安全性较高的药剂。

李建宇[7]2010年在《入闽台湾芒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福建省惠安市芒果园树冠层和树下层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研究分析了间种圆叶决明对芒果园节肢动物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芒果树冠层的节肢动物有2纲,15目,79科,145种,其中害虫76种(占群落总物种数的52.41%),天敌42种(占28.97%),中性昆虫27种(占18.62%);芒果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等均随时间而呈现不同形式的消长。总群落及各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明显正相关。芒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 Rahman et Punjab和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是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是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和园蛛科Araneidae的蜘蛛。芒果树下层的节肢动物有2纲,17目,80科,203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06种(占群落总物种数的52.22%),捕食性与寄生性昆虫27种(占13.30%),腐生性昆虫18种(占8.87%),蜘蛛52种(占25.62%)。植食性昆虫优势种为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和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lsky);寄生性昆虫优势种为瓢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coccinellae Kurju-mov;腐生性昆虫优势种为红蚂蚁Tetramorium guineense Fabricius;蜘蛛优势种为金蝉蛛Phintella sp.1。与无间种芒果园相比,间种圆叶决明显着提高了芒果树冠层节肢动物总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丰盛度以及中性昆虫亚群落丰盛度,但对其它群落特征指数间无显着影响。间种圆叶决明对芒果树下层节肢动物总群落和植食性昆虫、捕食性与寄生性昆虫和蜘蛛3个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显着影响,但显着提高了腐生性昆虫丰盛度和优势集中性,却降低其均匀度指数;而对腐生性昆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着影响。

