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本,政策,环境,地质,文艺批评,特征,事件。
环境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张维维[1](2019)在《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演进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浙江省105条环境政策文本内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996-2017年间浙江省环境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回溯,着重考察浙江省环境政策的演变逻辑及发展脉络。从数量上看,自2010年以来浙江省环境政策数量出现激增,最高为2014年,全年发布了17条环境政策。在政策涉及的领域方面,浙江省环境政策集中关注大气污染、"叁废"排放以及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在政策工具选择方面,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一直是浙江省环境政策所使用的主流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和社会自愿型政策工具则稍显弱势。未来浙江的环境政策应从着眼当前转而放眼未来,政策领域也应从环境治理转向环境保护,环境政策工具也需要从命令控制型向正向经济激励型和社会自愿型进行调整。(本文来源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卫星[2](2019)在《宪法环境权的可诉性研究——基于宪法文本与司法裁判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否定环境权可诉性的学者大多囿于"美日中心主义"的视野,忽视了其他国家有关环境权的宪法文本和司法实践以及环境权从不可诉到可诉的动态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两分法的动摇以及国家义务层次论在法理和实践中的确立,环境权的可诉性在许多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得以承认。可以运用"四步法则"判断一国宪法环境权是否可诉:宪法关于环境权是否可诉的明文规定、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宪法文本与司法实践的互证。在环境权可诉性的逐步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还承认了环境权的水平效力,并且在宪法和法律中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便为环境权提供司法救济。我国有必要继"生态文明入宪"之后在下次修宪时增加一个独立的环境权条款,入宪后的环境权可以透过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获得一定程度的司法救济。(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康京涛[3](2019)在《生态环境损害政府民事索赔的困境及出路——基于政策文本与案例实践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在政府民事索赔之上。民事索赔虽体现了民事赔偿的合意性且具有充分救济受损生态利益的功能,但有悖于我国法律体系和逻辑上的周延与自洽,面临着叁大理论与实践障碍,即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难以成为政府索赔权的依据、将政府索赔磋商解释为民事行为难以对生态环境损害对症规制、政府索赔诉讼直接逾越行政权且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难以协调。通过行政手段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现有法律已有相关规定并具有效率、专业优势,契合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防御责任属性。为此,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将视角转向为行政追究。按照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行政追究包括:柔性追究,即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行政磋商;刚性追究,即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行政强制。(本文来源于《法治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黄宗财,仇培元,陆锋,吴升[4](2019)在《基于联合主题特征的网络新闻文本蕴含环境污染事件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新闻文本在环境污染事件感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多米诺效应",网络新闻文本往往存在对多类型污染事件的混合描述,现有事件检测方法容易导致文本分类错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联合主题特征的网络新闻文本蕴含环境污染事件检测方法,通过兼顾环境网络新闻文本的全局特征和主题分布特征来改善检测分类效果。该方法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向量对文档进行全局特征表示,并结合文档的主题分布特征向量,构建联合主题特征向量作为监督分类模型的输入,实现环境污染事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联合主题特征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事件类别检测平均F1值相较于全局特征提高15%,相较于主题特征提高36%。本文提出的网络新闻文本蕴含环境污染事件检测方法可支持污染事件类型检测和影响信息抽取,有助于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统计与变化趋势预测。(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旭[5](2019)在《从媒介环境到互文修辞——网络文艺批评的超文本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势必从外部框架和内部结构上全面改变文艺批评的存在方式。具体言之,互联网通过对文本书写方式、文本传播方式、文本接受方式等多个层面的颠覆,实现了文艺批评的超文本化。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超文本写作不但给文艺批评带来了新的文本形态,而且也改变了文艺批评主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批评活动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和享有的话语权利。(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文毅,邓吉秋,韩肖肖,何美香[6](2019)在《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资料的存储策略与文本化导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地质资料文档内容与形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Hadoop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资料一体化耦合数据模型与存储策略,分析确定HDFS下地质资料文本化目标格式,并对地质资料原始格式、转换后的文本格式及地质信息的存储方式与模式进行设计;研究常见地质资料格式的文本化实现方式,并构建文本转换技术流程。为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资料的文本导入提供技术路径,以及大数据环境下文本化地质资料的信息抽取、融合等智能化处理提供统一数据基础,对地质资料大数据分析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汤晓芹[7](2019)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文本设计——以《合欢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是Prime Minister Li Keqiang在201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传统产业因为它发生了的巨大变革,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也因为它得到了有力的促进。在此形势下,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知识的呈现提供了多种手段。五年制高职语文在职业学校中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异性,都要求语文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所以说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在"互联网+"环境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课堂优化,帮助学生阅读和感受。通过互动,通过交流,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作品的内涵。(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16期)
