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印迹试验论文_康晓丽,刘乔磊,余天莉,艾彦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印迹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印迹,抗体,蛋白,艾滋病病毒,确证,阳性,艾滋病。

蛋白印迹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康晓丽,刘乔磊,余天莉,艾彦彪[1](2019)在《1872份HIV-1抗体蛋白印迹试验阳性结果带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为阳性标本的带型,了解涪陵辖区HIV感染者的带型分布特征,为制定该地区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涪陵辖区1 872份WB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的带型结果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在1 872份HIV-1抗体确证阳性标本中,10条带(全带)占36.5%(684份),7条带以上占93.2%(1 745份);各WB带型的检出率:抗env(外膜蛋白)最高,gp160、gp120均为100%(1 872份)、gp41为98.6%(1 846份),其次是抗pol(反转录酶蛋白),p66为97.0%(1 815份)、p51为94.1%(1 762份)、p31为89.7%(1 679份),抗gag(核心蛋白)除p24为99.3%(1 858份)和p17为81.9%(1 534份)外,其他带型检出率都较低,p55为44.9%(840份)、p39为53.5%(1 002份)。感染者男女比为3.1∶1。不同性别比较p55、p39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比较p55、p31、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人群比较p66、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感染途径比较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涪陵辖区HIV-1抗体WB确证阳性标本带型检出率与其他地区的报道有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10期)

陈明娟,罗晓英[2](2019)在《平湖市2015—2018年HIV-1/2抗体筛查有反应性样本的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平湖市2015—2018年各初筛实验室及快检点检出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有反应样本的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5—2018年HIV抗体初筛有反应的210例样本,采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复检有反应的样本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并对确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HIV抗体初筛有反应样本,复检有反应153例(72.86%)。两种复检方法均有反应的142例,确证HIV-1抗体阳性128例(90.14%),阴性12例(8.45%),不确定2例(1.41%);复检结果一有反应一无反应的有11例,确证结果全部为阴性。复检有反应且S/CO>6的样本确证阳性符合率为92.48%(123/133),2≤S/CO≤6的样本确证阳性符合率为29.41%(5/17),1≤S/CO<2没有检出阳性样本(0/3)。结论四代HIV(1+2)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结合叁代抗体检测试剂既能提高检出率,又能较好地排除假阳性,S/CO比值与WB确证结果成正相关,HIV-1核酸检测对于HIV-1感染的极早期诊断也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6期)

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3](2018)在《175例新发现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试验带型与机体免疫状况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者的疾病进程,探讨不同疾病进程阶段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对不同疾病期感染者组的WB特异性条带检出率及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16—2017年新发现的175例HIV-1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31及p24检出率均为100%,p51为95.43%,p17为86.29%,p55为64.57%。p51检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和p55在艾滋病(AIDS)期的检出率与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带型共出现6种类型:(1)全带型(未缺失),(2)缺失p55,(3)缺失p55+p17,(4)缺失p55+p51,(5)缺失p17,(6)缺失p55+p51+p17,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106人)、22.29%(39人)、8.57%(15人)、3.43%(6人)、4.00%(7人)、1.14%(2人);(1)全带型出现率在AIDS期组、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7,P=0.001;χ~2=8.805,P=0.003),(2)次全带(缺失p55)出现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v带型和pol带型的出现率不受疾病病程的影响;gag带型p55和p17的转阴可以作为疾病发展为艾滋病期的一个潜在判别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9期)

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4](2018)在《500份HIV 1/2抗体蛋白印迹试验阳性样本的带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0—2017年丹东地区艾滋病病毒(HIV)1/2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阳性样本的带型分布规律,为制定该地区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B对2010—2017年500份HIV-1抗体筛查阳性样本进行确证检测,并对WB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份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带型组合为全带型和次全带的占90.0%(450份);抗env、抗pol基因编码的抗体条带和抗gag基因编码的p24检出率均超过93.0%,p55和p17检出率分别为68.8%和85.2%。感染者以男性居多,p24在不同性别中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P<0.05);抗env基因编码的抗体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pol基因编码的抗体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gag基因编码的抗体除p55外,p24和p17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大部分感染者在艾滋病期前被及时发现,中青年人群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重点防控。(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8期)