杜超[8]2011年在《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及其主要类群生态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猕猴桃的栽植规模迅速扩大和树龄的增长,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逐渐建立,害虫危害的问题日益严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种类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危害由轻到重映射出节肢动物在果园的群落重建过程。为了解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过程和演替规律,本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系统调查野生猕猴桃(N年)和人工栽植不同树龄(3年、9年、14年)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测定群落特征指标和主要类群的时空生态位,分析群落结构组成、动态变化、群落演替和生态位移。研究得到如下重要结果:1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基本特征及演替规律各猕猴桃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共包含3纲,15目,74科,约90种。野生园与各栽植园之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均有显着差异,野生群落稳定性最高;栽植园中9年群落稳定性最高,仅次于野生园节肢动物群落,14年次之,3年园群落最不稳定。野生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随时间变化均较平稳,而栽植园群落随时间变化较大,各园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低谷与优势度的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由此发现:野生环境条件下各类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构复杂,群落稳定,人为干扰条件下群落的初级演替阶段种类少,结构单一,群落不稳定;次级演替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顶级群落结构复杂,群落最稳定。2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主分量分析不同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类群不同,各类群占群落总数的比例差异显着。野生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各类群的数量比较均匀,差异较栽植园小,园中天敌和中性类群所占比例较大,害虫较少。人工栽植的猕猴桃园中,天敌和中性类群所占比例较小,害虫比例较大。不同的园内群落,其主导因素也不同,树龄越大,其主分量越复杂。随着栽植时间的增长,主导昆虫由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逐渐转变为蜘蛛类和中性昆虫,最后发展为植食性类群为主导。随着树龄的增长,各类群所占比例的差异逐渐减小,群落的组成趋于均匀化。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各类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群落越来越稳定。3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野生与不同树龄栽植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发生时期为5~9月份。野生园群落高峰期出现在6月份,各栽植园群落的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份,但是高峰期时不同树龄猕猴桃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不同,各栽植园7月份山楂叶螨暴发,8、9月份小薪甲数量较多,5月份14年园叶蝉和10月份9年、14年猕猴桃园果蝇较多,应适时防治。4主要类群时空生态位不同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中主要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总体上讲,蜘蛛、蚁和蝇类的二维生态位最大,说明它们的竞争能力强。叶蝉与瓢虫、蜘蛛与小薪甲、蜘蛛与山楂叶螨、山楂叶螨与小薪甲、小薪甲与瘿蚊的二维生态位重迭较大,说明它们之间的捕食和竞争关系非常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猕猴桃从野生到人为干扰生态系统中,山楂叶螨和叶蝉迅速抢占生态位,成为优势类群,随着树龄的增长,小薪甲和瘿蚊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主要害虫。本研究将群落结构动态与生态位理论相结合,揭示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过程及人为干扰下群落的演替规律,为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保护果园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毕海燕[9]2014年在《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和主要害虫—天敌消长规律及防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枣棉间作系统通过14次调查,采集到节肢动物96286头分属于2纲、13目、67科。按照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节肢动物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和寄生-中性类叁个亚群落。植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远大于其他各亚群落,在总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是构成枣棉间作系统群落的主要成分,其种类和数量变化对总群落有较大影响。由于害虫、天敌相互作用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总群落及其亚群落各项指标随时间变化出现波动。瘿蚊科和叶螨科在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是群落结构变化中心,对群落结构的稳定造成较大影响。捕食类亚群落中种类相对丰富,且各个种类的物种个体数量分布也较为均匀,其中瓢甲科、草蛉科和蜘蛛类占有绝对优势,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lum Weise)和草蛉是主要优势天敌,是捕食类亚群落变化趋势的主体。寄生-中性类亚群落中节肢动物分布相对均匀,群落内物种间的个体数差异较小,优势种优势程度较低。对节肢动物群落中7个结构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节肢动物总群落及其亚群落第二主分量贡献率分别达86.6%、85.79%、88.32%、80.84%。多样性指数H′、物种数S、均匀度J、个体数N对节肢动物群落贡献较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优势集中性C对总群落多样性指数H′直接作用最大;优势度D对植食类亚群落、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H′直接作用最大;均匀度J对寄生-中性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H′直接作用最大。采用欧式最短距离法对总群落及其亚群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聚类距离D=1.76,总群落聚为4类;当聚类距离D=2.2时,植食类亚群落聚为4类;当聚类距离D=1.62时,捕食类亚群落聚为5类;当聚类距离D=2.05,寄生-中性类亚群落聚为4类。按不同时期对总群落及其各亚群落进行最优分割,总群落、植食类、捕食类和寄生-中性类亚群落按时间变化分别划分成7个阶段、4个阶段、5个阶段和5个阶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天敌对害虫控制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危害严重造成损失较大的害虫,应采取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人为干扰的方式来控制害虫的暴发。使用不同药剂对枣棉间作系统枣树主要害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3.5%吡虫啉悬浮剂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和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效果明显,交替使用可作为防治枣瘿蚊主要药剂。哒螨·矿物油、20%叁唑锡、3%阿维菌素、四螨·丁醚脲对枣树叶螨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对4种药剂进行合理混用和轮换交替使用,预防或推迟枣树叶螨的抗药性。

