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海县勐阿街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云南勐海县勐阿街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论文摘要

勐阿街温泉地处云南西南部勐阿盆地,现主要有4个温泉出露点,在澜沧江断裂带西侧沿NW向小型断裂磨刀河—曼懂断裂带出露。地下热储带分布于华力西期—印支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中,热水富集在花岗岩断裂破碎带及断裂交汇位置。温泉近20年来主要成分未发生较大变化,温泉矿化度较低(0. 31~0. 34 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为中低温、弱碱性温泉。热水中F-含量为12. 8~13. 2 mg/L,H2SiO3含量为52. 5~67. 6 mg/L,含有锂、锶、钨等微量元素。温泉水化学类型成因为含CO2的地下水对花岗岩体发生溶滤作用而形成,F-含量高可能是由于溶解了花岗岩中含氟的黑云母,H2SiO3含量较高的原因是温泉水与含硅酸盐岩的岩石发生大面积接触溶滤作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勐阿街温泉的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并具有轻微的18O漂移现象,表明水与围岩的氧同位素交换程度较高,热储温度较高。用同位素方法估算温泉的补给区高程在1 200 m左右,补给温度约为10℃,推测温泉水源主要来自勐阿街盆地周围山地的大气降水,计算得热储温度为93~104℃。勐阿街温泉成因为其周围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经历深循环受大地热流加热后,沿断裂带上升出露成泉。热水在上升途中与浅部冷水相遇,冷水混合比例52%~76%,热水循环深度为3 000~3 360 m。

论文目录

  • 1 区域地质背景
  •   1.1 地质和地热地质概况
  •   1.2 温泉概况
  • 2 温泉水化学特征
  •   2.1 水样测试方法
  •   2.2 温泉水化学特征
  •   2.3 F-和H2SiO3成因分析
  • 3 同位素应用
  •   3.1 补给来源
  •   3.2 补给高程
  •   3.3 补给区温度
  •   3.4 温泉年龄
  • 4 热水形成
  •   4.1 热储温度估算
  •   4.2 冷热水混合
  •   4.3 热水循环深度
  •   4.4 热水形成模式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谭梦如,周训,张彧齐,刘海生,余鸣潇,海阔

    关键词: 温泉,水化学,同位素,云南,勐阿街温泉

    来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223,4177226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52016098,2652015426)

    分类号: P314.1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9.03.10

    页码: 70-80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490K

    下载量: 24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云南勐海县勐阿街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