韩冰,吕玫[8](2019)在《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政策工具的要求——基于政策文本和政策环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本和政策环境的分析,发现针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对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在政府层面需要通过运用命令性工具建立强制性高职教师准入制度;运用能力建设工具,发挥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运用激励性工具,引导高职院校形成科学的教师发展观;运用系统变革工具,转变政府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政策措施,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吴杨[9](2019)在《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制造方式与文本句式特征——基于2016-2018年408条谣言文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环境下,民众表达权得到有效保证,人们能在多种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和生产内容。但同时,缺乏有效引导和控制的民众常会传递虚假不实的信息,促进网络谣言的滋生与传播,影响网络环境和社会心态。因此,为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病毒式传播,我们在了解网络谣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PSS工具和内容分析方法,对2016-2018年微博辟谣月度工作报告筛选出的408条谣言文本,从谣言制造方式、关键词和文本句式特征叁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合理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6期)
史文婧[10](2019)在《Trados环境下汽车机械类科技文本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此报告旨在研究Trados翻译技术在汽车机械类科技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由于汽车机械类科技文本种类繁多,涵盖范围较广且目标读者明确,所以译者既要保证该文本译文的准确性、一致性和专业性,还要保证其“时效性”。在此基础上,传统的翻译方法已然无法满足此类专业文档的翻译需求。随着翻译市场不断优化,翻译技术日新月异,Trados已然成为专业文档翻译不可或缺的工具。笔者在西安睿恩翻译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有幸参与《比亚迪K7M SONOMA客车使用手册》的部分翻译任务,利用Trados协同翻译平台完成近5万多字的待翻译内容,并撰写了本报告。本报告在Trados翻译实践基础上利用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采取描述性研究和个案研究法来解决汽车机械类科技文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专业术语、长难复杂句、语篇衔接、前后文一致性等翻译问题。通过撰写实践报告,笔者对该类文本的翻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借助翻译记忆库和直译、转换、增译、省译、句式结构调整、拆分、合并、主被动转换等一系列翻译策略,也达到了翻译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目的。笔者希望本报告内容能为攻读翻译硕士的研究生及初试汽车机械领域翻译的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环境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否定环境权可诉性的学者大多囿于"美日中心主义"的视野,忽视了其他国家有关环境权的宪法文本和司法实践以及环境权从不可诉到可诉的动态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两分法的动摇以及国家义务层次论在法理和实践中的确立,环境权的可诉性在许多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得以承认。可以运用"四步法则"判断一国宪法环境权是否可诉:宪法关于环境权是否可诉的明文规定、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宪法文本与司法实践的互证。在环境权可诉性的逐步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还承认了环境权的水平效力,并且在宪法和法律中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便为环境权提供司法救济。我国有必要继"生态文明入宪"之后在下次修宪时增加一个独立的环境权条款,入宪后的环境权可以透过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获得一定程度的司法救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维维.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演进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浙江省105条环境政策文本内容的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
[2].吴卫星.宪法环境权的可诉性研究——基于宪法文本与司法裁判的实证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
[3].康京涛.生态环境损害政府民事索赔的困境及出路——基于政策文本与案例实践的考察[J].法治论坛.2019
[4].黄宗财,仇培元,陆锋,吴升.基于联合主题特征的网络新闻文本蕴含环境污染事件检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5].周旭.从媒介环境到互文修辞——网络文艺批评的超文本书写[J].贵州社会科学.2019
[6].刘文毅,邓吉秋,韩肖肖,何美香.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资料的存储策略与文本化导入技术[J].地质学刊.2019
[7].汤晓芹.“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文本设计——以《合欢树》为例[J].知识文库.2019
[8].韩冰,吕玫.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政策工具的要求——基于政策文本和政策环境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
[9].吴杨.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制造方式与文本句式特征——基于2016-2018年408条谣言文本的分析[J].视听.2019
[10].史文婧.Trados环境下汽车机械类科技文本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西安理工大学.2019