武海卫[10]2008年在《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我国毁灭性的林业外来入侵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的入侵对我国松林资源,尤其是对我国南方松林和重要生态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明确松材线虫入侵后对森林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对于制定综合控制方法与技术及揭示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入侵的抵御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富阳市和舟山市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后感病木不同处理方式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海岛和内陆两种不同的生境,特别是海岛中4种典型代表性林型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马尾松和黑松这两种主要感病树种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分析了感病松林林分因子与节肢动物群落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物种、亚群落、营养阶层叁个水平上分析了伐除干扰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林进行皆伐处理后,在不同的松林更新方向上出现了不同结构的节肢动物群落。皆伐显着降低了林分的物种丰富度,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蜘蛛目几个类群受影响最大。从亚群落的组成结构上来看,皆伐更新对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的影响均极为显着。皆伐也改变了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各营养阶层的比例组成,就供试标准地而言,皆伐更新形成的马尾松幼林的节肢动物能级结构较之白栎苦竹混交林更为合理。而对感病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择伐清理后,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着增加,优化了各能级类群的比例组成,对于提高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增效作用。2.对两种受松材线虫入侵的生境中(内陆和海岛)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差异进行了比较,经聚类分析表明:两种生境节肢动物的科数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但在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及亚群落和能级类群的组成上有显着的差异。其中,鳞翅目和蜘蛛目差异最大。3.采用G-test、Sorensen Classic相似性指数和Jaccard Classic相似性指数比较了浙江省舟山市受松材线虫侵染后形成的湿地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疏林、马尾松纯林和黑松马尾松混交林等4种代表性的松林类型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同时采用采用Chao 1指数和ACE指数对4种林型的总物种丰富度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4种松林类型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都有显着差异(科数G3=9.303,P=0.026;物种数G3=57.362,P=0.000;个体数G3=2767.568,P=0.000)。马尾松疏林和马尾松纯林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最高,湿地松杉木混交林和黑松马尾松混交林这两种针叶混交林内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最低。估计全部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586.47(ACE指数)和634.8±31.5(Chao 1±SD)种。4.采用枝条套袋取样技术对浙江省舟山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龄林和老龄林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时空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树上冠层节肢动物的物种数显着高于老龄树,但老龄树冠层的节肢动物个体数量显着高于幼树。马尾松幼树的主要种类有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松大蚜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Zhang et Zhang、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等。老龄树的主要种类有松墨天牛、松大蚜、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 Zhou et Xiao、松叶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Herrich-Sch?ffer)等。90株供调查的马尾松树上冠层节肢动物共有13目49科98种,共计4218个个体。其中,幼树12目40科66种,共计1584个个体;老龄树12目39科74种,共计2634个个体。比较节肢动物在不同林龄马尾松冠层的时空结构表明,幼树冠层结构更有利于节肢动物的栖居,因此应加强对老龄树的抚育管理。5.对浙江省舟山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调查的60株黑松冠层中,节肢动物共有12目45科95种,共计3077个个体。其中捕食性昆虫10科17种89个个体,食叶害虫11科16种1477个个体,枝梢害虫8科18种1186个个体,蜘蛛类11科33种287个个体,游走性类群5科13种38个个体。主要种类有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 Zhou et Xiao、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等。各功能集团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层,除捕食性昆虫外,总群落及其他各类群对方位的选择性较小,捕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向阳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以食叶害虫和枝梢害虫为主的害虫类群在5月份的优势集中性最高,在7月物种丰富度最高,6 ~ 8月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而蜘蛛类和捕食性昆虫等捕食性类群在调查的各个月份中的优势集中性均比较稳定,仅在8月有所降低。6.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及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了林分因子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节肢动物总群落及各亚群落和能级类群之间的关系。发现枯枝落叶层厚度、郁闭度、林分密度和草本层盖度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四个最为重要的因子;枯枝落叶层厚度、草本层盖度和优势乔木冠幅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能级结构的叁个相对最为重要的因子。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有显着的影响。影响因子涉及了植物群落各个层次的多样性结构,并且天敌亚群落和中性昆虫亚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最为显着。从影响因子的多样化也可以看出节肢动物群落多样化的组成不是一个或几个因素可以影响的,而是植物群落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 二种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D]. 李春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

[2].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研究[D]. 梁子宁. 广西大学. 2003

[3]. 闽南番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D]. 张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4].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位[J]. 梁子宁, 张永强.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5]. 我国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进展[J]. 叶世森, 赵士熙.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

[6]. 梅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朝鲜球坚蚧与其寄主、天敌间的关系[D]. 黄保宏. 安徽农业大学. 2008

[7]. 入闽台湾芒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D]. 李建宇. 西南大学. 2010

[8]. 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及其主要类群生态位研究[D]. 杜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9]. 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和主要害虫—天敌消长规律及防效评价[D]. 毕海燕. 新疆农业大学. 2014

[10]. 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构研究[D]. 武海卫.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