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型模态论文_屈冲霄,贺旭东,陈怀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型模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态,永磁,天平,吸收塔,频率,轴对称,风致。

振型模态论文文献综述

屈冲霄,贺旭东,陈怀海[1](2019)在《应变模态振型与位移模态振型的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测得结构的模态参数,主要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两种元件。为了得到两种模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有限元模型,构建应变模态振型与位移模态振型之间的转换矩阵,并将其应用于实验数据中,从而实现两类振型向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基于特征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工作环境变化对振型向量的影响,评估该变化对振型向量转换的精度。以平板结构为例,用有限元的应变振型数据和位移振型数据构建转换矩阵,并将其用于实测应变振型到位移振型的转换,经过与实测位移振型的对比,验证了转换矩阵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廖毅,曾庆懿,鲁媛[2](2019)在《基于MAC的汽车白车身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振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白车身计算模态的结果验证对于整车NVH前期开发尤为重要,用实验模态结果对计算模态结果进行验证的传统方法中,振型相关性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判断,缺少有力的客观数据支持。如果经验不足产生误判,会影响项目进度,并增加后期开发成本。文章运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 s urance Crite rion,MAC),用数学点积表示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振型向量的相关程度,为白车身计算模态振型验证提供了明确的参考。白车身的MAC灵敏度能清晰地指示出计算模态振型与实验模态振型差异较大的部位,为改进模态实验方法、修正仿真模型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康剑南,周旭哲,张艳辉,孙士宏,姚坤[3](2019)在《汽轮机末级叶片模态振型与变负荷动应力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电机组参与电网深度灵活调峰已成为当代电力发展的新常态,在机组低负荷深调过程中,蒸汽流量较小。本文针对调峰机组汽轮机末级叶片小容积流量问题进行了模态特性及动应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末级叶片在2 820~3 090 rpm之间无共振点,而额定温度范围内整圈叶片无共振转速;以模态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变温特性下得出叶片伸长量,可为现场叶片汽封调整作为参考。基于额定工况与2.2 kPa、40 t/h工况下的动应力满足设计要求,而其他非设计工况下的动应力已超出了叶片的耐振强度,全工况动静应力极值均处于叶型根部出汽侧,导致叶片的耐振强度许用值较低。上述数值结果为电厂调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机组经济性运行作出了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梁洪超,楼文娟,丁浩,卞荣[4](2019)在《非线性振型结构HFFB试验模态力计算方法及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对非线性振型结构的风致响应提出了改进的评估方法。假设结构风荷载沿高度的分布与阵风风压分布相同,采用结构真实振型计算风荷载模态力。推导了高耸结构风荷载模态力及风致响应计算公式,可以考虑结构多阶真实振型,从而使高频测力天平方法可更为准确地评估非线性振型结构的风致响应及等效静力风荷载。对某一质量、刚度有突变的高耸结构进行了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与现有的线性化振型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弱非线性振型下,线性化振型法得到的加速度响应较层荷载假设方法偏大约40%。研究了层荷载分布的不确定性对计算加速度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阵风剖面层荷载的假设下,荷载分布的不确定性对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很小,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解鑫,毛佳佳,陈继业[5](2018)在《复合材料垒球棒模态振型和冲击性能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垒球棒相比传统的铝合金球棒和实木球棒,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冲击性能高、疲劳寿命长等特点。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复合材料垒球棒模型,并将有限元结果与试验值[6]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提出的模型,对叁种常用复合材料垒球棒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模态振型和垒球回弹速度。结果表明,Demarini垒球棒的弯曲和环向模态振型幅值均较小,有利于其工作性能的发挥,且具有较好的击球性能。(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吴玖荣,钟文坤,徐安[6](2018)在《考虑空间叁维模态及振型修正的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某假想格构式高耸结构电视塔的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结果,在对其进行半刚性处理的基础上,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考虑空间叁维模态、非直线振型及各方向气动载荷耦合等因素,并考虑单方向一维直线振型的风致位移响应计算结果,在五个不同风向角下进行了电视塔顶部位移均方根响应的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五个风向角工况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对比本文算例考虑空间叁维模态、非直线振型及各方向气动载荷耦合等因素,进行修正计算的结果在x和y方向减少近21%~37%。相比而言仅考虑振型修正的结果,比仅考虑叁维空间振型耦合或基底气动载荷的相关性所产生的差异要大。(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时方敏,朱利伟[7](2018)在《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系统模态振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及噪声的问题,从电机定子系统的结构模态入手,通过仿真分析不同铁心模型及不同机壳厚度对定子系统的影响,分析定子各参数对电机振动及噪声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求解的可靠性,得到各参数对定子系统振型影响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郑毅[8](2018)在《结构比例阻尼和复模态振型复杂度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态分析是一项在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以振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实验测量为手段,对结构振动噪声的预测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型夹层材料、声学超材料以及局部阻尼材料的推广,大量的非比例阻尼存在于结构之上,从而激发了复模态现象。不同结阻尼附加情况会导致结构产生不同的复模态,对此工程师们创造出众多的模态复杂度参数对复模态状态进行描述和衡量。在结构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结构的声学舒适性能,而关于舱室噪声、环境噪声、建筑噪声等的法律法规也愈加严苛,以保护人身和生态安全,提高生活品质。所以,复模态下的结构振动声辐射以及参数化衡量的问题同样值得重点关注。本文对复模态分析的发展情况做了较为全面详尽的梳理和介绍,并将关注点落在参数化衡量平板结构的模态复杂度和结构声辐射特性上。本文介绍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Mindlin薄板理论;给出解析法求解结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的公式;利用Fortran编程计算一块矩形钢板的固有频率与固有振型,并与解析解对比,进行程序正确性验证。本文对“利用前两阶控制频率来确定瑞利阻尼模型比例系数”这一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反思与探讨;根据阻尼比函数的基本性质对阻尼比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虚拟标准差”对阻尼比进行总体衡量;根据“虚拟标准差”选出分散程度低、计算阶数多的控制频率组合。本文着重研究了衡量模态振型复杂度的主要参数和复模态的求解过程。挑选了在模态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叁种参数对“非比例阻尼(重度)状态下悬臂梁的复模态特性”进行算例验证。从声辐射功率的角度提出新的参数AMSC,尝试从声能量的角度对结构的模态复杂度加以解释和衡量。本文对算例的仿真计算用到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对于两种软件的优缺点、结果准确性对比以及建立非比例阻尼模型的操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叶增荣[9](2018)在《吸收塔结构的模态分析与振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吸收塔建立两种不同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不同阶段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吸收塔的动力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塔在空塔阶段与操作阶段的各阶振型不尽相同,但各阶振型均以弯曲振型为主.对比弯曲振型的固有频率,两种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由于吸收塔在操作阶段的各阶弯曲振型固有频率均小于空塔阶段,因此应更加关注其操作阶段的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马健,臧朝平[10](2018)在《轴对称结构模态振型的径轴向切比雪夫矩函数描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出径轴向切比雪夫矩函数,能够直接描述叁维轴对称结构的模态振型特征。基于径轴向切比雪夫矩从大量的模态振型数据中提取特征矩集,从而实现振型数据的压缩及特征提取,并利用特征矩集精确重构振型。基于径轴向切比雪夫矩函数的模态振型描述的优势在于能描述轴对称结构的重模态,从而弥补相关性分析中MAC对于重模态描述的不足的缺陷。通过对叁维轴对称结构的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径轴向切比雪夫矩函数能够直接描述叁维结构的模态振型,并能很好描述轴对称结构重模态的特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S1期)