许文平,余明,邹家凤[5](2018)在《利用HIV抗体血清阳转期样本评价四种蛋白印迹试验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血清阳转期样本及特殊样本,评价目前中国上市的四种免疫印迹试剂,包括蛋白印迹法(WB)和重组条带/线性免疫印迹法(RIBA/LIA)分析的灵敏度及判读结果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总结合理的使用策略。方法选取有跟踪结果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血清学转型期的9份样本及1份特殊样本,用4种不同的HIV免疫印迹试剂对样本进行检测并结果判定。结果经四种试剂平行试验检测9份阳转期血清,分析灵敏度分别为9/9、8/9、8/9、8/9,无显着差异;1份特殊样本预期结果为阴性。两种WB试剂出现了反应性,两种RIBA/LIA试剂无反应性。结论 WB类试剂与RIBA/LIA类试剂的分析敏感性无显着差异,但不同试剂不同的判定标准造成了最终判读结果的不一致。对于RIBA/LIA试剂中出现的反应性弱的条带需要引起注意,要结合流行病学信息综合判断,尽可能跟踪检测或核酸辅助判断,防止极早期感染样本的漏失。(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5期)

于磊,李凤娟,李莉[6](2018)在《蛋白印迹试验和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1—2014年收集天津市HIV高危人群的实验室资料,采用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对送检的和本筛查中心实验室检出的220例筛查阳性标本,使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220例阳性标本,确证结果为阳性的病例180例(81.82%),经过1周,进行2次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80例(100%)。阴性病例共10例(4.55%),不确定病例共30例(13.64%)。确证的180例中,gp160、gp120出现率达到100%,p55、p39阳性率为66%(119例)、61%(110例),gp41出现率为96%(173例),p51出现率为93%(167例),p31出现率为(160例),p24出现率为98%(176例)。结论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存在假阳性,WB和第4代ELISA筛查试验可提高对艾滋病病毒的检查准确率,对WB试验中不确定标本需做好随访工作,避免艾滋病患者流失。(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8年05期)

张保平,王永祥,韩艳秋[7](2016)在《内蒙古某医院73例初筛HIV-1/2抗体反应性样本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是一种特异性强、检出率高的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确认试验[1]。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73例HIV-1/2抗体初步筛查呈"反应性"的标本,送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6年10期)

缪礼锋,沈月兰,吴建军,程晓莉,苏斌[8](2016)在《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病毒载量辅助诊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标本的血清学特征,比较血清学和核酸定量方法对不确定结果的鉴别效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处置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2003-2014年确证为"HIV抗体不确定"并有随访结果的298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对首次和随访标本同时进行蛋白印迹试验和必要的核酸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资料来判定标本HIV感染的真实状况;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样本的筛查、确证和核酸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1)不确定标本中发现28例HIV感染者,其中血清阳转24例,带型不进展但核酸持续阳性者4例。2)不确定结果中,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均值有显着性差异;蛋白印迹试验条带强度越强,感染风险越高,所有gp160gp120带型后续随访全部为HIV感染者;胶体金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88.5%。3)病毒载量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99.6%,随访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结论1)针对env带的不确定标本预示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尤其是gp160gp120和gp160p24两种带型,须做进一步的随访和鉴别诊断;2)不确定结果随访8周以上带型不进展也不能完全判为阴性,应当视情况采用核酸方法鉴别诊断;3)病毒载量检测是鉴别不确定标本的有效方法,当结果为低拷贝或与流行病学资料(或抗体结果)相悖时,要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6年03期)