振型模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白车身计算模态的结果验证对于整车NVH前期开发尤为重要,用实验模态结果对计算模态结果进行验证的传统方法中,振型相关性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判断,缺少有力的客观数据支持。如果经验不足产生误判,会影响项目进度,并增加后期开发成本。文章运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 s urance Crite rion,MAC),用数学点积表示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振型向量的相关程度,为白车身计算模态振型验证提供了明确的参考。白车身的MAC灵敏度能清晰地指示出计算模态振型与实验模态振型差异较大的部位,为改进模态实验方法、修正仿真模型提供了明确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型模态论文参考文献

[1].屈冲霄,贺旭东,陈怀海.应变模态振型与位移模态振型的转换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廖毅,曾庆懿,鲁媛.基于MAC的汽车白车身计算模态与实验模态振型验证[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3].康剑南,周旭哲,张艳辉,孙士宏,姚坤.汽轮机末级叶片模态振型与变负荷动应力的叁维数值模拟[J].节能技术.2019

[4].梁洪超,楼文娟,丁浩,卞荣.非线性振型结构HFFB试验模态力计算方法及不确定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9

[5].解鑫,毛佳佳,陈继业.复合材料垒球棒模态振型和冲击性能的数值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6].吴玖荣,钟文坤,徐安.考虑空间叁维模态及振型修正的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8

[7].时方敏,朱利伟.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系统模态振型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8].郑毅.结构比例阻尼和复模态振型复杂度的参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叶增荣.吸收塔结构的模态分析与振型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8

[10].马健,臧朝平.轴对称结构模态振型的径轴向切比雪夫矩函数描述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论文知识图

一维桁架梁与等质梁前6阶弯曲振型二维桁架与等质梁前4阶模态振型比较“月牙”基座与板架基座前二阶模态振...随销轴刚度变化的箱体耦合系统模态频...脉冲激励下32m简支箱梁跨中竖向振...型监测单元Fig.6.6Podtm-MAm...

标签:;  ;  ;  ;  ;  ;  ;  

振型模态论文_屈冲霄,贺旭东,陈怀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