张艳,王睿,王毅,许亚冰[9](2016)在《一例HIV蛋白印迹试验漏检病例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艾滋病检测方法和诊断试剂的发展,电化学发光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用于艾滋病的筛查检测。Roche Elecsys HIV combi PT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全自动第四代检测试剂。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可以将21d左右的检测窗口期再缩短4~5d[1]、检测限及线性范围更宽,因出具结果较快更适合急诊(一份标本18min就可以出具HIV单项检(本文来源于《安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郭川,纪琳莹,吴耀波,林洁敏,陈婉[10](2015)在《不同临床分期HIV-1感染者/AIDS患者血样的蛋白印迹试验带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各临床分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清中病毒蛋白抗体的变化,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HIV-1感染者/AIDS患者蛋白印迹试验(WB)的带型特点。方法对汕头市2009至2012年确证的部分HIV-1抗体阳性病例进行CD4+T细胞计数,根据计数结果对病例进行分组:原发感染期组(CD4+≥500/mm3);感染中期组(CD4+≥200/mm3且<500/mm3);AIDS期组(CD4+<200/mm3);对各组的WB结果进行病毒蛋白(p17、p24、p31、p39、gp41、p51、p55、p66、gp120、gp160)抗体的阳性率统计以及带型分析。结果病毒蛋白p24、p31、gp41、p51、p66、gp120和gp160的抗体阳性率较高(总阳性率分别为98.2%、92.0%、90.8%、89.5%、93.3%、98.7%和97.5%),且在3个分期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病毒蛋白p17、p39和p55呈现较低的抗体阳性率(总阳性率分别为68.9%、49.1%和42.5%);蛋白p17的阳性率从原发感染期的91.5%降为感染中期的62.8%(P<0.01)及AIDS期59.3%(P<0.01);WB结果中的全带型、缺失p39+p55和缺失p17+p39+p55的带型是3个疾病分期组患者的常见带型;在3个分期组中,原发感染期中全带型出现率最高(60.8%),而缺失p17+p39+p55的出现率最低(6.5%)。结论病毒蛋白p17抗体的阴转可以作为疾病从原发感染期进入感染中期/AIDS期的一个潜在判别指标。(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5年02期)

蛋白印迹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平湖市2015—2018年各初筛实验室及快检点检出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有反应样本的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5—2018年HIV抗体初筛有反应的210例样本,采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复检有反应的样本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并对确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HIV抗体初筛有反应样本,复检有反应153例(72.86%)。两种复检方法均有反应的142例,确证HIV-1抗体阳性128例(90.14%),阴性12例(8.45%),不确定2例(1.41%);复检结果一有反应一无反应的有11例,确证结果全部为阴性。复检有反应且S/CO>6的样本确证阳性符合率为92.48%(123/133),2≤S/CO≤6的样本确证阳性符合率为29.41%(5/17),1≤S/CO<2没有检出阳性样本(0/3)。结论四代HIV(1+2)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结合叁代抗体检测试剂既能提高检出率,又能较好地排除假阳性,S/CO比值与WB确证结果成正相关,HIV-1核酸检测对于HIV-1感染的极早期诊断也是很有意义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印迹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康晓丽,刘乔磊,余天莉,艾彦彪.1872份HIV-1抗体蛋白印迹试验阳性结果带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2].陈明娟,罗晓英.平湖市2015—2018年HIV-1/2抗体筛查有反应性样本的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3].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175例新发现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试验带型与机体免疫状况相关性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4].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500份HIV1/2抗体蛋白印迹试验阳性样本的带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5].许文平,余明,邹家凤.利用HIV抗体血清阳转期样本评价四种蛋白印迹试验敏感性[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6].于磊,李凤娟,李莉.蛋白印迹试验和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J].中国校医.2018

[7].张保平,王永祥,韩艳秋.内蒙古某医院73例初筛HIV-1/2抗体反应性样本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

[8].缪礼锋,沈月兰,吴建军,程晓莉,苏斌.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病毒载量辅助诊断的意义[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

[9].张艳,王睿,王毅,许亚冰.一例HIV蛋白印迹试验漏检病例原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6

[10].郭川,纪琳莹,吴耀波,林洁敏,陈婉.不同临床分期HIV-1感染者/AIDS患者血样的蛋白印迹试验带型分析[J].检验医学.2015

论文知识图

42例HUS患者的EHEC-Hly和O157∶H7 LPS...蛋白印迹试验操作图蛋白印迹试验分析蛋白水平雌激...和外磁场与BMSCs共同作用14天后...和外磁场与MC3T3-E1共同作用14天...采用蛋白印迹试验评估不同材料样...

标签:;  ;  ;  ;  ;  ;  ;  

蛋白印迹试验论文_康晓丽,刘乔磊,余天莉,艾彦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